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题目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标要求 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位于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本单元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以及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主要讲述了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以及现代化农业。 本课教材分为三个子目,分别是食物生产的现代化,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内容涵盖了现代化农业的方方面面,从食物的生产到储备再到食品安全,系统的对现代化农业进行了阐述。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高二学生,学生之前的两课中已经学习到了有关于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的相关知识,对于本课涉及到的现代化农业会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孩子们对于农村日新月异的农业机械发展并没有一个清楚宏观的认知,因此对于教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感受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 2.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粮食安全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认识中国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 教学难点: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的意义
学习评价设计 1. 在阅读史料的过程中,感受科技发展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迁,感受生产力对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2.引导学生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历史意义,并理解经济活动与社会、科技与生活等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目标
环节一:导入新课 本课以现代温室种植技术资料导入,介绍了温室种植的优势,旨在说明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由此导入新课。 展示时空坐标。 在教师的带领下初步了解本节课的主题。 通过情境的创设,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
环节二: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讲授新课: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课前思考】请基于已有知识,结合下列图片请归纳它们所反映的“生产”有何不同? 概念解释: 传统农业: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地位的农业。 现代农业:是现代科学基础上,是以现代工业化、产业化、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用现代组织管理方式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的农业。 集约化:“集合要素优势、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单位效益的方式。 产业化: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效益为目标。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1.结合材料及教材,概括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原因。 材料:自19世纪后半期起,美国就开始投资在各州兴建专门的农业试验站,到19世纪末期,美国从联邦中央政府到最基本的县一级政府都成立了农业科研机构。……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脚步进一步加快了,如皮特式打谷机、小麦播种机、玉米种植机等各类新型农具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刘鹏《浅析19世纪美国农业科研研发体系的构建与影响》 2.进程 思考:结合教材P13和下列图片,概述农业现代化进程及其具体表现。 3.表现:(1)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2)杂交育种技术的突破(3)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大型农场、养殖场的出现 4.意义 思考: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世界农业的发展证明,农业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性力量。 ·自中国的杂交水稻育成后,为解决世界范围的贫穷与饥饿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基因转移和重组等生物技术,已经培育出了一批转基因优良作物新品种。 ·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现代农业机械装备使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模式中解放出来。 ·许多不毛之地由于采用了新的农业技术措施,也能使农作物生长良好。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的应用,弥补了农产品的季节性不足,满足了人们对蔬菜的多样化需求。 ·农产品加工保鲜技术的应用使农产品的保质期延长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时制冷技术既保证了食品质量,也减少了食品损耗。 ——摘编自李秀芬《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双重影响》(二)畜牧业的现代化 思考:阅读教材,请归纳“畜牧业现代化”的主要特点?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从给料、给水到产品收集、包装、运输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大型养鸡场可饲养1000万到2000万只肉鸡,或100万只蛋鸡;大型养猪场可饲养1万到10万头猪;大型肉牛场、奶牛场规模也在万头以上。 (三)渔业的现代化 思考:阅读教材,请归纳“渔业养殖生产现代化”的主要特点? 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问题,带着问题开启本模块学习。 分析和解读材料,思考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原因。 回顾相关知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学生对于传统农业和现代化农业两个概念并不理解,所以进行概念解释。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概括及分析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现代化的畜牧业和渔业要求学生了解,因此本部分主要通过图片等方式给学生一个宏观的印象。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未来进一步的现代化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环节三: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课前思考】请基于已有知识,将下列有关“食物储备”的图片分类。请归纳它们所反映的“储备”与古代有何不同? 1.粮食储备技术 思考:请指出下列食物储备技术并归纳传统社会这一技术的特点?这一发展过程呈现怎样的趋势? 2.食品保存技术 思考:请指出食品保存技术的发展过程,现代与传统社会有何不同? 【讨论】冷链物流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作答。 培养学生问题提取能力。
环节四: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三、消除饥饿与食物安全 【课前思考】下列图片反映了当今世界存在哪些问题? 1.粮食安全 (1)结合材料和教材,归纳粮食安全问题的原因(背景)。 20世纪80年代的非洲大饥荒 世界银行统计资料显示,1982——1984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发生严重旱灾,波及36个国家1.87亿人口,整个地区至少缺粮1840万吨。因旱灾死于饥饿的人口逾百万,直接受到饥饿威胁的人口有3000多万。 讨论:结合【学思之窗】分析,还有哪些因素造成粮食安全问题? 对农业投资不足、经济危机、人口增长、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 (2)应对措施 思考:结合史实说明,各国是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 ①世界:1945年成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 ②1996年 颁布《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粮食自给方针;制定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2.食品安全 (1)食品安全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①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 ②禽畜饲养过度使用抗生素;③食品加工过度使用添加剂。 (2)应对措施 思考:结合史实说明,各国是如何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 ①世界:世界各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 ②中国:中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200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后又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 最后用习主席最近发表的讲话进行结束。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并结合课本知识,归纳答案。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最后用习主席最近发表的讲话进行结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升华主题。让学生感受到珍惜粮食人人有责,中国在国际上的担当与责任。
板书设计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作业设计 完成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的智能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将复杂的内容简明,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整节课思路较为清晰,学生能够紧跟老师的思路来,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史料运用不够丰富、教学活动环节安排不够合理等,在教学中应该拓展更多不同类型的史料,促进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