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含答案)2025年中考一轮复习收官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十一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含答案)2025年中考一轮复习收官测试卷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20 23:0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一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中考一轮复习收官测试卷
(试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阜阳板面是安徽的一种特色小吃,以下板面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加水和面 B.擀面
C.切面 D.大火煮面
2.变化观是化学的基本观念之一、下列发生的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消毒液杀菌 B.篮球杆锈蚀 C.动植物呼吸 D.活性炭吸附
3.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成功在武汉举办,呈现了一场艺术性高的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下列一定伴随化学变化的是( )
A.璀璨夺目的烟花秀 B.精彩绚烂的灯光秀
C.震撼人心的无人机表演 D.婉转悠扬的音乐
4.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的硬度很大,可以用来裁玻璃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来灭火
D.石墨的导电性能好,可用作电池的电极
5.以下是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其中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拓扑电子材料计算预测 B.T细胞免疫的触发机制
C.双金属有机试剂的发现 D.悬链线光学的技术研究
6.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下列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春节贴对联 B.端午烧艾草 C.中秋赏明月 D.重阳插茱萸
7.自贡因盐设市,享有“千年盐都”的美誉。下列古法制盐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机械钻井 B.取出卤水 C.过滤卤水 D.井火煮盐
8.冰雪埋忠骨,历史有温度,致敬先辈,电影志愿军场景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湖面结冰 B.棉布裁衣 C.战火熊熊 D.铅笔写信
9.11月30日,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在文昌成功发射,顺利将卫星互联网技术实验卫星、技术实验卫星03星送入预定轨道。下列操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箭转运 B.总装调试 C.燃料注入 D.点火发射
10.“见微知著,见著知微”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下图是三个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水蒸气降温液化成水中分子的种类和个数一定不变
B.过程②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C.过程③的反应实质是
D.以上三个过程中所涉及的几种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
11.我国有辉煌的古代文明,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泥土烧制陶瓷 B.琢磨玉石成饰品
C.指南针指引航海 D.在甲骨上刻文字
1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是化学观念之一,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
B.不锈钢耐腐蚀——制造医疗器械
C.石墨有导电性——加工坚硬的金属
D.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
13.牛虎铜案是云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铜水冷却 B.开采矿石 C.高温冶炼 D.打磨雕刻
14.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做法,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高空播撒干冰,实施人工增雨
B.积雪的路面上撒盐,促使冰雪融化
C.土壤中加入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天然水中加活性炭,吸附异味和色素
15.过氧乙酸是一种较为广泛使用的灭菌剂。下列属于过氧乙酸化学性质的是( )
A.有刺激性气味 B.易溶于水 C.易挥发 D.易分解
16.碘酸钾是一种白色晶体,受热能分解生成碘化钾并放出氧气,在医疗上常作防治甲状腺肿大疾病的加碘剂或药剂。上述对碘酸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
A.碘酸钾的工业制法 B.碘酸钾的用途
C.碘酸钾的物理性质 D.碘酸钾的化学性质
17.湖南博物院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有青铜器、陶瓷、书画等。下列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青铜耐腐蚀 B.宣纸可燃烧 C.陶瓷易摔碎 D.墨迹难被氧化
18.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常温下木炭的稳定性 B.氧气的氧化性
C.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D.活性炭的吸附性
19.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后,抢险人员在疏散群众的同时,用喷雾水枪对现场喷射稀氢氧化钠溶液,隔日后已闻不到氯气的刺激性气味、看不到氯气的黄绿色了。根据信息分析下列不属于氯气物理性质的是( )
A.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有刺激性气味
C.氯气是黄绿色 D.通常状况下是气体
20.下列洗涤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无水酒精洗手机屏幕 B.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
C.清水洗涤衣服上的食盐 D.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迹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1.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均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②金刚石;③氮气;④小苏打;⑤铜
(1)可用作食品填充剂的是________。
(2)可参与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
(3)可用于焙制糕点的是________。
(4)可用于裁玻璃的是________。
(5)可用于制作导线的是________。
22.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甲、乙两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甲、乙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23.广袤的自然界是一个碳的世界,以下是四种碳单质的微观结构。
(1)物质①为金刚石,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碳化硅(SiC)的结构与金刚石类似,则下列推测合理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碳化硅质软,可作润滑剂
B.碳化硅能导电,可作电极
C.碳化硅硬度大,可作砂轮切割石料
(2)物质②为,写出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科学家发现可用物质③(碳纳米管)制备物质④(石墨烯),该过程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4.运用你所学的知识,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
①一氧化碳燃烧 ②蔗糖易溶于水 ③食品会腐烂变质 ④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⑤稀释浓硫酸放热 ⑥铜片加热时会变黑 ⑦电灯通电发光 ⑧盐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1)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化学变化的有_______________。
(3)属于物理性质的有_______________。
(4)属于化学性质的有_______________。
25.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其37%的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可作消毒剂和防腐剂。甲醛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塑料工业、皮革工业、药物、染料等。甲醛有毒,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引起人体内的蛋白质变性。经常吸入甲醛,还会引起慢性中毒,因此甲醛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人们需要高度重视甲醛超标问题,及时予以防范。
(1)甲醛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
(2)甲醛引起慢性中毒的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用福尔马林作防腐剂,浸泡动物标本,可使标本能长期保存,利用了福尔马林的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6.阅读下列科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伊珀尔战场上,德军向法军施放了大量氯气(),战场上黄绿色的云团飘向法军阵地,所经之地,绿色植被枯黄褪色;法军士兵先是咳嗽,继而喘息,甚至死亡,只有部分逃到高山上的士兵才有幸活了下来;战场上的武器经氯气腐蚀而锈迹斑斑,这就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大规模杀伤性化学武器战。
(1)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答两点即可)。
(2)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答两点即可)。
(3)若在生活中遇到液氯泄漏时,下列防御自救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立即往高处逆风跑 B.立即往低处顺风跑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加水和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擀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切面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大火煮面,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
2.答案:D
解析:A、消毒液杀菌,发生了蛋白质变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篮球杆锈蚀,有金属氧化物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动植物呼吸,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活性炭吸附,只是将杂质吸附在活性炭表面,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
3.答案:A
解析:A、烟花秀中火药的燃烧生成了新的物质,有发光、发热等现象,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精彩绚烂的灯光秀,主要是电能转化为光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震撼人心的无人机表演,只是无人机位置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婉转悠扬的音乐,产生声音是物体的振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
4.答案:C
解析: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而不可用来灭火,故选C。
5.答案:C
解析:A、拓扑电子材料计算预测主要涉及物理学中电子结构和材料性能的计算,属于物理学研究范畴,该选项不符合要求;B、T细胞免疫的触发机制是生物学中关于免疫系统的研究内容,属于生物学研究范畴,该选项不符合要求;C、双金属有机试剂的发现涉及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属于化学研究范畴,该选项符合要求;D、悬链线光学的技术研究主要是关于光学原理和技术应用,属于物理学研究范畴,该选项不符合要求。故选:C。
6.答案:B
解析:A、春节贴对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端午烧艾草,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中秋赏明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重阳插茱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
7.答案:D
8.答案:C
解析:A、湖水结冰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B、棉布裁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C、战火熊熊,燃料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D、铅笔写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故选C。
9.答案:D
解析:火箭转运、总装调试、燃料注入的过程中均无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点火发射的过程中涉及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10.答案:B
解析:A、过程①水蒸气降温液化成水,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的种类和个数一定不变,不符合题意;B、过程②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金刚石,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物质,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过程③的反应实质是,不符合题意;D、水由水分子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由碳原子构成,氢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盐酸由氢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答案:A
解析:A、用泥土烧制陶瓷过程中涉及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B、琢磨玉石成饰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指南针指引航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在甲骨上刻文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答案:C
解析: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可用作保护气,故A不符合题意;B、不锈钢是铁合金,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可用来制造医疗器械,故B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可以用来加工坚硬的金属,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故C符合题意;D、CO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冶炼金属,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答案:C
解析:A、铜水冷却是铜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开采矿石是矿石位置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高温冶炼有金属单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打磨雕刻是物质性质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答案:C
解析:A、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高空播撒干冰实施人工增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此过程只是干冰的状态发生变化,从固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在积雪的路面上撒盐,促使冰雪融化,是因为盐溶液的凝固点比水低,降低了冰雪的凝固点,使其更容易融化,这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土壤中加入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熟石灰(氢氧化钙 )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水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天然水中加活性炭吸附异味和色素,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把异味和色素等物质吸附在表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15.答案:D
解析:A、有刺激性气味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易溶于水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易挥发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易分解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
16.答案:A
解析:在医疗上常作防治甲状腺肿大疾病的加碘剂或药剂,描述的是碘酸钾的用途:是一种白色晶体,描述的是碘酸钾的物理性质:受热后能分解生成碘化钾并放出氧气,描述的是碘酸钾的化学性质。
17.答案:C
解析:耐腐蚀、可燃性及难氧化都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易摔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18.答案:D
解析:A、常温下木炭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错误;B、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错误;C、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错误;D、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正确;
故选D.
19.答案:A
解析:A.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属于氯气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B.有刺激性气味,属于氯气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氯气是黄绿色,属于氯气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通常状况下是气体,属于氯气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答案:B
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A、利用了酒精可溶解油类物质的性质,没发生化学变化,性质为物理性质,此项不正确;B、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利用了醋酸可与碳酸盐反应的性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性质为化学性质,此项正确;C、用清水洗去盐渍,利用了水可将食盐溶解的性质,没发生化学变化,性质为物理性质,此项不正确;D、汽油洗涤油渍也是利用其可溶解油类物质的性质,没发生化学变化,性质为物理性质,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B项。
21.答案:(1)③
(2)①
(3)④
(4)②
(5)⑤
22.答案:甲;分子种类是否发生改变(或是否有新分子生成)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甲变化中,水分子变为氢分子、氧分子,有新分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乙变化中,水分子的间隔增大,没有生成新分子,不属于化学变化。从微观角度分析甲、乙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分子种类是否发生改变(或是否有新分子生成)。
23.答案:(1)C
(2)
(3)化学
24.答案:(1)⑤⑦
(2)①⑧
(3)②④
(4)③6
解析:⑤⑦均是在描述某个变化过程,且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①⑧均是在描述某个变化过程,且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②④均是在描述物质的性质,且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③⑥均是在描述物质的性质,且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25.答案:(1)无色
(2)化学
(3)化学
26.答案:(1)黄绿色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或有刺激性气味)
(2)有毒,能与金属反应(或有氧化性、漂白性、腐蚀性等)
(3)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