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第二单元解题能力提升 第3课时 电化学计算模型 多池、多室装置(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 第二单元解题能力提升 第3课时 电化学计算模型 多池、多室装置(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21 11:57:34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电化学计算模型 多池、多室装置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掌握电子守恒规律在电化学中的应用。2.掌握多池连接装置的形式及分析思路。3.了解离子交换膜的类型及其作用。
一、电化学计算模型
1.电化学常涉及的计算问题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计算常涉及两极产物定量计算,电路中转移电子数的计算、溶液pH的计算、电解前后电极或电极区质量的差值计算等。
2.电化学计算模型
1.500 mL KCl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Cu2+)=0.2 mol·L-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两电极均收集到5.6 L(标准状况下)气体,假设电解后溶液的体积仍为50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溶液中c(Cl-)=0.3 mol·L-1
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0.5 mol电子
C.电解得到的无色气体与有色气体的体积比为3∶7
D.阳极收集到的气体为Cl2和O2
2.把两支惰性电极插入500 mL硝酸银溶液中,通电电解。当电解质溶液中c(H+)从10-6 mol·L-1变为10-3 mol·L-1时(设电解时阴极没有氢气析出,且电解质溶液在电解前后体积变化可以忽略),电极上应析出银的质量是(  )
A.27 mg B.54 mg
C.108 mg D.216 mg
3.(2023·厦门高二期中)光电池在光照条件下可产生电流,如图装置可以实现光能源的充分利用,双极膜可将水解离为H+和OH-,并实现其定向通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可利用光能实现水的分解
B.光照过程中阴极区溶液的pH变小
C.再生池中的反应为2V2++2H+2V3++H2↑
D.电路中每有2 mol电子通过,阳极区溶液质量增加2 g
二、多池装置
1.一池两用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若开始时K与N连接,则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墨电极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开始时K与M连接,则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墨电极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________。
(3)若用铝条和镁条分别代替图中的石墨和铁棒电极,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请写出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池串联
如图所示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甲池是______,乙池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的装置。
(2)写出甲、乙、丙池中各电极的电极名称和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池装置的解题模型
1.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实验(a、b、c、d均为铂电极),供选择的有4组电解液,要满足下列要求:①工作一段时间后A烧杯的pH上升,B烧杯的pH下降;②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应选择的电解质溶液是(  )
A.A烧杯NaOH溶液;B烧杯CuSO4溶液
B.A烧杯AgNO3溶液;B烧杯CuCl2溶液
C.A烧杯Na2SO4溶液;B烧杯AgNO3溶液
D.A烧杯NaCl溶液;B烧杯AgNO3溶液
2.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两个相同的玻璃管中盛满NaCl稀溶液(滴有酚酞),闭合S1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有气泡产生,Cu电极一侧液面比C电极一侧的低;断开S1,闭合S2,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闭合S1时,Cu电极产生气泡的原因为2Cl--2e-===Cl2↑
B.闭合S1时,若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正极,两极均有气泡产生
C.断开S1、闭合S2时,C电极作负极
D.断开S1、闭合S2时,Cu电极上发生反应:H2-2e-+2OH-===2H2O
3.如图所示,若电解5 min时,测得铜电极的质量增加2.16 g。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电源中X极是______(填“正”或“负”)极。
(2)通电5 min时,B中共收集到224 mL(标准状况)气体,溶液体积为200 mL(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通电前c(CuSO4)=______________。
(3)若A中KCl溶液的体积也是200 mL,电解后溶液中仍有Cl-,则电解后溶液中的c(OH-)=__________ mol·L-1。
三、多室装置——离子交换膜的作用
1.常见的离子交换膜
离子交换膜是一种含离子基团的、对溶液中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功能的膜,通常由特殊高分子材料制成。
离子交换膜分为
(1)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不允许阴离子通过。
(2)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不允许阳离子通过。
(3)质子交换膜:只允许H+通过,不允许其他阳离子或阴离子通过。
(4)双极隔膜:是一种新型离子交换膜,其膜主体可分为阴离子交换层、阳离子交换层和中间界面层,水解离催化剂被夹在中间的离子交换聚合物中,水电离的产物H+和OH-可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快速迁移到两侧溶液中,为膜两侧的半反应提供各自理想的pH条件。
2.离子交换膜的作用
(1)能将两极区隔离,阻止两极区产生的物质接触,防止发生化学反应。
(2)能选择性地允许离子通过,起到平衡电荷、形成闭合回路的作用。
3.典例剖析
例1 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当电路中转移a mol电子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________ mol离子。交换膜右侧溶液中c(HCl)____(填“>”“<”或“=”)1 mol·L-1(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例2 (2021·广东,16)钴(Co)的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如图为水溶液中电解制备金属钴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作时,Ⅰ室和Ⅱ室溶液的pH均增大
B.生成1 mol Co,Ⅰ室溶液质量理论上减少16 g
C.移除两交换膜后,石墨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不变
D.电解总反应:2Co2++2H2O2Co+O2↑+4H+
例3 H3PO2可用电渗析法制备,“四室电渗析法”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1)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产品中混有________杂质,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23·山东师大附中期中)科研人员发明了一种Al-PbO2电池,通过X和Y两种离子交换膜将电解质溶液隔开,形成M、R、N三个电解质溶液区域,电解质分别为KOH、K2SO4、H2SO4,结构示意图如图(已知a>b)。该电池放电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R区K2SO4浓度逐渐增大
B.K+通过X膜由M区移向R区
C.N区电极反应为PbO2+2e-+4H++SO===PbSO4+2H2O
D.每消耗1.8 g Al,N区电解质溶液减少19.2 g
2.(2023·石家庄高二月考)如图装置是一种微生物脱盐电池的装置,它可以通过处理有机废水(以含CH3COO-的溶液为例)获得电能,同时还可实现海水淡化。已知a、b电极为惰性电极,X、Y均为离子交换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Y依次为阴离子、阳离子交换膜
B.a极反应为CH3COO-+2H2O-8e-===2CO2+7H+,产生的H+向b极移动
C.b极为正极
D.当电路中转移1 mol电子时,在b极室可以生成40 g NaOH
3.科学家近年发明了一种新型Zn-CO2水介质电池。电池示意图如下,电极为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料,放电时,温室气体CO2被转化为储氢物质甲酸等,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4OH-===Zn(OH)
B.放电时,1 mol CO2转化为HCOOH,转移的电子为2 mol
C.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Zn(OH)===2Zn+O2↑+4OH-+2H2O
D.充电时,阳极溶液中OH-浓度升高
第3课时 电化学计算模型 多池、多室装置
一、
应用体验
1.D
2.B [解法1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计算
由得失电子守恒知,e-~H+~Ag,所以n(Ag)=n(H+)。AgNO3溶液电解后产生酸,n(Ag)=n(H+)≈10-3 mol·L-1×0.5 L=5×10-4 mol,m(Ag)=n(Ag)×M=5×10-4 mol×108 g·mol-1=0.054 g=54 mg。
解法2 根据电极反应式计算
4Ag++2H2O4Ag+O2↑+4H+
432 g 4 mol
m 5×10-4 mol
m==0.054 g,即54 mg。]
3.D [由图上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右侧是电解池的阳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阴极反应式为V3++e-===V2+,双极膜可将水解离为H+和OH-,由图可知,H+进入阴极,OH-进入阳极,放电后的溶液进入再生池中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V2++2H+2V3++H2↑,电路中每有2 mol电子通过,会有2 mol氢氧根离子进入阳极,生成0.5 mol氧气,阳极区溶液质量增加18 g,D项错误。]
二、
1.(1)原电池  Fe-2e-===Fe2+  有无色气泡生成  (2)电解池  2H++2e-===H2↑  有淡黄绿色气泡生成 增大
(3)Al+4OH--3e-===AlO+2H2O
2.(1)原电池 电 化学
(2)A极:负极,CH4-8e-+10OH-===CO+7H2O
B极:正极,O2+4e-+2H2O===4OH-
Cu极:阳极,Cu-2e-===Cu2+
Ag极:阴极,Cu2++2e-=== Cu
Pt(Ⅰ)极:阳极,2Cl--2e-=== Cl2↑
Pt(Ⅱ)极:阴极,Mg2++2H2O+2e-=== H2↑+Mg(OH)2↓
应用体验
1.D
2.D [闭合S1时,铜为阴极,产生气泡的原因为2H2O+2e-===H2↑+2OH-,A错误;闭合S1时,若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正极,Cu作阳极被氧化生成Cu2+,阳极无气泡产生,B错误;断开S1、闭合S2时,Cu电极一侧的H2发生氧化反应,Cu电极作负极,C电极作正极,C错误;电解时阴极产物为H2和NaOH,形成原电池时,H2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D正确。]
3.(1)负 (2)0.025 mol·L-1 (3)0.1
解析 (1)铜电极增重,说明银在铜电极析出,则铜电极为阴极,X为负极。(2)C中铜电极增重2.16 g,即析出0.02 mol Ag,线路中通过0.02 mol电子;由4e-~O2可知,B中阳极产生的O2只有0.005 mol,即112 mL;但B中共收集到224 mL气体,说明还有112 mL是H2,即全部Cu2+在阴极放电后,H+接着放电产生了112 mL H2,则通过0.01 mol电子时,Cu2+已被电解完;由2e-~Cu2+,可知n(Cu2+)=0.005 mol,则c(CuSO4)==0.025 mol·L-1。(3)由得失电子守恒知,A中生成0.02 mol OH-,则c(OH-)==0.1 mol·L-1。
三、
例1 2a >
例2 D [分析可知,水放电生成的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由Ⅰ室向Ⅱ室移动,使Ⅱ室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pH减小,故A错误;阴极生成1 mol钴,阳极有1 mol水放电,则Ⅰ室溶液质量减少18 g,故B错误;若移除离子交换膜,氯离子的放电能力强于水,氯离子会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则移除离子交换膜后,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
例3 (1)2H2O-4e-===O2↑+4H+
(2)阳极室的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H3PO2
(3)PO H2PO(或H3PO2)被氧化
跟踪训练
1.D
2.B [根据图示可知,在a极上CH3COO-失去电子被氧化,生成CO2和H+,碳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a极为该原电池的负极,则b极为正极。为了实现海水的淡化,海水中的氯离子需要移向负极,即a极,则隔膜X为阴离子交换膜,钠离子需要移向正极,即b极,则隔膜Y为阳离子交换膜,A、C正确;a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COO-+2H2O-8e-===2CO2+7H+,由于隔膜X是阴离子交换膜,所以阻碍生成的H+向正极移动,B错误;当电路中转移1 mol电子时,会有1 mol Na+进入b极室形成1 mol NaOH,其质量是40 g,D正确。]
3.D [由装置示意图可知,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4OH-===Zn(OH),A项正确;放电时CO2转化为HCOOH,C元素化合价降低2,则1 mol CO2转化为HCOOH时,转移电子为2 mol,B项正确;充电时阳极上发生反应2H2O-4e-===4H++O2↑,OH-浓度降低,D项错误。](共90张PPT)
电化学计算模型 多池、多室装置
第3课时
专题1 第二单元解题能力提升
<<<
核心素养
发展目标
1.掌握电子守恒规律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2.掌握多池连接装置的形式及分析思路。
3.了解离子交换膜的类型及其作用。
内容索引
一、电化学计算模型
二、多池装置
课时对点练
三、多室装置——离子交换膜的作用
电化学计算模型
>
<

1.电化学常涉及的计算问题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计算常涉及两极产物定量计算,电路中转移电子数的计算、溶液pH的计算、电解前后电极或电极区质量的差值计算等。

电化学计算模型
2.电化学计算模型
1.500 mL KCl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Cu2+)=0.2 mol·L-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两电极均收集到5.6 L(标准状况下)气体,假设电解后溶液的体积仍为50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混合溶液中c(Cl-)=0.3 mol·L-1
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0.5 mol电子
C.电解得到的无色气体与有色气体的体积比为3∶7
D.阳极收集到的气体为Cl2和O2

阳极Cl-先放电,然后是H2O电离出的OH-放电,即2Cl--2e-===Cl2↑,2H2O-4e-===O2↑+4H+;
阴极Cu2+先放电,然后H+放电,即Cu2++2e-===Cu,2H++2e-===H2↑。
结合两极均收集到5.6 L(标准状况下)气体,则阴极收集到0.25 mol H2,原混合溶液中n(Cu2+)=0.2 mol·L-1×0.5 L=0.1 mol,Cu2+放电共转移0.2 mol电子,生成H2时转移0.5 mol电子,故阴极共转移0.7 mol电子。
设阳极生成Cl2、O2分别为x mol和y mol,则x+y=0.25,2x+4y=0.7,解得x=0.15,y=0.1。
电解时得到的无色气体为H2和O2,物质的量为0.25 mol+0.1 mol=0.35 mol,有色气体为Cl2,物质的量为0.15 mol,则无色气体与有色气体的体积比为0.35 mol∶0.15 mol=7∶3,C错误、D正确。
2.把两支惰性电极插入500 mL硝酸银溶液中,通电电解。当电解质溶液中c(H+)从10-6 mol·L-1变为10-3 mol·L-1时(设电解时阴极没有氢气析出,且电解质溶液在电解前后体积变化可以忽略),电极上应析出银的质量是
A.27 mg B.54 mg
C.108 mg D.216 mg

解法1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计算
由得失电子守恒知,e-~H+~Ag,所以n(Ag)=n(H+)。AgNO3溶液电解后产生酸,n(Ag)=n(H+)≈10-3 mol·L-1×0.5 L=5×10-4 mol,m(Ag)=n(Ag)×M=5×10-4 mol×108 g·mol-1=0.054 g=54 mg。
解法2 根据电极反应式计算
432 g    4 mol
m     5×10-4 mol
3.(2023·厦门高二期中)光电池在光照条件下可产生电流,如图装置可以实现光能源的充分利用,双极膜可将水解离为H+和OH-,并实现其定向通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装置可利用光能实现水的分解
B.光照过程中阴极区溶液的pH变小
C.再生池中的反应为2V2++2H+ 2V3++H2↑
D.电路中每有2 mol电子通过,阳极区溶液质量
 增加2 g

由图上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右侧是电解池
的阳极,反应式为4OH--4e-===2H2O+
O2↑,阴极反应式为V3++e-===V2+,双
极膜可将水解离为H+和OH-,
由图可知,H+进入阴极,OH-进入阳极,
放电后的溶液进入再生池中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V2++2H+     2V3++H2↑,
电路中每有2 mol电子通过,会有2 mol氢氧根离子进入阳极,生成0.5 mol氧气,阳极区溶液质量增加18 g,D项错误。
返回
多池装置
>
<

1.一池两用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多池装置
(1)若开始时K与N连接,则构成    ,铁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石墨电极产生的现象为        。
(2)若开始时K与M连接,则构成    ,铁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石墨电极产生的现象为 ,
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
原电池
Fe-2e-===Fe2+
有无色气泡生成
电解池
2H++2e-===H2↑
有淡黄绿色气泡生成
增大
(3)若用铝条和镁条分别代替图中的石墨和铁棒电极,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请写出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

Al+4OH--3e-===
2.多池串联
如图所示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甲池是_______,乙池是将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的装置。
原电池

化学
(2)写出甲、乙、丙池中各电极的电极名称和电极反应式。
B极:正极,O2+4e-+2H2O===4OH-
Cu极:阳极,Cu-2e-===Cu2+
Ag极:阴极,Cu2++2e-=== Cu
Pt(Ⅰ)极:阳极,2Cl--2e-=== Cl2↑
Pt(Ⅱ)极:阴极,Mg2++2H2O+2e-=== H2↑+Mg(OH)2↓
3.多池装置的解题模型
1.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实验(a、b、c、d均为铂电极),供选择的有4组电解液,要满足下列要求:①工作一段时间后A烧杯的pH上升,B烧杯的pH下降;②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应选择的电解质溶液是
A.A烧杯NaOH溶液;B烧杯CuSO4溶液
B.A烧杯AgNO3溶液;B烧杯CuCl2溶液
C.A烧杯Na2SO4溶液;B烧杯AgNO3溶液
D.A烧杯NaCl溶液;B烧杯AgNO3溶液

铂电极是惰性电极,工作一段时间后,A烧杯的pH上
升,电解Na2SO4溶液的实质是电解水,pH不变;电解
AgNO3溶液时,生成Ag、O2和HNO3,pH下降,故B、
C错误;
b是阳极,c是阴极,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若B烧杯是CuSO4溶液,c电极上消耗1 mol Cu2+时转移2 mol电子,则b电极上消耗2 mol OH-,不符合要求,A错误;
若A烧杯是NaCl溶液,B烧杯是AgNO3溶液,b电极上有1 mol Cl-被氧化时转移1 mol电子,同时c电极上有1 mol Ag+被还原,且工作一段时间后,A烧杯的pH上升,B烧杯的pH下降,D正确。
2.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两个相同的玻璃管中盛满NaCl稀溶液(滴有酚酞),闭合S1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有气泡产生,Cu电极一侧液面比C电极一侧的低;断开S1,闭合S2,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闭合S1时,Cu电极产生气泡的原因为2Cl--2e-===Cl2↑
B.闭合S1时,若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正极,两极均有气泡
 产生
C.断开S1、闭合S2时,C电极作负极
D.断开S1、闭合S2时,Cu电极上发生反应:H2-2e-+2OH-===2H2O

闭合S1时,铜为阴极,产生气泡的原因为2H2O+2e-===
H2↑+2OH-,A错误;
闭合S1时,若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正极,Cu作阳极被氧化
生成Cu2+,阳极无气泡产生,B错误;
断开S1、闭合S2时,Cu电极一侧的H2发生氧化反应,Cu电
极作负极,C电极作正极,C错误;
电解时阴极产物为H2和NaOH,形成原电池时,H2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D正确。
3.如图所示,若电解5 min时,测得铜电极的质量增加2.16 g。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电源中X极是_____(填“正”或“负”)极。

铜电极增重,说明银在铜电极析出,则铜电极为阴极,X为负极。
(2)通电5 min时,B中共收集到224 mL(标准状况)气体,溶液体积为200 mL(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通电前c(CuSO4)=______________。
0.025 mol·L-1
C中铜电极增重2.16 g,即析出0.02 mol
Ag,线路中通过0.02 mol电子;
由4e-~O2可知,B中阳极产生的O2只有
0.005 mol,即112 mL;
但B中共收集到224 mL气体,说明还有112 mL是H2,即全部Cu2+在阴极放电后,H+接着放电产生了112 mL H2,则通过0.01 mol电子时,Cu2+已被电解完;
(3)若A中KCl溶液的体积也是200 mL,电解后溶液中仍有Cl-,则电解后溶液中的c(OH-)=______ mol·L-1。
0.1
返回
多室装置——离子交换膜的作用
>
<

1.常见的离子交换膜
离子交换膜是一种含离子基团的、对溶液中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功能的膜,通常由特殊高分子材料制成。
离子交换膜分为
(1)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不允许阴离子通过。
(2)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不允许阳离子通过。

多室装置——离子交换膜的作用
(3)质子交换膜:只允许H+通过,不允许其他阳离子或阴离子通过。
(4)双极隔膜:是一种新型离子交换膜,其膜主体可分为阴离子交换层、阳离子交换层和中间界面层,水解离催化剂被夹在中间的离子交换聚合物中,水电离的产物H+和OH-可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快速迁移到两侧溶液中,为膜两侧的半反应提供各自理想的pH条件。
2.离子交换膜的作用
(1)能将两极区隔离,阻止两极区产生的物质接触,防止发生化学反应。
(2)能选择性地允许离子通过,起到平衡电荷、形成闭合回路的作用。
3.典例剖析
例1 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当电路中转移a mol电子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_____ mol离子。交换膜右侧溶液中c(HCl)______(填“>”“<”或“=”)1 mol·L-1
(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2a
>
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g-e-+Cl-===AgCl,原电池工作时,电路中转移a mol电子,则负极消耗a mol Cl-,形成闭合回路移向正极的n(H+)为a mol,所以负极区即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2a mol离子;
正极区电极反应为Cl2+2e-===2Cl-,生成
n(HCl)=a mol,所以交换膜右侧溶液c(HCl)
增大,即交换膜右侧溶液c(HCl)>1 mol·L-1。
例2 (2021·广东,16)钴(Co)的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如图为水溶液中电解制备金属钴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作时,Ⅰ室和Ⅱ室溶液的pH均增大
B.生成1 mol Co,Ⅰ室溶液质量理论上减少16 g
C.移除两交换膜后,石墨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不变
D.电解总反应:2Co2++2H2O   2Co+O2↑+4H+

分析可知,水放电生成的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
换膜由Ⅰ室向Ⅱ室移动,使Ⅱ室中氢离子浓度
增大,溶液pH减小,故A错误;
阴极生成1 mol钴,阳极有1 mol水放电,则Ⅰ室
溶液质量减少18 g,故B错误;
若移除离子交换膜,氯离子的放电能力强于水,氯离子会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则移除离子交换膜后,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
例3 H3PO2可用电渗析法制备,“四室电渗析法”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1)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O-4e-===O2↑+4H+
(2)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极室的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
品室,原料室的   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H3PO2
(3)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产品中混有______杂质,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23·山东师大附中期中)科研人员发明了一种Al-PbO2电池,通过X和Y两种离子交换膜将电解质溶液隔开,形成M、R、N三个电解质溶液区域,电解质分别为KOH、K2SO4、H2SO4,结构示意图如图(已知a>b)。该电池放电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R区K2SO4浓度逐渐增大
B.K+通过X膜由M区移向R区
C.N区电极反应为PbO2+2e-+4H++   ===
 PbSO4+2H2O
D.每消耗1.8 g Al,N区电解质溶液减少19.2 g

结合负极反应可知每消耗1.8 g Al转移
     ×3=0.2 mol电子,此时正
极区减少0.2 mol H2SO4,同时生成
0.2 mol H2O,即N区电解质溶液减少
质量为0.2 mol×98 g·mol-1-0.2 mol×18 g·mol-1=16 g,D错误。
2.(2023·石家庄高二月考)如图装置是一种微生物脱盐电池的装置,它可以通过处理有机废水(以含CH3COO-的溶液为例)获得电能,同时还可实现海水淡化。已知a、b电极为惰性电极,X、Y均为离子交换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依次为阴离子、阳离子交换膜
B.a极反应为CH3COO-+2H2O-8e-===2CO2
 +7H+,产生的H+向b极移动
C.b极为正极
D.当电路中转移1 mol电子时,在b极室可以生成40 g NaOH

根据图示可知,在a极上CH3COO-失去电
子被氧化,生成CO2和H+,碳元素化合价
升高,所以a极为该原电池的负极,则b极
为正极。为了实现海水的淡化,海水中的
氯离子需要移向负极,即a极,则隔膜X为阴离子交换膜,钠离子需要移向正极,即b极,则隔膜Y为阳离子交换膜,A、C正确;
a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COO-+
2H2O-8e-===2CO2+7H+,由于隔膜X
是阴离子交换膜,所以阻碍生成的H+向
正极移动,B错误;
当电路中转移1 mol电子时,会有1 mol Na+进入b极室形成1 mol NaOH,其质量是40 g,D正确。
3.科学家近年发明了一种新型Zn-CO2水介质电池。电池示意图如下,电极为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料,放电时,温室气体CO2被转化为储氢物质甲酸等,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4OH-===
 
B.放电时,1 mol CO2转化为HCOOH,转移的
 电子为2 mol
C.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     ===2Zn+O2↑+4OH-+2H2O
D.充电时,阳极溶液中OH-浓度升高

由装置示意图可知,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
-2e-+4OH-=== ,A项正确;
放电时CO2转化为HCOOH,C元素化合价
降低2,则1 mol CO2转化为HCOOH时,
转移电子为2 mol,B项正确;
充电时阳极上发生反应2H2O-4e-===4H++O2↑,OH-浓度降低,D项错误。
返回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题组一 电解池与原电池的综合应用
1.如图,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饱和NaCl溶液的U形管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闭合K1构成原电池,闭合K2构成电解池
B.闭合K1,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
C.闭合K2,铁棒不会被消耗
D.闭合K1,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减小

对点训练
闭合K1构成原电池,铁棒是负极,铁失去电子,铁棒
上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闭合K2构成电解池,
铁棒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不会被消耗,A、B、
C正确;
闭合K1构成原电池,石墨棒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
4e-+2H2O===4OH-,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升高,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2.(2024·黑龙江、吉林1月适应性测试)如图,b为H+/H2标准氢电极,可发生还原反应(2H++2e-===H2↑)或氧化反应(H2-2e-===2H+),a、c分别为AgCl/Ag、AgI/Ag电极。实验发现:1与2相连a电极质量减小,2与3相连c电极质量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与2相连,盐桥1中阳离子向b电极移动
B.2与3相连,电池反应为2Ag+2I-+2H+
 ===2AgI+H2↑
C.1与3相连,a电极减小的质量等于c电极
 增大的质量
D.1与2、2与3相连,b电极均为e-流出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1与2相连,左侧两池构成原电池,a电
极质量减小,AgCl转化为Ag,说明a为
正极,b为负极,盐桥1中阳离子向a电
极移动,A错误;
2与3相连,右侧两池构成原电池,c电
极质量增大,Ag转化为AgI,说明c为负极,b为正极,生成氢气,电池反应为2Ag+2I-+2H+===2AgI+H2↑,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1与3相连,由于AgI更难溶,AgCl转化
为AgI,a极为正极,AgCl转化为Ag,
a极质量减小,c极为负极,Ag转化为
AgI,c极质量增加,a电极减小的质量
小于c电极增大的质量,C错误;
1与2相连,b为负极,b电极为e-流出极,2与3相连,c为负极,c电极为e-流出极,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题组二 离子交换膜电化学装置的分析
3.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是解决温室效应及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科学家设计出如图装置实现CO2的转化,电池总反应为CO2+NaCl CO+NaCl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装置工作时,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由阳
 极室移向阴极室
B.催化电极Ⅰ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O2+2e-
 +2H+===CO+H2O
C.太阳能电池的正极为A极
D.该装置不仅还原CO2,还产生了次氯酸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根据图中的物质变化可知,催化电极Ⅰ为阴
极,催化电极Ⅱ为阳极,A极为负极,B极
为正极。在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则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由阳极室移向阴极室,
A项正确;
阴极的电极反应为CO2+2e-+2H+===CO+H2O,B项正确;
由电池总反应可知,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4.(2023·西安高二检测)“容和一号”铁铬液流电池的总反应为Fe3++Cr2+
   Fe2++Cr3+。闭合K1,断开K2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a电极上涂有固态氢化铋(BiH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充电时,a电极连接电源的负极
B.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Fe3++e-===Fe2+
C.放电时,H+从a极区移向b极区
D.充电时,BiHx只起导电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充电时为电解池,根据总反应:Fe3++Cr2+
Fe2++Cr3+可知,Cr3+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
Cr2+,a电极为阴极,应连接电源的负极,A正确;
放电时,b电极为正极,Fe3+发生得电子的还原
反应生成Fe2+,电极反应为Fe3++e-===Fe2+,
B正确;
电池放电时,a电极为负极,b电极为正极,则H+从a极区移向b极区,C正确;
充电时,BiHx起导电和转移电子的作用,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题组三 串联电化学装置的分析
5.用碱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为H2===2H+
 +2e-
B.若要实现铁上镀铜,则a极是铁,b极是铜
C.若要实现电解精炼铜,则a极发生氧化反应,b极上有铜析出
D.a、b两极均是石墨时,在相同条件下,当电池中消耗22.4 L(标准状况)
 H2时,a极析出64 g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碱性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通入H2,电
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A
错误;
若要实现铁上镀铜,则a极(阳极)是铜,b极(阴极)是铁,B错误;
若要实现电解精炼铜,则a极连接粗铜,发生氧化反应,b极为阴极,Cu2+得电子,b极上有铜析出,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a、b两极均是石墨时,在相同条件下,当
电池中消耗22.4 L(标准状况)H2时,外电路
转移2 mol e-,b极为阴极,析出64 g铜,
a极为阳极,不能析出铜,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6.如图为相互串联的三个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池中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8e-+2H2O===CO2+8H+
B.若利用乙池在铁片上镀银,则C是铁片
C.向丙池中滴加酚酞,石墨附近溶液先变红
D.若甲池消耗标准状况下1.4 L CH4,则丙池中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
 量为0.15 mo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结合图示装置可知甲池为燃料电池,乙
池和丙池均为电解池。甲池中CH4在碱
性条件下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
应为CH4+10OH--8e-===   +7H2O,A错误;
若利用乙池在铁片上镀银,铁片作阴极,即D是铁片,B错误;
丙池中Fe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石墨电极为阳极,在石墨电极生成Cl2,在Fe电极生成H2和NaOH,则向丙池中滴加酚酞,铁电极附近溶液先变红,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若甲池消耗标准状况下1.4 L CH4,反应
中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8=0.5 mol,串联电路中转移电子的
物质的量相等,则丙池阳极也失去0.5 mol电子,丙池中阳极开始时的电极反应为2Cl--2e-===Cl2↑,溶液中含n(Cl-)=0.1 mol,产生0.05 mol Cl2,然后水电离出的OH-放电,电极反应为2H2O-4e-===O2↑+4H+,可知转移0.4 mol电子时生成0.1 mol O2,即阳极上共生成气体为(0.05+0.1) mol=0.15 mol,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题组四 电化学计算
7.LiPON薄膜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其工作示意图如图,LiPON薄膜只允许Li+通过,电池总反应为LixSi+Li1-xCoO2 Si+LiCo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LiPON薄膜在充、放电过程中质量发生变化
B.导电介质c可为Li2SO4水溶液
C.放电时b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Li1-xCoO2+
 xe-+xLi+===LiCoO2
D.充电时,当外电路通过0.2 mol 电子时,非晶硅薄膜上质量减少1.4 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由电池总反应为LixSi+Li1-xCoO2    Si+
LiCoO2可知,充电时a极为阴极,电极反应
式为xLi++xe-+Si===LixSi,b极为阳极,
电极反应式为LiCoO2-xe-===Li1-xCoO2+
xLi+;放电时a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xSi-xe-===Si+xLi+,b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Li1-xCoO2+xLi++xe-===LiCoO2。LiPON薄膜在充、放电过程中并未参与电极反应,故其质量不发生变化,A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由于2Li+2H2O===2LiOH+H2↑,故导电介
质c不能为Li2SO4水溶液,B错误;
充电时,a极为阴极,发生反应:xLi++xe-
+Si===LixSi,当外电路通过0.2 mol 电子时,
非晶硅薄膜上质量增加0.2 mol×7 g·mol-1=1.4 g,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8.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硫酸铜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当线路中有1.2 mol 电子通过时,甲电极增重并有4.48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下同)气体生成,乙电极上生成气体7.84 L,则原溶液中硫酸铜与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 B.4∶1
C.2∶3 D.4∶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该电解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①Cu2++2e-===Cu、
②2H2O+2e-===H2↑+2OH-,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为③2Cl--2e-===Cl2↑、④2H2O-4e-===4H++
O2↑,甲电极增重,并有4.48 L气体生成,
则甲电极为阴极,乙电极为阳极,甲电极上生成的氢气为0.2 mol,乙电极上生成气体7.84 L(氯气和氧气,共0.35 mol),反应共转移1.2 mol电子,阴极上反应②共得到0.4 mol电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对点训练
则反应①共得到电子1.2 mol-0.4 mol=0.8 mol,可
计算出原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为0.4 mol;
设阳极产生氯气的物质的量为x,产生氧气的物质的
量为y,则x+y=0.35 mol,2x+4y=1.2 mol,联立两
个方程,解得x=0.1 mol,y=0.25 mol,
所以溶液中Cl-为0.2 mol,则原溶液中硫酸铜与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4∶0.2=2∶1,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2023·徐州高二质检)用阴离子交换膜控制电解液中OH-的浓度制备纳米Cu2O,反应为2Cu+H2O Cu2O+H2↑,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时OH-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Ti极移动
B.阳极反应式为2Cu-2e-+2OH-===Cu2O+H2O
C.阴极OH-放电,有O2生成
D.Ti电极和Cu电极上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u极与外加电源的正极相连,Cu极为阳极,Ti极与
外加电源的负极相连,Ti极为阴极。电解时阴离子向
阳极移动,则OH-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Cu极移动,
A项错误;
Cu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Cu-2e-+2OH-===
Cu2O+H2O,B项正确;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Ti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
2OH-,阴极有H2生成,C项错误;
根据电极反应式和得失电子守恒可知,Ti极生成
的H2和Cu极生成的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项错误。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综合强化
10.双极膜(BP)是阴、阳复合膜,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阴、阳膜复合层间的H2O解离成H+和OH-,作为H+和OH-离子源。利用双极膜电渗析法电解食盐水可获得淡水、NaOH和HCl,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M、N为离子交换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发生的反应为
 4OH--4e-===O2↑+2H2O
B.M为阴离子交换膜,N为阳离子交换膜
C.“双极膜电渗析法”可用于用盐(MX)
 溶液制备相应的酸(HX)和碱(MOH)
D.若去掉双极膜(BP),电路中每转移1 mol电子,两极共得到1 mol气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综合强化
由工作原理图可知,溶液中OH-向右
移动,则Y电极为阳极,NaCl浓溶液
经过电解变为淡水,因此电解过程中
盐室中氯离子向Y电极移动,N为阴离
子交换膜;X电极为阴极,盐室中的Na+向X电极移动,M为阳离子交换膜。Y电极为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发生的反应为4OH--4e-===O2↑+2H2O,A正确,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综合强化
“双极膜电渗析法”利用阴、阳离子
的定向移动,可用于用盐(MX)溶液制
备相应的酸(HX)和碱(MOH),C正确;
若去掉双极膜(BP),电路中每转移1 mol
电子,阳极可产生0.5 mol氯气,阴极产生0.5 mol的氢气,共得到1 mol气体,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综合强化
11.已知H2O2是一种弱酸,在强碱溶液中主要以  形式存在。现以Al-H2O2电池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备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过程中,电子的流向为a→d→
 c→b
B.电池的正极反应为  +2e-+H2O
 ===3OH-
C.电解时,消耗5.4 g Al,则产生标准状况下2.24 L N2
D.c电极是阳极,且反应后该电极区溶液pH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综合强化
根据题给装置可知,左侧为原电池,
右侧为电解池,d电极上产生H2,根
据电解原理,d电极为阴极,则c电极
为阳极,a电极为负极,b电极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中没有电子通过,电子流向为a→d,c→b,A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综合强化
c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O(NH2)2+8OH--6e-=== +N2↑
+6H2O,消耗OH-,反应后该电极区溶液pH减小,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综合强化
12.Mg-Li1-xFePO4是一种新型二次电池,其装置的示意图如图(Li+透过膜只允许Li+通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断开K1、闭合K2,右室的电极为阳极,
 Li+发生还原反应
B.断开K2、闭合K1,右室的电极反应式:
 Li1-xFePO4+xLi++xe-===LiFePO4
C.断开K2、闭合K1,外电路中通过a mol电子时,左室溶液质量增加12a g
D.该二次电池的总反应为xMg+xLi2SO4+2Li1-xFePO4     xMgSO4+
 2LiFePO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综合强化
断开K1、闭合K2,该装置为电解池,右室
的电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
LiFePO4中的铁元素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
断开K2、闭合K1,该装置为原电池,右室
的电极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Li1-xFePO4+xLi++xe-===LiFePO4,外电路中通过a mol电子时,左室有0.5a mol Mg溶解,同时有a mol Li+移向右室,因此左室溶液质量增加为0.5a mol×24 g·
mol-1-a mol×7 g·mol-1=5a g,B正确、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综合强化
该二次电池的总反应为xMg+xLi2SO4+2Li1-xFePO4 xMgSO4+
2LiFePO4,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综合强化
13.如图中,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利用它们对煤浆进行脱硫处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伏并网发电装置中a为负极
B.石墨1上消耗1 mol Mn2+,甲、乙中各转
 移0.5 mol电子
C.脱硫反应原理为15Mn3++FeS2+8H2O===
 15Mn2++Fe3++   +16H+
D.处理60 g FeS2,石墨2上消耗7.5 mol 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综合强化
甲、乙两个串联的光伏发电装置可直接等
价于直流电源,由装置图可知,石墨1上发
生氧化反应,即阳极反应:Mn2+-e-===
Mn3+,其连接外接电源的正极,石墨2上
发生还原反应,即阴极反应:2H++2e-
===H2↑,其连接外接电源的负极,结合脱硫装置图可知,脱硫反应原理为15Mn3++FeS2+8H2O===15Mn2++Fe3++ +16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综合强化
石墨1上消耗1 mol Mn2+,电极反应:Mn2+-e-===Mn3+,甲、乙两个发电装置是串联模式,故甲中转移的电子数应等于乙中转移的电子数,即甲、乙各转移1 mol 电子,B错误;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作业12 电化学计算模型 多池、多室装置
(选择题1~2题,每小题3分,3~13题,每小题4分,共50分)
题组一 电解池与原电池的综合应用
1.如图,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饱和NaCl溶液的U形管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闭合K1构成原电池,闭合K2构成电解池
B.闭合K1,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
C.闭合K2,铁棒不会被消耗
D.闭合K1,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减小
2.(2024·黑龙江、吉林1月适应性测试)如图,b为H+/H2标准氢电极,可发生还原反应(2H++2e-===H2↑)或氧化反应(H2-2e-===2H+),a、c分别为AgCl/Ag、AgI/Ag电极。实验发现:1与2相连a电极质量减小,2与3相连c电极质量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与2相连,盐桥1中阳离子向b电极移动
B.2与3相连,电池反应为2Ag+2I-+2H+===2AgI+H2↑
C.1与3相连,a电极减小的质量等于c电极增大的质量
D.1与2、2与3相连,b电极均为e-流出极
题组二 离子交换膜电化学装置的分析
3.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是解决温室效应及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科学家设计出如图装置实现CO2的转化,电池总反应为CO2+NaClCO+NaCl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装置工作时,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由阳极室移向阴极室
B.催化电极Ⅰ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O2+2e-+2H+===CO+H2O
C.太阳能电池的正极为A极
D.该装置不仅还原CO2,还产生了次氯酸盐
4.(2023·西安高二检测)“容和一号”铁铬液流电池的总反应为Fe3++Cr2+Fe2++Cr3+。闭合K1,断开K2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a电极上涂有固态氢化铋(BiH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充电时,a电极连接电源的负极
B.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Fe3++e-===Fe2+
C.放电时,H+从a极区移向b极区
D.充电时,BiHx只起导电的作用
题组三 串联电化学装置的分析
5.用碱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为H2===2H++2e-
B.若要实现铁上镀铜,则a极是铁,b极是铜
C.若要实现电解精炼铜,则a极发生氧化反应,b极上有铜析出
D.a、b两极均是石墨时,在相同条件下,当电池中消耗22.4 L(标准状况)H2时,a极析出64 g铜
6.如图为相互串联的三个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池中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8e-+2H2O===CO2+8H+
B.若利用乙池在铁片上镀银,则C是铁片
C.向丙池中滴加酚酞,石墨附近溶液先变红
D.若甲池消耗标准状况下1.4 L CH4,则丙池中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5 mol
题组四 电化学计算
7.LiPON薄膜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其工作示意图如图,LiPON薄膜只允许Li+通过,电池总反应为LixSi+Li1-xCoO2Si+LiCo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LiPON薄膜在充、放电过程中质量发生变化
B.导电介质c可为Li2SO4水溶液
C.放电时b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Li1-xCoO2+xe-+xLi+===LiCoO2
D.充电时,当外电路通过0.2 mol 电子时,非晶硅薄膜上质量减少1.4 g
8.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硫酸铜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当线路中有1.2 mol 电子通过时,甲电极增重并有4.48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下同)气体生成,乙电极上生成气体7.84 L,则原溶液中硫酸铜与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1 B.4∶1
C.2∶3 D.4∶3
9.(2023·徐州高二质检)用阴离子交换膜控制电解液中OH-的浓度制备纳米Cu2O,反应为2Cu+H2OCu2O+H2↑,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时OH-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Ti极移动
B.阳极反应式为2Cu-2e-+2OH-===Cu2O+H2O
C.阴极OH-放电,有O2生成
D.Ti电极和Cu电极上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10.双极膜(BP)是阴、阳复合膜,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阴、阳膜复合层间的H2O解离成H+和OH-,作为H+和OH-离子源。利用双极膜电渗析法电解食盐水可获得淡水、NaOH和HCl,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M、N为离子交换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Y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发生的反应为4OH--4e-===O2↑+2H2O
B.M为阴离子交换膜,N为阳离子交换膜
C.“双极膜电渗析法”可用于用盐(MX)溶液制备相应的酸(HX)和碱(MOH)
D.若去掉双极膜(BP),电路中每转移1 mol电子,两极共得到1 mol气体
11.已知H2O2是一种弱酸,在强碱溶液中主要以HO形式存在。现以Al-H2O2电池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备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解过程中,电子的流向为a→d→c→b
B.电池的正极反应为HO+2e-+H2O===3OH-
C.电解时,消耗5.4 g Al,则产生标准状况下2.24 L N2
D.c电极是阳极,且反应后该电极区溶液pH减小
12.Mg-Li1-xFePO4是一种新型二次电池,其装置的示意图如图(Li+透过膜只允许Li+通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断开K1、闭合K2,右室的电极为阳极,Li+发生还原反应
B.断开K2、闭合K1,右室的电极反应式:Li1-xFePO4+xLi++xe-===LiFePO4
C.断开K2、闭合K1,外电路中通过a mol电子时,左室溶液质量增加12a g
D.该二次电池的总反应为xMg+xLi2SO4+2Li1-xFePO4xMgSO4+2LiFePO4
13.如图中,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利用它们对煤浆进行脱硫处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伏并网发电装置中a为负极
B.石墨1上消耗1 mol Mn2+,甲、乙中各转移0.5 mol电子
C.脱硫反应原理为15Mn3++FeS2+8H2O===15Mn2++Fe3++2SO+16H+
D.处理60 g FeS2,石墨2上消耗7.5 mol H+
作业12 电化学计算模型 多池、多室装置
1.D 2.B
3.C [根据图中的物质变化可知,催化电极Ⅰ为阴极,催化电极Ⅱ为阳极,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在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则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由阳极室移向阴极室,A项正确;阴极的电极反应为CO2+2e-+2H+===CO+H2O,B项正确;由电池总反应可知,D项正确。]
4.D [充电时为电解池,根据总反应:Fe3++Cr2+Fe2++Cr3+可知,Cr3+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Cr2+,a电极为阴极,应连接电源的负极,A正确;放电时,b电极为正极,Fe3+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Fe2+,电极反应为Fe3++e-===Fe2+,B正确;电池放电时,a电极为负极,b电极为正极,则H+从a极区移向b极区,C正确;充电时,BiHx起导电和转移电子的作用,D错误。]
5.C [碱性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通入H2,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A错误;若要实现铁上镀铜,则a极(阳极)是铜,b极(阴极)是铁,B错误;若要实现电解精炼铜,则a极连接粗铜,发生氧化反应,b极为阴极,Cu2+得电子,b极上有铜析出,C正确;a、b两极均是石墨时,在相同条件下,当电池中消耗22.4 L(标准状况)H2时,外电路转移2 mol e-,b极为阴极,析出64 g铜,a极为阳极,不能析出铜,D错误。]
6.D [结合图示装置可知甲池为燃料电池,乙池和丙池均为电解池。甲池中CH4在碱性条件下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CH4+10OH--8e-===CO+7H2O,A错误;若利用乙池在铁片上镀银,铁片作阴极,即D是铁片,B错误;丙池中Fe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石墨电极为阳极,在石墨电极生成Cl2,在Fe电极生成H2和NaOH,则向丙池中滴加酚酞,铁电极附近溶液先变红,C错误;若甲池消耗标准状况下1.4 L CH4,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8=0.5 mol,串联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则丙池阳极也失去0.5 mol电子,丙池中阳极开始时的电极反应为2Cl--2e-===Cl2↑,溶液中含n(Cl-)=0.1 mol,产生0.05 mol Cl2,然后水电离出的OH-放电,电极反应为2H2O-4e-===O2↑+4H+,可知转移0.4 mol电子时生成0.1 mol O2,即阳极上共生成气体为(0.05+0.1) mol=0.15 mol,D正确。]
7.C [由电池总反应为LixSi+Li1-xCoO2Si+LiCoO2可知,充电时a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xLi++xe-+Si===LixSi,b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LiCoO2-xe-===Li1-xCoO2+xLi+;放电时a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xSi-xe-===Si+xLi+,b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Li1-xCoO2+xLi++xe-===LiCoO2。LiPON薄膜在充、放电过程中并未参与电极反应,故其质量不发生变化,A错误;由于2Li+2H2O===2LiOH+H2↑,故导电介质c不能为Li2SO4水溶液,B错误;充电时,a极为阴极,发生反应:xLi++xe-+Si===LixSi,当外电路通过0.2 mol 电子时,非晶硅薄膜上质量增加0.2 mol×7 g·mol-1=1.4 g,D错误。]
8.A [该电解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①Cu2++2e-===Cu、②2H2O+2e-===H2↑+2OH-,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③2Cl--2e-===Cl2↑、④2H2O-4e-===4H++O2↑,甲电极增重,并有4.48 L气体生成,则甲电极为阴极,乙电极为阳极,甲电极上生成的氢气为0.2 mol,乙电极上生成气体7.84 L(氯气和氧气,共0.35 mol),反应共转移1.2 mol电子,阴极上反应②共得到0.4 mol电子,则反应①共得到电子1.2 mol-0.4 mol=0.8 mol,可计算出原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为0.4 mol;设阳极产生氯气的物质的量为x,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为y,则x+y=0.35 mol,2x+4y=1.2 mol,联立两个方程,解得x=0.1 mol,y=0.25 mol,所以溶液中Cl-为0.2 mol,则原溶液中硫酸铜与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4∶0.2=2∶1,A正确。]
9.B 10.B
11.A [根据题给装置可知,左侧为原电池,右侧为电解池,d电极上产生H2,根据电解原理,d电极为阴极,则c电极为阳极,a电极为负极,b电极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中没有电子通过,电子流向为a→d,c→b,A错误;b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HO+2e-+H2O===3OH-,B正确;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3=×2×3,解得V(N2)=2.24 L,C正确;c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O(NH2)2+8OH--6e-===CO+N2↑+6H2O,消耗OH-,反应后该电极区溶液pH减小,D正确。]
12.B [断开K1、闭合K2,该装置为电解池,右室的电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LiFePO4中的铁元素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断开K2、闭合K1,该装置为原电池,右室的电极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Li1-xFePO4+xLi++xe-===LiFePO4,外电路中通过a mol电子时,左室有0.5a mol Mg溶解,同时有a mol Li+移向右室,因此左室溶液质量增加为0.5a mol×24 g·mol-1-a mol×7 g·mol-1=5a g,B正确、C错误;该二次电池的总反应为xMg+xLi2SO4+2Li1-xFePO4xMgSO4+2LiFePO4,D错误。]
13.B [甲、乙两个串联的光伏发电装置可直接等价于直流电源,由装置图可知,石墨1上发生氧化反应,即阳极反应:Mn2+-e-===Mn3+,其连接外接电源的正极,石墨2上发生还原反应,即阴极反应:2H++2e-===H2↑,其连接外接电源的负极,结合脱硫装置图可知,脱硫反应原理为15Mn3++FeS2+8H2O===15Mn2++Fe3++2SO+16H+。石墨1上消耗1 mol Mn2+,电极反应:Mn2+-e-===Mn3+,甲、乙两个发电装置是串联模式,故甲中转移的电子数应等于乙中转移的电子数,即甲、乙各转移1 mol 电子,B错误;n(FeS2)==0.5 mol,再根据脱硫反应方程式可得,装置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 mol×(1+7×2)=7.5 mol,所以石墨2上发生还原反应:2H++2e-===H2↑,需消耗7.5 mol H+,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