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下册语文核心素养期中测试卷(五)(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下册语文核心素养期中测试卷(五)(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0 19:39:31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核心素养期中测试卷
六年级语文(五)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亲爱的同学们,学校大队部开展了“中华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次活动,梳理活动过程吧!要注意书写规范、端正。
第一篇章:品传统文化 寻中华魅力
任务一:请认真阅读“活动寄语”,并按要求完成任务。(共8分)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它能唤醒我们心中的美好:听,biān pào( )声声,是最隆重的“春节”来了,桌上摆着用榛(zhēnɡ zhēn)子、栗子、蜜饯(jiàn qián)等掺和成的杂拌儿,盘子里放着热腾腾的饺子……wàn xiànɡ ɡēnɡ xīn( );看,绵绵春雨里,多了份寂寞与qī liánɡ( ),多了些许pái huái( ),寒食节的清冷在rì mù( )中呈现。
1.根据语境及所给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6分)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2分)
任务二:让我们走进活动会场看会场布置,并完成任务。(共12分)
中国人向来重视“福”文化,会选取具有吉祥意义的事物张贴悬挂。
3.贴褔:迎福纳福家家有,“福”字意为:双手捧酒而浇于祭台上。会场入场处张贴着“福”字,下面哪个是“福”字?( )。(2分)
4.集福:收集传统习俗,了解寓意,以下习俗的寓意,你知道吗?请选择正确的答案。(8分)
①元宵节吃汤圆( ) ②建筑物上刻蝙蝠( )
③重阳节登高( ) ④张贴带有金灿灿元宝的年画( )
A.生活圆满 B.年年发大财 C.祈求健康长寿 D.吉祥进福
5.读课文,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制作了“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展板,下面哪项能入选?( )(2分)
A.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详细描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这几天,略写了初一、元宵节这几天,体现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特点。
B.《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借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神话故事,展现了一种相思而不可得的愁绪。
C.《藏戏》一文围绕藏戏的主要特点,从藏戏的起源、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等方面对藏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略写了藏戏的传承方式。
D.《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任务三:置身活动,让我们开启丰富多彩的活动吧!(共10分)
6.活动一:飞花令,忆诗文。(8分)
“飞花令”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得名于唐代诗人
《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校园里,同学们正在进行着以“山”字为主题的飞花令:“大漠沙如雪,
。”“ ,烈火焚烧若等闲。”“ ,立根原在破岩中。”其中一个同学接不上令,摇了摇头,说:“
,事非经过不知难。”一旁的同学脱口而出:“ ,
”。(请再写出一句带有“山”的诗句)
7.活动二:诵诗文,明情感。下面哪个小组搜集到的诗歌不适合编入红色诗歌展板?( )(2分)
A.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B.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C.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D.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第二篇章:踏先人足迹 传红色精神
任务四:阅读展板中的故事,悟“不寻常”的人物形象。(共21分)
选文一:十六年前的回忆
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②“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③“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选文二:赵一曼
押送赵一曼的马车从最热闹的街市穿过。
①戴着手铐、锁着脚链、被紧紧捆绑着的赵一曼,在车上坐直了身子,微凉的晨风,吹拂着她那许多天没有梳理的头发和她那染着血迹的破烂的衣襟。
马车驶向小北门方向,那儿聚集着密密麻麻的群众。②刑场到了,赵一曼纵身调下马车,从容地走上前去,面对一排黑色的枪口,站住,站得稳稳的、牢牢的。然后她高举手臂,用力地喊道:“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8.选文一记叙的事情可以概括为: 。(2分)
9.选文一和选文二都抓住了对人物的“头发”的描写,这是对人物的
(环境 细节)描写,从中都可以看出 。(3分)
10.读选文二中画“ ”的句子,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对人物的品质进行分析,将批注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12分)
11.在革命英雄李大钊和赵一曼的身上,都有一种伟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指的是 。(4分)
第三篇章:读世界名著 拓阅读视野
任务五:阅读世界名著故事,感受文化交融。(共19分)
【材料一】
这是一部具有持久魅力的小说。它首次出版于1719年,300多年来,以种种不同文字的形式飞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文学名著中的名花异葩。它是一部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书。不同年纪、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都会兴味盎然地沉醉在本书中,各有所得。年轻的读者,不用说,自然会为书中曲折离奇的情节所吸引。但是,在学识渊博、目光犀利的思想家和作家眼中,此书像一座蕴藏丰富的矿床,展示着种种社会学、经济学和文学的资源。譬如说,思想家卢梭赞扬这本书是“一部合乎情理地解决问题和通过实践来学习的经典”。作家郑振铎评论“这本书是以最简朴的、不雕饰的笔写下的;而作者的描写力却极可惊,能吸引住无论老幼的无数的读者”。
【材料二】
我早就发现,这个地方不适宜我居住,因为这是一片靠近海边、近似沼泽地带的洼地;我认为这不利于我的健康,附近没有淡水。所以我决定去找一片更有益于健康和更方便的陆地。我根据自身的处境考虑到几点,认为符合这几点就是对我适合的。首先,要有益于健康和有淡水;第二,要能遮蔽阳光的酷热;第三,要不受食肉动物的侵袭,不管是人,还是野兽;第四,要看得到海,要是能看到路过的船只的话,那我就不至于错过被搭救的机会,对这我是绝不会死心的。
【材料三】
12.【猜测书目】通过阅读三则材料,我能推测出这部小说是( )。(2分)
A.《骑鹅旅行记》 B.《爱丽丝漫游奇境》
C.《汤姆·索亚历险记》 D.《鲁滨逊漂流记》
13.【解读作品】阅读材料一,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部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
B.这部小说适合不同年纪、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阅读。
C.这部小说已经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D.这部小说的语言很普通,没有特别好的地方。
14.【分析人物】材料二中小说主人公面对困境的人生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这点而言,下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之最不相符的是( )。(2分)
A.《儒林外史》— 严监生 B.《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索亚
C.《青铜葵花》—青铜 D.《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15.【解读内容】联系材料三,材料二的内容可能在小说第 章。阅读材料二,推测当时“我”的处境是: ; ;
; 。(9分)
16.【赏析作品】阅读材料一中名人名家对这部小说的评价,思想家卢梭是从 的角度评价的,作家郑振铎是从 的角度评价的。结合你阅读这部小说的体验,你的评价是 。(4分)
第四篇章:写身边故事 展少年风采
任务六:活动结束,落笔总结。(共30分)
17.习作表达。(30分)
回顾了这次“中华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的策划,哪些事物或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以“我和 的故事”为话题完成一篇习作。可以写“我和传统节日的故事”,可以写“我和传统美食的故事”,也可以写“我和名著阅读的故事”,还可以写“我和名人的故事”……
要求:
①先确定一种事物或人物,思考如何选材、构思,并绘制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②请根据你的构思,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字数要求550字以上。
习作思维导图
第②处画线句主要是对赵一曼的 描写和 描写,从她“纵身跳下”“ ”等词语中可以体会到她的 品质。
第①处画线句主要是对赵一曼的 描写,从她“在车上坐直了身子”可以体会到她 的品质。
六年级语文试卷 第5页(共7页)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核心素养期中测试卷
六年级语文(五)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篇章:品传统文化 寻中华魅力
任务一
1.鞭炮;万象更新;凄凉;徘徊;日暮
2.榛(zhēn)子;蜜饯(jiàn)
任务二
3.C
4.习俗寓意匹配:
①元宵节吃汤圆(A.生活圆满)
②建筑物刻蝙蝠(D.吉祥进福)
③重阳节登高(C.祈求健康长寿)
④张贴元宝年画(B.年年发大财)
5.C
任务三
6.韩翃;寒食东风御柳斜;燕山月似钩;千锤万凿出深山;咬定青山不放松;书到用时方恨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C
第二篇章:踏先人足迹 传红色精神
任务四
8.父亲在法庭上被审时依然沉着镇定
9.细节描写;他们都遭受了敌人残酷的折磨
10.批注补充:
第①处(外貌描写):“坐直身子”体现赵一曼坚强不屈、维护尊严。
第②处(动作、语言描写):“纵身跳下”“站得稳稳的”体现赵一曼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11.“伟大的力量”指: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和崇高信仰。
第三篇章:读世界名著 拓阅读视野
任务五
12.D
13.D
14.A
15.第六章;处境:附近没有淡水;没有遮蔽阳光的地方;可能会受到食肉动物的侵袭;看不到海,获救机会渺茫
16.内容;写法和语言;示例:这部小说的人物性格鲜明,鲁滨逊吃苦耐劳、勇于冒险、坚毅乐观的品质令人钦佩,值得阅读。
第四篇章:写身边故事 展少年风采
任务六
17.思维导图提示:
确定事物:写“我”和名著的故事。
选材:可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著,如《红楼梦》,要写清楚阅读名著的情景和感受,将名著对自己的影响写出来。
构思:
开头:开门见山,引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著是什么。
中间: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内容,然后重点介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
结尾:总结全文,密切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六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5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