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一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初二期中考试
一数学试题卷
一、选释题:本大题共10小愿,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式·定是次根式的是()
A.5
B.3
C.6
D.√a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N5-5=N2
B.-3y=C.(2w=6D.V5xV2=v6
3.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3,4,5
B.4,5,6
C.1,2,3
D.5,7,11
4.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B.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D.对顶布相等
5.如第5题图,四边形ABCD中,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添加下列条件
仍不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AD∥BC,
B.AD=BC
C.AB=CD
D.A0=CO
6.在四边形ABCD中,AC⊥BD.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四边中点E、F、G、H,则四边
形EFGH的形状…定是()
A矩形
B.菱形
C.正方形
D.不能确定
7.如第7题图,点E表示的数为()
A.1
B.1-√2
C.√2-1
D.√5
8.如第8题图,在∠MON的两边上分别截取OA,OB,使OA=OB,分别以A,B为圆心,
OA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连接AC,BC,AB,OC,若OC=6cm,四边形OACB
的面积为9c02,则AB的长为()
A.2cm
B.3cm
C.4cm
D.5cm
第5愿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试卷第1页,共6页
9.如第9题图,在△ABC中,AB=BC=7,BDΨ分∠ABC交AC于点D,点F在BC卜,
且BF=1,连接AF,E为AF的中点,连接DE,则DE的长为()
A.2
B.3
C.4
D.5
10.如第10题图,4和是两块相互平行的平面镇,1与之问的离为3dm,光线从点A出
发,照射到点B,再反射到点C,AC±8m,根扇“知识桥"的内容可,光线AB的长为()
知识桥:根据镜面反射规钟,若·一束光线AB服射到镜面上.,反射光线为C
则
定有A”∠2
A.3dm
B.4dm
C.5dm
D.6dm
2
3dm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3题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若代数式√x-2025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为
12.比较大小3√2√5(填“>”,“<”或“=”)
13.如第13题图,已知一个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6cm和6cm,高为7cm.若一只蚂蚁
从点P开始经过4个侧面爬行一圈到达点2,则这只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cm.
14.如图,正方形ABCO的顶点C,A分别在x轴、y轴上,BC是菱形BDCE的对角线,
若D=60°,BC=2,则点D的坐标是
15如第15题图,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8,E是AD上一点,AE=2,P是
BC上一动点,连接AP,取AP的中点F,,连接EF,当线段EF取得最小值时,线段PD的
长度是
YA
0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试卷第2页,共6页惠州一中教育集团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初二年级期中考试
———数学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D B A C B B C
1.C
【分析】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定义,当 a 0时, a为二次根式,且 a 2 a,正确的理
解二次根式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利用二次根式的定义进行筛选即可.
【详解】解:A, 3 5不是二次根式,;选项 C错误,不符合题意;
B, 3, 3 0, 3无意义,故 3不是二次根式,选项 B错误,不符合题意;
C, 6 是 6的算术平方根,6 0,所以 6 是二次根式,选项 A正确,符合题意;
D, a,没有明确 a的范围,存在 a 0的情况,不能保证 a有意义,故 a不是二次根式,
选项 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2.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乘法计算,二次根式减法计算和化简二次根式,根据二次
根式的相关计算法则求出每个选项中式子的结果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A、 5 与 3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原式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B 2、 3 3,原式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2
C、 2 3 12,原式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D、 3 2 6 ,原式计算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3.A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
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果没有这种关系,这个就不是直角三角形,逐一判定即可.
【解答】解:A、32+42=5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42+52≠6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12+22≠3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第 1页,共 15页
D、52+72≠11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逆命题的真假,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先分别写
出原命题的逆命题,然后再根据相关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详解】解:A、逆命题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正确,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
B、逆命题为: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正确,是真命题,不符
合题意;
C、逆命题为:对应边相等的三角形全等,正确,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
D、逆命题为:相等的角是对顶角,错误,是假命题,符合题意;
故选:D.
5.B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根
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判断得出即可.
【详解】A. 由 AB∥CD, AD∥BC可知,四边形 ABCD的两组对边互相平行,则该四边
形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由 AB∥CD,AD BC可知,四边形 ABCD的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据此不
能判定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 由 AB∥CD,AB CD可知,四边形 ABCD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则该四边形是平行
四边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由 AB∥CD, AO CO可知,△ABO≌△CDO,即 BO DO,四边形 ABCD的对角线
互相平分,则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6.A
【分析】构建任意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以及矩形的判
定与性质,即可得解.
【详解】解:由题意,建立四边形 ABCD,AC⊥BD,AC与 BD交于点 O,E、F、G、H
分别为各边的中点,连接点 E、F、G、H,如图所示:
答案第 2页,共 15页
∵E、F、G、H分别为各边的中点,
∴EF∥AC,GH∥AC,EH∥BD,FG∥BD,(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四边形 EFGH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AC⊥BD,EF∥AC,EH∥BD,
∴∠EMO=∠ENO=90°,
∴四边形 EMON是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MEN=90°,
∴四边形 EFGH是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故选:A.
7.C
【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AC= ,再根据 AE=AC可得 AE,然后用﹣1+AE的长
可得答案.
【解答】解:由题意得,AC= = ,
∴AE=AC= ,
∴点 E表示的数是﹣1+ = ﹣1,
故选:C.
8.B
【分析】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的性质,判定出
四边形OACB是菱形是解题的关键.根据作法判定出四边形OACB是菱形,再根据菱形的面
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解:根据作图, AC BC OA,
OA OB,
OA OB BC AC,
四边形OACB是菱形,
OC 6cm,四边形OACB的面积为 9cm2 ,
答案第 3页,共 15页
1
AB OC 1 6 AB 9,
2 2
解得 AB 3cm.
故选:B.
9.B
【分析】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等腰三角形
三线合一得到 D为 AC中点,进而确定DE为中位线.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到 AD=DC,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解:∵ BC 7,BF 1,
FC BC BF 7 1 6,
AB BC,BD平分 ABC,
AD DC,
AE EF,
∴DE是 AFC 的中位线,
DE 1 1 FC 6 3
2 2 .
故选:B.
10.C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作BD AC于D,
则 BD 3dm,由平行线的性质并结合题意可得 AB CB,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AD CD 4dm,再由勾股定理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解:如图:作 BD AC于D,则 BD 3dm,
,
∵ l1和 l2是两块相互平行的平面镜,
∴ 3 1, 4 2,
∵ 1 2,
∴ 3= 4,
∴ AB CB,
答案第 4页,共 15页
∵ BD AC,
∴ AD CD 4dm,
∴ AB AD2 BD2 5dm,
故选:C.
11. x 2025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大于等
于 0,据此求解即可.
【详解】解:∵代数式 x 2025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 x 2025 0,
∴ x 2025,
故答案为: x 2025.
12.
【分析】本题考查了比较二次根式的大小,要比较这两个二次根式的大小,只需要比较被开
方数的大小即可;
【详解】解:∵3 2 32 2 18 ,
又18 15,
∴ 18 15,
∴3 2 15 ,
故答案为: .
13.25
【分析】本题考查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立体图形展开在平面中求解是解题的关键.先
得到长方体侧面展开图,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
【详解】解:如图所示,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在同一平面内,
答案第 5页,共 15页
由题意,得 PA 6 6 6 6 24 cm ,QA 7cm,
在Rt△PQA中,由勾股定理得:PQ2 PA2 QA2 242 7 2 625,
解得: PQ 2(5 负值已舍去)
故答案为: 25.
14.【答案】 2 3,1
【分析】过点D作DG x轴于点G,根据四边形 BDCE是菱形可知BD CD,
BDC 60 ,可得出△BCD是等边三角形,由此求出GD及CG的长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过点D作DG x轴于点G,
∵四边形 BDCE是菱形,
∴BD CD, BDC 60 ,
∴△BCD是等边三角形,
∵ BC 2,
∴ BD BC CD 2, BCD 60
又∵四边形 ABCO是正方形,
∴OC BC 2, BCO BCG 90 ,
∴ DCG 30 ,
∴DG
1
CD 1,则
2 CG CD
2 DG2 3,
∴OG OC CG 2 3,
答案第 6页,共 15页
∴D 2 3,1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利用菱形的性质判
断出 BCE是等边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 4 2
【分析】本题考查矩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垂线段最短,取 AD
的中点M ,连接 PM ,易得:EF为△APM 的中位线,进而得到当PM BC时,EF最短,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PD的长即可.
1
【详解】解:取 AD的中点M ,连接PM ,则: AM DM AD 4,
2
∵ AE 2
1
AM ,
2
∴ E为 AM 的中点,
∵ F为 AP的中点,
∴ EF
1
PM ,
2
∴当 PM 最小时, EF 最小,
∵ P为 BC上一个动点,
∴当MP BC时, PM 最小,
∵矩形 ABCD,
∴ ABC BAD 90 ,
∴当MP BC时,四边形 ABPM 为矩形,
∴ PM AB 4,
∴ PD PM 2 DM 2 4 2;
故答案为: 4 2 .
16.13 4 6
【分析】此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计算二次根式的乘方、化简二次根式、计算二
次根式的除法,再进行加减法计算即可.
答案第 7页,共 15页
2
【详解】解: ( 6 3)2 24 6 6
3
6 6 6 9 2 6 2 6 6……………………………………………………3
6 6 6 9 2 6 2 ………………………………………………………………4
13 4 6…………………………………………………………………………7
17.点A到水平地面CD的距离 AD为 2m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先证明四边形 BEDC是矩形求出DE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AE的长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由题可知, BE AD, AD DC, BC DC,
AEB BED EDC BCD 90 .
四边形 BEDC是矩形,…………………………………………………………2
ED BC 1.4m.………………………………………………………………3
∵ AB 1m, BE 0.8m,
∴在Rt ABE中,由勾股定理得: AE AB2 BE2 12 0.82 0.6m,…………5
AD AE ED 0.6 1.4 2m.……………………………………………………6
答:点A到水平地面CD的距离 AD为 2m.………………………………………7
18.【分析】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判定
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可得四边形 ABCD是
菱形,根据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证明:∵菱形 AECF的对角线 AC和 EF交于点 O,
∴ AC EF,OA OC,OE OF ,…………………………………………2
∵ DE BF ,
∴ BO DO,
∴四边形 ABCD是平行四边形.………………………………………………4
又∵ AC BD,
∴四边形 ABCD是菱形,……………………………………………………5
∵ ADO 45 ,
∴ DAO ADO 45 ,
∴ AO DO,
答案第 8页,共 15页
∴ AC BD,
∴四边形 ABCD是正方形.……………………………………………………7
19.(1)12;(2)0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代数式求值,正确应用乘法公式是解题关键.
(1)直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进而代入计算得出答案;
(2)先把原式化为(x-2)2-10的形式,再把 x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1)∵ x 3 1, y 3 1
xy ( 3 1)(3 1) 2;
∴x y 3 1 3 1 2 3;…………………………………………………………3
x y 3 1 3 1 2.
x y x2 y2 (x y)(x y) 2 2 3
∴ 2 3
y x xy xy 2 …………………………5
(2) x2 4x 6 x2 4x 4 10 (x 2)2 10.…………………………7
当 x 10 2时,
原式 ( 10 2 2)2 10 0……………………………………9
(其它解法,参考给分)
20.(1) 11 3
(2) 2 8 10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无理数的估算,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练掌握无理数的估
算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题意得到3 11 4,即可得到答案;
(2)由勾股定理可求得 AC 2, BC 8, AB = 10,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到
AC BC AB,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1)解:由 ( 11)2 11,得 9 11 16 ,
3 11 4,
∴ 11的整数部分是 3.…………………………………………………………3
11的小数部分是 11 3.……………………………………………………4
答案第 9页,共 15页
(2)解:如图,由勾股定理可求得 AC 2, BC 8 , AB = 10,
在V ABC中, AC BC AB,
2 8 10 .……………………………………………9(作图 1分)
(作图 1分)
21.(1)见详解(2)20
【分析】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正确掌握相
关性质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1)吴邦凯: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结合斜边上的中线等
于斜边的一半,得出一组邻边相等,证明四边形 ADCE 是菱形;梁栩恺:根据两组对边平
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结合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一组邻边相等,证
明四边形 ADCE 是菱形;
(2)运用勾股定理算出斜边是10,再结合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以及菱形的四边相
等的性质,进行作答即可.
【详解】(1)解:选择吴邦凯的说法:
∵ AE∥BC , AE CD,
∴四边形 ADCE 是平行四边形,………………………………2
∵ BAC 90 ,D是 BC的中点,
∴ AD 1 BC DC ,…………………………………………4
2
∴四边形 ADCE 是菱形;…………………………………………5
或选择梁栩恺的说法:
∵ AE∥BC ,CE∥AD ,
∴四边形 ADCE 是平行四边形,………………………………2
∵ BAC 90 ,D是 BC的中点,
∴ AD 1 BC DC ,…………………………………………4
2
答案第 10页,共 15页
∴四边形 ADCE 是菱形;…………………………………………5
(2)解:∵ AC 6, AB 8, BAC 90
∴ BC AC2 AB2 10……………………………………6
∵D是 BC的中点,
AD 1∴ BC DC 5…………………………………………7
2
∵四边形 ADCE 是菱形;
∴菱形 ADCE 的周长是5 4 20.………………………………9
22 1 a b 2 3.( ) ; 2ab c2;(2)见解析;(3)① AD 10 ;②CD的长为 或 62
【分析】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证明,以及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解答时涉及列代数式,等式
变形,熟练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灵活运用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将正方形的面积表示成 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加中间小正方形的面积,即可用含 a、b、
c的代数式表示出大正方形的面积;根据同一个图形用不同方法表示出其面积,面积不变即
可得到等式;
1 a b a b 1 c2 2 1(2)梯形的面积为 ,也可表示为 ab 1 c2 ab,可得
2 2 2 2
1 a 1 b a b c2 ab,再化解即可;
2 2
(3)①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 BC 52 32 4.再由 BD 3CD,可得CD 1.在
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 AD 10 ;
②分为当点 D在线段 BC上,且点C1恰好落在射线 BA上,当点 D在线段 BC的延长线上,
且点C1恰好落在射线 BA上,这两种情况结合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2
【详解】解:(1)图 2中大正方形的面积为 a b ,也可用几个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表
示为 2ab c2 ,
故答案为: a b 2 ; 2ab c2;………………………………………………4
1
(2)验证:∵梯形的面积为 a b a b 1 c2 2 1 1,也可表示为 ab c2 ab,
2 2 2 2
1
∴ a b a b 1 c2 ab,
2 2
答案第 11页,共 15页
整理得 a2 b2 c2;…………………………………………………………6
(3)①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 BC 52 32 4.
∵ BD 3CD ,
∴CD 1.
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 AD 10 ;………………………………9
②如图,当点 D在线段 BC上,且点C1恰好落在射线 BA上.
∵点 C与点C1关于 AD对称,
∴CD C1D, AC1 AC 3, AC1D ACD 90 ,
∴ BC1 AB AC1 2, BC1D 90 .
设CD C1D x,
∴ BD BC CD 4 x.
在Rt BDC1中, BD2 BC 21 C1D
2
,
2
即 4 x 4 x2 ,
3
∴ x ,
2
3
即CD的长为 ;
2
如图 2,当点 D在线段 BC的延长线上,且点C1恰好落在射线 BA上.
∵点 C与点C1关于 AD对称,
答案第 12页,共 15页
∴CD C1D, AC1 AC 3, AC1D ACD 90 ,
∴ BC1 AB AC1 8.
设CD C1D x,
∴ BD BC CD 4 x.
2 2 2
在Rt BDC1中, BD BC1 C1D ,
即 4 2 x 64 x2 ,
∴ x 6,即CD的长为 6.
3
综上,CD的长为 或 6…………………………………13(写对一个给 2分)
2
3
23.(1) EF
2
(2)3 2 3
(3) 4 7或 4 7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 AC,BC的长,再由折叠的性质推出
AE AB 3,BF EF,∠AEF ∠B 90 ,则CE AC AE 2,∠CEF 90 ,设
EF BF x,则CF BC BF 4 x,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2)在 AB上取一点 H使得 AH FH ,连接 FH ,可证明 BH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可
得到 BH BF, FH BH 2 BF 2 2BF,进而得到 AB AH BH 1 2 BF ,据此
可得答案;
(3)分当点 F在 BC上和当点 F在 BC延长线上,两种情况通过证明 AED≌ DCF ASA 得
到CF DE,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E的长,进而求出求出CF的长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解:∵四边形 ABCD是矩形,
∴ BC AD 4,∠B 90 ,
∴ AC = AB2 +BC 2 = 5,…………………………………………………………1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 AE AB 3,BF EF,∠AEF ∠B 90 ,
∴CE AC AE 2,∠CEF 90 ,
答案第 13页,共 15页
设 EF BF x,则CF BC BF 4 x ,
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得CE 2 EF 2 CF 2,
∴ 22 x2 4 x 2 ,……………………………………………………………3
3
解得 x ,
2
3
∴ EF ;……………………………………………………………………4
2
(2)解:如图所示,在 AB上取一点 H使得 AH FH ,连接 FH ,
BAF EAF 1由折叠的性质可得∠ ∠ ∠BAE 22.5 ,EF BF ,
2
∵ AH FH ,
∴∠HFA ∠HAF 22.5 ,
∴∠HBF ∠HFA ∠HAF 45 ,
又∵ B 90 ,
∴ BH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6
∴ BH BF,
∴ FH BH2 BF2 2 BF,
∴ AH 2BF ,
∴ AB AH BH 1 2 BF ,
3
∴ BF 3 2 3,
1 2
∴ EF 3 2 3;………………………………………………………………8
(3)解:如图所示,当点 F在 BC上时,
∵四边形 ABCD是矩形,
答案第 14页,共 15页
∴ BC AD 4,CD AB,∠B ∠C 90 , AD∥BC,
∴ EDA CFD,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 AE AB 3,BF EF,∠AEF ∠B 90 ,
∴∠AED ∠DCF 90 ,AE CD,
∴ AED≌ DCF ASA ,
∴CF DE,
在Rt ADE中,由勾股定理得DE AD2 AE2 7,
∴CF 7,
∴ EF BF BC CF 4 7;
如图所示,当点 F在 BC延长上时,
同理可证明 AED≌ DCF ASA ,
∴CF DE,
在Rt ADE中,由勾股定理得DE AD2 AE2 7,
∴CF 7,
∴ EF BF BC CF 4 7;
综上所述, EF的长为 4 7或 4 7.……………………14(写对一个给 3分)
答案第 15页,共 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