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答案:A。裴李岗遗址出土大量石磨盘、石磨棒等农业生产工具,
以及碳化果壳、多种植物种子,可推断出该遗址农业生产已有初步发
展,A正确:材料未体现与江南的经济交流,B错误:仅从这些出土
文物不能得出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的结论,C错误;出土农业生产
工具,说明不是以采集和渔猎经济为主,D错误。
2.答案:B。司马迁肯定商人对财富的获取,班固则批判商人的行为,
二者对经济发展认知不同,B正确:材料未涉及豪强地主势力发展,
A错误:汉代农业经济地位稳固,C错误:材料与国家统治基础变化
无关,D错误。
3.答案:B。唐代设置互市监管理蕃交易,且对交易物品有规定,说
明政府重视边境贸易管理,B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对边境贸易的
管理,不是对市场管理逐渐规范,A错误;材料未禁止民间贸易活动,
C错误;材料不能体现陆上丝绸之路长期兴盛,D错误。
4.答案:D。北宋时期人口户数虽有增长,但无法得出杜绝隐匿人口
现象,A错误:人口户数变化不能直接说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B错
误: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南宋,C错误;北宋时期面临“三冗”问
题,人口增长但财政可能仍面临困境,D正确。
5.答案:B。元代在云南建儒学、庙学,进行儒学教育,使当地“吏
治文化,侔于中州”,反映出边疆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B正确;“一
体化”说法错误,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文化教育,不是差别对待的
民族政策,C错误;材料未体现缓和阶级矛盾,D错误。
6.答案:D。李鸿章购入并自主生产加特林机枪,在新式陆军中广泛
应用,说明洋务派重视增强国防力量,D正确:“自主创新”不准确,
是在引进基础上生产,A错误:材料未体现洋务运动内容不断深化,
B错误:材料重点强调洋务派增强国防力量的举措,C错误。
7.答案:D。文学研究会采用白话文形式,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等,
有助于民主和科学思想传播,D正确:其是推动新文化运动,不是抵
制,A错误;无产阶级政党成立于1921年,B错误;材料强调创造新
文学等,不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C错误。
8.答案:C。20世纪30年代初期,民族工商业受多种因素影响,发
展环境恶化,刘鸿生对经济发展感到悲观,C正确;材料未体现关税
自主权丧失,A错误:此时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基本结束,B错误:国
统区经济陷入崩溃是在解放战争后期,D错误。
9.答案:D。“一五”计划期间重点发展工业,在工业科技领域重点
突破,得益于国家战略布局,D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是在1956
年,A错误;当时是计划经济体制,B错误;中国工业技术当时并不
领先世界,C错误。
10.答案:C。中国同非洲、阿拉伯、拉美和加勒比、太平洋岛国等
加强合作,说明中国重视加强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C正确;材料
未体现根据世界形势变化调整外交,A错误:材料未涉及反霸活动,
B错误:材料涉及的多为发展中国家,不是大国关系,D错误。
11.答案:B。希腊工匠参与波斯城市建筑工程,波斯帝国在历法上
吸收其他历法特点,说明波斯帝国的文化呈现多元色彩,B正确:材
料不能体现亚洲国家对希腊文化推崇,A错误;“频繁”表述不准确,
C错误:材料强调波斯文化,不是希腊文化,D错误。
12.答案:C。这些史诗中的英雄体现忠君、爱国、护教思想,其传
播有利于民族意识发展,C正确;史诗传播与市民阶层壮大无关,A
错误;“奠定”说法错误,B错误;史诗传播未冲击民众宗教信仰,
D错误。
13.答案:C。1618世纪马铃薯在欧洲传播并被食用,解决食物问
题,说明民众饮食结构发生变化,C正确;仅马铃薯的传播不能说明
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改善,A错误;“必备主食”说法错误,B错误:
材料未体现与美洲商业交往增多,D错误。
14.答案:D。德意志政府支持铁路建设,大城市基本有铁路相连,
促进了地区联系,为国家统一具备了有利条件,D正确:“私企完全
控制”说法错误,A错误;此时德国尚未统一,未跨人欧洲强国行列,
B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经济出现飞跃性发展,C错误。
15.答案:B。英国防止印度受布尔什维克影响,旨在维护在印度的
殖民统治,B正确;材料未涉及转嫁国内阶级矛盾,A错误:英国此
时已是世界殖民霸主,C错误;阻止印度效法十月革命是维护殖民统
治的手段,D错误。
16.答案:C。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对外战略调
整,同意归还巴拿马运河,C正确;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但
未丧失,A错误;两极格局濒临瓦解是在20世纪90年代,B错误:
东亚经济迅速崛起与美国归还运河关系不大,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