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30 09:0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目标预设:
1、 学生能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学生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 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积累汇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的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体会俞伯牙为纪念知音钟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
2、理解“高山流水得知音”。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
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这幅图叫“伯牙鼓琴图”。图中弹琴的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伯牙),凝神听琴的是楚国的一个打柴的樵夫—钟子期(板书:钟子期)。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他们俩流传千古的友情故事。
2、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理解课题。
二、练读课文。
1、师:这是一篇文言文,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在书中标出停顿,然后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是停顿。21cnjy.com
课件出示画好停顿节奏的课文,学生在书中边画边练读。
2、指名读,正音。
3、学生再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故事内容。
4、指名说说课文的意思。
5、课件出示译文,学生阅读。
6、齐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认识“知音”。
1、师:读到这里,你能把伯牙和子期的关系读成课文中的哪个词?(生答,师板书:知音)什么叫知音?
2、师问:还记得伯牙和子期何许人吗?再次出示《伯牙鼓琴图》,
出示资料:
俞伯牙 钟子期
衣着 华贵 羽扇纶巾 青布包头
国籍 晋国 楚国
身份 上大夫 樵夫
质疑:这样的两个人怎么会成为知音呢?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课文哪句话是这个意思?
课件出示句子:伯牙善古琴,钟子期善听。板书:善鼓琴 善听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
3、师:从哪看出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词句,画下来(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4、交流。课件出示句子“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必得之。”
(1)指名说说意思。
(2)讲解伯牙焚香奏高山。课件播放古琴曲《高山》片段,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想象。
(3)学生把自己想到的、感受到的,带到句子中,旁若无人地赞叹。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5、师:刚才听到的琴声,是《高山流水》的片段,相传《高山流水》是这样创作出来的,大家自由读读。
四、理解“知音”
1、师: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是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课件出示练习。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 ...
2、多少年来,没有人能听懂伯牙,他的琴只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只有遇到了钟子期,才会得到这样的赞叹。生齐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语言拓展训练:假如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你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用排比句式说句子。
4、师:一个所念,一个必得之(板书:所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必得之)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就是伯牙的知音进阶,现在我就是伯牙,你们就是钟子期,让我们在一鼓一听的朗读中,感受这美妙的意境。
师生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五、学习“知音之死”
1、师:据记载,这次相遇,伯牙、子期洒泪惜别,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再相会。春去秋来,等伯牙赶到楚国,万万没想到传来子期因病而去世的消息。21教育网
课件出示资料,生读。
2、师:此时你就是伯牙,你会是什么心情呢?
生各抒己见。
3、问:面对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抔无情的黄土,伯牙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用课文最后一句话回答。课件出示句子:“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问:这句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生讨论回答。(板书:破琴绝弦)。
6、再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六、课件播放《高山流水》,学生诵读全文,练习背诵。
七、作业:结合课堂学到的知识将《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俞 伯 牙 钟 子 期
善鼓琴 知音 善听
所念 必得之
病逝 破琴绝弦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