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归纳自然环境特征——初中地理七下晋教版(2024)课堂同步
2024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在中国的海南博鳌举行。本届年会重点围绕国际社会如何共迎挑战、共担责任展开讨论,年会主题为“亚洲与世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图是亚洲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关于亚洲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北回归线穿过南部
②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③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④地跨热带、温带、寒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按地理方位划分,年会承办地位于( )
A.南亚 B.西亚 C.东亚 D.中亚
3.图中各分区中,既濒临印度洋又濒临太平洋的是( )
A.① B.③ C.④ D.⑤
读亚洲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亚洲河流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印度河流入印度洋 B.长江是世界最长的河流
C.叶尼塞河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 D.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
5.据图可以总结出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分布特征是( )
A.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 B.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低
C.河流少且流速缓慢 D.河流多发源于四周,向中部汇聚
读亚欧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亚洲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从河流流向看,地势西高东低 B.由于面积广大,海洋性气候显著
C.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D.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小
7.下列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B.②是土耳其海峡,沟通太平洋与北冰洋,是“三线”穿过的地方
C.③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D.④湖泊地处亚洲和欧洲分界线上,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泊
读亚洲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8.关于亚洲气候类型多样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亚洲跨纬度广,跨寒温热三带 B.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很大
C.亚洲地域辽阔,东西距海远近差异大 D.亚洲河流湖泊众多,多为外流河
9.图中①②两地,①地树木葱郁,②地沙漠广布,主要的形成原因是( )
A.纬度位置不同 B.季风影响 C.人类活动 D.地形不同
亚洲三大半岛的地理环境各具特色,既有差异也有共性,读三大半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亚洲三大半岛共同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旱涝灾害频繁 B.大部分在热带 C.黄色人种为主 D.河流径流量大
11.下列关于中南半岛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②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③河流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④人口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三角洲以及沿海地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亚洲有三家环球影城,分别在中国北京、日本大阪和新加坡。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三大环球影城所在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三地的气候类型( )
A.北京—温带季风气候 B.大阪—温带海洋性气候
C.新加坡—热带季风气候 D.均为季风气候
13.新加坡与北京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
14.下列有关北京、大阪、新加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和大阪雨热同期 B.新加坡比大阪年降水量小
C.北京和大阪冬季寒冷 D.新加坡比北京四季更分明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亚洲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大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4,其中有1/3的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下图示意亚洲的主要轮廓。
(1)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________。
(2)亚洲山河多地势起伏大地势特征是______;河流呈______状流入四周的海洋。
(3)图中A是世界最大的半岛________;B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________;C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________。
(4)图中甲代表的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________。
(5)亚洲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由亚欧大陆与太平洋、印度洋之间巨大的________差异造成的。亚洲的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夏季风势力过强或过弱时季风区易发生________灾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北回归线穿过亚洲南部,北极圈穿过其北部,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寒带,①④正确;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②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东西半球看,亚洲跨东西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亚洲跨南北半球,③错误。综上,D正确。故选D。
2.答案:C
解析:人们习惯上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六个地区。由题意可得,博鳌亚洲论坛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中国位于东亚,C正确。故选C。
3.答案:D
解析:读图,①是北亚,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A错误;③是西亚,临印度洋,B错误;④是南亚,临印度洋,C错误;⑤是东南亚,既濒临印度洋又濒临太平洋,D正确。故选D。
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印度河注入印度洋,叶尼塞河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ACD不符合题意;尼罗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是世界第三长河,B符合题意。故选B。
5.答案:A
解析:亚洲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四周,A正确D错误;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亚洲河流众多,BC错误。故选A。
6.答案:C
解析:从河流流向看,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呈放射状分布,A错误;面积广大,温带大陆性气候广,B错误;气候复杂多样,大陆东部、南部季风气候显著,C正确;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D错误。故选C。
7.答案:C
解析:①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A错误;②白令海峡,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B错误;③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C正确;④里海湖泊地处欧亚两大洲分界线上,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D错误。故选C。
8.答案:D
解析:亚洲跨纬度广,跨寒温热三带,不同的纬度带来不同的热量条件,寒带气候寒冷,温带气候四季分明,热带气候终年炎热,使得亚洲气候类型多样,A不符合题意;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很大,例如青藏高原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而平原地区气候又有所不同,地形的差异会影响气温和降水,进而导致气候类型多样,B不符合题意;亚洲地域辽阔,东西距海远近差异大,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形成海洋性较强的气候;内陆地区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形成大陆性较强的气候,所以这也是亚洲气候类型多样的原因,C不符合题意;气候类型主要由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决定,而河流湖泊的特征更多是受气候、地形等因素影响,并非河流湖泊影响气候类型,D符合题意。故选D。
9.答案:B
解析:图中①②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明显,①地位于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东岸,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植被茂盛;②地位于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西岸,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因此季风影响是造成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B正确;两地纬度位置相同,与人类活动和地形不同无关,ACD错误。故选B。
10.答案:B
解析: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而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少雨,A错误;读图可知,亚洲三大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B正确;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以白种人为主,中南半岛以黄种人为主,C错误;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的河流径流量大,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河流分布极少,径流量极小,D错误。故选B。
11.答案:C
解析:中南半岛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人口集中分布在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地带,①②④正确;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大部分由北向南注入海洋,③错误。综上,C正确。故选C。
12.答案:A
解析:读气候资料图可知,北京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A正确;大阪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B错误;新加坡的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三地不都是季风气候,D错误。故选A。
13.答案:A
解析: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由于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烈,降水丰沛,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而北京位于中纬度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形成了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因此新加坡与北京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A正确;与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14.答案:A
解析:读图可得,北京和大阪都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A正确;新加坡比大阪年降水量大,B错误;北京冬季寒冷,大阪冬季气候温和,C错误;新加坡全年高温,北京夏热冬寒,四季分明,D错误。故选A。
15.答案:(1)大致在10°S—81°N之间,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2)中部高、四周低;放射
(3)阿拉伯半岛;贝加尔湖;喜马拉雅山脉
(4)苏伊士运河
(5)海陆热力性质;水旱
解析:(1)读图可知,亚洲的纬度范围大致在10°S-81°N之间,亚洲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2)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亚洲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形的影响,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3)读图可知,A是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B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一贝加尔湖;C是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
(4)读图可知,甲代表的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
(5)亚洲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由亚欧大陆与太平洋、印度洋之间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亚洲的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夏季风势力过强或过弱时季风区易发生水旱灾害(夏季风势力过强时,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过弱时容易发生旱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