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0 17:1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 、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拘泥nì 吞噬shì 怯懦 qiè 自怨自艾 yì 闻名遐迩xiá
B.褴褛lǚ 蛊惑gǔ 狼籍jí 扣人心弦 xuán 苦心孤诣 yì
C.蹂躏yóu 妥贴tiē 侥幸 jiǎo 毛骨悚然sǒng 孤注一掷zhì
D.倏然sū 荡漾 yàng 臻于zhēn 岿然不动kúi 略胜一畴 chóu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中考临近,室友们都在认真复习,丁刚同学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
B.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 了。
C.她性格孤僻,常常妄自菲薄 ,大家都认为她是一个自负的人。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还要有信心。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能否有作为,取决于他有理想抱负,刻苦努力。
B. 黑龙江以她厚积薄发的气势、不同凡响的底蕴和豪放洒脱的性格,在八方来客面前, 展现出她独有的魅力。
C.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改造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D. 从零起步,从领跑到跟跑,我国光伏行业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上海4所名牌大学近10年来出国留学500余人,学成回国只点29%;其中360名自费留学者,学成回国只有10人。
B.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C.人们也记得,米丘林进行植物杂交实验,被神甫攻击为“竟敢把上帝的果园变成妓院。”
D.这是老先生最得意的作品,是老先生十多年的汗水--不,是他比重的心血!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蜜蜂可以搜索人为设埋的地雷。蜜蜂为什么具有如此非凡本领呢?因为蜜蜂
, 。加之 。因此在搜索同产面积的情下, 。
①它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有效 ②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十分敏锐
③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动物 ④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6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明代魏学咿的《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核舟上所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出自苏轼《赤壁赋》。
C.古人讲究籍贯、姓名、字号,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表明籍贯(常熟);“王”是姓, “毅”是号, “叔远”是字; “甫”是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D.《回延安》作者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如“白羊肚手巾”“羊羔羔”等,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7.仿写下列句子
阅读,好像是在悠悠南山,采撷菊花, 品味一杯热气腾腾的清茶;
阅读,好像是 , ,品味 ;
阅读,好像是 , , 品味 。
8、名著填空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请写出文段中的“他”是 ,这段文字出自名著是《 》
9.古诗文默写。
(1)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蒹葭》)
(2)复行数十步, 。土地平旷, , 。
阡陌交通,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悠悠我心。(《子衿》)
(4)微君之躬, ?(《式微》)
(5) ,波撼岳阳城。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 。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10、综合性学习
河北省“低碳宣传周”开展以来,“低碳”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下面是记者关于“低碳生活”的一则街头采访:市民张先生说“现在我家里的灯泡全是节能灯,包括台灯,过去没有意识到用电和低碳的关系,后来看到每用100度电,需要排放78公斤二氧化碳,觉得有些‘触目惊心’,便在节约用电方面用了心。”市民樊小姐说:“现在我也在用行动践行低碳生活。去超市购物,都是自己带购物袋。家里洗菜的水,则用来拖地或者冲马桶。”市民王先生说:“自从知道少坐一次电梯,可以减少2~6公斤二氧化碳排放后,我就尽量爬楼梯了。以前每顿饭都要吃肉,现在知道肉类在屠宰、加工环节浪费了很多资源,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就尽量少吃肉了。”
(1)请写出你从采访对象的谈话中获得的主要信息。
(2)请举一个具体事例,谈谈你打算如何“低碳生活”。(不得和选文重复)
(3)下面是快板书《低碳生活幸福多》中的一小节,请你模仿画横线的句子创作一句,倡导大家都来过低碳生活。(要求:前后连贯。)
说低碳,讲低碳,大家别嫌我啰嗦。低碳生活是什么,低碳生活有十多。 购物多用小布袋,环保意识靠自觉。弃物多用环保袋,小区干净又利索。 , 。
阅读理解
(一)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各题。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埃。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1.请写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在本诗中的作用。
12.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 )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B. 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
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D.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①自得。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②。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③而去之。
执事者闻之,以(渊明)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④至,县吏请曰:“应束带⑤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⑥去职,赋《归去来》。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⑦。时年六十三。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
[注]①任真:任性率真。②祭酒:官职名。③麾:同“挥”,挥手。④督邮:官职名。有说此督邮品行低劣,陶渊明鄙视其人。⑤束带:此处指装束整齐,穿着官服。⑥绶:丝带,常用于拴玉和印。⑦会卒:恰巧去世。
13、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便舍船 同舍生皆被绮绣
B.不足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
C.善属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
D.麾而去之 乃记之而去(柳宗元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思路明晰,先写桃花源景物,接着交代桃源人来此的原因,最后写桃源人对渔人的热情款待。
B.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设酒杀鸡作食”等句,描绘出桃源人丰衣足食、自在安适的生活场景。
C.根据乙文“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可见:陶渊明委婉拒绝檀道济,是因为其有强烈的自卑心理。
D.乙文檀道济对陶渊明从“往候之”到“麾而去之”,其对陶渊明的态度由最初的尊重变为了鄙视。
16、陶渊明的一生,做官时间短暂,更多的是田园归隐。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分析其归隐的原因。
(三)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回答问题。
谷雨 余世存
(1)每年的农历三月中,即阳历4月19日-21日期间,太阳到达黄经30度。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此时最重要的物候之一就是布谷鸟开始唱歌,它的叫声既是“布谷布谷”,人们听来就又是“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或“阿公阿婆,栽秧插禾”……先民因此称此时的节气为谷雨。
(2)谷雨的物候是: “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第一个五天里,人们看到浮萍开始生长;第二个五天里,人们看到布谷鸟梳理它的羽毛;第三个五天里,人们在桑树上能见到戴胜鸟。
(3)浮萍不仅是一味中药,更有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兴寄。中国人几乎都了然于“风起于青萍之末”的意义,也因此对浮萍漂泊无定而感慨过人生的变化无常。年轻的天才王勃写过名句“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同样年轻的的天才纳兰性德则说过“浮萍漂泊本无根,天涯游子君莫问……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4)鸠的种类很多,如斑鸠,布谷鸟,对谷雨节气的物候,后来人多认为是指布谷鸟。斑鸠的叫声是, “咕咕一一嘟!咕咕一一嘟!”相比而言,布谷鸟的叫要峻切得多。不管如何,两者都有谷音。这导致有人把二者混淆,如明朝张岱《夜航船>中说:“布谷即斑鸠。”但张岱的展开并无错误,他由布谷引申说:“杜诗‘布谷催春种’。张华日,农事方起,此鸟飞鸣于桑间,若云谷可布种也。又其声日‘家家撒谷’。又云‘脱却破裤’。因其声之相似也。”布谷鸟还有杜鹃、子规、催归、杜宇等等名字。
(5)清明时节是杨花飘絮的时候,谷雨时节则是布谷鸟急切催促的时候。对这个人类的朋友,中国人移情而寄托了无限的凄切、哀伤。秦观写过,“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写过,“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当然,还有更积极的人生姿态,如王令的名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更伸展的人生坐标,如王维的名句:“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6)至于戴胜鸟降于桑树,在中国生活里也是一件大事。春蚕、桑树成为中国人生活的组成部分,陶渊明有诗,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李商隐的名句同样感动一代代的中国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时问的奇妙在此可见…斑,在大时间序列里,此时恰为雷泽归妹时空,即湖泽上空的雷雨之象,这是天道;浮萍也好,布谷鸟也好,戴胜鸟也好,如时钟一样准时生发、发声,这是地道;人们知道此时要播谷、种棉、养蚕,当然,还有归妹,一个哥哥妹妹“之子于归、宜其家室”的人间生活也在此时展开,这是人道。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或天入相印。
(8)那么,对积极投入生活的君子来说,在谷雨节气里应该有何作为呢?先哲对归妹时空观察后说,君子以永终知敝。就是说,君子要懂得天长地久,有始有终,要懂得敝坏之理。睽卦时空紧接着归妹时空出现在谷雨时节,这是睽视、读取大自然、阅尽春色的好时光,后来的“世界读书日”正好定在这一时空。先哲对睽卦时空的系辞是,君子以同而异。君子在相同的事物里能见出微妙的差异,君子也应当和而不流,特立独行。即同为纷繁的世界中之一员,而异于他者之操守自己。
(选自《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有删改)
17.请你简要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18.文章第(4)段划线句中的“多”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19.文章引用大量诗文,第(4)段与第(5)段分别引用张岱“布谷即斑鸠”之说和文天样诗句,各有什么作用?
20.先哲认为,积极投入生活的君子在谷雨节气里应该有何作为?请你简要概括。
(四)阅读《别样山茶红》选段,回答各题.
别样山茶红
①虽然被称为“春城”,但昆明的冬天也并非总是云柔风软、艳阳高照。只要寒流悄然来袭,便会乌云笼罩、气温骤降,使得街巷庭院披戴的明丽和心头身外缭绕的暖意顿时荡然无存。举目四望,山寒水瘦、翠敛红萎,一派晦暗阴沉。
②但即使在这样的寒凉和萧瑟里,也能看到一丛丛蔓延开去的高傲和矜持。它们不在乎高原十天半月就打一次的冷噤,肆无忌惮地葱绿着,浓墨重彩地妍丽着。
③那是山茶。在昆明东北郊呜凤山金殿风景名胜区的山茶园里,即使天寒地冻,它们仍枝繁叶茂,千株万株喷红吐白,一如既往波光潋滟。
④是的,在百花之中,山茶是最持久的灿烂。从5月中旬开始,一种叶像杜鹃叶、花像杜鹃花的山茶就率先在金殿山茶园绽放了。看着漫山遍野的浓绿被撕开一个口子,殷红汩汩涌流,又漫漶开去,黏黏地湿了一片天地,在万绿丛中添一抹血红,生发的该是一种什么祥的伤感?而一年中最早的山茶花汛,是由这种一度濒临灭绝、极其珍稀的杜鹃红山茶肇始,又不免激动人心。这一波红潮一直延展到9月。
⑤接下来在金殿山茶园看到的悦目色彩是茶梅。它也是山茶的一种,花多为白色或粉红色,瑰丽而淡雅。茶梅10月开放,花期持续到12月。凋谢时,片片花瓣随风飘飞,漫起一袭彩色雨雾,铺下一块斑斓花毯。
⑥有趣的是,它的香消玉殒,宣告的却是各色常规山茶的怒放。一时间,恨天高、童子面、朱砂紫袍、雪姣、十八学士、六角大红、赤丹、状元红……如盅如碗、如钵如盆,姹紫嫣红、浅淡深浓,争奇斗艳、各不相让。茶梅用它满地的落红真正实现了“化作春泥更护花”。而那被铺地锦绣托起的云霞,一直燃烧到次年4月底。到了5月,杜鹃红山茶就又轮回着开始了新一拨的激情涌动。
⑦可以说,这里一年四季茶花开不断,正应了清代李笠翁(李渔)的评价:“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
⑧在云南,山荼还是扎根于深远时光中的璀璨。公元898年绘制的《南诏图传》中,它就出现在南诏王细奴罗家里。现存最古老的云南山茶,也许应数生长在楚雄紫溪山功德林的“紫溪茶”,树龄六百五十多年。而丽江玉龙雪山东麓的玉峰寺院内一年能开上万朵花、荫地面积全国最大的“茶花王”,树龄大约五百年。大理巍宝山灵官殿的桂叶银红,高18.88米,是世界最高的茶花,树龄也近四百年。
⑨让我对山荼之美有所顿悟的,却是这样一件事。
⑩那天,我去郊区农村看望一位妻、儿早逝的独身老人。他的家,院墙多处泥块脱落,屋顶瓦沟枯草抖索。从厢房到堂屋,说话有回音却看不清周围堆放了些什么。但我们还是不期而遇或者说狭路相连了,与山茶。它们一盆挨一盆摆放在地面坑坑洼洼的院子一角,绿叶像海水漾波,红花像火焰腾跳,拥挤着,喧嚷着,摇头摆脸,超越了这里的破败、空旷、凌乱、昏暗,那么醒目、夺目、灼目,迸溅出满腔欢喜,流溢出盈盈暖意,使得原本可能死气沉沉的一隅平添活泼生机。
老人告诉我,他从小爱花。这些山茶是他在心情好时种下的,每天都要来仔细地照看。山茶活了,长高了,枝繁叶茂了,好心情也就随之常驻常在了:山茶打苞了,骨朵饱满了、绽裂了,笑容也就随之在梦里开花。“今年,我还把它们一盆盆送到金殿去参加茶花展览了哩。”想不到老人对美的追求如此炽烈。是对山茶的爱,戳破了缠裹他的孤独,烧掉了包围他的凄凉。就是这生命中最原初的牵挂,鼓舞着他重构自己的人生。
云南的山茶之所以特别多,特别绚烂,大多源于人工的精心种植,栽培养护。尽管栽护它的人境遇会有不同,但他们栽下的都是对于美的不竭的追寻,养护的都是对于美的永恒的渴求。
别样山茶别样红,一枝一叶总关情。
(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有删改)
【注】漫漶:形容文字、图画等因磨损或浸水受潮而模糊不清。
2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标题“别样山茶红”的理解。
22.第①段描写寒流来时昆明冬天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23.第④段写到“在百花之中,山茶是最持久的灿烂”,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4.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写作
25.下面两题,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请以“美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请以“ 在心间流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半命题作文要在题目的横线上恰当填写词语(如亲情、快乐、泪水等),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自选文体。
(3)字数不少于600字,严禁抄袭。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1、A 2.D 3.B 4.D 5.C 6.C 7示例 阅读,好像是在丁丁泉池,举杯邀月,品味一盅香醇可口的美酒; 阅读,好像是在巍峨泰山,饱览美景,品味一幅雄伟壮丽的风景, 8 祥子,《骆驼祥子》9.略 10、(1)低碳生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2)例: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等。
(3)例:照明采用节能灯,利国利民利生活。(扣住“倡导大家都来过低碳生活”即可)
11、略
12、D
13.D
14.(1)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亲自耕种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
15.A
16.从甲文看,陶渊明向往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和平安宁、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而现实无法实现,所以选择归隐;从乙文看,他本性任真率直,不喜欢官场的束缚和虚伪,又因家贫亲老才出仕,但受不了官职的劳累,且鄙视品行低劣的督邮,再加上自己“志不及”也,所以最终选择归隐田园。
17.谷雨名称的由来
18.不能删去,“多”是“大多”“很多”的意思,表明鸠的种类很多,如斑鸠,布谷鸟,对谷雨节气的物候,后来很多人认为指布谷鸟,不排除有少部分人认为不是布谷鸟,使用“多”字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19.引用张岱之说主要说明斑鸠与布谷鸟叫声相似但不同;引用文天祥诗句主要说明中国人移情布谷鸟而寄托了无限的凄切、哀伤。
20.(1)君子以永终知敝。(君子要懂得天长地久,有始有终,要懂得敝坏之理)(2)君子以同而异。(君子在相同的事物里能见出微妙的差异,君子也应当和而不流,特立独行;最后一句亦可)
21、既是指杜鹃红山茶、茶梅等山茶花的绽放激动人心;也是指妻儿早逝的独身老人对山茶的爱,对美的追求,鼓舞他重构自己的人生。
22、用寒凉和萧瑟的气候,侧面烘托了山茶高傲、不畏严寒、持久灿烂的特点,为下文作铺垫。
23、①品种多花期长:品种繁多,一年四季花开不断;②花色多:姹紫嫣红、争奇斗艳;③历史久远:山茶是扎根于深远时光中的璀璨。
24、托物言志(或象征、借物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山茶的喜爱,对美的不竭追寻和永恒渴求。
25、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