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在汉代,朝鲜半岛官方曾邀请中国医生前去讲学,也有半岛人主动到中国学习中医,朝鲜半岛传统医学著作《东医宝鉴》就是在中国医学典籍《素问》《伤寒论》等的基础上编撰形成的。这反映了( )
A. 中医发展形成了体系 B.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互鉴的密切
C. 东亚文化具有同源性 D. 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
2.两河流域早王朝时期,统治者往往被称为乌鲁克城的“恩”、某城的“卢伽尔”或“恩西”。公元前2600年起,苏美尔人“母语之地的‘恩’”指整个苏美尔地区的“恩”。在阿卡德王国时期(前2334年~前2191年),统治者的头衔变成了“世界之王”和“四方之王”。这可用来研究( )
A. 波斯帝国推行文化包容的政策 B. 古代两河流域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C. 希腊化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 古代两河流域民众具有尚武好战传统
3.16世纪,古老的香料之路恢复了生机,并且逐渐繁荣起来。从此,地中海的胡椒贸易向西海岸发展,把葡萄牙国王经营的胡椒贸易挤到大西洋方向……不可否认的是,地中海重新控制了一大部分乃至绝大部分的胡椒贸易,又从大西洋手中夺回了财源。这表明( )
A. 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 传统的东西方商路并未完全衰退
C. 葡萄牙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D. 胡椒香料代替了中国茶叶的地位
4.东汉碑刻《邰阳令曹全碑》对察举制的一段记载:“君高祖父敏,举孝廉,武威长史,巴郡朐忍令,张掖居延都尉,曾祖父述,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凤,孝廉,张掖属国都尉丞,右扶风隃麋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建宁二年,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这折射出( )
A. 官员选拔标准严格统一 B. 世族借助察举垄断官场
C. 豪强势力左右地方选举 D. 察举制有助于边疆治理
5.18世纪启蒙运动的代表狄德罗强调文学艺术既要依据自然又要超越自然。于是,一部分具有进步思想的法国艺术家认为艺术应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提出了“为生活为民众而艺术”的口号。他们赞美自然,歌颂劳动,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这种行为反映了( )
A. 资产阶级对“理性王国”的期盼 B. 资本主义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C. 战争和危机引发了西方社会精神困惑 D. 弘扬了法兰西人轻松活泼的民族特性
6.早在1949年,南斯拉夫共产党就进行了工人自治的最初试验。1950年6月,南斯拉夫通过了《工人自治法》,宣布“工人集体代表社会在国家范围内进行管理”,规定各工厂通过选举建立工人委员会。1951年推出的《国民经济计划管理法》彻底改变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此后,工人自治制度从工矿企业扩展到铁路运输、邮电和公共事业部门。南斯拉夫的工人自治制度( )
A. 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消除了计划经济的影响
C. 解决了国内的社会矛盾 D. 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7.《共产党宣言》指出:“由于需要不断扩大产品的销路,资产阶级就不得不奔走全球各地。它不得不到处钻营,到处落户,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既然榨取全世界的市场,这就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A. 出现的前提条件 B. 形成的内在动力 C. 产生的重大影响 D. 今后的发展趋势
8.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原路2号,是我国第一座工人纪念馆。馆内展览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为主题,分为《不屈的童年》《赤诚报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悔奉献》《鞠躬尽瘁》《精神永存》等七部分,集中展示了( )
A.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特定时代精神 B. 社会主义实践建设的开创意义
C. 中华民族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基础
9.读表:北魏至北周军事制度的变化
时间 变迁
北魏孝文帝改革 沿袭北魏旧有兵制,实行胡汉分治,即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
西魏大统三年(537) 创建府兵制。
西魏大统九年(543) 开始广募关陇豪右加入府兵,其后汉族豪强的私人武装也划归府兵。
北周建德二年(573) 府兵又扩展至汉族一般农民。
如表反映了当时( )
A. 南北军事对峙的局面 B. 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
C. 门阀士族力量的兴起 D. 南北统一的条件成熟
10.改革开放使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下列内容明确体现出打破“所有制崇拜”的是( )
A. 中共“十五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
B.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 邓小平南方谈话阐释姓“资”还是姓“社”问题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岳飞被害之后的20多年中,秦桧及其党羽将岳飞及岳家军的史料加以销毁,在他们控制编写的官史中,更是填进大量杜撰的岳飞等人罪恶的记录。这种秽史甚至影响到现在,如果没有后来的平反,岳飞会如蔡京、秦桧一样被后代史家编入《奸臣传》。岳飞被平反后,其后人将其事迹编为《鄂国金佗稡编》,岳飞冤案真相遂大白于天下。但是该书也因为编者存在讨好皇室而故意为宋高宗杀害岳飞罪行开脱的缺陷,由此可知( )
A. 秦桧等杜撰岳飞罪恶的记录没有历史研究价值
B. 官史因为编者的政治立场而全不可信
C. 历史的真相因为书写者观点变化而变化
D. 历史研究中对所用史料一定要严加甄别
12.下列表述与如图标注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出现中国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 B. ②成立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C. ③因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而崛起 D. ④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
13.如图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按区域划分的国际移民存量分布(移民存量是在本地区拥有的移民数量)。据此可知( )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数据整理绘制
A. 移民分布呈现不平衡状态 B. 大洋洲地区移民比例较低
C. 发展中国家人才大量流失 D. 移民主要来自于发达国家
14.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结论,符合下表材料的是:
A. 重视实践和实用 B. 成就领先于西方 C. 具有近代科技特征 D. 成果得到有效推广
15.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于三次事件所产生共同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A. 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 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 都反映了西方思想的中国化
16.下面是1970~2012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
A. 借鉴国外成熟经验 B. 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
C. 先后实施改革开放 D. 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是多元的,因交流而更加丰富多彩。
材料一:丝绸之路始辟于秦,盛于汉唐。汉武帝时,中断近百年的中西交通重新得到恢复。当时向西方输出的丝织品享有盛誉,丝绸通过安息传到罗马帝国,成为时髦服饰。东汉时,胡商通过丝绸之路向中国内地运送毛皮、毛织品、香料、珠玑等商品,交换中国内地盛产的丝织品和铜铁器物。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使者经海路抵达中国南部,然后再到洛阳进谒桓帝。唐代前期,不少外籍商人通过大漠用路驼将地方特产运往内地,同时又把内地生产的丝绸、瓷器及其他手工业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域、欧洲乃至非洲广大地区。
——摘编自曹大为等主编《中国大通史》
材料二:火鸡原产于美洲,15世纪末输入欧洲。现在,火鸡已经是许多欧美国家很普通的一种肉食,在感恩节和圣诞节,火鸡更是必不可少的食品。
1499年,西班牙人彼德罗在委内瑞拉的库马海岸见到印第安人饲养的火鸡,并于第二年把它带回欧洲,圈养在公园里供作观赏禽鸟,称为珍珠鸡。
1511年10月24日,西班牙帕修甫主教指示从新大陆返航的每艘船只必须带回10只火鸡,其中雌雄鸡各半。
1523年,西班牙人从墨西哥运回大量的火鸡。
1600年前后,英国移民把欧洲人饲养的火鸡品种引进美国和加拿大。
——佟屏亚、赵国磐编著:《畜禽史话》
材料三:粮食安全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党和政府始终把粮食安全当成首要任务来抓,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将粮食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地位,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治理体系……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这一技术的应用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自2016年起,中国连续向亚非拉50余国提供紧急粮食援助,惠及上千万受灾群众。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海外示范种植面积超过25万亩,技术成果示范带动超过450万亩,在温室技术、花卉种植等领域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好评。
——摘编自赵磊《全球粮食安全与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治理》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汉唐时期相关史实,对“丝绸之路是使节之路、商贸之路与文化交流之路并存”加以阐述。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当时与火鸡传播过程类似的某一物种名称。概括火鸡传入欧洲产生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联合国为消除饥饿而成立的组织名称。概括“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治理”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嘉靖倭乱”的发生,是明朝“海禁”政策导致的全球化与中国市场需求之间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结果。1567年,嘉靖皇帝病逝,随后隆庆皇帝即位。隆庆皇帝宣布在漳州月港开海,允许漳泉两府商人出海贸易,“准贩东、西二洋”,从而形成隆庆开海的局面。有人测算,晚明从月港流入中国的白银,16世纪七十年代年均约28.5万两,八十年代年均约88.9万两,到1600年以后年均达到100万两的规模。伴随着白银的大量流入,中国的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东南亚各港口。与此同时,明末的海外市场需求也直接刺激了江、浙、闽、粤、赣等地区的丝织业、棉织业、染织业、制瓷业、铁器业、制糖业等行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尚胜《隆庆开海: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重大变革》材料二:自2013年设立上海自贸区至今,我国已设立四批自贸区,再加上刚刚宣布的海南自贸区(港),我国的自贸区数量将达到12个,正是这些自贸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门户。除了海南的跨“级”连跳,直接批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和自由贸易港外,其他已经获批设立的10个自由贸易区最有机会实现升级“自贸港”。
——整理自侯名芬《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进程和当代价值新论》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 根据材料二,简析新时期中国自贸区(港)设立的作用。
19.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发展理念。“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材料一“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这是当代史学研究者对汉代开辟“丝绸之路”的评价。
材料二
材料三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曾厉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清朝收复台湾后,曾放松海禁,开放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即今连云港)四处为对外贸易港口,准许外国商船前来交易。后来,由于外商在中国沿海进行不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动,清政府只允许他们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
--七年级下册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问哪一历史事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2) 材料二图2中的远航最远到达哪里?
(3) 请问材料三反映的是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给我国带来什么消极影响?结合这一政策的影响和我国现阶段倡导的“一带一路”理念,从国家发展的角度,你得到什么启示?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大变迁的时代,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处在急剧的不断变动的过程中。
唐代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首要标志。
唐代的犁已由直辕犁改进为曲辕犁。曲辕犁结构完备,装有犁壁便于深耕,配有犁评,可调节犁锋入土的深浅度,操作灵活省力,便于转弯,提高了耕作速度和质量。
唐代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首要标志。唐代的犁已由直辕犁改进为曲辕犁。曲辕犁结构完备,装有犁壁便于深耕,配有犁评,可调节犁锋入土的深浅度,操作灵活省力,便于转弯,提高了耕作速度和质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隋唐时期的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材料体现的是朝鲜半岛学习中医,不涉及中医发展形成体系,排除;
B.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对朝鲜的影响,不能看出“文化交流互鉴”,排除;
C.材料无关东亚文化的“同源性”,排除;
D.根据“朝鲜半岛官方曾邀请中国医生前去讲学,也有半岛人主动到中国学习中医,朝鲜半岛传统医学著作《东医宝鉴》就是在中国医学典籍《素问》《伤寒论》等的基础上编撰形成的”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体现了朝鲜学习中医文化,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解析】A.波斯帝国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与材料中两河流域早王朝时期和阿卡德王国时期时间不符,排除;
B.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从两河流域早王朝时期统治者被称为某一城的“恩”“卢伽尔”“恩西”,到“母语之地的‘恩’”指代整个苏美尔地区的“恩”,再到阿卡德王国时期统治者称为“世界之王”“四方之王”,这体现了统治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对统治区域认知的不断变化,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国家观念从城邦国家观念向更大范围的统一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正确;
C.“希腊化时代”是指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托勒密王朝为止的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材料内容也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无关,排除;
D.材料中统治者头衔的变化未体现出古代两河流域民众尚武好战,没有相关的战争、武力征服等方面的信息,排除。
故选:B。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地中海的胡椒贸易向西海岸发展,把葡萄牙国王经营的胡椒贸易挤到大西洋方向……不可否认的是,地中海重新控制了一大部分乃至绝大部分的胡椒贸易,又从大西洋手中夺回了财源”可以看出,传统的地中海沿岸的商贸路线已得以恢复,并不没有因新航路的发现而衰落下去,故B项正确;
“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没有体现葡萄牙的垄断,故C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强调的是传统东西方商路的恢复,“胡椒香料代替了中国茶叶的地位”与材料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B。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碑刻中曹全家族从高祖父到曹全本人,数代人都被举为孝廉,这表明世族在察举制中有很强的连续性优势。孝廉是进入官场的重要途径,世族能够如此频繁地被举孝廉,说明他们借助察举制,使得家族成员不断进入官场,从而在官场中形成家族势力的垄断,这反映出察举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被世族利用以垄断官场的情况,B项正确;
从碑刻记载来看,曹全家族数代人都被举为孝廉。虽然孝廉是察举制的一个重要标准,但一家数代都能被举为孝廉,这表明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影响察举结果,而非严格按照统一标准选拔,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家族世世代代被举孝廉,更倾向于世族借助察举制垄断官场,而不是单纯地方豪强左右地方选举,排除C项;
察举制的主要目的是选拔人才,这些家族成员在边疆任职与察举制本身对边疆治理的推动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更多的是家族成员在被察举后的任职情况,排除D项。
故选:B。
5.【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现实主义文学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根据题干材料“赞美自然,歌颂劳动,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可以看出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故B项符合题意;
A项表述错误,此时“理性王国”已经描绘出来;
C项是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
D项题干材料不能反映。
故选:B。
6.【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1951年推出的《国民经济计划管理法》彻底改变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可知,南斯拉夫的工人自治制度突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说明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
南斯拉夫的工人自治制度并没有完全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因此B项中的“消除”说法绝对化,故B项错误;
C项中的“解决了”说法绝对化,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这一信息,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南斯拉夫的工人自治制度的效果,因此无法得出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故D项错误。
故选:A。
7.【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为了不断扩大产品的销路,在世界各地进行扩张和贸易,把不同国家和地区卷入世界市场,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这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内在动力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故B项正确;
材料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内在动力,而非前提,故A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没有体现其影响和发展趋势,故CD两项错误。
故选:B。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不屈的童年》《赤诚报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悔奉献》《鞠躬尽瘁》《精神永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展现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特定时代精神,A项正确;
社会主义实践建设包含了农业、工业等多个部门,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
中华民族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指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02年才提出的,而材料所涉及的是20世纪50年代,排除D项。
故选:A。
9.【答案】B
【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实行胡汉分治,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而西魏开始创建府兵制,并且逐渐将汉族豪强私人武装、汉族一般农民纳入府兵体系。这一过程体现了鲜卑族为主的军事体系不断吸收汉族力量,反映了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B项正确;
表中内容主要是北魏至北周军事制度的变化,没有体现南北军事对峙的局面。表中未涉及南方的军事情况,排除A项;
表中主要强调军事制度的变化,从鲜卑人当兵到汉族力量不断融入府兵体系,没有体现门阀士族力量的兴起。府兵制的发展更多的是民族交融在军事方面的体现,而非门阀士族的兴起,排除C项;
表中没有提供关于南北统一条件成熟的相关信息,只是北魏至北周军事制度内部的变化,没有涉及南北统一相关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因素,排除D项。
故选:B。
10.【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五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这打破了“所有制崇拜”,故B正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表现,土地仍然是集体所有,不符合题意,故A排除;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与打破“所有制崇拜”无关,故C排除;
邓小平南方谈话阐释姓“资”还是姓“社”问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不符合题意,故D排除。
故选:A。
1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岳飞及岳家军的历史资料在编撰过程中,受到多处的影响,无法判定是否反映真实的历史史实,故在历史研究时,一定要对史料进行辨别以去除伪造的史料,D项正确;
秦桧等人杜撰的记录可以作为研究岳飞冤案的史料,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排除A项;
官史因为编者的政治立场而全不可信,“全不可信”叙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
历史真相是客观的,与研究者的变化无关,排除C项。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据材料地图可知,①为上海,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是中国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位于上海,A项正确;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位于上海,②位于湖北,排除B项;
因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而崛起的城市是郑州,位于河南,③位于河北,排除C项;
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是在甘肃会宁,④为陕西,排除D项。
故选:A。
13.【答案】A
【解析】据材料信息“20世纪90年代以来按区域划分的国际移民存量分布”并结合所学可知,移民存量各个地区之间差别巨大,体现不平衡性,A项正确;
大洋洲移民存量较少,但它占人口比重不得而知,排除B项;
材料只能体现各个地区移民存量,没有人才结构的数据,无法体现人才流失,排除C项;
材料无法体现移民方向,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通过图表内容,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科学研究主要通过实践方式得出结论,并且研究的内容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具有明显的实用性,A项符合题意。B项仅从材料所述得不出这一结论,C项表述错误,近代科技的突出特征为实验的研究方式,D项从材料中也无法得出。故选A。
15.【答案】D
【解析】A.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体现不出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辛亥革命没有体现出统一战线的存在。
D.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和解放战争,都体现了西方思想在中国发展。
故选:D。
16.【答案】D
【解析】学生解答此题注意题干中要求的是“相同原因”,图表中第一个高峰是在八十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第二个高峰时期是在九十年代以后我国正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
两个时期均未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故A错误,
B项不符合第一个时期,故B错误;
C项不符合第二个时期,故C错误.
故选D.
17.【答案】【小题1】使节之路:东汉甘英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166年,大秦使者进谒桓帝。
商贸之路:西方通过丝绸之路得到中国出口的丝绸、瓷器、纸张、茶叶、铜铁器物等;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引进了国外优良的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琉璃、毛皮、毛织品、珠玑等。
文化交流:阿拉伯人把印度的数字和中国的造纸术传到欧洲。
【小题2】西红柿。
影响:丰富了食物的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移风易俗,丰富了饮食文化;改变欧洲人文地理格局;改变了自然环境状态。(任意3点)
【小题3】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主要内容: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制度创新;坚持总体国家粮食安全观;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将“一带一路”倡议打造成全球粮食安全走廊。(任意2点)
意义:中国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中国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贡献;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任意2点)
18.【答案】【小题1】背景:海禁政策加剧了社会矛盾;新航路的开辟;明朝政局的变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影响:白银大量流人,加速了中国白银货币化;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商品大量出口(海外市场的拓展)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了中国同世界的交流,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小题2】作用:扩大了对外开放格局;丰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19.【答案】【小题1】张骞出使西域。
【小题2】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小题3】闭关锁国政策。
消极影响: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启示:闭关锁国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坚持对外开放,与时俱进。
20.【答案】示例1:
论题:隋唐时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
阐释:政治上,隋朝废除儿品中正制,开创科举制,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唐朝加以完备,被历朝沿用。经济上,曲辕犁的出现和推)‘一,唐三彩的出现。文化上,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诗歌,有很多脍炙人日的仕作,成为千占绝唱。医学家孙思邈完成的医学名著《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且有许多创新。(言之成理即可)
总之,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呈现出新气象。
示例2:
论题:隋唐政治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阐释:隋朝废除儿品中正制,开创科举制,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唐朝加以完备,被历朝沿用;唐初,实行租庸调制,780年实行两税法,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言之成理即可)
总之,隋唐时期制度不断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第13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