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快乐读书吧”主题是“读读童谣和儿歌”,以一本翻开的书为背景,呈现了一首童谣和一首儿歌作例子,创设了两个小伙伴对话交流的情境。本次“快乐读书吧”的内容指向激发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书籍的兴趣,产生阅读童谣和儿歌书籍的欲望,引导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书籍。教科书上呈现的童谣和儿歌只是例子,以此引发学生对此类读物的兴趣。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可以比较熟练地运用拼音识字,并且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具有了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本栏目的教学,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尝试开展简单的自主阅读。推荐书目方面,本课推荐阅读了曹文轩、陈先云主编的《读读童谣和儿歌》。该书以教科书中“快乐读书吧”的主题“读读童谣和儿歌”作为书名,促使课内外阅读紧密结合,以实现阅读课程化的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诵读《摇摇船》《小刺猬理发》,感受节奏美、语言美,以及读童谣和儿歌的快乐。
2.基于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交换书籍。
3.激发学生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借助课上所学的读童谣的方法,拓展阅读童谣和儿歌类的书籍。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阅读一本书。
2.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书籍。
学习地图: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交流喜欢的儿歌。
1.展示自己带的童谣和儿歌的书籍。
2.交流自己喜欢的儿歌。
教师小结:童谣和儿歌就是为我们小朋友写的诗歌,怪不得大家都那么喜欢它们呢!
活动一:感受童谣和儿歌。
1.唱儿歌预热,激发阅读期待。
(1)播放儿歌《数鸭子》,全班拍手,跟唱。
(2)出示儿歌,指名学生读一读。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摇摇船》和《小刺猬理发》。
2.熟读《摇摇船》,感受童谣特色。
(1)指生读《摇摇船》。
①发现童谣的秘密。加粗显示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引导学生进行发现。
②交流阅读的发现。最后一个字都带ao,做到了押韵,从而让童谣更有节奏感。
③感受童谣的节奏。师生一起拍手读童谣。
(2)多媒体播放音乐,师生配上动作读。
①教师示范做动作读。
②师生一起边做动作边读。
(3)初识童谣文体。像《摇摇船》这样在儿童中间流行的、形式简短的歌谣就是童谣。
3.熟读《小刺猬理发》,感受儿歌特点。
(1)课件出示第二首儿歌,学生认读题目和儿歌。
(2)借助拼音把儿歌读正确,注意读好轻声词“刺猬”“瞧瞧”“娃娃”。
①教师提出要求: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边拍手边读,或配上动作读。
②学生自由读儿歌。
③指名读,全班齐读。
(3)鼓励学生试着背诵。
活动二:分享童谣和儿歌。
1.拓展诵读童谣《小老鼠偷油吃》。
(1)童谣和儿歌读起来特别有趣,你看下面这位小朋友可爱读童谣了,她还会背呢!
课件出示:这首童谣我背过,我还会背其他的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2)出示童谣《小老鼠偷油吃》,教师读。
(3)我们班有小朋友会背《小老鼠偷油吃》这首童谣吗?请会背的孩子背一背。
(4)师生合作配动作读《小老师偷油吃》。
2.感受读童谣、儿歌的乐趣。
(1)引导:还有很多儿歌是可以边做游戏边唱的。出示儿歌:
(2)多种形式读儿歌: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多形式展示。
3.分享自己喜欢的童谣和儿歌。
(1)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童谣和儿歌在小组里分享。
(2)学生在全班分享自己喜欢的童谣和儿歌。
(3)评选读得最好的小组。
活动三:好书推荐与分享。
1.倡导分享书籍
(1)出示课本中泡泡里的提示语:我有一本书吗,里面有童谣和儿歌……
提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读一读自己喜欢的童谣和儿歌,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介绍、推荐。
(2)鼓励学生大胆在班级里推荐自己喜欢的书。
2.小组推荐与换书。
(1)出示泡泡里的提示语:童谣和儿歌很有节奏,读起来很有趣。我还想读一些,我们可以换书看吗?
(2)四人一组,组员相互介绍自己准备的书籍,并自愿交换。
(3)了解小组换书情况,推荐阅读《读读童谣与儿歌》以及部分有趣的故事。
3.指导阅读整本书籍,制订阅读计划。
(1)鼓励每天读两首,读好后在目录页上打上“√”和日期。
(2)在特别喜欢的一首旁打好“★”。
教学反思:
一、注重活动化设计,尊重年段特点。
本节课通过唱儿歌、读童谣、做动作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尤其是《摇摇船》的押韵发现和拍手诵读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部分节奏较快的儿歌,少数学生跟读时略显吃力,后续可分层设计,增加个别指导。
二、朗读指导重方法,关注语言积累。
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童谣的押韵规律(如“ao”韵),并通过拍手、动作辅助朗读,强化了语感训练。轻声词(如“刺猬”“娃娃”)的指导到位,学生朗读准确性明显提升。课堂上还尝试了进行背诵,背诵环节时间稍显不足,延伸至课后,结合打卡任务巩固记忆。
三、分享推荐促交流,养成阅读习惯。
小组换书和好书推荐环节,学生能大胆展示并表达喜好,初步培养了分享意识。但巡回指导的时候,也发现了部分学生对书籍内容的介绍较简略,后续可示范引导,如用“我喜欢这首童谣,因为它……”的句式具体表达,提升语言组织能力,总体来说课上还是关注了整本书阅读的特质,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