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6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第02期)(学生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5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6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第02期)(学生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1 06:21:47

文档简介

专题06 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
2024年全国中考真题汇编·选择题(第02期)
考点84 古代埃及
考点85 古代两河流域
考点86 古代印度
考点87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考点88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考点89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考点90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考点91 西欧庄园
考点92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考点93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考点94 古代日本
考点95 阿拉伯帝国
考点96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考点97 文艺复兴运动
考点84 古代埃及
1.(2024·江苏宿迁卷)关键词记忆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尼罗河”、“金字塔”等词汇让我们想起
A.古罗马 B.古巴比伦 C.古埃及 D.古印度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古代埃及国王也称为法老,是他们的陵墓,也是权力的象征,故这个国家是古代埃及,C项正确;古罗马的代表性建筑,有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以及凯旋门,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古巴比伦的代表性文明为《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古印度的代表有种姓制度、佛教以及梵文等,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4·黑龙江卷)古代亚非地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属于古埃及文明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属于古埃及文明成果,A项正确;B项是长城,长城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排除B项;C项是《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排除C项;D项帕特农神庙属于古希腊著名建筑,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4·四川德阳卷)国王胡夫金字塔是这个国家最大的金字塔,高约146米,被列入古代世界十大奇观之列。此外,这个国家还发现了80多座大小不等的金字塔。如果你要去实地游览这些金字塔,应去今天的
A.埃及 B.意大利 C.印度 D.伊拉克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A项正确;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与胡夫金字塔无关,排除B项;印度主要文明成果是种姓制度和佛教等,胡夫金字塔属于古埃及文明,排除C项;伊拉克的源头是两河流域文明,与胡夫金字塔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4·江苏镇江卷)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叙述的是
①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角锥状陵墓,②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③反映了古埃及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④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结晶。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角锥状陵墓”是对金字塔的基本史实进行叙述,属于历史叙述,①符合题意,A项正确;②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③反映了古埃及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④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结晶,以上三项都属于对金字塔的评价,属于历史评价,②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5.(2024·山东潍坊卷)古埃及文明产生于公元前3500年,却没有延续下来。原因是
A.尼罗河定期泛滥 B.外族的不断入侵
C.法老修建金字塔 D.种姓制度的实行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在新王国之后,古埃及几度分裂,并不断遭到外族入侵。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B项正确;尼罗河定期泛滥为古埃及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是古埃及文明发展的重要原因,排除A项;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埃及的法老具有无限的权力,并不是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的原因,排除C项;古印度实行种姓制度,与古埃及文明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考点85 古代两河流域
6.(2024·新疆卷)某班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制作了下列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该填写
A.儒略历 B.象形文字 C.阿拉伯数字 D.《汉谟拉比法典》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思维导图“古代两河流域”等信息和所学可知,在古代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D项正确;儒略历由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儒略·凯撒采纳埃及亚历山大的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计算后,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的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不属于两河流域,排除A项;象形文字的创立者是古埃及人,排除B项;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属于古印度文明成果,排除C项。故选D项。
考点86 古代印度
7.(2024·江苏常州卷)下图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的地图。图中这些古代文明发生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主要是
A.大河流经 B.环海多山 C.平原很少 D.岛屿众多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的地图”可知,图示文明古国都在大河流域诞生。产生于非洲尼罗河流域的是古代埃及,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黄河长江流域产生了古代中国,A项正确;环海多山、平原很少、岛屿众多,属于古希腊文明的特征,排除BCD项。故选A项。
8.(2024·山东枣庄卷)如表是小澍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做的学习笔记。由此可以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金字塔 佛教 楔形文字 种姓制度 阿拉伯数字 《汉谟拉比法典》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欧洲文明
C.封建时代的欧洲 D.封建时代的亚洲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佛教、种姓制度和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的文明成就,古代埃及地处非洲,古代印度和古代巴比伦属于亚洲,因此材料反映古代亚非文明,A项正确;古代埃及地处非洲,古代印度和古代巴比伦属于亚洲,都不属于欧洲,排除B项;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都属于亚洲的奴隶社会,排除CD项。故选A项。
考点87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9.(2024·山东济宁卷)古代雅典居民中,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是
A.贵族妇女 B.雅典城邦奴隶 C.波斯商人 D.成年男性公民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所以古代雅典居民中,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是成年男性公民,D项正确;雅典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不能参加公民大会,排除A项;雅典城邦奴隶没有公民权利,不能参加公民大会,排除B项;波斯商人属于外邦人,不享有雅典公民权,不能参加公民大会,排除C项。故选D项。
考点88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0.(2024·宁夏卷)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希腊的城邦国家,迥然相异,对照鲜明。由此可见
A.古代人类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 B.罗马法制建设奠定欧洲法学渊源
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东西文化交汇 D.欧亚非美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希腊的城邦国家”反映了不同地区出现了各不相同的文明成果,说明古代人类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关于罗马和亚历山大东征的任何信息,B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BC项;新航路的开辟使欧亚非美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1.(2024·江苏镇江卷)“在帝国的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由于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2世纪进入黄金时期。”材料中的“帝国”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在帝国的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2世纪进入黄金时期”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在地中海地区有着长期的统治,其影响力深远且持久。罗马帝国的经济繁荣和贸易发展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在其鼎盛时期,即2世纪左右,罗马帝国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都达到了顶峰,B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虽然强大,但它存在的时间并不长,远远没有达到200多年。此外,它的主要影响力并不集中在地中海地区,而是广泛分布在从希腊到印度的广大地域,排除A项;2世纪时期尚不存在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排除CD项。故选B项。
考点89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12.(2024·山东临沂卷)“2022年‘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期间,在中国举办了多场意大利古代文化展览,为中国民众近距离接触古罗马文明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摘自《光明日报》,2023年2月9日)该“文明”
A.在法制上的成就是《汉谟拉比法典》 B.在鼎盛时期建立了森严的种姓制度
C.在雕塑艺术中的杰作有《掷铁饼者》 D.经历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变化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为中国民众近距离接触古罗马文明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因此,古罗马文明经历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变化,D项正确;两河流域文明在法制上的成就是《汉谟拉比法典》 ,排除A项;古代印度在鼎盛时期建立了森严的种姓制度,排除B项;古希腊在雕塑艺术中的杰作有《掷铁饼者》,排除C项。故选D项。
13.(2024·江苏南通卷)早在罗马共和国末年,中国就有大宗丝绸运往罗马,执政官凯撒曾向罗马人展示了一大批丝绸织物。此时中华文明的发展正处于
A.汉朝 B.西晋 C.隋朝 D.唐朝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早在罗马共和国末年,中国就有大宗丝绸运往罗马,执政官凯撒曾向罗马人展示了一大批丝绸织物”和所学可知,执政官凯撒是罗马共和国(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生于公元前100年7月,公元前44年遭到暗杀身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故此时中国正处于汉朝时期,A项正确;综上所述,罗马共和国末年时,中华文明的发展正处于汉朝,西晋、隋朝、唐朝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4.(2024·辽宁卷)研究“古代希腊、罗马历史”时,下列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神话 《月桂女神》 B.遗址 帕特农神庙
C.电影 《斯巴达克斯》 D.传说 罗马城起源
【答案】B
【解析】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能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根据史料的存在形式,一般可分为实物史料(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文献史料(文字资料、口传资料、口述史料)。帕特农神庙遗址是古希腊的文明成果,属于实物史料,可信度最高。B项正确;神话的真实性有待考究,不属于一手史料,排除A项;电影属于文艺作品,不属于一手史料,排除C项;传说的真实性有待考究,不属于一手史料,排除D项。故选B项。
考点90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考点91 西欧庄园
15.(2024·安徽卷)中世纪西欧庄园中有擅长各种工作的人,如木匠、铁匠、金银匠、鞋匠、渔民等,庄园里所需要的绝大多数生产工具和日常用具都是由农奴生产制造的。这反映出当时的西欧庄园
A.自给自足特征明显 B.农奴生活质量较高
C.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奢靡浪费之风盛行
【答案】A
【解析】据题干“中世纪西欧庄园中有擅长各种工作的人,如木匠、铁匠、金银匠、鞋匠、渔民等,庄园里所需要的绝大多数生产工具和日常用具都是由农奴生产制造的。”可知,这反映出当时的西欧庄园自给自足特征明显,A项正确;农奴生活质量较高说法错误,农奴生活质量不高,且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西欧庄园自给自足经济形态,排除B项;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与题意不符,题干未涉及阶级矛盾的信息,题干反映的是西欧自给自足的经济,排除C项;奢靡浪费之风盛行在题干中未体现,反映了西欧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排除D项。故选A项。
16.(2024·江苏镇江卷)下图是某同学在历史学习时设计的思维导图,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A.印度奴隶社会 B.希腊奴隶社会 C.西欧封建社会 D.日本封建社会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封君封臣制、庄园与农奴制度、自治城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中世纪时期,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典型的特征:封君封臣制、庄园与农奴制制度、自治城市,因此他研究的主题应是西欧封建社会,C项正确;印度奴隶社会最典型的特征是种姓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希腊奴隶社会最具代表性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是大化改新,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考点92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17.(2024·辽宁卷)这个帝国的重要性绝非仅体现在它的“武功”,更体现在“文治”成就,如深刻影响了后来欧洲各国法律发展的《查士丁尼法典》。材料中的“帝国”指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如深刻影响了后来欧洲各国法律发展的《查士丁尼法典》”并结合所学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529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因此为拜占庭帝国,C项正确;波斯帝国从公元前550年到公元前330年,并未制定影响后世的《查士丁尼法典》,排除A项;亚历山大帝国存在的时间是前336年~前323年,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往,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排除D项。故选C项。
18.(2024·山东聊城卷)“裁判官说:‘如果船员、客店店员、骡马店伙计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和骡马店伙计。’”《罗马法大全》中的这些记载主要反映了罗马法
A.重视物权保护 B.注重诉讼程序
C.倡导法律至上 D.保护人身安全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如果船员、客店店员、骡马店伙计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和骡马店伙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罗马民法大全》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重视物权保护,物权的保护是指通过法律规定的方法和程序,保障所有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对其所有的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的制度,A项正确;诉讼程序是法律规定的解决案件争讼的步骤和方法,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法律至上,指的是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保护人身安全包括人的生命、健康、行动自由、住宅、人格、名誉等安全,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9.(2024·江苏常州卷)拜占庭帝国自14世纪初开始面临来自亚洲的新威胁,这里的“新威胁”是指
A.阿拉伯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查理曼帝国 D.奥斯曼帝国
【答案】D
【解析】据题干信息“拜占庭帝国自14世纪初开始面临来自亚洲的新威胁”和所学知识可知,奥斯曼帝国在14世纪初迅速崛起,并逐渐扩展其领土,对拜占庭帝国构成了严重威胁,最终在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灭亡了拜占庭帝国,D项正确;阿拉伯帝国存在时间是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一系列伊斯兰穆斯林封建王朝,与时间“14世纪初”不符,排除A项;法兰克王国是西欧国家,与题干“面临着来自亚洲的新威胁”不符,排除B项;查理曼帝国843年,根据《凡尔登和约》,帝国分裂,与题干“面临着来自亚洲的新威胁”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0.(2024·黑龙江牡丹江卷)根据下面资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A.人类社会发展中王权始终受到法律的制约
B.人类社会的法制建设源远流长并不断发展完善
C.《罗马民法大全》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D.《汉谟拉比法典》和《十二铜表法》都是欧洲法制建设的成就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文明的象征,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最伟大的遗产之一,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社会的法制建设源远流长并不断发展完善,B项正确;人类社会发展中王权始终受到法律的制约,不符合史实,人类社会发展初期法律是维护王权的,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C项;《汉谟拉比法典》是西亚古巴比伦王国文明的象征,而不是欧洲法制建设的成就,排除D项。故选B项。
考点94 古代日本
21.(2024·黑龙江牡丹江卷)“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个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罗马扩张 B.城市自治 C.大学兴起 D.大化改新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一个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大化改新开始,大化改新主要向中国学习,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经过改革,日本从奴隶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大化改新能体现“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D项正确;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13世纪西方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治城市,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随着经济的发展,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得花朵,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考点95 阿拉伯帝国
22.(2024·湖北武汉卷)九(3)班开展历史主题辩论会,正方辩手准备了下列论据材料。由此判断,他们陈述的观点是阿拉伯帝国
数学:将印度人创造的计数法改造成“阿拉伯数字”,并传入欧洲 文学:《天方夜谭》生动反映了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中国等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 医学:《医学集成》总结了希腊、波斯和印度的医学知识,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A.注重法治建设 B.垄断亚非欧贸易
C.建立国际秩序 D.沟通东西方文化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将印度人创造的计数法改造成“阿拉伯数字”,并传入欧洲”“《天方夜谭》生动反映了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中国等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医学集成》总结了希腊、波斯和印度的医学知识,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等内容可知,题干主要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对东西方文化的传递,D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注重法治建设、垄断亚非欧贸易、建立国际秩序的内容,强调的是沟通东西方文化,排除ABC项。故选D项。
23.(2024·黑龙江绥化卷)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是
A.雅利安人 B.日耳曼人
C.阿拉伯人 D.意大利人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C项正确;雅利安人、日耳曼人、意大利人,与题干信息“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都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考点96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4.(2024·山东菏泽卷)10世纪起,西欧许多城市通过和平协议或者暴力反抗的方式,推动城市制度变革,建立了执政府并设立执政官作为城市的行政长官。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大学的兴起 B.封建庄园的解体 C.基督教会的支持 D.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西欧许多城市通过和平协议或者暴力反抗的方式,推动城市制度变革,建立了执政府并设立执政官作为城市的行政长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的兴起,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新的城市不断产生。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中世纪城市重新兴起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大学的兴起是在12世纪,排除A项;封建庄园是在农村,排除B项;基督教会的支持不是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25.(2024·山东临沂卷)根据下表中的文字(来源: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61页)和所学知识,可以明确
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马克思
A.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 B.土地所有者是农业工人的实际剥削者
C.租地农场主出现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 D.土地所有者主要由富裕农民转化而来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马克思的这段材料体现了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A项正确;土地所有者是农业工人的实际剥削者与“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不符,排除B项;租地农场主出现与14世纪中叶以后,早于马克思生活的19世纪中期,排除C项;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土地将土地集中,土地所有者并不是主要由富裕农民转化而来,排除D项。故选A项。
考点97 文艺复兴运动
26.(2024·山东聊城卷)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等传世艺术作品广为人知。这些艺术作品均体现了
A.苦行禁欲观念 B.神权至上思想
C.人文主义精神 D.民主共和理念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达·芬奇在《蒙娜丽莎》中刻画了一个妇女的青春之美,人性的美;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大卫》(大卫是圣经《旧约全书》中的英雄)在静态中显示人的力量;拉斐尔的绘画作品《《西斯廷圣母》描绘了充满母性温暖的圣母形象,这些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和潜力,关注现实生活和人的感情,反对中世纪的苦行禁欲观念和神权至上思想,C项正确;作品中体现的是人文主义,反对苦行禁欲观念,排除A项;文艺复兴反对神权至上,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民主共和理念是一种政治思想和制度理念,强调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政府由人民选举产生,并对人民负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27.(2024·甘肃兰州卷)达·芬奇的《蒙拉丽莎》。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恬静而哀伤,将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和美丽的外形完美结合,富有生命的活力。这充分体现了
A.神权至上 B.专制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达·芬奇画作《蒙娜丽莎》,它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显得恬静,似乎又有些哀伤,富有生命的活力。”和所学知识可知,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C项正确;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排除A项;专制主义不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排除B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哲学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28.(2024·江苏常州卷)有人对《蒙娜丽莎》推崇备至,也有人认为蒙娜丽莎并不好看。从历史的角度和审美的角度审视,这幅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A.能够反映资本主义萌芽 B.可以印证古典文化复兴
C.充分呈现人文主义精神 D.足以凸显理性主义追求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有人对《蒙娜丽莎》推崇备至,也有人认为蒙娜丽莎并不好看。从历史的角度和审美的角度审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历史角度看,《蒙娜丽莎》表达了达·芬奇对人和人性生动的刻画,展示了对人性的歌颂和赞美,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情怀,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现世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从审美角度去分析,《蒙娜丽莎》以柔和细腻的笔调,描绘了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同时将光影与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画面和谐、统一,艺术境界高超,画作歌颂了女性的自然美及生命的活力,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成就。因此这幅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充分呈现人文主义精神,C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表现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蒙娜丽莎》所体现出的时代精神,可以印证古典文化复兴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核心思想,晚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蒙娜丽莎》,排除D项。故选C项。
29.(2024·山东潍坊卷)18世纪以来,欧洲开始摆脱教廷在思想上的束缚,不再停滞于“一切归诸于上帝”。这主要归功于
A.阿拉伯文化传播 B.文艺复兴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启蒙运动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4—17世纪,许多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发掘和继承希腊罗马文化传统,打破了以神为中心的思想,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达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这一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表明资产阶级重视人性解放的思想正在兴起。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阿拉伯文化传播的内容,排除A项;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与题意思想领域不符,排除C项;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反对旧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0.(2024·广东卷)在16世纪的意大利,以第一人称书写的日记或日志逐渐增多。这些日记或日志主要记载家庭和个人情况,唤醒了民众的自我意识。这种现象的出现
A.推动了启蒙运动高涨 B.受到了文艺复兴影响
C.瓦解了封君封臣制度 D.保障了平民政治地位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在16世纪的意大利,以第一人称书写的日记或日志逐渐增多。这些日记或日志主要记载家庭和个人情况,唤醒了民众的自我意识”和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符合材料中的内容唤醒了民众的自我意识,B项正确;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其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封君封臣制度,无法看出其是否瓦解,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唤醒了民众的自我意识,无法得出保障了平民政治地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考点98 探寻新航路
31.(2024·吉林卷)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A.亚历山大东征 B.新航路的开辟 C.早期殖民掠夺 D.欧共体的成立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B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排除A项;早期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排除C项;欧共体的成立,促进了西欧各国走向联合,排除D项。故选B项。
32.(2024·四川泸州卷)15—17世纪,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增强,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末一16世纪初,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因此,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提高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出现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齐头并进的态势,B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发生在14到17世纪初,它是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一个复杂且多阶段的过程,主要是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等完成的,排除C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到191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3.(2024·山东烟台卷)欧洲商人的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资本主义也得到更快发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租地农场促进经营方式的改变 B.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殖民扩张给亚非地区带来灾难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最终形成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欧洲商人的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资本主义也得到更快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世界物种的交流与人口的迁移,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B项正确;租地农场并未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新航开辟的积极影响,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D项。故选B项。
34.(2024·山东济宁卷)以欧洲为中心是近代世界市场的典型特征。这一市场开始形成于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发生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市场开始形成于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并非“开始”,排除C项;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此时经济全球化获得极大发展,并非“开始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35.(2024·江苏宿迁卷)关于地球形状,有人主张“天圆地方”,有人认可“地圆学说”。最终,下图中哪条航线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据题干“地圆学说”和所学知识可知,麦哲伦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最终返回欧洲,麦哲伦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说的正确,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①处是哥伦布的航行路线,排除A项;迪亚士从葡萄牙出发,沿非洲西海岸南下,抵达了非洲的好望角,②处是迪亚士的航行路线,排除B项;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向东绕过好望角,横渡印度洋,抵达了印度,③处是达·伽马的航行路线,排除C项。故选D项。
36.(2024·四川德阳卷)1492年8月,他率领船队从西班牙的巴罗斯启航,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然后返航西班牙。这是他的第一次航行,在接下来的10年间,他还进行了三次西航。这里讲述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芬奇 C.哥伦布 D.达·伽马
【答案】C
【解析】据题干描述的航海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8月,从西班牙巴罗斯启航,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随后“发现”了古巴和海地,进行多次西航的航海家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 项正确;迪亚士是葡萄牙航海家,他于1487至1488年间航行至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排除 A 项;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并非航海家,排除 B 项;达·伽马是葡萄牙航海家,他于1497至1498年间绕过非洲到达印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考点99 早期殖民掠夺
37.(2024·山东聊城卷)1526年,一位非洲国王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以至于我们国家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这段材料可以佐证
A.三角贸易的出现 B.工业革命的影响
C.奴隶制度的消亡 D.殖民争霸的加剧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开始的“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故又称“三角贸易”。因此材料可以佐证三角贸易的出现,A项正确;工业革命始于1765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三角贸易的出现,而且此时奴隶制度并未消亡,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在19世纪末, 随着德国、 日本等国家的崛起, 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殖民瓜分的行列中, 要求分享“阳光下的地盘”,殖民争霸加剧,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考点100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38.(2024·贵州黔南卷)《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这一规定
A.废除了英国君主制 B.推崇“君权神授”理论
C.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D.以人人生而平等为原则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可知,《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使议会的权力高于国王,C项正确;《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排除A项;“君权神授”与题干强调限制国王权力的信息不符,排除B项;限制国王的权力并不能体现人人平等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
考点101 美国的独立
39.(2024·江苏镇江卷)下图是《联邦共和制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意在强调美国的政治原则是
A.分权制衡 B.中央集权 C.天赋人权 D.法律至上
【答案】A
【解析】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各州派出代表齐聚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经过争论和妥协,最终制定出美国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A项正确;中央集权强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制衡,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天赋人权主要强调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法律至上强调法律的地位,与图示信息中的总统权力等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
40.(2024·山东威海卷)下列表格内容反映出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英、美、法共同致力于
英国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限制君主的权力,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美国 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法国 1789年《人权宣言》用国民最高主权代替君主最高主权,用法律代替了专制
A.追求民主政治 B.反抗殖民压迫
C.推翻封建制度 D.实现三权分立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法国颁布《人权宣言》,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以立法形式确保资本主义制度,实现民主政治,A项正确;只有美国能体现反抗殖民压迫,排除B项;只有英国和法国体现推翻封建制度,排除C项;只有美国实现三权分立,排除D项。故选A项。
41.(2024·宁夏卷)有学者认为:“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革命改变了欧美的社会。”材料中的“改变”在政治方面的主要体现是
A.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B.欧洲文化传播到其他地区
C.资本主义制度相继确立 D.第二次工业革命快速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革命改变了欧美的社会。”和所学可知,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欧美的主要国家均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美国以独立战争的形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法国通过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所以材料中的“改变”在政治方面的主要体现是资本主义制度相继确立,C项正确;欧洲中世纪是从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与材料时间“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不符,排除A项;欧洲文化传播到其他地区,与题干要求“政治方面”不符,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以电力和内燃机的使用为主要标志,与材料时间“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不符,并且第二次工业革命属于经济领域,排除D项。故选C项。
考点102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42.(2024·辽宁卷)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历史笔记,他学习的内容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俄国农奴制改革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雅各宾派”并结合所学可知,1789年,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1792年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后来雅各宾派打退反法联军,将法国大革命推向了高潮,C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是《权利法案》,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A项;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的是《独立宣言》,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B项;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在1861年,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3.(2024·江苏南通卷)1793年,雅各宾派发出动员令之后,全国就很快征召了120万军队,比最显赫的路易十四时代的军队还多五倍,新的军队奔赴救国的前线。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的独立战争 D.凡尔登战役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793年,雅各宾派发出动员令之后,全国就很快征召了120万军队,比最显赫的路易十四时代的军队还多五倍,新的军队奔赴救国的前线”可知,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在异常严峻的形势下,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组成了救国委员会,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平息了国内叛乱,打退了反法联军,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B项正确;1688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排除C项;1916 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排除D项。故选B项。
44.(2024·山东菏泽卷)“拿破仑的《民法典》虽然承认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承认男女都享有同等的继承权,但它强调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性。”这说明拿破仑颁布《民法典》的基本出发点是
A.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B.限制国王权力
C.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解决财政危机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虽然承认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承认男女都享有同等的继承权,但它强调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可知,男女都享有同等的继承权体现了平等的思想,但他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民法典》的基本出发点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王等相关信息,无法看出是否限制国王权力,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制度,比如君主立宪制或者民主共和制,且所学可知,拿破仑建立的是帝制,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中的《民法典》内容不能增加财政收入,无法得出解决财政危机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考点103 俄国的改革
45.(2024·江苏常州卷)俄国为摆脱落后局面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革命。下列事件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废除农奴制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俄国的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俄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B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道路,但没有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排除A项;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C项;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
考点104 美国内战
46.(2024·山东聊城卷)林肯在一次演讲中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这说明林肯在美国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
A.缓和南北矛盾 B.废除奴隶制度
C.促进经济发展 D.维护国家统一
【答案】D
【解析】根据“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可见,林肯在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统一。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不可调和,而这种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而因为奴隶制,美国当时面临分裂的危险,所以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D项正确;缓和南北矛盾虽然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但不是首要目标,排除A项;废除奴隶制度是美国内战的重要成果之一,但从林肯的表述来看,维护国家统一是更为紧迫和首要的,排除B项;促进经济发展在这段表述中并未直接体现,也不是此时的首要任务,排除C项。故选D项。
考点105 日本明治维新
47.(2024·江苏镇江卷)该国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在19世纪末,成功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锁链的国家。推动该国“成功”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运动为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由此可知,与题干材料相关的事件是明治维新,D项正确;洋务运动强调中体西用,但其失败了,并未“成功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锁链的国家”,排除A项;5世纪,在日本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日本的统一,在大化改新的过程中,日本学习的是唐朝,并没有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排除B项;农奴制改革发生于俄国,俄国本身就是西方国家,与“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锁链的国家”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48.(2024·山东菏泽卷)1867—1912年,欧美数百年间的变化在日本急速上演,使它从一个落后封闭的封建国家一跃成为君主立宪制的现代大国。日本的这一变化归因于
A.大化改新 B.幕府统治 C.明治维新 D.民主化改革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明治维新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C项正确;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排除A项;幕府统治时期,幕府形式上取得天皇授权,实际上是以军事统治进行封建采邑,凌驾正规的文人中央集权政府的机构,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46年颁布了日本新宪法,完成了政治民主化改革,与材料时间“1867—1912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9.(2024·山东枣庄卷)1868年3月,日本新政府颁布了《五条哲文》,其中之一为“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破除旧来之随习”的措施是
A.废藩置县 B.实行征兵制
C.推行地税改革 D.提倡“文明开化”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颁布了《五条哲文》”,可知与明治维新相关;依据“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破除旧来之陋习”是指废除封建旧俗,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这体现了明治维新改革中的文明开化,D项正确;废藩置县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实行征兵制是明治维新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推行地税改革是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50.(2024·山东潍坊卷)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如下三则材料,其相关历史事件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演讲摘抄 著作目录节选 论文摘要
全世界也知道我们怎样拯救联邦,在给予黑人奴隶自由的同时,也保证自由的人会有自由。 第5章 改革的大名 第6章 不满的武士 第7章 攘夷运动 第8章 维新运动 改革派与保守派针对是否解放农奴,如何解放等问题进行了论战。改革派主张废除农奴制。
A.增强了资本主义力量 B.推动了拉美民主改革
C.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D.加剧了列强间的矛盾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全世界也知道我们怎样拯救联邦,在给予黑人奴隶自由的同时”可知,体现了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巩固了美国统一,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根据“维新运动”可知,体现的是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根据材料“改革派主张废除农奴制。”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因此,三个历史事件共同作用是增强了资本主义力量,A项正确;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推动了拉美民主改革无关,排除B项;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增强资本主义力量,刺激了对外扩张,没有摧毁世界殖民体系,排除C项;这三个历史事件增强了资本主义力量,与加剧了列强间的矛盾不符,排除D项。故项A项。
51.(2024·山东威海卷)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扩展。与下列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中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制度扩展的是
A.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 B.林肯在战场上
C.轮船招商局 D.明治维新时期的课堂
【答案】C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轮船招商局创办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期间,洋务运动没有在中国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不属于促进资本主义制度扩展,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1861年俄国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促进资本主义制度扩展,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861年—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内部障碍,促进资本主义制度扩展,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促进资本主义制度扩展,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考点106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52.(2024·山东济宁卷)下图中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该著作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并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D项正确;《权利法案》是在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的,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与马克思无关,排除A项;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与马克思无关,排除B项;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与马克思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53.(2024·甘肃兰州卷)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是
A.《资本论》的出版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第一国际的成立 D.巴黎公社的建立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有力的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从此国际工人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项正确;《资本论》首版出版于1867年,是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后,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排除C项;巴黎公社成立于1871年,是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后,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出现的,排除D项。故选B项。
54.(2024·江苏宿迁卷)《宣言》宣布: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枷锁。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材料中的《宣言》是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枷锁。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及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因此材料中的《宣言》是《共产党宣言》,C项正确;《独立宣言》是北美独立战争时期的资产阶级宣言,排除A项; 《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的宣言,排除B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宣言,排除D项。故选C项。
55.(2024·江苏镇江卷)“(他们)处于被奴役的最下层,又是大工业的产物,因而是现代社会中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肩负着建设共产主义新世界的伟大历史使命。”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
A.《人权宣言》 B.《共产党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大工业的产物”、“建设共产主义”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文字是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的描述,其最有可能出自于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B项正确;《人权宣言》主要阐述了人类生来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它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纲领性文件,与描述工人阶级作为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的内容不符,排除A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主要是美国总统林肯为解放美国叛乱州的黑奴而颁布的宣言,与工人阶级的处境和历史使命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联合国家宣言》是二战时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签署的宣言,主要目的是共同对抗法西斯国家,与工人阶级的阶级属性和历史使命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56.(2024·山东潍坊卷)《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却对其历史合理性给予了肯定。“肯定”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A.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B.结束了中世纪黑暗统治
C.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 D.开启了社会主义新阶段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所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其主要内容: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但是他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肯定在于他创造了巨大生产力,而不是结束了中世纪黑暗统治,排除B项;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并不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排除C项;资本主义制度与开启了社会主义新阶段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考点107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考点108 近代科学
57.(2024·黑龙江绥化卷)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作者是
A.但丁 B.达尔文
C.拉斐尔 D.牛顿
【答案】D
【解析】依据“《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出版了科学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D项正确;但丁的著作是《神曲》,排除A项;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写成《物种起源》,排除B项;拉斐尔是意大利画家、建筑师,他的大型壁画《雅典学院》是经典之作,排除C项。故选D项。
考点109 近代文化
58.(2024·贵州黔南卷)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804年《英雄交响曲》完成,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
B.19世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小说集
C.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
D.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可知,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1804年《英雄交响曲》完成,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是对《英雄交响曲》的评价,属于历史解释,A项正确;“19世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小说集”“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均是对客观史实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CD项。故选A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06 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
2024年全国中考真题汇编·选择题(第02期)
考点84 古代埃及
考点85 古代两河流域
考点86 古代印度
考点87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考点88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考点89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考点90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考点91 西欧庄园
考点92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考点93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考点94 古代日本
考点95 阿拉伯帝国
考点96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考点97 文艺复兴运动
考点84 古代埃及
1.(2024·江苏宿迁卷)关键词记忆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尼罗河”、“金字塔”等词汇让我们想起
A.古罗马 B.古巴比伦 C.古埃及 D.古印度
2.(2024·黑龙江卷)古代亚非地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属于古埃及文明的是
A. B.
C. D.
3.(2024·四川德阳卷)国王胡夫金字塔是这个国家最大的金字塔,高约146米,被列入古代世界十大奇观之列。此外,这个国家还发现了80多座大小不等的金字塔。如果你要去实地游览这些金字塔,应去今天的
A.埃及 B.意大利 C.印度 D.伊拉克
4.(2024·江苏镇江卷)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叙述的是
①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角锥状陵墓,②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③反映了古埃及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④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结晶。
A.① B.② C.③ D.④
5.(2024·山东潍坊卷)古埃及文明产生于公元前3500年,却没有延续下来。原因是
A.尼罗河定期泛滥 B.外族的不断入侵
C.法老修建金字塔 D.种姓制度的实行
考点85 古代两河流域
6.(2024·新疆卷)某班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制作了下列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该填写
A.儒略历 B.象形文字 C.阿拉伯数字 D.《汉谟拉比法典》
考点86 古代印度
7.(2024·江苏常州卷)下图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的地图。图中这些古代文明发生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主要是
A.大河流经 B.环海多山 C.平原很少 D.岛屿众多
8.(2024·山东枣庄卷)如表是小澍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做的学习笔记。由此可以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金字塔 佛教 楔形文字 种姓制度 阿拉伯数字 《汉谟拉比法典》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欧洲文明
C.封建时代的欧洲 D.封建时代的亚洲
考点87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9.(2024·山东济宁卷)古代雅典居民中,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是
A.贵族妇女 B.雅典城邦奴隶 C.波斯商人 D.成年男性公民
考点88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0.(2024·宁夏卷)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希腊的城邦国家,迥然相异,对照鲜明。由此可见
A.古代人类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 B.罗马法制建设奠定欧洲法学渊源
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东西文化交汇 D.欧亚非美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11.(2024·江苏镇江卷)“在帝国的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由于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2世纪进入黄金时期。”材料中的“帝国”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考点89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12.(2024·山东临沂卷)“2022年‘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期间,在中国举办了多场意大利古代文化展览,为中国民众近距离接触古罗马文明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摘自《光明日报》,2023年2月9日)该“文明”
A.在法制上的成就是《汉谟拉比法典》 B.在鼎盛时期建立了森严的种姓制度
C.在雕塑艺术中的杰作有《掷铁饼者》 D.经历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变化
13.(2024·江苏南通卷)早在罗马共和国末年,中国就有大宗丝绸运往罗马,执政官凯撒曾向罗马人展示了一大批丝绸织物。此时中华文明的发展正处于
A.汉朝 B.西晋 C.隋朝 D.唐朝
14.(2024·辽宁卷)研究“古代希腊、罗马历史”时,下列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神话 《月桂女神》 B.遗址 帕特农神庙
C.电影 《斯巴达克斯》 D.传说 罗马城起源
考点90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考点91 西欧庄园
15.(2024·安徽卷)中世纪西欧庄园中有擅长各种工作的人,如木匠、铁匠、金银匠、鞋匠、渔民等,庄园里所需要的绝大多数生产工具和日常用具都是由农奴生产制造的。这反映出当时的西欧庄园
A.自给自足特征明显 B.农奴生活质量较高
C.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奢靡浪费之风盛行
16.(2024·江苏镇江卷)下图是某同学在历史学习时设计的思维导图,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A.印度奴隶社会 B.希腊奴隶社会 C.西欧封建社会 D.日本封建社会
考点92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17.(2024·辽宁卷)这个帝国的重要性绝非仅体现在它的“武功”,更体现在“文治”成就,如深刻影响了后来欧洲各国法律发展的《查士丁尼法典》。材料中的“帝国”指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8.(2024·山东聊城卷)“裁判官说:‘如果船员、客店店员、骡马店伙计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和骡马店伙计。’”《罗马法大全》中的这些记载主要反映了罗马法
A.重视物权保护 B.注重诉讼程序
C.倡导法律至上 D.保护人身安全
19.(2024·江苏常州卷)拜占庭帝国自14世纪初开始面临来自亚洲的新威胁,这里的“新威胁”是指
A.阿拉伯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查理曼帝国 D.奥斯曼帝国
20.(2024·黑龙江牡丹江卷)根据下面资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A.人类社会发展中王权始终受到法律的制约
B.人类社会的法制建设源远流长并不断发展完善
C.《罗马民法大全》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D.《汉谟拉比法典》和《十二铜表法》都是欧洲法制建设的成就
考点94 古代日本
21.(2024·黑龙江牡丹江卷)“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个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罗马扩张 B.城市自治 C.大学兴起 D.大化改新
考点95 阿拉伯帝国
22.(2024·湖北武汉卷)九(3)班开展历史主题辩论会,正方辩手准备了下列论据材料。由此判断,他们陈述的观点是阿拉伯帝国
数学:将印度人创造的计数法改造成“阿拉伯数字”,并传入欧洲 文学:《天方夜谭》生动反映了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中国等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 医学:《医学集成》总结了希腊、波斯和印度的医学知识,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A.注重法治建设 B.垄断亚非欧贸易
C.建立国际秩序 D.沟通东西方文化
23.(2024·黑龙江绥化卷)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是
A.雅利安人 B.日耳曼人
C.阿拉伯人 D.意大利人
考点96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4.(2024·山东菏泽卷)10世纪起,西欧许多城市通过和平协议或者暴力反抗的方式,推动城市制度变革,建立了执政府并设立执政官作为城市的行政长官。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大学的兴起 B.封建庄园的解体 C.基督教会的支持 D.商品经济的发展
25.(2024·山东临沂卷)根据下表中的文字(来源: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61页)和所学知识,可以明确
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马克思
A.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 B.土地所有者是农业工人的实际剥削者
C.租地农场主出现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 D.土地所有者主要由富裕农民转化而来
考点97 文艺复兴运动
26.(2024·山东聊城卷)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等传世艺术作品广为人知。这些艺术作品均体现了
A.苦行禁欲观念 B.神权至上思想
C.人文主义精神 D.民主共和理念
27.(2024·甘肃兰州卷)达·芬奇的《蒙拉丽莎》。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恬静而哀伤,将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和美丽的外形完美结合,富有生命的活力。这充分体现了
A.神权至上 B.专制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28.(2024·江苏常州卷)有人对《蒙娜丽莎》推崇备至,也有人认为蒙娜丽莎并不好看。从历史的角度和审美的角度审视,这幅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A.能够反映资本主义萌芽 B.可以印证古典文化复兴
C.充分呈现人文主义精神 D.足以凸显理性主义追求
29.(2024·山东潍坊卷)18世纪以来,欧洲开始摆脱教廷在思想上的束缚,不再停滞于“一切归诸于上帝”。这主要归功于
A.阿拉伯文化传播 B.文艺复兴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启蒙运动
30.(2024·广东卷)在16世纪的意大利,以第一人称书写的日记或日志逐渐增多。这些日记或日志主要记载家庭和个人情况,唤醒了民众的自我意识。这种现象的出现
A.推动了启蒙运动高涨 B.受到了文艺复兴影响
C.瓦解了封君封臣制度 D.保障了平民政治地位
考点98 探寻新航路
31.(2024·吉林卷)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A.亚历山大东征 B.新航路的开辟 C.早期殖民掠夺 D.欧共体的成立
32.(2024·四川泸州卷)15—17世纪,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增强,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
33.(2024·山东烟台卷)欧洲商人的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资本主义也得到更快发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租地农场促进经营方式的改变 B.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殖民扩张给亚非地区带来灾难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最终形成
34.(2024·山东济宁卷)以欧洲为中心是近代世界市场的典型特征。这一市场开始形成于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发生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35.(2024·江苏宿迁卷)关于地球形状,有人主张“天圆地方”,有人认可“地圆学说”。最终,下图中哪条航线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A.① B.② C.③ D.④
36.(2024·四川德阳卷)1492年8月,他率领船队从西班牙的巴罗斯启航,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然后返航西班牙。这是他的第一次航行,在接下来的10年间,他还进行了三次西航。这里讲述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芬奇 C.哥伦布 D.达·伽马
考点99 早期殖民掠夺
37.(2024·山东聊城卷)1526年,一位非洲国王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以至于我们国家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这段材料可以佐证
A.三角贸易的出现 B.工业革命的影响
C.奴隶制度的消亡 D.殖民争霸的加剧
考点100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38.(2024·贵州黔南卷)《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这一规定
A.废除了英国君主制 B.推崇“君权神授”理论
C.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D.以人人生而平等为原则
考点101 美国的独立
39.(2024·江苏镇江卷)下图是《联邦共和制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意在强调美国的政治原则是
A.分权制衡 B.中央集权 C.天赋人权 D.法律至上
40.(2024·山东威海卷)下列表格内容反映出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英、美、法共同致力于
英国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限制君主的权力,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美国 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法国 1789年《人权宣言》用国民最高主权代替君主最高主权,用法律代替了专制
A.追求民主政治 B.反抗殖民压迫
C.推翻封建制度 D.实现三权分立
41.(2024·宁夏卷)有学者认为:“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革命改变了欧美的社会。”材料中的“改变”在政治方面的主要体现是
A.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B.欧洲文化传播到其他地区
C.资本主义制度相继确立 D.第二次工业革命快速发展
考点102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42.(2024·辽宁卷)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历史笔记,他学习的内容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俄国农奴制改革
43.(2024·江苏南通卷)1793年,雅各宾派发出动员令之后,全国就很快征召了120万军队,比最显赫的路易十四时代的军队还多五倍,新的军队奔赴救国的前线。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的独立战争 D.凡尔登战役
44.(2024·山东菏泽卷)“拿破仑的《民法典》虽然承认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承认男女都享有同等的继承权,但它强调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性。”这说明拿破仑颁布《民法典》的基本出发点是
A.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B.限制国王权力
C.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解决财政危机
考点103 俄国的改革
45.(2024·江苏常州卷)俄国为摆脱落后局面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革命。下列事件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废除农奴制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考点104 美国内战
46.(2024·山东聊城卷)林肯在一次演讲中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这说明林肯在美国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
A.缓和南北矛盾 B.废除奴隶制度
C.促进经济发展 D.维护国家统一
考点105 日本明治维新
47.(2024·江苏镇江卷)该国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在19世纪末,成功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锁链的国家。推动该国“成功”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48.(2024·山东菏泽卷)1867—1912年,欧美数百年间的变化在日本急速上演,使它从一个落后封闭的封建国家一跃成为君主立宪制的现代大国。日本的这一变化归因于
A.大化改新 B.幕府统治 C.明治维新 D.民主化改革
49.(2024·山东枣庄卷)1868年3月,日本新政府颁布了《五条哲文》,其中之一为“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破除旧来之随习”的措施是
A.废藩置县 B.实行征兵制
C.推行地税改革 D.提倡“文明开化”
50.(2024·山东潍坊卷)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如下三则材料,其相关历史事件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演讲摘抄 著作目录节选 论文摘要
全世界也知道我们怎样拯救联邦,在给予黑人奴隶自由的同时,也保证自由的人会有自由。 第5章 改革的大名 第6章 不满的武士 第7章 攘夷运动 第8章 维新运动 改革派与保守派针对是否解放农奴,如何解放等问题进行了论战。改革派主张废除农奴制。
A.增强了资本主义力量 B.推动了拉美民主改革
C.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D.加剧了列强间的矛盾
51.(2024·山东威海卷)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扩展。与下列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中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制度扩展的是
A.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 B.林肯在战场上
C.轮船招商局 D.明治维新时期的课堂
考点106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52.(2024·山东济宁卷)下图中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该著作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53.(2024·甘肃兰州卷)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是
A.《资本论》的出版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第一国际的成立 D.巴黎公社的建立
54.(2024·江苏宿迁卷)《宣言》宣布: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枷锁。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材料中的《宣言》是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55.(2024·江苏镇江卷)“(他们)处于被奴役的最下层,又是大工业的产物,因而是现代社会中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肩负着建设共产主义新世界的伟大历史使命。”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
A.《人权宣言》 B.《共产党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56.(2024·山东潍坊卷)《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却对其历史合理性给予了肯定。“肯定”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A.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B.结束了中世纪黑暗统治
C.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 D.开启了社会主义新阶段
考点107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考点108 近代科学
57.(2024·黑龙江绥化卷)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作者是
A.但丁 B.达尔文
C.拉斐尔 D.牛顿
考点109 近代文化
58.(2024·贵州黔南卷)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804年《英雄交响曲》完成,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
B.19世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小说集
C.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
D.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