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模拟试卷1-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湘教版版(2024)(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模拟试卷1-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湘教版版(2024)(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21 15:33:20

文档简介

期中模拟试卷4-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湘教版版(2024)(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一)2024 年,“丝路电商” 平台助力中欧班列贸易升级,小明的爸爸通过该平台将一批智能家电从西安发往中亚的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返程时,中欧班列带回了哈萨克斯坦的优质小麦粉和锌矿石。结合 “中亚位置以及中亚农业分布示意图”,完成 1 - 3 题。
1.与传统海运相比,中欧班列运输智能家电从西安到阿拉木图的主要优势是( )
A. 运量大、运费低 B. 受自然条件影响小、运输时间短
C. 可实现 “门对门” 服务 D. 运输货物种类不受限制
2.小明在地理课上分享爸爸的见闻:哈萨克斯坦的牧民每年夏季会赶着牛羊到高山牧场放牧。这一现象反映该国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
3.小明整理资料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后,阿拉木图新建了多个物流园。这体现了中欧班列对哈萨克斯坦的影响是( )
A. 增加电子产品出口量 B.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C. 改善当地的气候条件 D. 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解析:
1.传统海运运量大,但运输速度慢,受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大;中欧班列采用铁路运输,受自然条件影响小,且运输时间比海运短,B 正确。海运运量大、运费低,这是海运的优势,不是中欧班列的优势,A 错误。中欧班列需要在特定站点装卸货物,无法实现 “门对门” 服务 ,公路运输灵活性强,可实现 “门对门” 服务,C 错误。中欧班列运输货物种类也有一定限制,并非不受限制,D 错误。
2.哈萨克斯坦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小,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夏季炎热,高山地区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气候较为凉爽,且有丰富的牧草资源,适合牲畜避暑和觅食,所以牧民会在夏季前往高山牧场放牧,C 正确。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西岸,特点是终年温和湿润,这种气候条件下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促使牧民转场放牧,A 错误。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与哈萨克斯坦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不符,B 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哈萨克斯坦不在该气候分布区域,D 错误。
3.中欧班列开通后,大量货物的运输需求促使阿拉木图新建物流园,物流园属于基础设施的范畴,这直接体现了中欧班列对哈萨克斯坦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作用,B 正确。虽然中欧班列运输了智能家电等电子产品,但仅从新建物流园这一现象不能直接得出增加了哈萨克斯坦电子产品出口量,且哈国电子产品制造业并不发达,A 错误。中欧班列的运行主要影响的是经济和贸易等方面,对当地气候条件不会产生直接影响,C 错误。新建物流园可能会占用土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植被,而不是扩大森林覆盖面积,D 错误。
答案:1.B 2.C 3.B
(二)2025 年春节,热爱美食的小婷一家计划到东南亚 “逛吃”。他们提前研究旅游攻略:泰国清迈的夜市能品尝芒果糯米饭,马来西亚槟城的 “娘惹菜” 融合了中国与马来风味,同时,他们还想去看壮观的火山岛。结合 “东南亚地区图和中南半岛水稻主产区图”,完成 4 - 6 题。
4.小婷一家为节省时间,选择乘坐直飞航班从广州前往曼谷。这种交通方式的优势是( )
A. 运量大、价格低 B. 机动灵活、可门对门服务
C. 速度快、舒适性高 D. 运量大、适合长距离运输
5.在泰国游玩时,小婷看到当地居民多信奉佛教,常见的宗教建筑是( )
A. 金碧辉煌的大皇宫 B. 高耸入云的基督教堂
C. 圆顶白墙的清真寺 D. 色彩绚丽的印度教神庙
6.小婷在槟城品尝到用香米制作的美食,她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东南亚广泛种植水稻的自然原因是( )
①全年高温多雨 ②人口稠密
③水热条件充足 ④地形以平原为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4. 航空运输速度快、舒适性高,直飞航班节省时间,C 正确;水运运量大、价格低,A 错;公路运输机动灵活,B 错;航空运量相对小,D 错。
5. 泰国以佛教为国教,大皇宫体现佛教文化,A 正确;基督教堂是基督教建筑,B 错;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C 错;印度教主要分布在印度,D 错。
6. 东南亚热带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水热充足,适合水稻生长,①③正确;人口稠密是社会因素,②不符;东南亚地形复杂,并非全是平原,④错。
答案:4.C 5.A 6.B
(三)2024 年暑假,某中学开展 “欧洲文化探秘” 研学活动。同学们在英国剑桥大学体验 “撑篙” 运动,在法国卢浮宫惊叹于《蒙娜丽莎》的微笑,还在荷兰的小孩堤防学习风车如何 “与海争地”。结合 “欧洲西部地图”,完成 7 - 9 题。
7.研学途中,同学们发现英国的天气预报频繁提到 “小雨”“阴”,这是因为当地属于( )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
B. 终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
D. 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8.在卢浮宫参观时,讲解员提到法国拥有 1200 多座城堡。法国能保留众多历史建筑,主要得益于( )
A. 丰富的矿产资源 B. 发达的现代制造业
C. 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D. 便利的河海运输条件
9.同学们在荷兰看到,风车不仅是景点,更是当地农业的 “好帮手”。风车的主要功能是( )
A. 磨制巧克力原料 B. 抽取海水灌溉农田
C. 提供风力发电 D. 排出低洼地区积水
解析:
7. 英国受西风影响,形成终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B 正确;温带季风气候在亚洲东部,A 错;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 30° - 40° 大陆西岸,C 错;热带雨林气候在赤道附近,D 错。
8. 法国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使众多历史建筑得以保存,C 正确;矿产资源、现代制造业、河海运输与历史建筑保留无直接关联,A、B、D 错。
9. 荷兰地势低洼易积水,风车主要用于排水,保障生产生活,D 正确;磨制巧克力原料不是主要功能,A 错;海水不能直接灌溉,B 错;风力发电不是最初和主要功能,C 错。
答案:7.B 8.C 9.D
(四)2024 年,印度举办的国际瑜伽节吸引了全球 200 多个国家的参与者。中国志愿者小林在新德里担任翻译,他发现恒河沿岸的祭祀活动与当地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结合 “印度地图”,完成 10 - 12 题。
10.小林从北京出发,抵达的印度首都新德里位于( )
A. 恒河平原 B. 德干高原
C. 印度河平原 D. 喜马拉雅山区
11.小林在翻译过程中了解到,每年 6 - 9 月是印度的水稻播种季。此时影响印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 东北季风带来的寒潮 B. 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
C. 高温少雨的干旱天气 D. 极地东风带来的大风
12.小林查阅资料发现,2023 年印度因暴雨引发洪水,造成大量农田被淹。洪水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东北季风势力过强 B. 西南季风异常不稳定
C. 东南信风影响显著 D. 西北季风持续时间长
解析:
10. 新德里位于印度北部的恒河平原,地势平坦,是政治、文化中心,A 正确;德干高原在印度南部,B 错;印度河平原主要在巴基斯坦,C 错;新德里不在喜马拉雅山区,D 错。
11. 印度为热带季风气候,6 - 9 月西南季风带来丰富降水,适合水稻播种,B 正确;东北季风在冬季,干燥少雨,A 错;此时为雨季,C 错;极地东风不影响印度,D 错。
12. 印度降水受西南季风影响大,其不稳定,势力过强、来得早退得晚时易引发洪水,B 正确;东北季风冬季影响,性质干燥,A 错;东南信风不是洪水主因,C 错;西北季风影响小,D 错。
答案:10.A 11.B 12.B
(五)随着北极航线的开发,我国 “雪龙 2” 号科考船多次前往北极开展冰川研究。2024 年,科考队员在黄河站附近发现北极熊觅食区域发生变化。结合 “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 13 - 15 题。
13.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首个科学考察站是( )
A. 长城站 B. 中山站 C. 昆仑站 D. 黄河站
14.科考队员记录到,北极熊的皮毛下有厚厚的脂肪层。这一特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
A. 适应性 B. 破坏性 C. 改造性 D. 依赖性
15.研究显示,北极冰川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下列地区中,受此影响最显著的是( )
A. 青藏高原 B. 巴西高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亚马孙平原
解析:
13. 黄河站是我国首个北极科考站,位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D 正确;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是南极科考站,A、B、C 错。
14. 北极寒冷,北极熊脂肪层保暖,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A 正确;与破坏性、改造性无关,B、C 错;不是体现依赖关系,D 错。
15.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靠海,海平面上升易被淹,受影响显著,C 正确;青藏高原地势高,A 错;巴西高原海拔较高,B 错;亚马孙平原受地形缓冲,影响小于长江中下游平原,D 错。
答案:13.D 14.A 15.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4 年,中国与东南亚水果贸易再创新高,贸易额突破 500 亿元大关。泰国榴莲通过冷链运输 48 小时内可抵达中国,仅 2024 年上半年,中国就从泰国进口榴莲超 80 万吨;越南的百香果借助电商平台畅销全国,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 60%。同时,中国的猕猴桃也进入了东南亚市场,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深受欢迎。中国 - 东盟自贸区的政策红利,进一步降低了水果贸易的关税和物流成本。
材料二:“东南亚示意图”。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4 分)
东南亚沟通了印度洋和______洋,B是______海峡,由A______半岛和______群岛组成。
(2)与同处热带的非洲地区相比,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热带水果产区,在社会经济方面具有哪些优势?(3 分)
(3)结合材料,说明科技和政策在促进中国 - 东南亚水果贸易中的作用。若未来中国研发出新型水果保鲜技术,会给双方贸易带来怎样的影响?(3 分)
答案:
(1) 太平洋;B 马六甲海峡;A 中南半岛;D 马来群岛。
(2)东南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靠近中国等消费市场,且交通便利,利于出口;中国 - 东盟自贸区政策支持贸易发展 。
(3)科技方面,冷链运输技术保证水果新鲜度,延长保鲜期;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增加贸易量。政策方面,中国 - 东盟自贸区政策降低关税和物流成本,提升贸易竞争力 。若研发新型保鲜技术,可进一步延长水果保鲜期,减少损耗,降低成本;可能促使贸易规模扩大,增加贸易种类,推动东南亚水果深入中国内陆市场,同时中国水果也能更好地进入东南亚 。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沙特阿拉伯在 2025 年启动 “绿色沙特” 计划,这是该国 “2030 愿景” 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在沙漠中建造全球最大的太阳能产业园,预计占地面积相当于 3 个新加坡大小,项目总投资达 500 亿美元,吸引了中国、德国等多国企业参与光伏板制造与安装。沙特阿拉伯希望借此减少对石油经济的依赖,到 2030 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 50% 的目标。
材料二:“西亚地区图”。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4 分)
②是______(国家);石油主要分布在______湾;亚非分界线是③______运河;①是______海峡。
(2)与德国相比,沙特阿拉伯发展太阳能的自然条件有何优势?(3 分)
(3)分析 “绿色沙特” 计划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并从国际合作角度提出应对措施。(3 分)
答案:
(1)②沙特阿拉伯;波斯湾;③苏伊士运河;④霍尔木兹海峡。
(2)沙特阿拉伯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光照时间长、强度大;德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沙特阿拉伯沙漠广布,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大面积铺设太阳能板;德国地形复杂,可利用土地相对有限 。
(3)可能面临的困难:沙漠地区风沙大,对太阳能设备侵蚀严重;技术研发能力不足;资金需求大等。应对措施:与技术先进国家合作,引进太阳能设备制造和维护技术;吸引国际投资,缓解资金压力;参与国际新能源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自身研发能力 。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4 年,巴西 “地球之肺” 亚马孙雨林的火灾新闻引发全球关注。据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数据显示,仅 2024 年上半年,亚马孙雨林火灾发生次数就超过 1.5 万次,烧毁面积相当于一个比利时大小。科学家发现,雨林减少会导致周边城市的降雨量下降,如玛瑙斯市近五年平均降雨量减少了 12%,还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巴西政府为保护雨林,推出了 “亚马逊保护计划”,加大了对非法伐木和开垦的打击力度。
材料二:“南美洲地图”。
(1)写出图中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4 分)
世界流量最大的河流是______河流;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是______高原;巴西的首都是______;南美洲东临______海洋。
(2)从水循环和碳循环角度,详细阐述亚马孙雨林对全球气候的调节作用。(3 分)
(3)有人提议在亚马孙雨林地区大规模发展生态旅游,也有人反对。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3 分)
答案:
(1)A 亚马孙河;B 巴西高原;C巴西利亚;D 大西洋。
(2)水循环角度:雨林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水汽输送到大气中,增加空气湿度,形成降水,影响区域和全球水循环;地表径流为周边地区提供水源,调节河流水量 。碳循环角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固定碳元素,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
(3)支持。理由:发展生态旅游可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提高居民保护雨林的积极性;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让更多人了解雨林生态价值,增强保护意识 。
或反对。理由:大规模发展生态旅游可能导致游客过多,破坏雨林生态环境,干扰动植物生存;基础设施建设会占用雨林土地,造成植被破坏;管理不善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
这次更换后的题目从运输方式对比优势的角度考查,与原题目考查陆路口岸不同。你对这道新题目是否满意?若还有其他修改方向,可随时告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