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第五单元第7课时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 教案 统编版四下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任务式】第五单元第7课时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 教案 统编版四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1 15:1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课题:习作例文
内容分析: 关注游览顺序:《颐和园》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述景物,课后题提示学生关注文中的过渡句,体会作者是怎样使用恰当的过渡句把游览顺序写清楚的,并借助过渡去梳理出作者游览的路线图。《七月的天山》主要描写作者骑马进入天山的一路所见,文笔优美。课文按照由高到低、由远及近的顺序记述景物,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提供了更多模仿范例。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感受天山独特的风光,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理解多元地域文化。领略祖国自然风光的壮美, 语言运用: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条理性。积累描写自然景物的优美词句,尝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和描写,培养细致观察和逻辑表达的能力。 通过对比两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和语言风格,培养分析和比较的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感受颐和园和天山的自然之美,培养审美情趣。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身边的美景,激发创作兴趣。
【教学重点】 默读理解两篇例文的内容,思考作者是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 【教学难点】 感悟文章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把重点内容写详细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写景就像拍电影,镜头要一步一步移动,景物才能变得生动有趣。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这个“魔法镜头”的使用方法,让你们的笔也变成神奇的画笔,把心中的美景写得活灵活现!准备好出发了吗?让我们一起开启这场奇妙的写作之旅吧! 活动流程:跟着作家的脚步去旅行——骑马上“天山”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激趣导入,走进天山。
1.谈话导入,进入情境。 (1)播放一段关于天山的视频,展示天山的壮丽景色,让学生感受天山的美景。 教师导入:天山以其高耸的雪峰、辽阔的冰川和茂密的森林成为诗人笔下的壮丽景象。例如,岑参在《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中写道:“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生动地展现了天山雪域的辽阔与壮美。李白在《关山月》中则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描绘了天山的巍峨与苍茫。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作者一同走进天山! 我眼中的天山:请收集到有关资料的同学来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天山。(学生介绍有关新疆和天山的情况)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新疆和天山的风景图片(播放图片),七月的天山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共同感受吧! 观看视频,感受天山的神秘与美丽。 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天山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展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天山产生向往之情,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节: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默读课文,理清游览顺序。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天山的?从文中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用“—”画出来。 预设:走进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细读课文,品味天山景物的神奇之处。 同学们,请你想一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进入天山所见的景物写得井井有条的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分析:预设:“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融化的雪上,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清澈的水底。”用由高到低的描写顺序把进入天山所见的景物写得有条理的。 教师总结:由高到低的描写顺序 寻找“天山之美”。 教师提出问题:作者是怎样写七月的天山的特点的? 预设A:“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中,运用比喻,写出雪水流动的状态。 预设C:“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不断,像天边的霞光那么灿烂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丽夺目。”中三个像,运用比喻及排比,写出鲜花繁多、五彩缤纷。 教师总结:修辞手法。 4.归纳写作特点 (1)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以游踪为序,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景物的变化。 (2)抓住景物的特征,作者采用景物名称+特点+修辞手法展开细致描写。 (3)总结“多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和“融情于景”的写作技巧。 (4)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 5.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配乐朗读优美段落,闭眼想象画面。 小组合作填写表格,先独立勾画相关语句,再讨论修辞手法的作用。 完成表格:景物名称+特点+修辞手法。 感受修辞手法与景物特点的关联性(如用“比喻”让画面更具体,用“排比”强化情感。) 总结作者的写作特点,学以致用在自己的作文中。
拓展作业:同学们,天山的美在于作者细致地观察和生动的语言。我们每个人也要有一双发现美得眼睛,做生活的“小作家”。 作业布置:观察家乡的一处美景,用“移步换景”法记录在日记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