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课标要求】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目录
传统农业: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地位的农业。
现代农业:是现代科学基础上,是以现代工业化、产业化、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用现代组织管理方式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的农业。
【课前思考】请基于已有知识,结合下列图片请归纳它们所反映的“生产” 有何不同?
集约化:“集合要素优势、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单位效益的方式。
产业化: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效益为目标。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原因: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科学技术的进步;政府的支持和推广。
1、原因:
材料:自19世纪后半期起,美国就开始投资在各州兴建专门的农业试验站,到19世纪末期,美国从联邦中央政府到最基本的县一级政府都成立了农业科研机构。……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脚步进一步加快了,如皮特式打谷机、小麦播种机、玉米种植机等各类新型农具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刘鹏《浅析19世纪美国农业科研研发体系的构建与影响》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农业机器人
工业革命后
20世纪中叶
20世纪下半叶
21世纪初
优良品种育成推广
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
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突破性进展
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农作物的播种、收割、加工
由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2、进程
思考:结合教材P13和下列图片,概述农业现代化进程及其具体表现。
传统农业向
现代农业转变
欧美各国完成农业机械化
建立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3.表现:
(1) 农业机械 的广泛使用
①前提:
②主要机械: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的批量生产
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获机等
历史纵横
人工智能在农业机器中的应用
装有自动装置的铧式犁,耕作时能自动越过树根、石块等障碍物。
采用自动控制系统的联合收割机,能将从收割到脱粒的多道工序集中在一台机器上完成。日本等国研制的摘番茄机器人,能判断番茄是否成熟,只摘取成熟果。法、美等国研制的机器人、可使饲料分配自动化。中国已研发由耕耘、除草、施肥、喷药、蔬菜嫁接、收割、采摘等多种农用机器人。
3.表现:
(1)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
①前提:
②主要机械:
③各国的特征:
④历史意义: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美国以大型为主
法国以中型为主
日本以小型为主
中国个体农户主要使用小型机械,大型农场普遍采用大型机械。
国情不同,农业机械的规模不同
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3.表现:
(1)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
(2)杂交育种技术的突破
①成就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②意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做出突出贡献
3.表现:
(1)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
(2)杂交育种技术的突破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3)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大型农场、养殖场的出现
思考: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世界农业的发展证明,农业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性力量。
自中国的杂交水稻育成后,为解决世界范围的贫穷与饥饿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基因转移和重组等生物技术,已经培育出了一批转基因优良作物新品种。
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现代农业机械装备使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模式中解放出来。
许多不毛之地由于采用了新的农业技术措施,也能使农作物生长良好。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的应用,弥补了农产品的季节性不足,满足了人们对蔬菜的多样化需求。
农产品加工保鲜技术的应用使农产品的保质期延长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时制冷技术既保证了食品质量,也减少了食品损耗。
——摘编自李秀芬《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双重影响》
③ 延长了农产品的使用期
4、意义
【学习聚焦】①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保障食品供应,为人类消除饥饿作贡献。
② 推动新的土地资源的开发,使农业生产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改变饮食方式与饮食观念。
探究: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主要区别
机械化工具为主;石油和电力等
现代科技
商品化
化学肥料,大量使用农药
人工培育品种
家庭农场为主,集约经营为主,依赖大量外部投入,需要一个强大的科技和工业体系支撑
(二)畜牧业的现代化
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从给料、给水到产品收集、包装、运输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大型养鸡场可饲养1000万到2000万只肉鸡,或100万只蛋鸡;
大型养猪场可饲养1万到10万头猪;大型肉牛场、奶牛场规模也在万头以上。
大型奶牛牧场
养猪场给水
现代化养鸡场
思考:阅读教材,请归纳“畜牧业现代化”的主要特点?
规模大
机械化和自动化;
(三)渔业的现代化
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
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阅读教材,请归纳“渔业养殖生产现代化”的主要特点?
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
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
【课前思考】请基于已有知识,将下列有关“食物储备”的图片分类。
请归纳它们所反映的“储备”与古代有何不同?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1.粮食储备技术
思考:请指出下列食物储备技术并归纳传统社会这一技术的特点?
这一发展过程呈现怎样的趋势?
半坡遗址地窖
原始社会
封建社会
人们用陶器和地窖储存粮食
储粮技术逐步改进
特点:主要依靠经验积累
现代社会
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随后在全世界推广 ;
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21世纪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
趋势: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低温、低氧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
2.食品保存技术
古代社会
特点:主要依靠科技发展
现代社会
思考:请指出食品保存技术的发展过程,现代与传统社会有何不同?
20世纪20年代冷冻食品工业迅猛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发展;
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这项产业的发展。
古人利用腌制或风干的方法加工保存食品;利用自然界的冰延长食品保藏期。
【讨论】冷链物流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① 提供更新鲜、营养保存更好的生鲜农产品
② 实现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丰富日常生活的食品种类。
③ 减少农产品损失,有效避免农产品在储备、运输过程中衍生的个别食品安全问题。
④ 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水平。
三、消除饥饿与食物安全
【课前思考】下列图片反映了当今世界存在哪些问题?
粮食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
1、粮食安全
《饥饿的非洲》(1992年非洲苏丹)凯文·卡特
原因(背景):
人口激增;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1)原因(背景)
20世纪80年代的非洲大饥荒
世界银行统计资料显示,1982——1984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发生严重旱灾,波及36个国家1.87亿人口,整个地区至少缺粮1840万吨。因旱灾死于饥饿的人口逾百万,直接受到饥饿威胁的人口有3000多万。
讨论:结合【学思之窗】分析,还有哪些因素造成粮食安全问题?
对农业投资不足
经济危机
人口增长
国际政治经济问题
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
联合国粮农组织
①世界:
②中国:
(2)应对措施
1945年成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
1996年 颁布《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粮食自给方针;制定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思考:结合史实说明,各国是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
2、食品安全
①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 ②禽畜饲养过度使用抗生素;③食品
加工过度使用添加剂
(1)原因:
①世界:世界各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
(2)应对措施
②中国:中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200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后又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
食品安全认证标志
1.现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为了能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吃到来
自世界各地的新鲜瓜果和蔬菜,冷链物流产业脱颖而出。下列哪项不是冷链物流
产业的优点
A.延长物品的保鲜周期 B.为物品创造最佳的储存环境
C.具有非常高的效率 D.对贮藏运输要求不高
1.【答案】D【解析】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对贮藏运输
要求很高,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冷链物流一般指需要冷藏、冷冻类的食品在生产、
贮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
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物流大大提高了食物的存储期限,故A项不符合题意;
冷链物流对货物进行全程的温度控制,为物品创造最佳的储存环境,以确保食品的
安全,故B项不符合题意;冷链物流便利了不同地域之间的食物输送,具有非常高的
效率,故C项不符合题意。
2.几十年来,西方国家逐渐探索出三种不同的现代农业类型。人多地少、耕地
资源短缺型,以荷兰为代表,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为
主要特色;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型,以美国为代表,以使用农业机械来提高农
业生产率和农产品总产量为主要特色;土地、劳动力适中型,以法国为代表,以
进行农业制度变革为主要特色。这说明( )
A.国情决定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B.科技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唯一因素
C.农业机械化水平取决于农场规模
D.人地矛盾决定农业现代化的水平
2.【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不同国情下产生了不同模式的现代农业类型,A正确;“唯一”
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B;农业机械化水平主要由科技水平所决定,排除C;人地矛盾只是影响
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因素之一,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