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 化学与能源(含答案)2025年中考一轮复习收官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十四 化学与能源(含答案)2025年中考一轮复习收官测试卷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20 22:4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十四 化学与能源——中考一轮复习收官测试卷
(试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Mg-2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警示标志能传达安全信息。下列物质运输时应张贴如图标志的是( )
A.白磷 B.汽油 C.苛性钠 D.浓硫酸
2.如图是我国宋代邛窑绿釉瓷省油灯及其示意图。燃烧时灯内层的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以达到省油的目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省油灯的可燃物只有油
B.产生黑烟的原因是灯油不完全燃烧
C.油燃烧属于氧化反应
D.盏中的水会减少,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
3.如图是我国古代使用的火折子,竹筒帽盖上时,草纸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草纸就燃烧起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草纸是可燃物
B.装在竹筒内的草纸发生缓慢氧化反应
C.竹简要盖上帽是为了减少与氧气接触
D.打开竹简帽,吹一吹,降低了草纸的着火点,从而燃烧起来
4.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传统文化及工艺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灭”字是一个会意字,它意味着可采用覆盖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的原理
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子的熔点非常高
C.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其主要成分为碱
D.《沁园春·雪》中,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说明天寒地冻,水分子不再运动。
5.如图为粉尘爆炸实验:将蜡烛点燃放入塑料筒内,盖上硬纸板,吹入空气,面粉吹起的瞬间发生爆炸,硬纸板被冲开,蜡烛熄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的作用是使面粉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B.吹入空气的作用是使面粉与氧气充分接触
C.面粉爆炸和轮胎爆炸的原理完全相同
D.面粉厂的生产车间应张贴禁止烟火标志
6.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创新实验,向烧杯中滴加水后白磷燃烧(注射器预装50mL水,导管内的空气体积忽略不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胶头滴管和注射器中的水的作用不相同
B.生石灰的作用是与水反应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C.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后,理论上注射器的活塞停留在30mL附近
D.实验中白磷需足量,否则测定结果偏小
7.安全重于泰山。下表列出了常见的三种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可燃性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4%~75% 5%~15% 12.5%~74%
A.可燃性气体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一定会爆炸
B.使用比其他两种气体更安全
C.验纯后的可燃性气体一定是纯净物
D.和混合一定会爆炸
8.液氢、煤油(含C、H元素)、液氧可用作神舟飞船运载火箭的推进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箭发射时仅靠空气不足以使燃料充分燃烧
B.液氢和煤油完全燃烧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C.液氢是高能燃料且燃烧后的产物无污染
D.飞船进入轨道后主要利用太阳能维持工作
9.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能量是各种运动的量度。给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两个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都通过剧烈的氧化反应释放出能量
B.都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C.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D.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10.下图为我国不同年份的能源结构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大水电、风电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B.我国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占比呈增加趋势
C.利用石油分馏得到煤油、柴油等产品属于化学变化
D.液氢用作火箭燃料是因为氢气是高能燃料
11.氢能开发与利用的关键是氢气的获得与储存。如图所示,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循环制氢系统,并尝试利用合金(表示为)储氢。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查阅资料:Mg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中混有少量。
A.循环制氢系统中的能量变化只涉及太阳能和热能
B.循环制氢系统中每产生1 g ,同时会产生16 g
C.储氢反应中,不能用氮气替代氩气作反应的保护气
D.储氢反应充分后,获得产品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7.7%
12.用下图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胶塞,待蜡烛熄灭后,在时,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铝盒里的白磷燃烧,图2是集气瓶内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0~内,氧气浓度下降是因为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
B.加入水后白磷燃烧说明生石灰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
C.该实验证明白磷和蜡烛燃烧需要燃烧的最低氧气浓度相同
D.滴入水后,白磷燃烧是利用了铝的导热性
13.许多成语隐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杯水车薪——可燃物的量少,导致火焰熄灭
B.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C.煽风点火——增大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燃烧
D.钻木取火——摩擦生热,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之燃烧
14.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坚持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
B.秸秆粉碎还田,增加农田肥料
C.垃圾分类回收,减少资源浪费
D.废弃电池深埋,防止土壤污染
15.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A.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
B.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16.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挤压胶头滴管,将水滴入铁槽。滴水前,两瓶中的白磷都不燃烧;滴水后,两瓶中的白磷都燃烧。(滴入铁槽内水的体积忽略不计)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向氢氧化钠固体中加水”和“向生石灰中加水”都发生了温度变化,两者的原理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3)白磷熄灭,集气瓶恢复到室温后,甲、乙装置气球的状态_______(填字母)。
A.甲膨胀,乙变瘪 B.都变瘪 C.甲变瘪,乙膨胀 D.都膨胀
17.如图所示为某小组设计的简易泡沫灭火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浓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翻转吸滤瓶,观察到有大量气泡,液体被喷出很远,此时瓶内的气压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气压。
(2)实验选用浓盐酸而不用稀盐酸,目的是 。
18.燃烧是常见的化学变化。科学利用和控制燃烧为人类服务,可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蜡烛燃烧
用燃着的火柴将图1中相同大小的两支蜡烛点燃。
①用火柴引燃蜡烛,为蜡烛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
②乙的烛芯比甲长,导致燃烧时更旺,原因是 。
③围绕甲、乙两支蜡烛的燃烧,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 。
(2)氢气燃烧
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该火箭的发动机使用液氧和液氢作为推进剂,火箭发动机运行简示图如图2。
①火箭升空时,燃烧室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优点是可以通过调控发动机内阀门来燃烧室调控动力。火箭运行过程中,为增大动力,应进行的操作是 。
19.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作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 ,这是燃烧的_________个条件之一。
(2)省油灯的原理:油燃烧_________,上层盏内油温_________,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_________,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3)“注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多选)。
a.水分子受热分解 b.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水分子间隔变大 d.水分子数目减少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3分)
20.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②向燃烧器内通入和空气,点燃,待火焰稳定后,从进口A通入,进口B加入粉末,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测得火焰刚好熄灭时的用量与混合器中通入的体积分数的关系如图2所示。的体积分数在8%~10%时,随的体积分数的增加,使火焰熄灭所需的用量不再减少,且燃烧器内残留的增多,原因是
__ 。
【任务一】认识燃烧
(1)酒精、煤(含硫)、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下列不属于三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发光 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热 D.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写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及质量变化
(3)该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
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称量装置总质量为。
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 ℃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弹簧夹和,从处缓慢通入约50 mL氧气,再关闭和,称量装置总质量为 g。
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 ℃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 g。
①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
②、、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任务三】调控燃烧
(4)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
【任务四】再探铁的燃烧
(5)查阅文献:颗粒直径为20~30 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氧化铁。
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 (至少答出2点)。
②铁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不同。若5.6 g铁与氧气反应可得a g产物,且铁无剩余,则a的取值范围是 。
21.燃烧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创造美好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某项目小组的同学以“家用燃料”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的探究之旅。
【项目一】家用燃料的合理使用
(一)燃烧燃料为了取暖
(1)同学们经过走访调查,了解到从前人们把煤制成蜂窝煤后燃烧会更加充分_______(如图所示),请你从充分燃烧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 。
(2)在家庭中使用煤(含碳量95%左右)取暖时,由于烟囱通风不畅,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生成一氧化碳的原因 。
(二)燃烧燃料为了照明
诗人陆游曾记载:“书灯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可省油之半”。夹瓷盏是省油灯(如图所示),用棉线做灯芯:上层盏内盛油,下层盏内盛水。
(3)下层盏内盛水能减少油烟,达到省灯油的目的,原理是 。
【项目二】家用燃料的变迁和未来
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家用燃料的主要成分等信息:
燃料 调控 主要成分 热值
煤 需提前点燃,过程复杂 碳、氢、硫、氮等元素 5500大卡/kg
元素 随用随开 一氧化碳和氢气 3800~5700大卡/
天然气 随用随开 甲烷 8000~90000大卡/
(4)根据上表分析家用煤气或天然气代替煤做燃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写一条)。
(5)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成果分享】展望未来燃料
通过研究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同学们预测未来燃料的发展方向是开发和利用清洁而又高效的能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2.答案:A
解析:A、省油灯中的可燃物是油和灯芯两种物质,A错误;B、灯油不完全燃烧有黑烟生成,B正确;C、燃烧过程有氧气参加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正确;D、水分子发生运动,水的体积才会减少,D正确。故选A
3.答案:D
解析:A、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草纸就燃烧起来,说明草纸具有可燃性,是可燃物,故A说法正确;B、装在竹筒内的可燃物本身在与少量氧气进行缓慢燃烧,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故B说法正确;C、竹筒盖上盖子后减少了内部的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使可燃物不能剧烈燃烧,故C说法正确;D、打开盖子,吹一吹,提供了足够的氧气,使可燃物剧烈燃烧,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D。
4.答案:A
解析: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则覆盖可燃物或隔绝氧气均能灭火,该选项说法正确;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条件下也不和氧气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由金属离子、氢氧根和酸根构成,属于盐,而不是碱,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任何情况下,分子都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
5.答案:C
6.答案:C
解析:A、白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B、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用胶头滴管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C、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则其中氧气约1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mL附近,故选项说法错误。D、实验中白磷需足量,才能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掉,否则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7.答案:B
解析:A、可燃性气体在爆炸极限范围内,若不点燃,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表中数据可知,甲烷的爆炸极限比另外两种气体更小,则使用比其他两种气体更安全,故选项说法正确。C、验纯后的可燃性气体中可能还含有空气等,不一定是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D、和混合不一定会爆炸,若没有与氧气混合,没有达到爆炸极限,没有点燃,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8.答案:B
解析:A.火箭发射时需要燃料大量的充分的燃烧,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仅为21%,不足以使燃料充分燃烧,所以需要液氧作为助燃剂,故A正确;B.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煤油含有碳、氢元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是化合反应,故B不正确C.液氢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是高能燃料,燃烧后的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故C正确;D.飞船进入轨道后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主要利用太阳能维持工作,故D正确;故选:B。
9.答案:A
10.答案:C
解析:A.水电和风电都是清洁能源,它们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因此加大水电、风电的开发利用确实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说法正确;B.观察图中的能源结构图,我们可以发现清洁能源(如水电、风电、核电等)的占比在逐年增加,而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等)的占比在逐年减少,说法正确;C.石油分馏是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它属于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说法错误;D.氢气是一种高热值的燃料,其燃烧产物只有水,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因此,液氢被用作火箭燃料,主要是因为它具有高能量密度和清洁燃烧的特点,说法正确;故选:C。
11.答案:C
解析:反应1、反应2中能量变化均为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反应3为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因此涉及的能量有太阳能、化学能、热能;制氢过程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水,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产生4份质量氢气,同时会产生32份质量的氧气,则每产生1 g氢气,会同时产生8 g氧气;储氢反应中,若用氮气作保护气,合金中的镁会与氮气发生反应,故不能用氮气替代稀有气体作保护气;在储氢反应中,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7%,再加上另外生成物,H元素的质量分数必低于7.7%。
12.答案:C
13.答案:A
14.答案:D
15.答案:D
解析:通入氧气前,乙中白磷只与80 ℃的水接触,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乙中白磷与80 ℃的水、氧气同时接触,白磷燃烧,对比二者的燃烧情况,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A正确;通入氧气后,甲、乙中的白磷均与氧气接触,其中甲中水的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水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乙中白磷燃烧,对比二者的燃烧情况,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正确;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通入氧气后,甲中红磷、乙中白磷均与氧气接触,其中甲中水的温度无法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甲中红磷不燃烧,乙中水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乙中白磷燃烧,对比二者的燃烧情况,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C正确;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通入氧气后,甲中白磷、乙中红磷均与氧气接触,但由于甲中水的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乙中水的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对比二者的燃烧情况,无法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D不正确。
16.答案:(1)
(2)不相同
(3)B
17.答案:(1)
(2)使二氧化碳产生的速率更快(或提供更多的反应物)
(3)大于
18.答案:(1)①升高温度,达到了蜡烛的着火点;②乙的烛芯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③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
(2)①;②控制阀门A和阀门B,使燃烧室内的液氢、液氧充分燃烧
19.答案:(1)炷;油;三
(2)放热;升高;挥发
(3)bcd
解析:(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炷和油,这是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
(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放热,上层盏内油温升高,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挥发,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3)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水分子间间隔变大、水分子数目减少。
20.答案:(1)B
(2)
(3)①步骤2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产生白烟;②
(4)取土填埋,隔绝空气(合理即可)
(5)①铁的表面积、氧气的浓度(或温度);②
解析:(1)燃烧一般都会发光、放热;由于这3种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燃烧后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酒精和天然气中没有硫元素,不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B。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①步骤2与步骤4中温度都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步骤2中锥形瓶中是二氧化碳,白磷没有燃烧,而步骤4中通入了氧气,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燃烧需要氧气;②开始时装置中充入的是二氧化碳,装置总质量为 g,通入50 mL氧气后,由于氧气的密度比二氧化碳的小,所以>,白磷燃烧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装置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所以=。
(4)煤层自燃,我们可以用隔绝空气的方法取土填埋,也可以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比如用水灭火等方法。
(5)①影响铁燃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铁的表面积、氧气的浓度、温度等;②铁燃烧可能生成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氧化铁等,采用极端假设法,5.6 g铁完全燃烧生成以上三种物质的质量分别为7.2 g、7.73 g、8.0 g,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
21.答案:(1)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加充分
(2)
(3)减少油的挥发,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4)随用随开,操作简单等
(5)
解析:(1)把煤制成蜂窝煤,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加充分;
(2)碳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使油的温度升高的慢一些,油耗就少一些,因此下层盏内盛水,减少油的挥发,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4)由表格数据可知,家用煤气或天然气可以随用随开,操作简单,热值高,燃烧放出大量热,则根据上表可以推出家用煤气或天然气代替其他燃料的原因是随用随开,操作简单等;
(5)甲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