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描述人口与经济发展——地理七下晋教版(2024)课堂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2 描述人口与经济发展——地理七下晋教版(2024)课堂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晋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21 11:0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 描述人口与经济发展——初中地理七下晋教版(2024)课堂同步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亚洲人口分布稠密的地区有( )
①东南亚
②西亚
③南亚
④东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北亚地区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
A.高纬寒冷 B.雨林湿热 C.荒漠缺水 D.高原缺氧
3.关于亚洲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B.亚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大洲
C.亚洲没有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D.目前亚洲每年新增人口已经很少
2023年亚洲部分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项目 日本 韩国 沙特阿拉伯 新加坡 尼泊尔
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 42106 18394.12 10675.83 5013 409.08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33806 35570 28894.96 84714 1324.0
4.关于表中五个国家经济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是新加坡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低的是尼泊尔
C.这些国家都是发达国家 D.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是日本
5.下列为亚洲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建议,不合理的是( )
A.大力发展高科技技术产业 B.发展多样化经济体系
C.加强合作,互利共赢 D.坚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
2024年3月28日,备受瞩目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在我国海南博鳌拉开帷幕,读图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举办地位于亚洲地理分区中的( )
A.东南亚 B.南亚 C.东亚 D.西亚
7.A、B两地生活差异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8.博鳌亚洲论坛成立的初衷是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论坛为亚洲各国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促进亚洲各国文化交流
②发挥经济的互补性
③促进人口增长
④促进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亚洲是世界上水稻的起源地之一,目前产量约占世界水稻总产量的89%,是世界上近一半人口的主食。读亚洲主要水稻分布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据图判断,亚洲水稻主要分布在( )
①东亚
②西亚
③南亚
④东南亚
⑤中亚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10.据图分析,图示水稻分布区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
A.雨热同期 B.土壤肥沃 C.涝灾频繁 D.降水各月均匀
11.图中甲地区是亚洲人口稠密区,该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不包括( )
A.农业发达 B.地形较平坦 C.气候适宜 D.无自然灾害
咖啡树好暖、喜湿,多生长在光照适宜、排水良好的地区。下图示意世界咖啡树主要种植区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亚洲的咖啡树种植区主要分布在( )
A.东亚和南亚 B.中亚和南亚 C.南亚和东南亚 D.东南亚和西亚
13.与阿拉伯半岛相比,中南半岛适合咖啡树种植的优势条件是( )
A.热量丰富 B.降水丰沛 C.光照充足 D.地势低平
14.从巴西运输咖啡豆到西雅图的海上航线需经过( )
A.苏伊士运河 B.直布罗陀海峡 C.麦哲伦海峡 D.巴拿马运河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受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历史等因素综合影响。
(1)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角度分析人口稠密地区分布的共同点。
【聚落与自然环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房屋在用材、房顶坡度、墙壁厚度、窗户大小和形态等方面,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
(2)分析西亚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发展与保护】萨那古城位于西亚地区,历史悠久,处在从印度洋经苏伊士运河到达地中海的咽喉地带,隔红海和曼德海峡与非洲相望。其老城区1986年就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古城的楼堂屋宇用石头垒砌而成,石墙上雕刻着精美图案和花纹,窗户上半部为圆拱形,镶嵌着彩色玻璃。清晰可辨的住宅塔楼、挺拔的宣礼尖塔,掩映在周围的群山中,组合成完美的整体,宛若仙境。
(3)根据资料说出文中体现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信息。
(4)请你为珍惜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献计献策。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东南亚、南亚和东亚的人口分布比较稠密,①③④正确;西亚人口较为稀疏,②错误。综上,C正确。故选C。
2.答案:A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北亚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人口稀疏,A正确;热带雨林一般分布在纬度较低的赤道地区,B错误;荒漠一般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C错误;缺氧一般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D错误。故选A。
3.答案:A
解析:亚洲拥有全球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两国人口均超过14亿。此外,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人口也超过1亿。全球前十大人口国家中有6个位于亚洲,这使得亚洲人口总量远超其他大洲。A正确,C错误;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快的大洲,B错误;亚洲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不是非常少,D错误。故选A。
4.答案:C
解析:从表格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数据“新加坡84714美元,日本33806美元,韩国35570美元,沙特阿拉伯28894.96美元,尼泊尔1324.0美元”可以看出,新加坡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A不符合题意;尼泊尔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低,B不符合题意;在这五个国家中,日本、韩国、新加坡属于发达国家,而沙特阿拉伯是依靠石油资源发展的国家,尼泊尔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并非这些国家都是发达国家,C符合题意;由表格中“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的数据“日本42106,韩国18394.12,沙特阿拉伯10675.83,新加坡5013,尼泊尔409.08”可知,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最高,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答案:D
解析:大力发展高科技技术产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经济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对亚洲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合理的建议,A不符合题意;发展多样化经济体系,能够降低国家经济对单一产业或产品的依赖,增强经济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是合理的发展方向,B不符合题意;加强合作,互利共赢,有利于亚洲国家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应对各种挑战,促进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是合理的举措,C不符合题意;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坚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会使国家与外界交流减少,无法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难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不利于亚洲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D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C
解析:读图并根据所学可知,博鳌亚洲论坛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中国位于东亚,C正确。故选C。
7.答案:A
解析:读图并根据所学可知,图中所示的A地位于北冰洋沿岸地区,这里地处高纬、气候寒冷,人们住木屋,穿毛皮服装,乘坐狗拉雪橇;B地位于东南亚,气候湿热,人们居住于长屋里,有利于通风散热,防潮湿。造成AB两地的生活方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导致的气候因素,A正确。故选A。
8.答案:B
解析:读题干并根据所学可知,博鳌亚洲论坛成立的初衷是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博鳌亚洲论坛有利于促进亚洲各国文化交流,发挥经济的互补性,促进共同繁荣,①②④正确;博鳌亚洲论坛成立的初衷是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对人口增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③错误。综上,B正确。故选B。
9.答案:B
解析:水稻喜温喜湿,生长期需水量一般在700~1200mm,读图可知,亚洲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及南部,即①东亚、③南亚④东南亚,主要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适宜水稻的种植,而②西亚干燥少雨,④中亚大陆内部,气候降水均不适宜种植水稻,①③④正确,②⑤错误。综上,B正确。故选B。
10.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亚洲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及南部,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条件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A正确;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土壤肥沃,但不是气候条件,B错误;涝灾频繁不是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C错误;亚洲属于季风气候,各月降水量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季,D错误。故选A。
11.答案:D
解析:农业发达的地方适宜人口居住,A不符合题意;地形平坦有利于种植,B不符合题意;气候适宜有利于种植业的生长,C不符合题意;只能说自然灾害少的地方适宜人类居住,没有无自然灾害的地方,D符合题意。故选D。
12.答案:C
解析:读材料可知,咖啡树好暖、喜湿,多生长在光照适宜、排水良好的地区。亚洲的咖啡树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C正确。故选C。
13.答案:B
解析:中南半岛与阿拉伯半岛同属热带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中南半岛北部地势崎岖。但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而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适合咖啡树种植。综上,B正确。故选B。
14.答案:D
解析: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美洲大陆最南端,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巴西位于南美洲,西雅图位于北美洲。巴西运输咖啡豆到西雅图的海上航线需经过巴拿马运河。综上,D正确。故选D。
15.答案:(1)纬度位置:中低纬度地区;海陆位置:沿海地区;地形:多位于平原。
(2)西亚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房屋多平顶;该地全年炎热,民居墙厚可以隔热;民居的小窗可避免阳光大面积射入屋内,同时减少热风进入室内。
(3)清晰可辨的住宅塔楼、挺拔的宣礼尖塔,掩映在周围的群山中,组合成完美的整体,宛若仙境。
(4)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保护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合理修缮;挖掘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开发特色旅游;加大宣传力度,提倡文明、环保旅游;控制游客数量等。
解析:(1)从图上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分布具有不均匀的特点;人口稠密地区:从纬度位置看,都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海陆交通便利;从地形来看,多分布在海拔低于200米的沿海平原,地形平坦。
(2)读所给材料和示意图可知,西亚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炎热干燥,降水少,风沙较大,沙漠广布,树木、野草等地表植被少。传统民居墙体厚,利于隔热;降水少,不需要考虑屋顶排雨水的问题,屋顶为平顶;为防止风沙侵入,窗子较小;民居的小窗可避免阳光大面积射入屋内,减少热风;就地取材,形成土砖、泥房。
(3)阅读材料可知,文中体现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信息:清晰可辨的住宅塔楼、挺拔的宣礼尖塔,掩映在周围的群山中,组合成完美的整体,宛若仙境。建筑风格独特对应的文中信息是“石墙上雕刻着精美图案和花纹,窗户上半部为圆拱形,镶嵌彩色玻璃”。
(4)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珍惜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措施: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保护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合理修缮;挖掘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开发特色旅游;加大宣传力度,提倡文明、环保旅游;控制游客数量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