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跳水》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体会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文化自信) 在问题的讨论与解决中开发学生潜能。(语言应用)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审美创造)
任务一(预习)
课前任务:(布置预习内容)1.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下列词语。环游 航行 放肆 帽子 桅杆 哭笑不得 吓唬 顶端 船舱 瞄准 心惊胆战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 心惊胆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发现课文中有一些含有人体器官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发现有一个 AABB 式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会仿写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文章内容梳理: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复活》等。《安娜·卡列尼娜》自由读课文,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第一组:一艘、船舱、桅杆、航行第二组:放肆、撕咬帽子、逗他生气、扭着身子、龇牙咧嘴、钩住绳子第三组:哭笑不得、眼巴巴、吓唬、心惊胆战3.学习词语一艘、船舱、桅杆、航行、放肆、撕咬帽子、逗他生气、扭着身子、龇牙咧嘴、钩住绳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吓唬、心惊胆战4.学写生字艘 航 肆 帽 桅 撕 逗 唬 钩 扭 咧 舱 鸥 瞄活动二:梳理故事,了解险情1.默读课文,说一说:按照角色的出场顺序,故事中依次出现了谁 2.根据上图,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经过:结果:活动三:聚焦孩子心情,梳理遇险过程1.梳理“猴子的表现”与“孩子心情变化”的关系。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描写猴子逗孩子的句子读一读。抓住关键词句,填在下面对应的表格中。猴子变现孩子心情变化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呲牙咧嘴做着怪样。找出描写孩子心情的句子,提炼出关键的词语,完成表格的填空。2.默读课文 2-4自然段,说一说孩子随着心情的变化,他做了哪些事情。孩子的心情变化孩子的行为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孩子行为句子,并结合心情的变化说一说孩子行为的变化。3.根据刚才的交流,说一说“猴子的表现”“孩子的心情变化”与“遇险”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任务三(课后练习)
1.课后词语练写 2.辨字组词。搜( ) 桅( ) 钩( ) 咧( ) 龇( )艘( ) 跪( ) 钓( ) 例( ) 磁( )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且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 )浪静 ( )( )不得 龇( )( )嘴( )( )胆战 ( )( )晃晃 大( )大( )4.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词语(1)形容凶狠的样子。( )(2)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3)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4)形容非常害怕。( )参考答案2.搜(搜集) 桅(桅杆) 钩(鱼钩) 咧(咧嘴) 龇(龇牙)艘(一艘) 跪(跪下) 钓(钓鱼) 例(例子) 磁(磁场) 3.风平浪静 哭笑不得 龇牙咧嘴心惊胆战 摇摇晃晃 大喊大叫4. (1)龇牙咧嘴(2)哭笑不得 (3)风平浪静 (4)心惊胆战
拓展资源推荐
推荐阅读《鲨鱼》
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使学生懂得更加珍爱生命,凡事三思而行,不要因一时冲动,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文化自信) 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语言应用) 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解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创造)
任务一(预习)
课前任务: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任务二
活动一:关注水手笑声,探究孩子遇险的原因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正是这只放肆的猴子把孩子一步步逼向了险境。可是这个“锅”只能让一只猴子来背吗? 课文中多次描写水手们的“笑”,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想一想这几次“笑”与孩子“遇险”有什么关系?水手的笑声孩子的心情猴子的变现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水手们又大笑起来……水手们笑得更欢了…… 1.先找出“水手的笑声”让猴子越来越“放肆”之间的关系。2.再梳理出“水手的笑声”与孩子“心情变化”之间的关系。3.说一说水手们的“笑 ”与孩子遇险之间的关系。活动二: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船长办法的好处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第5自然段,完成表格。1.读一读下面船长的话,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1)在正确的下面打“√”:读船长的话时语速要(快 慢)语调要(高 低):船长的话一连用了7个“!”,体现了船长当时态度的(坚决果断 犹豫不决)(2)船长为什么要用开枪逼儿子跳水 2.船长看见儿子站在横木上随时会摔下来,再瞄了一眼海面和甲板上的水手们,心想:于是,船长立刻用枪瞄准儿子,逼他马上跳水。我认为是船长的______________挽救了儿子的生命。还有别的办法让孩子逃生吗?和船长的办法比一比,哪个更合适?办法存在问题准备渔网、床垫等救援物品派一个人上去接孩子下来鼓励孩子自己下来…………活动三:借助思维导图,练习讲述故事《跳水》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们认识一位沉着冷静、坚决果断,充满智慧的船长,还从孩子遇险这件事情上得到了启发:事物之间总是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做事情要多想想前因后果,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悲剧。这么好的故事,让我们讲一件这个故事。评价要素评价星级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将故事讲完整☆☆☆能讲清楚孩子的心情变化及其原因☆☆☆能表达出船长处事的沉着、机智和果断☆☆☆
任务三:当堂练习
按要求改句子1.猴子把孩子的帽子挂在桅杆的顶端。(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躺在海面上,细浪在我耳边回响着。(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这种好事难道我们不应该去做?(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要开枪了!一!二!”(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一只大猴子果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孩子的帽子被猴子挂在了桅杆的顶端。 2.我躺在海面上,细浪在我耳边轻轻地吟唱。 3.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这种好事我们应该去做。4.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他就要开枪了,一,二。 5.一只大猴子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活动四:课后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1.《跳水》这篇文章是俄国的作家______________写的,他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2.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多选)A.《战争与和平》 B.《海燕》C.《安娜·卡列尼娜》 D.《我的大学》3.文中多次描写水手们的“笑”的原因是( )(多选)A.水手们的“笑”只表达出了水手们的欢乐。B.水手们的“笑”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C.水手们的“笑”穿插在文中,这“笑”声是文中不可或缺的因素。4.孩子的心情不断变化的原因是( )A.猴子拿走孩子的帽子,孩子想拿回帽子。B.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和水手们的哄笑,使孩子的自尊心受挫,但他又拿猴子没办法。5.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 )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 )没命了。( )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 )难以回转身来。(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这段话中描写水手神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3)用横线画出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6.作者详细描写孩子面临的危险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1)文段中的“________”一词,表现出船长一点儿没犹豫,一点儿没耽误,当机立断。(2)船长在千钧一发之际,让孩子跳到海里。下列哪一项不是船长当时考虑到的?( )A.孩子跳海有可能生还,如果掉到甲板上必死无疑。B.要是孩子能够回转身来就不开枪。C.海面上风平浪静,孩子掉到海里的危险系数降低了很多,水手们的水性很好,救起孩子的可能性很大。(3)船长的喊话中连续用了七个感叹号,从中可以感受到当时情况__________,也表现出作为父亲的船长当时______________的心情。参考答案 1.列夫·托尔斯泰 2.A C 3.B C 4.B5.(1)只要 就 即使 也(2)吓呆了(3)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6.为后文船长的举动做铺垫7.(1)立刻 (2)B (3)十分危急 担心又着急
推荐资源
推荐阅读《半截蜡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