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19《剃头大师》教学设计
单元解读
本单元围绕“多彩童年”这一主题,编排了《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我不能失信》四篇课文。《童年的水墨画》以诗歌的形式,呈现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多姿多彩、自由自在;《剃头大师》折射出童年生活的纯真与有趣;《肥皂泡》写出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憧憬;《我不能失信》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为“理解难懂的句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本单元难懂的句子,有的是句子本身的意思难以理解,有的是句子字面意思不难,但只有理解了它内在的含义,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这个句子。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来理解难懂的句子,略读课文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这些方法,“交流平台”对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识。
文本解读
本文节选自秦文君的小说《开心男孩》,课文讲述了“我” 给表弟小沙剃头的故事,情节有趣,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与趣味。课文以 “剃头大师” 为题,而文中的 “我” 其实并没有剃头的经验,只是小沙为了摆脱 “害人精” 的折磨,病急乱投医,才使 “我” 有机会成为 “剃头大师”。“我” 剃头的水平与 “大师” 这一称号形成了强烈反差,从而产生了戏剧性的表达效果。
课文的篇幅比较长,共十八个自然段。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6 自然段)主要讲述了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经历。课文首先介绍了表弟小沙天生胆小,怕吃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为展开下面的情节作了铺垫。接下来,作者描述了小沙被姑父押进理发店,被迫理发的情形,然后作者用两个具体事例,描述了小沙剃头时经历的 “受刑” 般的痛苦,为后面让 “我” 来理发埋下了伏笔。第二部分(第 7~18 自然段)主要写 “我” 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先写 “我” 摆出剃头大师的架势,将小沙的头剃得坑坑洼洼,还把姑父的睡衣弄得像张熊皮。结果,小沙看到自己的样子,像看见了鬼一样。最后,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而姑父也跟着倒了霉。
文中有些句子表面意思不难理解,却有着内在的含义。比如:“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害人精” 让小沙吃尽苦头,姑父不可能不知道。可为什么还要付双倍的钱给 “害人精” 呢?这里边包含着姑父的多少无奈。再比如:“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小沙敢让 “我” 来给他剪头发,对 “我” 的理发要求也很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沙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顾客。通过这句话我们可知小沙为了摆脱 “害人精”,什么都豁出去了。 课文语言风趣幽默,略带调侃的意味。比如,“押进、夺门而逃、怒视、抗议、耿耿于怀”,表达了小沙对进理发店理发的强烈不满与抗拒;“害人精、冤家”,这些词语生动地表达出了小沙对理发店剃头师傅的反感甚至仇视。在写 “我” 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时,用 “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 写出 “我” 的得意;用 “发现自己闯了祸”、惊叫 “坏了”,体现了 “我” 内心的惴惴不安;用 “告诉他这是最时髦的发式” 表现 “我” 的强作镇定,一系列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生动地刻画出 “我” 顽皮儿童的形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文中所展现的童年文化和生活情趣,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童年美好时光的珍视,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对传统文学作品中童年主题的探索兴趣。
语言运用:会认“剃、执”等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表、胆”等13个字,掌握“表弟、胆小”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描述生活经历,积累生动的语言素材,提升语言表达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文章的情节发展、人物特点,培养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在品味幽默语言和探究作者情感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和解读。
审美创造:欣赏文章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感受童年生活的趣味美,培养审美情趣,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童年趣事的理解,如讲述、绘画、写作等。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抓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演一演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感受小沙剃头过程中的有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理解课题意思
童年的百花园里,珍藏着许多有趣、好玩的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多彩的童年,一起来学习第19课。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剃头大师。
什么叫“剃头”?“剃头”就是“理发”。以前理发要用到两样工具(出示图片):一是推剪,二是剃刀。先用推剪把头发剪短,再用剃刀刮去头上更短更细的毛发。所以理发又叫“剃头”。
什么叫“剃头大师”?剃头大师就是剃头技术十分高超的理发师。相机拓展:绘画大师、音乐大师、舞蹈大师、建筑大师……
◎检查预习,梳理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认读本课生字(词):
执一把木尺否则骂人仇人习惯受刑厘米摸耳朵
指名认读,读准字音:执、仇、刑
理解“执”的意思(拿)并联系生活组词:执笔、执旗、执行、执着、固执
2.预习反馈,梳理课文主要人物和内容。
(1)说说课文所写的趣事中,有哪几个人物?
交流,板书:表弟小沙、老剃头师傅、“我”
(2)课文中所讲的“害人精”和“剃头大师”,分别是谁呢?
交流,明确:“害人精”是指老剃头师傅,“剃头大师”是“我”。
(3)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哪些自然段写小沙和老剃头师傅之间发生的事情,哪些自然段写小沙和“我”(剃头大师)只见发生的事情。
◎学习活动一 品读体会——小沙是个怎样的孩子?
1.表弟小沙是个怎样的孩子,课文开头是这样写的: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吃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朗读,说说这个语句写出了表弟的什么特点?(胆小)
为了说明表弟胆小,这个语句举了表弟的“三怕”——怕吃药、怕做噩梦、怕剃头,哪一个“怕”才是作者真正要强调的?(怕剃头)
如果要强调表怕吃药,这个句子应该怎样写?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剃头,怕做噩梦,还怕吃药。
强调怕做噩梦呢?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吃药,怕剃头,还怕做噩梦。
2.小沙到底有多怕剃头呢?出示课文2、3自然段:
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否则,小沙准会夺门而逃。
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因为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说一说:你从语句中的哪些关键词体会到了小沙怕剃头?
指名交流,圈画“押”“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夺门而逃”“骂”“仇人”“怒视”等关键词词,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或演一演等方式,理解语句的意思,体会小沙怕剃头的特点。
◎学习活动二 品读体会——老师傅是不是“害人精”?
1.小沙怕剃头,还骂老剃头师傅是“害人精”。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什么样的人是“害人精”呢?
2.那么,小沙说老剃头师傅是“害人精”,有证据吗?出示学习任务:
默读课文4、5、6自然段,帮小沙寻找证据,画出语句中的关键词,填一填。
3.交流反馈,预设要点如下:
◇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
证据1:听不清小沙的抗议
点拨设问:你觉得小沙会怎么抗议?老剃头师傅听见了吗?
证据2: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
点拨设问:(1)“锃亮的剃刀”是什么样子的?小沙看到这把锃亮的剃刀,心里会怎样?(2)“摆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联系自己理发的经验说一说吗?
◇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证据3: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
点拨设问:(1)想象一下“老掉牙的推剪”是什么样的?“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这样的苦头你有生活经验吗?
证据4:总把碎头发掉在脖子里
点拨引导:(2)碎头发掉在脖子里,这样的痒你有生活体验吗?(2)你知道“受刑”这个词儿吗?通常谁才会受刑?受刑本来是对犯人的惩罚,这里说小沙剃头就像受刑一样,这样用词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很想笑?
◇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证据5:要付双倍的钱
点拨引导:“耿耿于怀”的意思你理解吗?先联系上下文,说说都有哪些事情让小沙“耿耿于怀”?现在你知道“耿耿于怀”的意思了吗?
4.质疑反转:老剃头师傅该不该收小沙双倍的钱呢?引导学生再次回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依据说一说。
预设要点:(1)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只有老剃头师傅愿意给小沙剃头;(2)谁给小沙剃头,小沙就骂谁“害人精”,还用仇人一样的目光敌视对方;(3)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还需要监督,否则就会夺门而逃,可见小沙很不配合。
小结:看来,老剃头师傅收双倍的钱,是合情合理的。他其实也并不是一个“害人精”。
◎随堂练习,指导写字
观察本课要写的字,交流难写易错字。
教师示范,重点指导写好:表、差、鬼。
表:上半部分三横之间距离均等;下半部分撇捺要舒展,左右形成对称。
差:“羊”字头的三个短横之间距离要均等,撇要写舒展;“工”要写得略微扁平一些。
鬼:注意笔画笔顺,短撇和长撇均从竖中线起笔,长撇要舒展,竖弯钩要写得饱满圆润,包住撇折点。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剃头大师》(板书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沙特别怕剃头,在他眼中,老剃头师傅简直就是个“害人精”!现在呀,小沙的头发又很长了,而且快过年了。小沙不愿再去老剃头师傅那儿“受刑”,于是就央求“我”这个小表姐给他剪头发,并且答应付我五块钱呢!
◎学习活动四品读体会——“我”是不是“剃头大师”?
(一)“我”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
1.出示学习任务:默读课文10-17自然段,画出写“我”给小沙剃头的语句,摘录关键词,填一填鱼骨图。
指导观察“鱼骨图”,引导学生根据已经填好的两个空,明白上面三个方框要填的是“我”剃头的动作,可以抓住“剪刀”来填写关键词;下面三个方框要填的是剃头的效果,可以抓住“头发”这个关键词来填写。
虽然以前没有干过这一行,可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2.学生画出语句,摘录关键词句,填写鱼骨图。
3.交流,反馈,校对: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闯了祸。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
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3.借助鱼骨图,说说“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
(二)从哪里可以看出“我”特别像“剃头大师”?
找读有关语句,引导交流体会,预设如下:
◇虽然我以前没有干过这一行,可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我先把姑父的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你从“好像有剃头的天分”这里看出“我”很像一位剃头大师。什么叫“天分”呢?是的,就是天生就会剃头,有剃头的天赋。
——你从“围上,摆出架势,嚓嚓两剪刀”这些动作中,觉得我很像一位剃头大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的理发师,是不是这样的?你能表演一下这个动作吗?哈哈,这动作,挺有范呢,确实像个剃头大师!
——这个语句,谁还想补充体会?嗯,“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这位剃头大师的动作看起来多么娴熟!多么有自信啊!
——大家一起读读这两句,读出“剃头大师”的感觉来!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落满了黑色的头发。
——你从“这儿一剪,那儿一剪”,“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也体会到了“我”动作娴熟,潇洒自如,真像一位剃头大师。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我”像极了一位剃头大师吗?读得真不错!谁愿意再来试试?
(三)从哪里看出“我”是冒牌的“剃头大师”?
刚才大家找到的这些语句,都能看出“我”像极了一位剃头大师。然而,我们知道,这些都只是表面的,“我”这位冒牌的剃头大师很快就露馅儿了。那么, 哪些语句可以证明“我”根本不是一位剃头大师呢?
继续找读有关语句,引导交流体会。预设如下:
◇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闯了祸。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
——“随意乱剪”“长长短短”,说明“我”根本就不是什么“剃头大师”!
◇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引导抓住“露出头皮”“坑坑洼洼”“层层梯田”交流体会:
“坑坑洼洼”这个词让你联想到了什么?破旧的马路是坑坑洼洼的,雨后的泥路是坑坑洼洼的。现在小沙的头上也是坑坑洼洼的,是不是很有趣?
“层层梯田”:见过梯田吗?你看,这就是梯田,层层叠叠的,好像挺好看的呀。不过,这里说小沙的头发像“层层梯田”,好看吗?
头发被剃得坑坑洼洼,好像层层梯田,小沙的反应又是怎么样的呢?呈读:
◇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像见了鬼一样”,你仿佛看到了小沙怎样的表情?听到了小沙怎样的喊叫?指名演一演。哈哈,你的模仿活灵活现,特别夸张!
其实,小沙在“我”的眼里,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顾客呢!出示语句:
◇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我”为什么会觉得小沙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顾客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提示并引导学生运用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优秀”、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进行理解,从而明白:虽然我随意乱剪,闯了祸,但是小沙无所谓,只要耳朵还在就可以。小沙这样的“顾客”太好说话了,一点儿都不挑剔。
◎学习活动五梳理比较——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有什么不同?
1.老剃头师傅和“我”,带给怕剃头的小沙两种不同的体验。那么,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呢?借助表格说一说:
老剃头师傅 我
剃头地点 理发店 家里
剃头工具 锃亮的剃刀、老掉牙的推剪 剪刀
剃头技术 老师傅,有经验; 从没干过这一行,根本不会剃头
顾客体验 仇人、受刑、害人精 无所谓、像见了鬼一样
◎学习活动六回看课题——复盘幽默风趣的语句
1.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来做题目呢?
比较“小沙剃头”“剃头大师”这两个题目,讨论,交流,引导明确:用“剃头大师”做题目,特别幽默,让人觉得很有趣,更能体现童年生活的有趣、好玩,从而更能吸引读者。
2.这篇课文,不仅题目幽默风趣,许多语句和用词也写得非常有趣。我们再来盘点一下(朗读语句,说说幽默风趣的用词):
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否则,小沙准会夺门而逃。
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
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随堂练习,听写词语
表弟骂人胆小鬼夺门而逃
仇人发式差点儿付双倍钱
虽然央求电灯泡一件衣服
板书设计
19剃头大师
害人精:小沙吃尽苦头受刑一样
剃头大师:随意乱剪 见了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