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06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考点一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和价值
一、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 三个层次:
(1)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其实质是 ;
基因(遗传)多样性:决定 ;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地球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又可以分出很多小的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个池塘、一条河流等,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 :食用、药用、观赏、科研等;
(2) :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考点二 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一、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物种灭绝速度加快、许多动植物濒危、物种数量锐减等
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2) :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3)
(4)
三、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频临灭绝的原因: 。
考点三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
(1)自然保护区是“ ”,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2)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 ”,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
(3)自然保护区还是“ ”,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 :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三、 ,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 ,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考点四 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
植物特有种繁多
我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被称为“ ”;
一级保护植物:
二级保护植物:
动物物种十分丰富
一级保护动物:
二级保护动物:
栽培植物、家养动物的种类也很丰富
生态系统多种多样
真实情境学生物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的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利用了 。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从黄花蒿中提取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成为我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后又在科研中发现青蒿素对治疗红斑狼疮也具有明显效果。黄花蒿作为药用植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我国首批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品种正式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打破了国外对白羽肉鸡种源的长期垄断,丰富了我国肉鸡品种。肉鸡种类多样的实质是 。
技巧1 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禁止对生物的开发和利用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为了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不是禁止对生物的开发与利用,而是要做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技巧2 区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食用、药用、观赏、科研等;而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环保方面。
技巧3 引进外来物种不一定可以丰富当地生物多样性
盲目地引进外来物种,外来物种可能由于适应环境、缺乏天敌等在当地大量繁殖,导致当地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技巧4 我国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
我国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改变或严重破坏了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内容要求 我国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 我国拥有大熊猫、朱鹮、江豚、银杉、珙桐等珍稀动植物资源 可通过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等多种方式保护生物资源;有关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是保护生物资源的基本遵循 外来物种入侵会与本地的物种竞争空间、营养等资源,进而威胁生态安全
学业要求 分析不同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影响,认同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主动宣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生物多样性
高频命题点1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1.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原因是( )
A.物种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植物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我国科学家利用蒙古牛、三河牛等为育种素材,通过杂交创新和持续选育,培育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华西牛”。这是利用了生物的( )
A.物种多样性 B.基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环境多样性
3.我国有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海洋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4.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022年发布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收录了125034个物种,这直接体现了(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结构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高频命题点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内江因盛产甘蔗而制糖业发达,故有“甜城”之称。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角度分析,利用甘蔗制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直接使用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 D.以上都不是
高频命题点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2023年,河北省对72个县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了水杉、银杉、白鹈鶘、黑嘴鸥、细鳞鲑、松江鲈等6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丰富了我省野生动植物资源数据库。下列不属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措施的是( )
A.就地保护
B.国家颁布实施相关法律法规
C.迁地保护
D.完全禁止利用
2.2007年,我国在昆明建成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该种质库的建立属于哪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
A.就地保护 B.综合保护
C.迁地保护 D.建立自然保护区
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下列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就地保护
B.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实施迁地保护
C.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D.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野生动植物资源
4.2024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海南省五指山市举行。今年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做法错误的是( )
A.用人工养殖、栽培和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
B.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加绿化面积
C.为丰富本地区生物多样性,随意引入外来物种
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植物
高频命题点4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
1.同学们在路边发现了一种生长异常茂盛的植物。查阅资料获知,该植物中文名为喜旱莲子草(如图所示),属于外来入侵植物。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将喜旱莲子草移栽到校园
B.向有关部门报告喜旱莲子草的情况
C.积极参与清除喜旱莲子草的行动
D.向周围人群宣讲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
2.河南汝州云禅湖中,两条凶猛的外来物种鳄雀鳝大量捕食其他鱼类,导致湖中多种水生动物大量死亡,此现象说明外来物种可能会( )
A.维持当地生态平衡
B.威胁当地生态安全
C.增加当地生物的多样性
D.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3.关于入侵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总会提高当地生物的种类数
B.往往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任何影响
C.可能会与当地生物竞争资源
D.增强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刑法》第344条规定“非法引进、释放或丢弃外来入侵物种,情节严重的,会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外来入侵物种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与本地物种争夺营养 B.与本地物种竞争空间
C.威胁本地生态安全 D.维持本地生态平衡
高频命题点5 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1.下列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中,不能用种质库保存种子的方式进行保护的是( )
A.银杉 B.玉龙蕨 C.水松 D.藤枣
2.珙桐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其花形酷似飞翔的白鸽,又称“鸽子树”。珙桐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3.植物界中有一稀有物种,可用于提炼抗癌药物紫杉醇,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被誉为植物界中“大熊猫”的是( )
A.柳树 B.杨树 C.银杏 D.红豆杉
西西按照规定路线(如图)在动物园参加研学活动。①~③珍稀动物的“出场”顺序依次是( )
①大熊猫
②扬子鳄
③朱鹮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②→③
高频命题点6 自然保护区
1.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建成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达到3352个。下列有关自然保护区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保护了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并使它们得到发展
B.提供了肉类食物的来源,开发了生物资源
C.可提供科学研究,为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
D.为大量繁殖提供种源,为培养新品种提供原始材料
2.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 )
A.生态旅游 B.就地保护 C.法制管理 D.迁地保护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下列有关自然保护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然基因库 B.天然猎采场
C.天然实验室 D.活的自然博物馆
4.为保护“国宝”大熊猫,我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 )
A.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B.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C.盐城沿海滩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D.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单06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考点一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和价值
一、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基因(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其实质是基因(遗传)多样性;
基因(遗传)多样性:决定生物种类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地球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又可以分出很多小的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个池塘、一条河流等,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食用、药用、观赏、科研等;
(2)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潜在价值: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考点二 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一、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物种灭绝速度加快、许多动植物濒危、物种数量锐减等
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3)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发
(4)外来生物入侵
三、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频临灭绝的原因:人类的活动改变或破坏了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考点三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1)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2)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
(3)自然保护区还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三、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考点四 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
植物特有种繁多
我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水杉、荷叶铁线蕨
二级保护植物:金花茶、龙棕、红桧
动物物种十分丰富
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白鳍豚、丹顶鹤、朱鹮、蒙古野驴、金丝猴等
二级保护动物:小熊猫、猕猴、虎纹蛙、狼等
栽培植物、家养动物的种类也很丰富
生态系统多种多样
真实情境学生物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的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利用了 基因多样性 。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从黄花蒿中提取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成为我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后又在科研中发现青蒿素对治疗红斑狼疮也具有明显效果。黄花蒿作为药用植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直接价值 。
我国首批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品种正式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打破了国外对白羽肉鸡种源的长期垄断,丰富了我国肉鸡品种。肉鸡种类多样的实质是 基因多样性 。
技巧1 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禁止对生物的开发和利用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为了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不是禁止对生物的开发与利用,而是要做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技巧2 区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食用、药用、观赏、科研等;而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环保方面。
技巧3 引进外来物种不一定可以丰富当地生物多样性
盲目地引进外来物种,外来物种可能由于适应环境、缺乏天敌等在当地大量繁殖,导致当地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技巧4 我国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
我国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改变或严重破坏了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内容要求 我国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 我国拥有大熊猫、朱鹮、江豚、银杉、珙桐等珍稀动植物资源 可通过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等多种方式保护生物资源;有关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是保护生物资源的基本遵循 外来物种入侵会与本地的物种竞争空间、营养等资源,进而威胁生态安全
学业要求 分析不同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影响,认同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主动宣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生物多样性
高频命题点1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1.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原因是( )
A.物种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植物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B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原因是基因多样性。
故选:B。
2.我国科学家利用蒙古牛、三河牛等为育种素材,通过杂交创新和持续选育,培育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华西牛”。这是利用了生物的( )
A.物种多样性 B.基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环境多样性
【答案】B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解: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科学家利用蒙古牛、三河牛等为育种素材,通过杂交创新和持续选育,培育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华西牛”,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基因(遗传)的多样性。
故选:B。
3.我国有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海洋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答案】C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解:我国陆地广袤,海洋辽阔,气候多变,因此,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我国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故生物生活的环境可以是海洋、河流、森林、草原等,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4.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022年发布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收录了125034个物种,这直接体现了(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结构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B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收录了125034个物种》这直接体现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高频命题点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内江因盛产甘蔗而制糖业发达,故有“甜城”之称。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角度分析,利用甘蔗制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直接使用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 D.以上都不是
【答案】A
【分析】(1)直接价值:如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等。
(2)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潜在价值: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解答】解:甘蔗制糖是将甘蔗作为一种直接的原料,通过制糖工艺生产出糖,这种用途是明显且已经被广泛利用的。因此,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高频命题点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2023年,河北省对72个县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了水杉、银杉、白鹈鶘、黑嘴鸥、细鳞鲑、松江鲈等6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丰富了我省野生动植物资源数据库。下列不属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措施的是( )
A.就地保护
B.国家颁布实施相关法律法规
C.迁地保护
D.完全禁止利用
【答案】D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策包括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治管理。
【解答】解:A.就地保护是指在野生动植物原来的栖息地对野生生物实施有效保护的策略,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根本途径,A正确。
B.我国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颁布了许多法律法规,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保障作用,B正确。
C.人们把某些极度濒危、具有观赏价值的生物种类迁出原地,实行迁地保护,C正确。
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是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D错误。
故选:D。
2.2007年,我国在昆明建成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该种质库的建立属于哪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
A.就地保护 B.综合保护
C.迁地保护 D.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C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解答】解:人们还把某些极度濒危、具有观赏价值的生物种类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实行迁地保护。迁地保护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故我国在昆明建成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中的迁地保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下列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就地保护
B.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实施迁地保护
C.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D.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野生动植物资源
【答案】D
【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多种措施。
【解答】解: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也叫就地保护,A不符合题意;
B、有时把濒危物种移入动植物园进行专门的保护,建立种质库等,也叫迁地保护,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B不符合题意;
C、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有利于保护生生物多样性,C不符合题意;
D、野生动植物资源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4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海南省五指山市举行。今年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做法错误的是( )
A.用人工养殖、栽培和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
B.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加绿化面积
C.为丰富本地区生物多样性,随意引入外来物种
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植物
【答案】C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濒危动植物种质库、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解答】解:A、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濒危动植物种质库、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用人工养殖、栽培和繁殖的方法可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A正确。
B、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为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B正确。
C、随意引入外来物种,不但不能丰富本地区生物多样性,可能会因为外来生物入侵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C错误。
D、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D正确。
故选:C。
高频命题点4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
1.同学们在路边发现了一种生长异常茂盛的植物。查阅资料获知,该植物中文名为喜旱莲子草(如图所示),属于外来入侵植物。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将喜旱莲子草移栽到校园
B.向有关部门报告喜旱莲子草的情况
C.积极参与清除喜旱莲子草的行动
D.向周围人群宣讲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
【答案】A
【分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森林面积减少会使生物的栖息地减少等多种原因。
【解答】解:A、喜旱莲属于外来入侵植物,不能随便将喜早莲子草移栽到校园,A错误。
B、喜旱莲属于外来入侵植物,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喜旱莲子草的情况,借助有关部门、专家的力量处理喜旱莲,B正确。
C、积极参与清除喜旱莲子草的行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应有的贡献,C正确。
D、向周围人群宣讲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普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关知识,D正确。
故选:A。
2.河南汝州云禅湖中,两条凶猛的外来物种鳄雀鳝大量捕食其他鱼类,导致湖中多种水生动物大量死亡,此现象说明外来物种可能会( )
A.维持当地生态平衡
B.威胁当地生态安全
C.增加当地生物的多样性
D.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答案】B
【分析】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解答】解:引进外来物种,往往缺乏天敌,导致外来物种大量繁殖,威胁当地生物的生存,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破坏生态平衡,所以未进行考证,不能随意引入外来物种。
故选:B。
3.关于入侵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总会提高当地生物的种类数
B.往往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任何影响
C.可能会与当地生物竞争资源
D.增强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C
【分析】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3)环境污染。
(4)外来生物入侵。
2.外来物种入侵:伴随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国际交往,一些物种由原生存地借助于人为作用或其他途径移居到另一个新的生存环境并在新的栖息地繁殖并建立稳定种群,这些物种被称为外来物种。
【解答】解:外来入侵物种在与当地物种竞争中能获得更多的养料和空间,可能会与当地生物竞争资源,可能抑制或削弱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成为优势种群,大量繁殖,超过了本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从而破坏本地的生态平衡,威胁本地生态安全。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刑法》第344条规定“非法引进、释放或丢弃外来入侵物种,情节严重的,会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外来入侵物种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与本地物种争夺营养 B.与本地物种竞争空间
C.威胁本地生态安全 D.维持本地生态平衡
【答案】D
【分析】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3)环境污染。
(4)外来生物入侵。
2.外来物种入侵:伴随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国际交往,一些物种由原生存地借助于人为作用或其他途径移居到另一个新的生存环境并在新的栖息地繁殖并建立稳定种群,这些物种被称为外来物种。
【解答】解:外来入侵物种在与其物种竞争中能获得更多的养料和空间,能抑制或削弱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成为优势种群,大量繁殖,超过了本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从而破坏本地的生态平衡,威胁本地生态安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高频命题点5 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1.下列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中,不能用种质库保存种子的方式进行保护的是( )
A.银杉 B.玉龙蕨 C.水松 D.藤枣
【答案】B
【分析】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其中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用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
【解答】解:ACD、银杉、水松、藤枣都用种子繁殖,因此它们都可以用种质库保存种子的方式进行保护,ACD不符合题意。
B、玉龙蕨属于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因此不能用种质库保存种子的方式进行保护,B符合题意。
故选:B。
2.珙桐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其花形酷似飞翔的白鸽,又称“鸽子树”。珙桐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答案】A
【分析】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的是绿色开花植物,也就是被子植物。
【解答】解:植物根据生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珙桐花形酷似白鸽,具有花这一器官,在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中,只有被子植物有花这一器官。
故选:A。
3.植物界中有一稀有物种,可用于提炼抗癌药物紫杉醇,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被誉为植物界中“大熊猫”的是( )
A.柳树 B.杨树 C.银杏 D.红豆杉
【答案】D
【分析】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白鱀豚、朱鹮、扬子鳄、银杏、水杉、银杉、珙桐、红豆杉等。
【解答】解:红豆杉的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因此属于裸子植物。红豆杉高达30米,胸径达60﹣100厘米,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可用于提取抗癌药物紫杉醇。
故选:D。
西西按照规定路线(如图)在动物园参加研学活动。①~③珍稀动物的“出场”顺序依次是( )
①大熊猫
②扬子鳄
③朱鹮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②→③
【答案】A
【分析】(1)由题干中的图可以看出,西西在动物园参加研学活动路线是:入口→爬行动物类→鸟类→哺乳动物类→出口。
(2)①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②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③朱鹮属于鸟类。
【解答】解:按照题干中规定的参观路线可知:三种珍稀动物“出场”的顺序是:②扬子鳄→③朱鹮→①大熊猫。属于A正确。
故选:A。
高频命题点6 自然保护区
1.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建成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达到3352个。下列有关自然保护区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保护了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并使它们得到发展
B.提供了肉类食物的来源,开发了生物资源
C.可提供科学研究,为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
D.为大量繁殖提供种源,为培养新品种提供原始材料
【答案】B
【分析】1、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
2、自然保护区的作用有:①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
②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对于人类活动的后果,提供评价的准则;
③是进行生态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便于进行连续、系统的长期观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的研究等;
④是宣传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馆”;
⑤保护区中的部分地域可以开展旅游活动;
⑥能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解答】解:A、保护了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并且可以使它们得到发展,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是自然保护区的作用,A正确;
B、建立自然保护区能保护珍贵稀有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并不是为了提供肉类食物,B错误;
C、可提供科学研究,便于进行连续、系统的长期观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的研究,为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是自然保护区的作用,C正确;
D、为大量繁殖提供种源,为培养新品种提供原始材料,是自然保护区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2.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 )
A.生态旅游 B.就地保护 C.法制管理 D.迁地保护
【答案】B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解答】解: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对生物进行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故选:B。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下列有关自然保护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然基因库 B.天然猎采场
C.天然实验室 D.活的自然博物馆
【答案】B
【分析】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其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据此答题.
【解答】解:A、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正确;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而不是人类的“天然猎采场”错误;
C、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正确;
D、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正确;
故选:B。
4.为保护“国宝”大熊猫,我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 )
A.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B.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C.盐城沿海滩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D.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答案】D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其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据此解答。
【解答】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如为保护“国宝”大熊猫,我国建立了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