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节 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位于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第2节第一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教材通过探究金属钠的性质让学生体会如何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教材介绍了四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和比较法。教材安排观察金属钠及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和金属钠与氧气的实验对金属钠性质的研究,掌握金属单质的基本性质,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培养他们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意识,为今后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根据金属单质的结构和性质,预测金属钠的性质并进行探究。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1、观察金属钠及金属钠与水,与硫酸铜容易反应的现象。
2、探究金属钠和氧气反应的实验。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1、了解一些物质对生活的作用。
2、初步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和比较法。
三、教学重点 难点
1、知道钠的保存,了解钠的用途。
2、钠与非金属单质,水、盐溶液等的反应。
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四、课前准备
实验药品:金属钠、玻璃片、小刀、滤纸、石棉网、铁三脚、酒精灯、硫酸铜、水等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播放2015年天津港“8.12”特大危化品爆炸事件,引出研究物质的性质在突发事故救援、军事科技、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提问】怎样才能更科学地研究物质的性质呢?
【设计意图】利用身边常见物质的用途,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知道只有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才能更好的利用物质,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联想·质疑】
1、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他们的性质的?
观察颜色和状态;观察法
将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分类法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法
【板书】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过渡】这节课主要学习观察法,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9页,一起朗读倒数二、三自然段。从这里我们知道,要想正确使用观察法,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然后在实验中用眼睛、耳朵、鼻子这些感官来观察,在实验室中仪器观察不常用;并在观察中记录实验现象;最后对观察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和综合。
【设计意图】利用本部分的教学,使学生对“观察”的范畴有了进一步全面的认识,为以具体物质为例进行的实验探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交流·研讨】
2、你认为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应该按照怎样的程序来进行?你能通过实例来说明吗?
【观察·思考】观察金属钠及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板书】一、观察法认识钠的物理性质
【观察目的】
1、认识金属钠的颜色、状态、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以及熔点的相对高低。
2、认识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过渡】这堂课主要以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为例,看一看这一过程如何正确使用观察法。
【设计意图】实物展示,便于研究物质的性质。
【探究实验1】观察金属钠及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一起朗读明确了观察目的,第二步用感官观察实验。我们先观察一下金属钠,保存在煤油里。
观察:①钠的位置 ②钠的状态 ③钠是静止的还是游动的④是否有声音 ⑤溶液的颜色
注意:1、要用镊子取钠,不能用手。2、取出的钠要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3、多余的金属钠要放回试剂瓶中。
【思考】
1、观察钠与水反应有哪些实验现象?
2、从以上现象,我们可以了解钠有哪些物理性质?
3、从以上反应现象,我们可以推测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
4、尝试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钠块浮在水面上,迅速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最后消失,溶液变成了红色。
现象 结论
浮
熔
游
响
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点出单元格阴影遮盖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记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汇报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思考】1、该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2、解释不能用手直接拿取金属钠的原因。解释天津港危化品与水剧烈爆炸的原因。
3、金属钠着火能用水灭火吗?应该用什么灭火?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探究实验2】探究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实验现象】浮、熔、游、燃(燃烧)、沉(蓝色沉淀)。
【思考】该反应与钠和水的反应现象有哪些区别?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结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质:钠先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某些盐反应
2Na + 2H2O = 2NaOH + H2↑
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
2Na + 2H2O + CuSO4= Cu(OH)2↓+ Na2SO4 + H2↑
【板书】一、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质软,密度比煤油大。
二、实验法认识钠的化学性质
1、金属钠与水的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浮、熔、游、响、红
2、金属钠与盐溶液反应:2Na + 2H2O + CuSO4= Cu(OH)2↓+ Na2SO4 + H2↑
【活动·探究】
【实验探究2】金属钠与氧气反应演示实验:
1、将切好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使其与氧气反应。
2、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与氧气反应。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
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钠
注意: 1、固体加热,使用坩埚,泥三角、三脚架
2、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思考】
1、通过这组实验,你对金属钠与氧气反应有了哪些认识?
2、金属钠除了能与氧气、水发生反应外,还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请比较金属钠与其他金属在化学性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在研究金属钠性质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
【板书】3、金属钠与非金属单质氧气反应
常温:4Na+O2=== 2Na2O(白色固体)
加热:2Na+O2 Na2O2(淡黄色固体)
【思考】1、Na2O Na2O2的区别有哪些?{颜色、化合价}
2、条件对钠与氧气的反应有何影响?(条件控制)
3、举出以前学习过的条件不同,反应产物不同的例子。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都学到哪些知识呢?大家自己来汇报一下。
【设计意图】增进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教师亦由此把握课堂成效与进一步不足的方向。
六、教学反思
通过对金属钠的实验探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求实的实验习惯和态度。初步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和比较法。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