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解题能力提升
第1课时 新型化学电源工作原理的分析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掌握二次电池充放电过程的分析思路。2.了解常见新型化学电源的种类。
一、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原理
1.(2023·辽宁,11)某低成本储能电池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质量减小
B.储能过程中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C.放电时右侧H+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左侧
D.充电总反应:Pb+SO+2Fe3+===PbSO4+2Fe2+
2.(2021·浙江6月选考,22)某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截面结构如图所示,电极A为非晶硅薄膜,充电时Li+得电子成为Li嵌入该薄膜材料中;电极B为LiCoO2薄膜;集流体起导电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充电时,集流体A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B.放电时,外电路通过a mol电子时,LiPON薄膜电解质损失a mol Li+
C.放电时,电极B为正极,反应可表示为Li1-xCoO2+xLi++xe-===LiCoO2
D.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LixSi+Li1-xCoO2Si+LiCoO2
二次电池题目的解答思路
二、常考新型化学电源
类型一 浓差电池
1.(2022·浙江1月选考,21)pH计是一种采用原电池原理测量溶液pH的仪器。如图所示,以玻璃电极(在特制玻璃薄膜球内放置已知浓度的HCl溶液,并插入Ag-AgCl电极)和另一Ag-AgCl电极插入待测溶液中组成电池,pH与电池的电动势E存在关系:p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玻璃薄膜球内电极的电势低,则该电极反应式为:AgCl(s)+e-===Ag(s)+Cl-(0.1 mol·L-1)
B.玻璃膜内外氢离子浓度的差异不会引起电动势的变化
C.分别测定含已知pH的标准溶液和未知溶液的电池的电动势,可得出未知溶液的pH
D.pH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类型二 电催化电子传递电池
2.(2019·全国卷Ⅰ,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
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类型三 太阳能转化电池
3.(2022·全国乙卷,12)Li-O2电池比能量高,在汽车、航天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科学家研究了一种光照充电Li-O2电池(如图所示)。光照时,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e-)和空穴(h+),驱动阴极反应(Li++e-===Li)和阳极反应(Li2O2+2h+===2Li++O2)对电池进行充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充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Li2O2===2Li+O2
B.充电效率与光照产生的电子和空穴量有关
C.放电时,Li+从正极穿过离子交换膜向负极迁移
D.放电时,正极发生反应:O2+2Li++2e-===Li2O2
类型四 液流储能电池
4.(2022·辽宁,14)某储能电池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反应:Na3Ti2(PO4)3-2e-===NaTi2(PO4)3+2Na+
B.放电时Cl-透过多孔活性炭电极向CCl4中迁移
C.放电时每转移1 mol电子,理论上CCl4吸收0.5 mol Cl2
D.充电过程中,NaCl溶液浓度增大
类型五 废物利用
5.某种利用垃圾渗透液实现发电、环保二位一体结合的装置示意图如下,当该装置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盐桥中Cl-向Y极移动
B.电路中流过7.5 mol电子时,共产生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16.8 L
C.电流由X极沿导线流向Y极
D.Y极发生的反应为2NO+10e-+6H2O===N2+12OH-,周围溶液的pH增大
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新认识
(1)相同的金属插入相同的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解质浓度不同,导致两极上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的程度不同,可形成原电池,如浓差电池。
(2)惰性电极材料也可能是原电池的正、负极,只要在电极表面能发生电子的交换就能构成原电池,能向外输出电子的电极为负极,能从电极上获取电子的为正极反应物,该电极为正极。
(3)能源物质(燃料)不一定将电子直接传给负极,可能与电催化剂(电子传递体)进行电子交换,因而要特别关注催化循环中物质的变化、电子的转移方向及反应类型。
(4)储能(充电)过程,不一定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也可能是光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
第1课时 新型化学电源工作原理的分析
一、
1.B
2.B [由图可知,集流体A与电极A相连,充电时电极A作阴极,故充电时集流体A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A说法正确;放电时,外电路通过a mol电子时,内电路中有a mol Li+通过LiPON薄膜电解质从负极迁移到正极,但是LiPON薄膜电解质没有损失Li+,B说法不正确;放电时,电极B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为Li1-xCoO2+xLi++xe-===LiCoO2,C说法正确;电池放电时,嵌入在非晶硅薄膜中的锂失去电子转化为Li+,正极上Li1-xCoO2得到电子和Li+转化为LiCoO2,故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LixSi+Li1-xCoO2Si+LiCoO2,D说法正确。]
二、
1.C
2.B [由题图和题意知,电池总反应是3H2+N2===2NH3。该合成氨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并形成原电池产生电能,反应不需要高温、高压,A项正确;观察题图知,左边电极发生氧化反应MV+-e-===MV2+,为负极,不是阴极,B项错误;正极区N2在固氮酶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C项正确;电池工作时,H+通过交换膜,由左侧(负极区)向右侧(正极区)迁移,D项正确。]
3.C [充电时为电解池,由题目信息知,光照时,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驱动阴极反应(Li++e-===Li)和阳极反应(Li2O2+2h+===2Li++O2),则充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Li2O2===2Li+O2,因此,充电效率与光照产生的电子和空穴量有关,A、B正确;放电时,金属Li电极为负极,光催化电极为正极,Li+从负极穿过离子交换膜向正极迁移,C错误;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Li+O2===Li2O2,则正极反应为O2+2Li++2e-===Li2O2,D正确。]
4.A [放电时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Na3Ti2(PO4)3-2e-===NaTi2(PO4)3+2Na+,故A正确;放电时,阴离子移向负极,则放电时Cl-透过多孔活性炭电极向NaCl中迁移,故B错误;正极电极反应:Cl2+2e-===2Cl-,放电时每转移1 mol电子,理论上CCl4释放0.5 mol Cl2,故C错误;充电过程中,阳极电极反应:2Cl--2e-===Cl2↑,消耗氯离子,NaCl溶液浓度减小,故D错误。]
5.D [处理垃圾渗透液的装置属于原电池装置,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即氯离子向X 极移动, A错误;电池总反应为5NH3+3NO===4N2+6H2O+3OH-,该反应转移15个电子时生成4个氮气,故电路中流过7.5 mol电子时,产生2 mol 氮气,即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L,B错误;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即由Y极沿导线流向X 极,C错误;Y是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2NO+10e-+6H2O===N2+12OH-,周围溶液的pH 增大,D正确。](共64张PPT)
新型化学电源工作原理的分析
第1课时
专题1 第二单元解题能力提升
<<<
核心素养
发展目标
1.掌握二次电池充放电过程的分析思路。
2.了解常见新型化学电源的种类。
内容索引
一、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原理
二、常考新型化学电源
课时对点练
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原理
>
<
一
1.(2023·辽宁,11)某低成本储能电池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质量减小
B.储能过程中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C.放电时右侧H+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左侧
一
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原理
√
放电时,负极上Pb失电子结合硫酸根
离子生成PbSO4附着在负极上,负极
质量增大,A错误;
储能过程中,该装置为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正确;
放电时,右侧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左侧的H+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右侧,C错误;
2.(2021·浙江6月选考,22)某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截面结构如图所示,电极A为非晶硅薄膜,充电时Li+得电子成为Li嵌入该薄膜材料中;电极B为LiCoO2薄膜;集流体起导电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充电时,集流体A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B.放电时,外电路通过a mol电子时,LiPON
薄膜电解质损失a mol Li+
C.放电时,电极B为正极,反应可表示为Li1-xCoO2+xLi++xe-===LiCoO2
D.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LixSi+Li1-xCoO2 Si+LiCoO2
√
由图可知,集流体A与电极A相连,充电
时电极A作阴极,故充电时集流体A与外
接电源的负极相连,A说法正确;
放电时,外电路通过a mol电子时,内电路中有a mol Li+通过LiPON薄膜电解质从负极迁移到正极,但是LiPON薄膜电解质没有损失Li+,B说法不正确;
放电时,电极B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反
应式为Li1-xCoO2+xLi++xe-===LiCoO2,C
说法正确;
电池放电时,嵌入在非晶硅薄膜中的锂失去电子转化为Li+,正极上Li1-xCoO2得到电子和Li+转化为LiCoO2,故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LixSi+Li1-xCoO2 Si+LiCoO2,D说法正确。
归纳总结
二次电池题目的解答思路
返回
常考新型化学电源
>
<
二
1.(2022·浙江1月选考,21)pH计是一种采用原电池原理测量溶液pH的仪器。如图所示,以玻璃电极(在特制玻璃薄膜球内放置已知浓度的HCl溶液,并插入Ag-AgCl电极)和另一
Ag-AgCl电极插入待测溶液中组成电池,pH与电池的电动势E存在关系:p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玻璃薄膜球内电极的电势低,则该电极反应式
为:AgCl(s)+e-===Ag(s)+Cl-(0.1 mol·L-1)
B.玻璃膜内外氢离子浓度的差异不会引起电动势的
变化
C.分别测定含已知pH的标准溶液和未知溶液的电池的电动势,可得出未知溶
液的pH
D.pH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类型一 浓差电池
√
如果玻璃薄膜球内电极的电势低,则该电
极为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而不是还原
反应,A错误;
pH计工作时,利用原电池原理,则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错误。
2.(2019·全国卷Ⅰ,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
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
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类型二 电催化电子传递电池
√
由题图和题意知,电池总反应是3H2+N2===
2NH3。该合成氨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并形成
原电池产生电能,反应不需要高温、高压,A
项正确;
观察题图知,左边电极发生氧化反应MV+-e-===MV2+,为负极,不是阴极,B项错误;
正极区N2在固氮酶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C项正确;
电池工作时,H+通过交换膜,由左侧(负极区)向右侧(正极区)迁移,D项正确。
3.(2022·全国乙卷,12)Li-O2电池比能量高,在汽车、航天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科学家研究了一种光照充电Li-O2电池(如图所示)。光照时,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e-)和空穴(h+),驱动阴极反应(Li++e-===Li)和阳极反应(Li2O2+2h+===2Li++O2)对电池进行充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充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Li2O2===2Li+O2
B.充电效率与光照产生的电子和空穴量有关
C.放电时,Li+从正极穿过离子交换膜向负极迁移
D.放电时,正极发生反应:O2+2Li++2e-===Li2O2
类型三 太阳能转化电池
√
充电时为电解池,由题目信息知,光照时,光
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驱动阴极反应(Li+
+e-===Li)和阳极反应(Li2O2+2h+===2Li++
O2),则充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Li2O2===2Li
+O2,因此,充电效率与光照产生的电子和空穴量有关,A、B正确;
放电时,金属Li电极为负极,光催化电极为正极,Li+从负极穿过离子交换膜向正极迁移,C错误;
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Li+O2===Li2O2,则正极反应为O2+2Li++2e-===Li2O2,D正确。
4.(2022·辽宁,14)某储能电池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Na3Ti2(PO4)3-2e-===NaTi2(PO4)3+2Na+
B.放电时Cl-透过多孔活性炭电极向CCl4中迁移
C.放电时每转移1 mol电子,理论上CCl4吸收0.5 mol Cl2
D.充电过程中,NaCl溶液浓度增大
类型四 液流储能电池
√
放电时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Na3Ti2(PO4)3-2e-===
NaTi2(PO4)3+2Na+,故A正确;
放电时,阴离子移向负极,则放电时
Cl-透过多孔活性炭电极向NaCl中迁移,故B错误;
正极电极反应:Cl2+2e-===2Cl-,放电时每转移1 mol电子,理论上CCl4释放0.5 mol Cl2,故C错误;
充电过程中,阳极电极反应:2Cl--2e-===Cl2↑,消耗氯离子,NaCl溶液浓度减小,故D错误。
5.某种利用垃圾渗透液实现发电、环保二位一体结合的装置示意图如下,当该装置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桥中Cl-向Y极移动
B.电路中流过7.5 mol电子时,共产生
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16.8 L
C.电流由X极沿导线流向Y极
D.Y极发生的反应为 +10e-+6H2O===N2+12OH-,周围溶液的
pH增大
类型五 废物利用
√
处理垃圾渗透液的装置属于原电池
装置,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
即氯离子向X 极移动, A错误;
电池总反应为5NH3+ ===
4N2+6H2O+3OH-,该反应转移15个电子时生成4个氮气,故电路中流过7.5 mol电子时,产生2 mol 氮气,即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L,B错误;
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即由Y极
沿导线流向X 极,C错误;
Y是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
应: +10e-+6H2O===N2+
12OH-,周围溶液的pH 增大,D正确。
归纳总结
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新认识
(1)相同的金属插入相同的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解质浓度不同,导致两极上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的程度不同,可形成原电池,如浓差电池。
(2)惰性电极材料也可能是原电池的正、负极,只要在电极表面能发生电子的交换就能构成原电池,能向外输出电子的电极为负极,能从电极上获取电子的为正极反应物,该电极为正极。
归纳总结
(3)能源物质(燃料)不一定将电子直接传给负极,可能与电催化剂(电子传递体)进行电子交换,因而要特别关注催化循环中物质的变化、电子的转移方向及反应类型。
(4)储能(充电)过程,不一定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也可能是光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
返回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课时对点练
1.新型LiFePO4可充电锂离子动力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绿色能源的新宠。已知该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为正极:FePO4+Li++e-===
LiFePO4,负极:Li-e-===L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阳极电极反应为FePO4+Li++e-===LiFePO4
B.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
C.充电时动力电池的阳极应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
D.放电时,在正极上Li+得电子被还原
√
根据原电池的正极反应:FePO4+Li++e-===LiFePO4可判断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正极移动,Li元素的化合价未变,铁元素得到电子被还原,化合价发生变化,B、D错误。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盐水小汽车是一款神奇的玩具,只要在小汽车尾部动力部位加几滴NaCl溶液,小汽车就可以跑动起来,其电池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锌为电池的负极,石墨为电池的正极
C.正极的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
D.电解质溶液中Na+向锌片方向移动
√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该电池工作时,构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
为电能,A正确;
锌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电池的负极,
则石墨为电池的正极,B正确;
空气中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C正确;
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电解质溶液中Na+向石墨片方向移动,D错误。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2023·福建三明高二月考)我国科学家在太阳能光电催化—化学耦合分解H2S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相关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装置的总反应为H2S H2+S
B.能量转化方式主要为光能→电能→化学能
C.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2+-e-===Fe3+
D.a极区需不断补充含Fe3+和Fe2+的溶液
√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该装置发生的有关反应为H2S+2Fe3+===2H++S+2Fe2+(a极区)、Fe2+-e-===Fe3+(a极)、2H++2e-===H2(b极),结合反应条件
得到总反应H2S H2+S,A正确;
该过程中光能转化为电能,最终转化为化学能,B正确;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极区涉及两步反应,第一步利用氧化性强
的Fe3+高效捕获H2S得到硫和还原性的Fe2+,
第二步是还原性的Fe2+在a极表面失去电子
生成氧化性强的Fe3+,这两步反应循环进
行,所以a极区无需补充含Fe3+和Fe2+的溶液,D错误。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溶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而引发的一类电池称为浓差电池。如图是由Ag电极和硝酸银溶液组成的电池(c1A.此处应该用阳离子交换膜
B.B极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若外电路通过0.1 mol电子,则右侧
溶液质量减轻10.8 g
D.原电池的总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由题意知,A电极质量不断减轻,故
发生反应:Ag-e-===Ag+,则A极
为负极,B极为正极,负极区Ag+浓
度增大,正极区Ag+得电子生成Ag,电极反应为Ag++e-===Ag,正极区Ag+浓度减小,浓差电池中溶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故正极区 经过离子交换膜移向负极,此处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A、B错误;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正极发生反应:Ag++e-===Ag,当转
移0.1 mol电子时,溶液中减少0.1 mol
Ag+,同时正极有0.1 mol 移向负
极区,故右侧溶液减少的质量为0.1 mol×108 g·mol-1+0.1 mol×62 g·
mol-1=17 g,C错误;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总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电催化固氮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利用双功能催化剂可实现室温条件下电催化氮气还原制备氨气、氧化制备硝酸,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工作时,电子流入a极
B.阳极区的电极反应为N2+6H2O-10e-=== +
12H+
C.阳极区和阴极区消耗的N2的质量之比为3∶5
D.该离子交换膜应使用阴离子交换膜
√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由图可知,a极上N2转化成NH3,发生还原反应,
该电极为阴极,电子由电源负极流入阴极,A项
正确;
阳极上是N2失电子生成HNO3,电极反应为N2+
6H2O-10e-=== +12H+,B项正确;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由图可知,阴极(a极):N2→2NH3时得到6e-,阳
极(b极):N2→ 时失去10e-,根据电子守恒
可知阳极区和阴极区消耗的 N2 的质量之比为 3∶5,
C项正确;
阳极反应生成的H+通过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室参与阴极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2+6e-+6H+===2NH3,因此该离子交换膜应使用质子交换膜,D项错误。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钾离子电池由于其低成本、电解液中离子传导性快以及工作电压高等优点,近年来引起了科研工作者极大的关注。某课题组基于钾离子电池特性,设计并合成了一种VN-NPs/N-CNFs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钾离子电池的电极,放电时该电极反应为VN+3K++3e-===V+K3N,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在Al电极区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B.该电池的溶剂不能为水溶液
C.放电时,电解质中的K+向Cu电极区移动
D.放电时,每转移1 mol e-,Cu电极区质量减少39 g
√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钾离子电池放电时铜电极反应为VN+3K++
3e-===V+K3N,故放电时Cu电极为正极,
电极区质量增加,Al电极为负极,在Al电极
区发生的是氧化反应,A正确,D错误;
电池中含有钾,钾能与水反应,电池的溶剂不能为水溶液,B正确;
放电时,Al电极为负极,钾离子向正极移动,即放电时,电解质中的K+向Cu电极区移动,C正确。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2024·安徽1月适应性测试)我国学者研制了一种锌基电极,与涂覆氢氧化镍的镍基电极组成可充电电池,其示意图如图。放电时,Zn转化为2ZnCO3·3Zn(O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Ni(OH)2+2e-===Ni+
2OH-
B.放电时,若外电路有0.2 mol电子转移,则有
0.1 mol Zn2+向正极迁移
C.充电时,a为外接电源负极
D.充电时,阴极反应为2ZnCO3·3Zn(OH)2+10e-===5Zn+ +6OH-
√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2020·全国卷Ⅲ,12)一种高性能的碱性硼化钒(VB2)-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其中在VB2电极发生反应:VB2+16OH--11e-===
+4H2O。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负载通过0.04 mol电子时,有0.224 L(标准状况)
O2参与反应
B.正极区溶液的pH降低、负极区溶液的pH升高
C.电池总反应为4VB2+11O2+20OH-+6H2O===
D.电流由复合碳电极经负载、VB2电极、KOH溶液回到复合碳电极
√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负载通过0.04 mol电子时,有0.01 mol氧气参与反应,即标准状况下有0.224 L氧气参与反应,A正确;
负极区消耗OH-,溶液的pH降低,正极区生成OH-,溶液的pH升高,B错误。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科学家报道了一种新型可充电Na/Fe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子由X极经有机电解液流
向Y极
B.充电时,Y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aFeO2.5
+ Na2O-e-===CaFeO3+Na+
C.充电时,可用乙醇代替有机电解液
D.电极材料的比能量:Na>Li
√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Na能与乙醇反应,不能用乙醇代替有机电解液,C错误;
若Na和Li都失去1 mol电子,则电极材料中消耗Na的质量为23 g、Li的质量为7 g,单位质量金属放出的电能:Li>Na,D错误。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镁-锑液态金属电池是新型二次电池,白天利用太阳能给电池充电,夜晚电池可以给外电路供电。该电池利用液体密度不同,在重力作用下分为三层,工作时中间层熔融盐的组成及浓度不变,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Mg2+通过中间层向下层移动
B.放电时,Mg(液)层的质量减小
C.充电时,Mg-Sb(液)层作阴极
D.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g2++2e-===Mg
√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根据电流方向可知,放电时Mg(液)作
负极、Mg-Sb(液)作正极,则充电时
Mg(液)为阴极,Mg-Sb(液)为阳极。
放电时Mg(液)层为负极,电极反应:Mg-2e-===Mg2+,产生的Mg2+通过中间层向下层移动,质量减小,A、B正确;
放电时Mg(液)作负极,发生电极反应:Mg-2e-===Mg2+,则充电时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Mg2++2e-===Mg,D正确。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2023·河北保定高二调研)水系锌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二次电池,工作原理如图。该电池以粉末多孔锌电极(锌粉、活性炭及黏结剂等)和V2O5为电极,三氟甲磺酸锌[Zn(CF3SO3)2]为电解液,总反应为xZn+V2O5===ZnxV2O5(s)。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充电时,粉末多孔锌电极连接电源的负极
B.放电时,V2O5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V2O5+2e-+
xZn2+===ZnxV2O5
C.充电时,Zn2+通过阳膜由右池移向左池
D.理论上,充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质量均未改变
√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由放电时的总反应:xZn+V2O5===ZnxV2O5(s)可
知,Zn失电子,作负极,V2O5发生还原反应,作
正极。充电时,粉末多孔锌电极为阴极,发生还
原反应,连接电源的负极,A正确;
放电时,V2O5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V2O5+2xe-+xZn2+===ZnxV2O5,B错误;
充电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所以Zn2+通过阳膜由右池移向左池,C正确;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由放电总反应:xZn+V2O5===ZnxV2O5(s)可知,电解质溶液中的成分没有参加总反应,故充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质量均未改变,D正确。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我国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高比能量锌-碘溴液流二次电池,该电池在使用前要先进行充电,如图为充电原理示意图,溴离子与碘离子结合成为碘溴离子(I2Br-),可以增加电池容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充电时,a接外电源的正极,作阳极
B.充电时,b电极每增重0.65 g,溶液
中有0.02 mol I-被氧化
C.放电时,a电极反应为I2Br-+2e-
===2I-+Br-
D.放电时,贮液器d内c(Zn2+)持续增大
√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由充电原理示意图,锌极锌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电解池的阴极,则a极为电解池的阳极,A正确;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放电时,a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
反应,反应为I2Br-+2e-===2I-+
Br-,C正确;
放电时,b极反应为Zn-2e-===
Zn2+,负极生成锌离子,锌离子通
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正极区,贮液
器d内c(Zn2+)不会持续增大,D错误。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某污水处理厂利用微生物电池将镀铬废水中的 催化还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由图分析可知,a极上CH3COOH在微生物催化作用下失电子转化为CO2和H+,发生氧化反应,因此a电极为负极,b电极为正极,电池工作过程中电子由a极流向b极,A项错误;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COOH-8e-+2H2O===2CO2↑+8H+,因此a极区附近溶液中c(H+)增大,pH减小,C项正确;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我国科学家在天然气脱硫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利用如图装置可发生反应:H2S+O2===H2O2+S↓,已知甲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池中碳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AQ+2H++2e-
===H2AQ
B.乙池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H2S+ ===
3I-+S↓+2H+
C.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D.H+从乙池移向甲池
√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根据题图中的电子流向可判断出甲池中碳棒是
正极,该电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AQ
+2H++2e-===H2AQ,A项正确;
根据题图中信息可知该装置将光能转化
为电能和化学能,C项错误;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该装置是光化学电池装置,电池工作时阳离子移向正极,甲池中碳棒是正极,所以H+从乙池移向甲池,D项正确。
返回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作业10 新型化学电源工作原理的分析
(选择题1~6题,每小题3分,7~14题,每小题4分,共50分)
1.新型LiFePO4可充电锂离子动力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绿色能源的新宠。已知该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为正极:FePO4+Li++e-===LiFePO4,负极:Li-e-===L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阳极电极反应为FePO4+Li++e-===LiFePO4
B.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
C.充电时动力电池的阳极应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
D.放电时,在正极上Li+得电子被还原
2.盐水小汽车是一款神奇的玩具,只要在小汽车尾部动力部位加几滴NaCl溶液,小汽车就可以跑动起来,其电池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锌为电池的负极,石墨为电池的正极
C.正极的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
D.电解质溶液中Na+向锌片方向移动
3.(2023·福建三明高二月考)我国科学家在太阳能光电催化—化学耦合分解H2S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相关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的总反应为H2SH2+S
B.能量转化方式主要为光能→电能→化学能
C.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2+-e-===Fe3+
D.a极区需不断补充含Fe3+和Fe2+的溶液
4.溶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而引发的一类电池称为浓差电池。如图是由Ag电极和硝酸银溶液组成的电池(c1A.此处应该用阳离子交换膜
B.B极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若外电路通过0.1 mol电子,则右侧溶液质量减轻10.8 g
D.原电池的总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5.电催化固氮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利用双功能催化剂可实现室温条件下电催化氮气还原制备氨气、氧化制备硝酸,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工作时,电子流入a极
B.阳极区的电极反应为N2+6H2O-10e-===2NO+12H+
C.阳极区和阴极区消耗的N2的质量之比为3∶5
D.该离子交换膜应使用阴离子交换膜
6.钾离子电池由于其低成本、电解液中离子传导性快以及工作电压高等优点,近年来引起了科研工作者极大的关注。某课题组基于钾离子电池特性,设计并合成了一种VN-NPs/N-CNFs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钾离子电池的电极,放电时该电极反应为VN+3K++3e-===V+K3N,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在Al电极区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B.该电池的溶剂不能为水溶液
C.放电时,电解质中的K+向Cu电极区移动
D.放电时,每转移1 mol e-,Cu电极区质量减少39 g
7.(2024·安徽1月适应性测试)我国学者研制了一种锌基电极,与涂覆氢氧化镍的镍基电极组成可充电电池,其示意图如图。放电时,Zn转化为2ZnCO3·3Zn(O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Ni(OH)2+2e-===Ni+2OH-
B.放电时,若外电路有0.2 mol电子转移,则有0.1 mol Zn2+向正极迁移
C.充电时,a为外接电源负极
D.充电时,阴极反应为2ZnCO3·3Zn(OH)2+10e-===5Zn+2CO+6OH-
8.(2020·全国卷Ⅲ,12)一种高性能的碱性硼化钒(VB2)-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其中在VB2电极发生反应:VB2+16OH--11e-===VO+2B(OH)+4H2O。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负载通过0.04 mol电子时,有0.224 L(标准状况)O2参与反应
B.正极区溶液的pH降低、负极区溶液的pH升高
C.电池总反应为4VB2+11O2+20OH-+6H2O===8B(OH)+4VO
D.电流由复合碳电极经负载、VB2电极、KOH溶液回到复合碳电极
9.科学家报道了一种新型可充电Na/Fe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电子由X极经有机电解液流向Y极
B.充电时,Y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aFeO2.5+Na2O-e-===CaFeO3+Na+
C.充电时,可用乙醇代替有机电解液
D.电极材料的比能量:Na>Li
10.镁-锑液态金属电池是新型二次电池,白天利用太阳能给电池充电,夜晚电池可以给外电路供电。该电池利用液体密度不同,在重力作用下分为三层,工作时中间层熔融盐的组成及浓度不变,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Mg2+通过中间层向下层移动
B.放电时,Mg(液)层的质量减小
C.充电时,Mg-Sb(液)层作阴极
D.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g2++2e-===Mg
11.(2023·河北保定高二调研)水系锌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二次电池,工作原理如图。该电池以粉末多孔锌电极(锌粉、活性炭及黏结剂等)和V2O5为电极,三氟甲磺酸锌[Zn(CF3SO3)2]为电解液,总反应为xZn+V2O5===ZnxV2O5(s)。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充电时,粉末多孔锌电极连接电源的负极
B.放电时,V2O5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V2O5+2e-+xZn2+===ZnxV2O5
C.充电时,Zn2+通过阳膜由右池移向左池
D.理论上,充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质量均未改变
12.我国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高比能量锌-碘溴液流二次电池,该电池在使用前要先进行充电,如图为充电原理示意图,溴离子与碘离子结合成为碘溴离子(I2Br-),可以增加电池容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充电时,a接外电源的正极,作阳极
B.充电时,b电极每增重0.65 g,溶液中有0.02 mol I-被氧化
C.放电时,a电极反应为I2Br-+2e-===2I-+Br-
D.放电时,贮液器d内c(Zn2+)持续增大
13.某污水处理厂利用微生物电池将镀铬废水中的Cr2O催化还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过程中电子由b极流向a极
B.b极反应式:Cr2O+6e-+14H+===2Cr3++7H2O
C.电池工作过程中a极区附近溶液的pH减小
D.每处理1 mol Cr2O,可生成33.6 L(标况下)CO2
14.我国科学家在天然气脱硫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利用如图装置可发生反应:H2S+O2===H2O2+S↓,已知甲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池中碳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AQ+2H++2e-===H2AQ
B.乙池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H2S+I===3I-+S↓+2H+
C.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D.H+从乙池移向甲池
作业10 新型化学电源工作原理的分析
1.C 2.D
3.D [该装置发生的有关反应为H2S+2Fe3+===2H++S+2Fe2+(a极区)、Fe2+-e-===Fe3+(a极)、2H++2e-===H2(b极),结合反应条件得到总反应H2SH2+S,A正确;该过程中光能转化为电能,最终转化为化学能,B正确;a极区涉及两步反应,第一步利用氧化性强的Fe3+高效捕获H2S得到硫和还原性的Fe2+,第二步是还原性的Fe2+在a极表面失去电子生成氧化性强的Fe3+,这两步反应循环进行,所以a极区无需补充含Fe3+和Fe2+的溶液,D错误。]
4.D [由题意知,A电极质量不断减轻,故发生反应:Ag-e-===Ag+,则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负极区Ag+浓度增大,正极区Ag+得电子生成Ag,电极反应为Ag++e-===Ag,正极区Ag+浓度减小,浓差电池中溶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故正极区NO经过离子交换膜移向负极,此处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A、B错误;正极发生反应:Ag++e-===Ag,当转移0.1 mol电子时,溶液中减少0.1 mol Ag+,同时正极有0.1 mol NO移向负极区,故右侧溶液减少的质量为0.1 mol×108 g·mol-1+0.1 mol×62 g·mol-1=17 g,C错误;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总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5.D [由图可知,a极上N2转化成NH3,发生还原反应,该电极为阴极,电子由电源负极流入阴极,A项正确;阳极上是N2失电子生成HNO3,电极反应为N2+6H2O-10e-===2NO+12H+,B项正确;由图可知,阴极(a极):N2→2NH3时得到6e-,阳极(b极):N2→2NO时失去10e-,根据电子守恒可知阳极区和阴极区消耗的 N2 的质量之比为 3∶5,C项正确;阳极反应生成的H+通过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室参与阴极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2+6e-+6H+===2NH3,因此该离子交换膜应使用质子交换膜,D项错误。]
6.D 7.B
8.B [根据VB2电极发生的反应:VB2+16OH--11e-===VO+2B(OH)+4H2O,判断得出VB2电极为负极,复合碳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所以电池总反应为4VB2+11O2+20OH-+6H2O===8B(OH)+4VO,C正确;负载通过0.04 mol电子时,有0.01 mol氧气参与反应,即标准状况下有0.224 L氧气参与反应,A正确;负极区消耗OH-,溶液的pH降低,正极区生成OH-,溶液的pH升高,B错误。]
9.B [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图可知,负极X上Na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负极反应式为Na-e-===Na+,正极Y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CaFeO3+Na++e-===CaFeO2.5+Na2O,充电时为电解池,阴、阳极的电极反应和放电时的负、正极反应相反,据此分析解答。充电时,Y极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aFeO2.5+Na2O-e-===CaFeO3+Na+,B正确;Na能与乙醇反应,不能用乙醇代替有机电解液,C错误;若Na和Li都失去1 mol电子,则电极材料中消耗Na的质量为23 g、Li的质量为7 g,单位质量金属放出的电能:Li>Na,D错误。]
10.C [根据电流方向可知,放电时Mg(液)作负极、Mg-Sb(液)作正极,则充电时Mg(液)为阴极,Mg-Sb(液)为阳极。放电时Mg(液)层为负极,电极反应:Mg-2e-===Mg2+,产生的Mg2+通过中间层向下层移动,质量减小,A、B正确;放电时Mg(液)作负极,发生电极反应:Mg-2e-===Mg2+,则充电时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Mg2++2e-===Mg,D正确。]
11.B [由放电时的总反应:xZn+V2O5===ZnxV2O5(s)可知,Zn失电子,作负极,V2O5发生还原反应,作正极。充电时,粉末多孔锌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连接电源的负极,A正确;放电时,V2O5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V2O5+2xe-+xZn2+===ZnxV2O5,B错误;充电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所以Zn2+通过阳膜由右池移向左池,C正确;由放电总反应:xZn+V2O5===ZnxV2O5(s)可知,电解质溶液中的成分没有参加总反应,故充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质量均未改变,D正确。]
12.D
13.A [由图分析可知,a极上CH3COOH在微生物催化作用下失电子转化为CO2和H+,发生氧化反应,因此a电极为负极,b电极为正极,电池工作过程中电子由a极流向b极,A项错误;b极上Cr2O和H+在微生物催化作用下转化为Cr3+,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r2O+6e-+14H+===2Cr3++7H2O,B项正确;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COOH-8e-+2H2O===2CO2↑+8H+,因此a极区附近溶液中c(H+)增大,pH减小,C项正确;1 mol Cr2O转化为Cr3+时得6 mol e-,CH3COOH每生成1 mol CO2失去4 mol e-,故每处理1 mol Cr2O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 mol,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33.6 L,D项正确。]
14.C [根据题图中的电子流向可判断出甲池中碳棒是正极,该电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AQ+2H++2e-===H2AQ,A项正确;在乙池中,H2S失电子生成S,I得电子生成I-,发生的反应为H2S+I===3I-+S↓+2H+,B项正确;根据题图中信息可知该装置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和化学能,C项错误;该装置是光化学电池装置,电池工作时阳离子移向正极,甲池中碳棒是正极,所以H+从乙池移向甲池,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