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记金华的双龙洞
(部编版)四年级
下
www.21cnjy.com
第5课时
一
素养目标
目录
二
精读课文
三
课堂实践
四
总结评价
五
六
拓展作业
温故知新
一
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通过感受双龙洞的独特景观,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对自然文化遗产的热爱。
学习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积累“突兀森郁、蜿蜒、孔隙”等词语,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观察角度变化(如“仰卧进洞”)展现景物特点,培养空间想象与逻辑分析能力。
品味文中对石钟乳、孔隙等景物的生动描写,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和文字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份双龙洞的导游词,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活动流程:
游双龙神洞——学移步换景
观海上日出——探秘写作顺序
敬请期待哦!
01
02
03
探秘风景中“顺序密码
二
温故知新
词语复习
浙江
罗店
杜鹃
狭窄
郁闷
臀部
肩膀
移动
开端
源 头
登 陆
宽 广
石钟乳
石 笋
观 赏
金华
入山
罗店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5公里
山上
北山
课文按游览的顺序,记叙作者去金华的双龙洞所看到的景象。请你根据作者的游览顺序填空。
游览顺序
三
精读课文
抓住游览顺序,感受作者描述的景象的特点。
探讨作者是怎样把这些景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准确表达的特点。
本课目标
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
油桐
各色的映山红
或浓或淡的新绿
粉红色的山
找一找作者在路上都看见了哪些的景象,说一说它们的特点。
路上美景
地点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景象
特点
明艳
山、花、溪流
移步换景
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想一想,景点各有什么特点?
小组合作
“时而……时而……时而……时而……”写出了溪流_______的特点。
我会用这组关联词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
体会修辞作用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
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
调子。
排比
溪流的变化多端,富有生机和活力
听一听,你能听出小溪的变调吗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自身感受:容纳人数多,外洞很宽敞。
体会感受
宽敞的外洞
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比外洞大得多。
内有双龙,形态各异的石钟乳和石笋。
什么都看不见,即使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
阅读第6-7自然段,内洞的景色是怎样的呢
黑
奇
大
小组讨论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暗示了什么?
这组关联词,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神奇
一进房子即一个四合院的面积。通常在18到20平米左右。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对比的手法,写出特点
体会写法
内洞有十来进,你可以想象……
交流汇报
对进入的船的大小描写;
对船进入方式的描写;
对乘船进入的感受的描写。
朗读第5自然段,说说孔隙的特点,描写的内容。
孔隙
表现目的:
狭窄
通过自问自答,具体说明船____,从而突出孔隙____的特点。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卧, 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描写“船的大小”的目的:
句式探讨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准确用词,表达感受。
朗读这些词语和假设句“要是……准会……”,体会作者描写的贴切与准确性。
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_____,受____的感觉,真实地体现了孔隙_____的特点。
品析字词
体会
四
课堂实践
双龙洞是金华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现在请你做一次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双龙洞,注意把你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点介绍清楚。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本次的导游XXX,现在我们来到了双龙洞……
交流与表达
五
总结评价
作者按游览的________,___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____写双龙洞洞口和外洞的景象,___写怎样通过孔隙进入内洞和在内洞看到的景象,_____写出洞。
先后顺序
先
接着
再
最后
按内容填空
地点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景象
特点
宽
明艳
大
狭小
奇
像桥洞
山、花、溪流
像大会堂
容一只小
船进出
双龙、石钟乳、石笋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奇景和祖国山河的____________ 之情。
热爱和赞美
移步换景
按表格内容填空
游览双龙洞所见到的景象
六
拓展作业
基础:选择校园一角(如操场、花坛),用“移步换景”法写一段话,要求用上1-2个比喻句。
推荐大家阅读游记:叶圣陶 《记游洞庭西山》、老舍的《趵突泉》、朱自清的《梅雨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