知识点: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实验仪器:液体压强计、烧杯、水、盐水
液体压强计:有压强时,薄膜会发生形变,U型管左右两侧液面高度会有高度差
实验步骤:
①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看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的关系。
结论: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②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看看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有什么关系。
结论:同种液体内部压强,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③换用不同液体,看看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练习题1:(2024汉阳区八年级下册期中)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等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1)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两侧水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 从U形管水面较高的一侧倒出适量的水
B. 向U形管水面较低的一侧倒入适量的水
C. 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2)正确操作后,分析乙、丙两图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的结论________;
(3)为了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小明向丙图烧杯中多次加盐水(未溢出),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不断的增大,于是他________(选“可以““不能“)得出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的结论。
(4)换用不同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探头在下列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 酒精()
B. 植物油()
C. 盐水()
(5)图丙中,烧杯中水换成某液体,U形管左侧水柱高10cm,右侧水柱高16cm,则U形管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__Pa,此时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约为________cm。()
练习题2:(2024武汉市武昌区八年级下册期中)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实验中。
(1)实验前,发现压强计U形管两边红墨水的高度不相等,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
A.U形管右边多加一些红墨水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C.按压金属盒的橡皮膜(2)排除故障后,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在水中位置下移,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有关。
(3)保持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丙所示。比较乙、丙两次实验,用来探究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此次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
(4)在测量的液体压强相同情况下,为了使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对比更加明显,U形管中应该换用密度更 的液体(填“大“或“小“)。
(5)利用如图丁所示的装置也可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在容器两侧分别装上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由橡皮膜的形变方向可以判断甲、乙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ρ甲 ρ乙,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是
p甲 p乙(两空均填“>““<“或“=“)。
练习题3:(2024江汉区期中)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实验中:
(1)由 两图可知,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密度有关。
(2)由甲、乙两图可知,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的压强跟 有关。如图丁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能够检验该结论的是 (填标号)。
(3)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是由空金属盒蒙上橡皮膜构成的。如果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放在液体里的薄膜就会向内凹,由此可知液体对薄膜的压强 (取“大于““等于“或“小于“)金属盒中气体对薄膜的压强。若将探头放在盛酒精的容器中,U形管中左侧水面上升了4cm,则探头在酒精中的深度可能是 (填标号)。
A.4cm
B.5cm
C.10cm
D.11cm
练习题4:(2024江夏区八年级下册期中)“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10909m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激发了小杨同学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兴趣,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前若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压强计探头的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的高度几乎不变,则说明装置___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________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图甲是U形管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应该选用________(选填“薄“或“厚“)一些的较好,从结构来看,压强计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比较图乙、丙两次实验可知: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比较乙,丁两次实验可初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可知,“奋斗者“号深潜到10000m时每平方米的舱体受到的海水压力为_________N,相当于质量为_________t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取ρ海水=1.03×103 kg/m3,g=10N/kg)。
(4)若图丁的实验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为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管外大气压之差为_________Pa;在图乙的实验中,保持金属盒位置不变,在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与其均匀混合后(液体不溢出),橡皮膜受到的液体压强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无法判断“)。
练习题5:(2024东西湖区八年级下册期中)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液体压强计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 该实验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____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就能说明装置_____(填“漏气“或“不漏气“);
(2)比较图甲和图 ,可知三峡大坝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原因;
(3)若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使探头在不同液体中的相同深度处,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对比不明显。为了让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使高度差对比更加明显,可以进行的操作有_____(选填标号);
A.将U形管换成更细的
B.在丙烧杯中换密度更大的液体
C.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
(4)如图丁所示的装置,在隔板两侧分别加入不同深度的水和另一液体时,橡皮膜恰好变平,则水和另一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水 P液(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练习题6:(2024黄陂区八年级下册期中)小明利用压强计等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1)气密性良好的微小压强计______(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实验前检查器材,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如图甲所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侧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调节的方法是______(填字母)。
A.将右侧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向右侧管中倒入部分液体 C.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3)比较乙、丙两图,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______有关。
(4)已知丙图中U形管左侧液柱(U形管内液体为水)高为6cm,右侧液柱高为10cm,则U形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的压强为______Pa。
练习题7:(2024硚口区八年级下册期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器材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压强计上的U形管 (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比较 两图,可以解释拦河坝为什么要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3)比较甲、丙两图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 有关。
(4)已知图甲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为10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为 Pa。(大气压为1.0×105Pa)
(5)如图丁所示,在容器两侧分别装上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观察图中橡皮膜的形变方向,可以判断:甲、乙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ρ甲 ρ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压强为______Pa。
练习题8:(2024东湖高新区八年级下册期中)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所用压强计是用__________来反映被测液体压强大小;
(2)比较甲、丙两图可知:在深度相同时,__________,液体的压强越大;
(3)比较__________两图可知:工程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原因;
(4)图丁所示的装置中,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距容器底10cm,先在两边分别加入50cm深的水和酒精,发现橡皮膜凸向右侧__________(填“水“或“酒精“)。要使橡皮膜不形变,应该再向某一边加入与该边相同的液体,使该液体的深度变为__________cm。(橡皮膜的高度忽略不计)
练习题9:(2024江岸区八年级下册期中)如图甲所示是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情景。(U形管中液体密度取1.0×103kg/m3)
(1)压强计金属盒应该蒙上较_______(填“薄“或“厚“)的橡皮膜。
(2)如图A所示,实验前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有一定的高度差,为了使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相平,正确的调节方法是_______(填序号)。①将右侧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②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3)比较B、C两图可以得出: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_______的增加而增大。
(4)若D图中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为6cm,则U形管左侧液面上方气体压强比外界气压大_______Pa。
(5)图乙中,两个相同烧杯中装入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将两个相同探头分别放在烧杯内,此时两烧杯液面相平,当两探头所处的深度之差为△h时,U形管左右液面相平,则_______(填“E“或“F“)烧杯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较大。
知识点: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实验仪器:液体压强计、烧杯、水、盐水
液体压强计:有压强时,薄膜会发生形变,U型管左右两侧液面高度会有高度差
实验步骤:
①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看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的关系。
结论: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②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看看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有什么关系。
结论:同种液体内部压强,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③换用不同液体,看看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练习题1:(2024汉阳区八年级下册期中)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等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1)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两侧水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C (选填字母);
A. 从U形管水面较高的一侧倒出适量的水
B. 向U形管水面较低的一侧倒入适量的水
C. 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2)正确操作后,分析乙、丙两图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的结论 同一液体内部,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
(3)为了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小明向丙图烧杯中多次加盐水(未溢出),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不断的增大,于是他 不能 (选“可以““不能“)得出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的结论。
(4)换用不同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探头在下列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的是 C (选填字母)。
A. 酒精()
B. 植物油()
C. 盐水()
(5)图丙中,烧杯中水换成某液体,U形管左侧水柱高10cm,右侧水柱高16cm,则U形管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1600 Pa,此时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约为 5 cm。()
练习题2:(2024武汉市武昌区八年级下册期中)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实验中。
(1)实验前,发现压强计U形管两边红墨水的高度不相等,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B 。
A.U形管右边多加一些红墨水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C.按压金属盒的橡皮膜(2)排除故障后,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在水中位置下移,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深度 有关。
(3)保持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丙所示。比较乙、丙两次实验,用来探究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此次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没有控制深度不变 。
(4)在测量的液体压强相同情况下,为了使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对比更加明显,U形管中应该换用密度更 小 的液体(填“大“或“小“)。
(5)利用如图丁所示的装置也可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在容器两侧分别装上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由橡皮膜的形变方向可以判断甲、乙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ρ甲 ρ乙,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是p甲 < p乙(两空均填“>““<“或“=“)。
练习题3:(2024江汉区期中)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实验中:
(1)由 乙、丙 两图可知,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密度有关。
(2)由甲、乙两图可知,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的压强跟 深度 有关。如图丁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能够检验该结论的是 B (填标号)。
(3)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是由空金属盒蒙上橡皮膜构成的。如果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放在液体里的薄膜就会向内凹,由此可知液体对薄膜的压强 大于 (取“大于““等于“或“小于“)金属盒中气体对薄膜的压强。若将探头放在盛酒精的容器中,U形管中左侧水面上升了4cm,则探头在酒精中的深度可能是 D (填标号)。
A.4cm
B.5cm
C.10cm
D.11cm
练习题4:(2024江夏区八年级下册期中)“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10909m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激发了小杨同学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兴趣,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前若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压强计探头的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的高度几乎不变,则说明装置 不漏气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 高度差 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图甲是U形管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应该选用 薄 (选填“薄“或“厚“)一些的较好,从结构来看,压强计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比较图乙、丙两次实验可知: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 ;比较乙,丁两次实验可初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 有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3)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可知,“奋斗者“号深潜到10000m时每平方米的舱体受到的海水压力为 10300 N,相当于质量为 1.03 t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取ρ海水=1.03×103 kg/m3,g=10N/kg)。
(4)若图丁的实验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为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管外大气压之差为 500 Pa;在图乙的实验中,保持金属盒位置不变,在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与其均匀混合后(液体不溢出),橡皮膜受到的液体压强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无法判断“)。
练习题5:(2024东西湖区八年级下册期中)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液体压强计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 该实验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 高度差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就能说明装置 不漏气 (填“漏气“或“不漏气“);
(2)比较图甲和图 乙 ,可知三峡大坝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原因;
(3)若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使探头在不同液体中的相同深度处,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对比不明显。为了让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使高度差对比更加明显,可以进行的操作有 B、C (选填标号);
A.将U形管换成更细的
B.在丙烧杯中换密度更大的液体
C.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
(4)如图丁所示的装置,在隔板两侧分别加入不同深度的水和另一液体时,橡皮膜恰好变平,则水和另一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水 小于 P液(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练习题6:(2024黄陂区八年级下册期中)小明利用压强计等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1)气密性良好的微小压强计 不是 (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实验前检查器材,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如图甲所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侧液面上方的气压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调节的方法是 C(填字母)。
A.将右侧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向右侧管中倒入部分液体 C.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3)比较乙、丙两图,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 深度 有关。
(4)已知丙图中U形管左侧液柱(U形管内液体为水)高为6cm,右侧液柱高为10cm,则U形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的压强为 1000 Pa。
练习题7:(2024硚口区八年级下册期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器材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压强计上的U形管 不属于 (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比较 甲、乙 两图,可以解释拦河坝为什么要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3)比较甲、丙两图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 液体密度 有关。
(4)已知图甲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为10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为 1000 Pa。(大气压为1.0×105Pa)
(5)如图丁所示,在容器两侧分别装上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观察图中橡皮膜的形变方向,可以判断:甲、乙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ρ甲 小于 ρ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练习题8:(2024东湖高新区八年级下册期中)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所用压强计是用 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来反映被测液体压强大小;
(2)比较甲、丙两图可知:在深度相同时, 液体密度越大 ,液体的压强越大;
(3)比较 乙、丙 两图可知:工程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原因;
(4)图丁所示的装置中,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距容器底10cm,先在两边分别加入50cm深的水和酒精,发现橡皮膜凸向右侧 酒精 (填“水“或“酒精“)。要使橡皮膜不形变,应该再向某一边加入与该边相同的液体,使该液体的深度变为 8 cm。(橡皮膜的高度忽略不计)
练习题9:(2024江岸区八年级下册期中)如图甲所示是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情景。(U形管中液体密度取1.0×103kg/m3)
(1)压强计金属盒应该蒙上较 薄 (填“薄“或“厚“)的橡皮膜。
(2)如图A所示,实验前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有一定的高度差,为了使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相平,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② (填序号)。①将右侧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②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3)比较B、C两图可以得出: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 深度 的增加而增大。
(4)若D图中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为6cm,则U形管左侧液面上方气体压强比外界气压大 600 Pa。
(5)图乙中,两个相同烧杯中装入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将两个相同探头分别放在烧杯内,此时两烧杯液面相平,当两探头所处的深度之差为△h时,U形管左右液面相平,则 F (填“E“或“F“)烧杯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