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课题:习作例文
内容分析: 关注游览顺序:《颐和园》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述景物,课后题提示学生关注文中的过渡句,体会作者是怎样使用恰当的过渡句把游览顺序写清楚的,并借助过渡去梳理出作者游览的路线图。《七月的天山》主要描写作者骑马进入天山的一路所见,文笔优美。课文按照由高到低、由远及近的顺序记述景物,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提供了更多模仿范例。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颐和园》,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壮丽与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学习《七月的天山》,领略祖国自然风光的壮美,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语言运用: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条理性。积累描写自然景物的优美词句,尝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和描写,培养细致观察和逻辑表达的能力。通过对比两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和语言风格,培养分析和比较的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感受颐和园和天山的自然之美,培养审美情趣。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身边的美景,激发创作兴趣。
【教学重点】 默读理解两篇例文的内容,思考作者是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 【教学难点】 感悟文章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把重点内容写详细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写景就像拍电影,镜头要一步一步移动,景物才能变得生动有趣。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这个“魔法镜头”的使用方法,让你们的笔也变成神奇的画笔,把心中的美景写得活灵活现!准备好出发了吗?让我们一起开启这场奇妙的写作之旅吧! 活动流程:跟着作家的脚步去旅行——游览颐和园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初识颐和园,梳理游览路线
1.趣味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颐和园的短视频或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这是哪里吗?你看到了什么?” 2.理清游览顺序:默读课文,画出起过渡作用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游览的顺序写清楚的,再把路线图补充完整。 (1)第2、3、4、5自然段的开头第一句都是过渡句,清晰地写出了作者游览的顺序。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经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把各处景物连接在一起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作者抓住“进了”“绕过”“来到”“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这些叙述游览过程的动词,过渡连接景物的。 教师总结:这种利用动词过渡连接景物,叙述游览过程的表达方式是移步换景。它让游览的过程不断转换,更加清晰。 读一读,感受动词连接的作用。 (2)路线图: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 3.教师总结:选好了景点,确定了顺序,可以用过渡句把游览的过程说清楚。今后的写作可以好好借鉴一下。 观察图片或视频,分享自己对颐和园的印象。 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小组讨论后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觉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学习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二节:精读赏析,品味语言之美
1.体会颐和园“奇”在哪里:研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做批注,品味作者写作特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朗读描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景物的段落,提问:“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或修辞手法来描写?” 学生讨论后交流: “长廊”美。(颜色、数字、比喻) 引导学生关注“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体会作者通过颜色描写增强了画面感。 数字:抓住“七百多米长”“273间”“几千幅画”等数字,让学生感受长廊的壮观和细致。 角色扮演小导游,用生动的语言介绍长廊。 “万寿山”高。(佛香阁高,排云殿占地面积大,又使人感到古色古香的美。) 引导学生抓住“耸立在半山腰”“八角形的阁檐一层一层地叠上去”,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空间描写表现佛香阁的高耸。 排云殿的占地面积大:分析“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体会作者用“一排排”“金碧辉煌”等词语表现宫殿的宏伟。 古色古香的美:引导学生结合“琉璃瓦”“宫殿”等词语,感受古典建筑的美感。 “昆明湖”又静又绿。(抓住几个动词) 静与绿:分析“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体会比喻的生动性。 “我喜欢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感受动词的妙用:抓住“滑”字,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滑”而不是“划”体会语言的精妙。 “滑”字用得特别妙,好像船在湖面上轻轻滑动,湖水一点都没有被破坏。 (4)美丽的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长堤:抓住“长长的堤岸”“湖边的垂柳”等描写,体会长堤的柔美。 湖心岛:分析“葱郁的树丛”“古老的城楼”等词语,感受湖心岛的宁静与古朴。 十七孔桥:抓住“十七个桥洞”“几百根石柱”“形态各异的小狮子”等细节,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具体描写表现桥的宏伟与精美。 3. 根据自己的批注,结合文中的批注,再读课文,你学到了哪些写游记的好方法? 师生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归纳: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怎样才能把自己游览的地方向别人介绍清楚了吧,选好介绍游览的地点;用上恰当的过渡句;观察不同位置景物时,视角也要有变化;加上恰当的想象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这些写作方法,同学们今后的写作可以好好借鉴一下。 朗读并圈画关键词句,小组讨论后分享。。 找出描写长廊的形容词(如“五彩的画”“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角色扮演小导游,用生动的语言介绍长廊。 介绍支架:“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颐和园最著名的长廊!它全长七百多米,像一条彩带环绕在万寿山脚下……” 通过分析建筑特点和语言表达,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描写建筑物的宏伟和美感。 通过动词的分析,学生可以学习如何用精准的语言表现景物的动态美。 通过细节描写,学生可以学习如何用具体的语言表现景物的美感和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性和描写的细腻性。使学生明确作者重点写了哪些景物,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指导和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