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17.《记金华的双龙洞》两课时学习任务单

文档属性

名称 【高效课堂】17.《记金华的双龙洞》两课时学习任务单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1 06:5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情感。(文化自信)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语言应用)引导学生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记叙的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语言应用)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审美创造)
任务一(预习)
课前任务:(布置预习内容)我已经读了( )遍课文了。本文共有( )自然段。给下列生字注音浙( )簇( )臀( )漆( )蜿( )蜒( )写一写。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聚集 拥挤 昏暗 挤压 额角 登录 石笋 5.理解词语盘曲:明艳:气势:突兀森郁:孔隙:蜿蜒:名目:颜色各异:观赏:十来进:变化多端:
任务二:
文章内容梳理: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梳理游览顺序:用横线画出作者行踪的语句。3.走进作者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文化教育界的巨匠。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脚步集》,童话集《稻草人》等。4.学认字浙江 一簇 臀部 漆黑 突兀你 蜿蜓5.学写字浙 罗 杜 鹃 窄 都 肩 臀 移 额 陆 乳 笋 端 源6.梳理游览顺序,汇报画出的句子活动二: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1.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 段落划分段落大意2.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的行踪,圈出文中表示地点的词语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渐渐入山。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这就到了内洞。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3.明确游览路线作者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的的。
任务三(课后练习)
1.课后词语练写 2.形近字组词。浙( ) 稍( ) 蜒( ) 碗( )渐( ) 梢( ) 蜓( ) 蜿(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映山红 ( )地移动 ( )的公路 ( )地举着参考答案浙江 逐渐 稍微 树梢 蜿蜒 蜻蜓 饭碗 蜿蜒 (各色) (慢慢)(盘曲)(高高)
拓展资源推荐
推荐阅读《天然湖与果子沟》
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阅读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语言运用)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以及“我”的感受写具体的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外洞和内洞的特点。(思维能力)4.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写景的写作方法;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审美创造)
任务一(预习)
课前任务: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我”一路迎着( )来到了双龙洞的外洞,外洞很( );之后“我”乘坐小船通过孔隙来到了( ),欣赏了洞庭蜿蜒的( ),看到了形态各异的( ),最后“我”从孔隙出了洞。
任务二
活动一:了解游记的第二要素——写清楚景物的特点浏览课文第2-7自然段,勾画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句运用关键词句,完成学习单填写。用自己的话说说各处景物的特点。景点特点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活动二:聚焦孔隙,品析特殊景点的写法(侧面描写景物的特点)默读课文4-7自然段,思考作者游览了哪里,这些地方又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是怎样抓特点并把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勾画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填写学习单。游览地点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景物特点宽大,有气势高大窄小黑 其 大描写方法作者感受活动三;妙笔生花,学以致用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和同学交流看到了什么,再试着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景物(按一定顺序)所见(特点)所感(想象+感受)
任务三:当堂练习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1.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1)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字让读者知道了作者是逆流而上。句中还有两对反义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溪流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的特点。A.奔流而下,时快时慢 B.缓缓流淌,声音响亮 C.宽窄不一,时缓时急(2)用加点词语写句子:2.怎样小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下列对以上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设问句的使用,不但说明了小船的小,还给人新奇的感觉B.这句话不仅表现了小船的小,而且从侧面突出了孔隙小的程度C.句中出现了四个“小”字,显得重复啰唆3.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这句话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真实感受,“稍微”“一点儿”说明孔隙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参考答案1.(1)迎 宽 窄 缓 急 C 解析:“迎”是“面对”的意思,点明作者是逆流而上。溪流的形状、速度时时变化,可以看出溪流宽窄不一、时缓时急的特点。(2)示例:月亮在云彩里面穿行,时而明,时而暗,时而快,时而慢,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2.C 3.乘船通过孔隙 窄小
活动四:课后练习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高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1)“孔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小船进出孔隙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乘船必须______________。通过孔隙时,“我”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内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其中,作者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2.你觉得用文中的哪两个四字词语能概括内洞中石钟乳和石笋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小工人在两头拉系在船上的绳子 仰卧在小船里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2)黑 大 奇 奇2.变化多端、颜色各异
推荐资源
推荐阅读《苏州漫步(节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