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0 20:3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铜仁市碧江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
第I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24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 589年,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以上描述的是隋统一中国的
A.原因 B.过程 C.条件 D.影响
2.唐都长安商业繁荣.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其主要的商业区是
A.东、西两市 B.宫城 C.街坊 D.皇城
3.唐高宗时期.为进一步弘扬中国医药学,编订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法定药典是
A.《唐本草》 B.《千金方》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4.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分析和评判。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蜀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主产于成都 B.宋太宗消灭北汉,巩固了大一统国家局面
C.公元744年,唐朝联合回纥平定突厥 D.唐朝画家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5.王安石变法中,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这项措施是
A.保甲法 B.募役法 C.青苗法 D.方田均税法
6.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主要的历史贡献包括
①统一蒙古草原②定都大都③建立蒙古政权④统一全国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7.《元史 地理志》“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由此可知,元朝
A.经济强盛 B.商业繁荣 C.疆域辽阔 D.交通便利
8.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元朝时再次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下列史实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澶渊之盟的订立
C.回族的形成 D.元杂剧的兴盛
9.右图是清代御制《耕织图》(部分),图中曲辕犁最早出现于
A.东周 B.唐代C.北宋 D.清朝
10.制作示意图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示意图中的空框内应填入的时期名称是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三国时期 D.五代十国
11.盛唐是科技文化大放异彩的时代,以下能证明这一结论的分
①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火药的发明 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2.被西北各少数民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的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3.【贯通南北】隋朝从公元605年陆续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以 为中心,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14.【选贤任能】隋炀帝时期,设置 科,标志着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创立。加强了朝廷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改革。
15.【和亲睦邻】唐太宗时期,同意 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16.【诗仙豪放】盛唐时期的 有“诗仙”的美誉,他的诗极具浓郁的浪漫情怀,抒发了昂扬进取的时代景盛。
17.【首设治台】元朝时期在东南设置 ,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计16分)
18. (16分)中国地域广泛,民族众多,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融合。老师制作相关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任务学习。
任务一:图示历史建框架
右边是两宋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
(1)请写出任务一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政权。(6分)
任务二:大事年表理关系
(2)根据任务二表格,概括古代民族间交往交流的主要方式。(任答两点即可)(4分)
任务三:读懂史料拼史实
在很多方面,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年代。后来的世世代代历史学家批评它,是因为它未能顶住异族入侵,而终于被他们痛恨的蒙古人打垮。但宋朝却从960年存在到1279年,长于三百年的平均朝代寿命……宋朝完全称得上是当时世界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
——【美】罗兹·墨菲《亚洲史》
(3)根据任务三的史料,简述“未能顶住异族入侵,而终于被他们痛恨的蒙古人打垮”所指的历史事件。(2分)
(4)通过以上任务学习,谈谈今天我国应如何巩固与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4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2个小题,共计30分)
19.(14分)文明在交流中互鉴,世界在深化开放中走向繁荣。七(1 )班同学以“隋唐的中外交流”为主题. 开展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分。
(一)探究准备
分类标准 向西交流 向东交流
涵盖内容
①鉴真东渡 ②与新罗交往 ③玄奘西行 ④与罗马和大食交往
(1)为更好的进行探究学习,同学们通过课本、互联网等方式收集到相关知识点。请你为他们做一下简单分类。(只填序号,2分)
(二)探究方法
1.绘制时间轴
玄奘出生于隋末唐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高僧大德。当时佛教在中原地区广泛传播的前提下,他发现佛教经典存在翻译不精准、内容有歧义等问题,为了求得真经,以解佛法疑惑,玄奘决心西行天竺求法。贞观三年(629年),玄奘启程西行至凉州,受到凉州都督禁止,终在僧人帮助下秘密离开。同年, 在瓜州,先是得到胡人石磐陀帮助,后因胡人中途退缩,还曾一度想杀害玄奘,所幸玄奘最终成功摆脱困境,玄奘独自踏上西行路。于当年抵达高昌,为高昌王讲法,与高昌王结拜后继续西行。第二年,玄奘穿越凌山,历经艰难才翻越山脉。贞观五年(631年)抵达印度,开始潜心学习佛法。贞观十七年(643年),戒日王为玄奘在曲女城组织辩经大会,以精法的佛法辩论技艺折服众人,声名远扬。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结束17年西行求法,从印度启程回到长安。归国后的玄奘受到唐朝皇帝高度重视,从贞观十九年(645 年)开始译经传播佛法,至麟德元年(664年)圆寂,在这20年时间里,玄奘致力于佛经翻译工作,累计译出经纶75部,共计1335卷。玄奘西行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推动了佛放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传播,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高僧、伟大的翻译家、卓越的旅行家和文化交流使者。
——根据钱文忠《玄奘西游记》整理
(2)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为玄奘西行绘制时间轴。(7分)
2.研读史料
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他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这位高僧是谁。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哪些贡献。(3分)
3.图文互佐
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其强立的国力和灿烂的
文化吸引着周边各国,成为他们竞相学习的对象。……
唐朝时,陆上、 海上丝绸之路畅通,往来于丝路上的
人们不再仅仅是商人,还有各国使者、留学生和寻求信仰理念的学者等,……唐朝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时代”,它以博大胸怀接纳外来文化,也以积极态度给出中华先进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第3卷) 隋唐五代两宋》
(4)根据上述图片和材料,概括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盛况空前的原因。(2分)
20. (16分)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根据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2分)
材料二 古代君臣对话录
——根据【后晋】刘胊《旧唐书》【北宋】宋祁《新唐书》整理
(2)根据材料二,总结唐朝政治清明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三唐人善于融合西北少数民族和天竺、波斯学外来文化,这在妇女服装上有明显的反映。女装富有时装性,往往由争奇的宫廷妇女服装发展到民间,被纷纷效仿……从宫廷传开的“半臂”,领口宽大,袖长及肘,身长及腰……
——摘编自沈从文王 《中国服装史》
(3)材料三中描述的唐朝人服饰,说明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
材料四 唐朝部分年代的人口统计表
——根据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按理
(4)材料四中755-760年唐朝的人口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6分)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国家兴盛需要具备的条件。(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1-12 DAABB ACCBD DC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 5 个小题,每题 1 分,共 5 分。)
13. 洛阳
14. 进士
15. 文成公主
16. 李白
17. 澎湖巡检司
三、综合问答题(共 16 分。)
18.(16 分)
(1)①辽、②金、③南宋(6 分)
(2)主要方式:战争、订立合约、商业贸易(任意 2 个得 4 分)(4 分)
(3)历史事件:元灭南宋(2 分)
(4)加强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往来;坚决维护祖国统一,敢于同分裂祖国的 行为作斗争;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文化等。(言之有理即可)
(4 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 个小题,共 30 分。)
19.(14 分)
(1)向西发展:③④;向东发展:①②(2 分)
(2)时间轴(7 分)
玄奘西行时间轴
(评分细则:时间轴形式正确 1 分(含标题),6 个时间对应时间轴坐标准确、 信息完整 6 分,错一个或少一个扣 1 分。)
(3)高僧:鉴真。(1 分) 贡献: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2 分)
(4)强盛的国力和灿烂文化吸引着周边各国;便利的交通设施和路线;频繁的 人员往来;博大的胸怀和积极的态度。(2 分,答出 2 点给 2 分。)
20.(16 分)
(1)历史时期:隋唐时期。(2 分)
(2)主要原因:虚心纳谏,积极听取大臣等意见和建议。(2 分)
(3)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2 分)
(4)趋势:陡然减少。(2 分) 事件:安史之乱。(2 分) 后果: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2 分)
(5)条件:经济制度合理,促进经济发展;重视人才培养和任用;国家统一, 社会稳定,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4 分,答出 2 点给 4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