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课件+教案+习题+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5.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课件+教案+习题+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5-30 17:34:52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习题
一、填空题
1.在长江流域各平原均有大面积分布的农作物是_______和_________。
2.北方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南方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
3.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描写________________地区景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描写_________________地区景观。
4.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与一月__________℃等温线和mm年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5.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_____________;辽中南工业基地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____________地区。
6.南朝《西洲曲》中说: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你认为这符合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_____________的农村生活场景的描写。
7.苹果、葡萄、梨是我国地理区域______________地区的主要水果;南方地区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亚热带水果是_____________。
8.北方地区主要的糖料作物是_____________,南方地区主要的糖料作物是____________。
9.我国南方地区的河流汛期___________结冰期;北方的河流汛期____________结冰期。
二、选择题
1.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多少毫米的年降水量线和1月平均气温多少摄氏度等温线相吻合( )
A.800 ㎜年降水量线,0℃等温线
B.400㎜年降水量线,5℃等温线
C.800㎜年降水量线,5℃等温线
D.600㎜年降水量线,-5℃等温线
2.下列关于北方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降水量多在800mm左右
B.为半湿润、半干旱温带季风气候
C.冬季少雨,常出现冬旱
D.7、8月降水集中,易出现洪涝灾害
3.下列各组省区中,全部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
A.甘肃、宁夏、安徽、江苏
B.江苏、安徽、河南、辽宁
C.陕西、甘肃、山东、广东
D.山东、北京、天津、黑龙江
4.属于北方地区的地形区是( )
A.太湖平原、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珠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D.太湖平原、东北平原
5.下列现象,只出现在秦岭——淮河以北的是( )
A.林木茂密,四季常绿
B.河流汛期短,冬季结冰
C.气温随季节变化
D.地表崎岖,高低不平
6.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出现的沙尘暴与人们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有关,能够有效减轻这种灾害性天气的人类活动是( )
A.在农业中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B.退耕还林、环草,营造防护林
C.适当增加草场载畜量,提高草场利用率
D.不断开垦草场,大幅度增加耕地面积
7.下列分别是南方与北方居民主食的是( )
A.大米、谷子
B.高粱、玉米
C.面食、谷子
D.大米、面食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习题
单项选择题
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天然界线是( )
A、秦岭——淮河一线
B、大兴安岭——阴山一线
C、昆仑山——阿尔泰山——祁连山一线
D、喜马拉雅山——横断山一线
2、下列地形区中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
A、四川盆地
B、云贵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可以在哪里看到(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测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造成以上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淮南、淮北栽培技术不同
B、淮南、淮北耕作制度不同
C、淮南、淮北气候条件不同
D、淮南、淮北地形条件不同
5、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可以在哪里看到(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6、导致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差异的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
C、热量
D、土壤
7、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玉米
C、春小麦
D、谷子
8、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玉米
C、春小麦
D、谷子
9、傣族聚居在云南南部,住竹楼,着短衣长裙,因为他们要适应( )
A、火热的气候
B、干旱的环境
C、地表崎岖的地形
D、多雨的气候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B、水运是北方地区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C、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
D、南方地区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到三熟
11、我国纬度最低的省区是( )
A、广东省
B、海南省
C、台湾省
D、云南省
12、下列为我国东北地区特有的气候特点是( )
A、终年寒冷干燥
B、夏季高温多雨
C、冬季严寒漫长
D、冬季降水多于夏季
13、北方地区著名的温带水果是( )
A、香蕉
B、柑橘
C、椰子
D、苹果
14、我国有一条大河,几乎每年5月都有几天因连续降雨,引起河水上涨,该河是 ( )
A、长江
B、珠江
C、黄河
D、黑龙江
15、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 )
A、水稻、花生、甘蔗、棉花
B、小麦、花生、甜菜、棉花
C、水稻、油菜、甘蔗、棉花
D、小麦、油菜、甜菜、甘蔗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习题
选择题
1.下列著名古都中,位于南方地区的是(多选题)( )
A.南京
B.杭州
C.开封
D.西安
2.“黑土地”分布在(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平原
3.汾河平原、渭河平原分别位于( )
A.宁夏、内蒙古
B.甘肃、河北
C.河南、山东
D.山西、陕西
4.就矿产资源而言,南方比北方丰富的是( )
A.有色金属
B.煤炭
C.铁矿
D.石油
5.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温带海洋性气候
6.下列作物中,只宜生活在热带的是( )
A.柑橘、香蕉、菠萝
B.龙眼、荔枝、芒果
C.椰子、剑麻、咖啡
D.桃子、李子、柿子
7.下列各组煤矿中,全部位于山西省的是( )
A.神府、东胜、鸡西、鹤岗
B.大同、东胜、神府、峰峰
C.大同、阳泉、西山、平朔
D.鸡西、平顶山、西山、阳泉
8.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 )
A.地面崎岖、峰岭众多
B.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C.地势西高东低
D.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形
9.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 )
A.深圳市
B.香港特别行政区
C.澳门特别行政区
D.海南岛
10.黄土高原的主要农作物是 ( )
A.谷子
B.小麦
C.玉米
D.高梁
11.下列地区中,盛产大豆、高粱、甜菜的是 (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三江平原
D.山东丘陵
12.下列农作物,我国南方、北方产量都多的是 ( )
A.油菜
B.棉花
C.甜菜
D.甘蔗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3.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比较,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4.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方法
比较法,读图分析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一节,我们了解到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
答:略。
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讲授新课
一、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1.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录像资料。提出问题:从图片或录像资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哪些差异?为什么会有差异?
2.这部分教材中的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景观图,包括图5.9中的“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5.10的“东北林海雪原”、图5.11的“海南岛热带风光”。另一类是地理图表,包括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长江和黄河的流量过程线图,这部分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3.指导学生分别阅读哈尔滨和北京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引导学生得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再将这样的特点与武汉和广州的气候进行对比,认识到南方比北方冬季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而且年降水量多。同时为分析河流流量的特点和植被的特点打下基础。填活动1表格。 4.由降水的特点引导到河流流量分析。首先让学生明白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来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补给,由于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区多,所以造成了长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进一步帮助学生发现,河流流量的变化与降水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河流的流量随着降水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减少。引申到我国南方地区夏季会出现洪涝灾害,明确灾害的形成原因,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完成活动2的有关部分。
5.由气候的特点引导到对植被的分析。仍然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明确不同区域的植被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植被类型与气候条件的关系。首先分析“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区别,然后继续分析区域内部植被的区别,又突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差异明显的特征。完成活动2的有关部分。
6.总结归纳,继续完成活动2的讨论,归纳出形成南方和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一步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所以,活动1的表格中可以多设计几行让学生填写。
二、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2.组织学生探究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和南方农村景观差异的原因。
3.通过区域比较研究归纳区域特征。教材中只是分别通过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和人文地理差异说明两个区域的不同,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归纳每个区域的特征。
学生总结归纳出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和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使学生受到生动的人地关系的教育。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确了解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自然和人文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并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另外,同学们也了解到同一区域内部也有一定的差异。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地区的区域特征,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是区域差异表现最明显、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教材通过对北方和南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区域的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并且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3.明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南、北两地自然环境和人文活动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三、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本节的重点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差异。难点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1、比较法、归纳法:本节课始终以南、北方地区的比较为主线,包括自然环境的比较、人文环境的比较,从图像的比较、归纳,上升为抽象的语言文字描述比较,落实教学内容,列表格归纳知识点。
2、读图分析法:通过阅读各种图,提取信息,加以整合,初步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
3、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共同发展,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南方、北方的视频,直观展示南、北方的景观、人类活动等。问题情境:以上播放的是中国哪两个区域?两个区域的差异大吗?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异?今天我们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讲授新课]
(一)我们来感受——欣赏中找差异
图片展示:展示教材上“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
问题情景: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自然差异?(指导判读景观图)
教师讲述:学习区域,我们可以从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分析。自然环境可以从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我们来品读——慧眼识图
品读一:“南、北方地形图”
分组活动:
1.读图说出南北方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的地形区,并能在图中定位。
2.思维拓展:秦岭——淮河一线有哪些地理意义?
分组竞赛:出示南北方地区空白图,填出主要地形和分界线。看哪个组填的又对又快。
教师小结:北方地区主要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南方地区主要地形有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秦岭——淮河一线既是南北方的分界线,也是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还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等。
品读二:“哈尔滨、北京、武汉、海口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教师指导识图:哈尔滨和北京最热月平均气温20℃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0℃以下,降水量在500~600毫米,集中于7、8月,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具有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而武汉最热月均温约30℃,最冷月均温0℃以上,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各月降水都比较丰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特点;海口最热月均温约30℃,最冷月均温18℃以上,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各月降水较丰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教师小结:越往北,气温年较差越大。黑龙江的漠河是我国最晚进入春天的;南方的昆明四季如春;而海南省的海口位于热带,终年气温较高。南方降水量比北方大,而且雨季时间长。由此,我们感到中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很大。
品读三:“长江流量过程线图”、“黄河流量过程线图”
问题情景:长江与黄河流量有什么特点?流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主要靠天然降水补给,长江、黄河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最重要的河流,长江流量比黄河大,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多。夏季,南方地区的降水充沛,使和流水量大增,经常爆发洪涝灾害,所以,南方地区的人们每年都要提高警惕,预防洪灾。
品读四:“北方温带落叶林图”、“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东北的林海雪原景观图”、“海南岛热带风光景观图”。
分组讨论:南北方的植被各有什么特点?植被类型的不同与什么有关?其内部的植被完全一样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北方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南方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同在北方地区,东北的森林比华北的森林茂密、高大;同在南方地区,海南的树木比亚热带地区的树木粗壮、高大。这些都是与降水的多少有直接关系的。
练习:做学案导引第一题,归纳总结南北方的自然差异。
承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会使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等方面有很大差异,请看情景剧《两个广东人在山东的朋友家做客》,通过语言、行动表现出南北方的语言差异、生活习惯差异、传统民居的差异。
(三)我们来探究——交流合作求发展
探究一:情景剧
6月份,广州的小凯乘火车到济南的同21世纪教育网成家做客,他们边吃边聊(用方言交谈)。
王成:你来的路上都看到什么?
小凯:我沿途看到了麦收的场面,大型收割机正在收麦子;屋顶大多比较平,我感觉这边的空气比较干燥。
王成:你喜欢吃什么饭?我给你拿。
小凯:别客气,我自己来,我喜欢吃米饭。
王成:我喜欢吃馒头。
……
问题情景:以上对话中体现了哪些地理知识?
教师小结:人文环境比较可以从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饮食习惯、语言、民居特点等方面进行。
探究二:精读各图,探究自然与人文的关系
图片展示:“反映农耕制度的图片”
结合学案讨论分析:南北方在农耕制度方面有哪些差异?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综合农耕制度特点、人们饮食习惯特点都与地形、气候有直接关系。由此,我们明确人类的生活、生存发展都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图片展示:“反映生活习惯、文化习俗方面的图片”
问题情景: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北方的哪些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明确了南北方的传统民居,传统的交通方式、文化特点、传统体育项目、园林建筑等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互协调。长期以来,南北方的自然环境特点造就了南北方的人文特点。
本节小结:依据板书将内容总结。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自然环境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传统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人文环境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了非常独特的、优美的画面。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人们在生产、生活等行为习惯上必须做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充分认识自然规律,合理运用好大自然赋予的一切,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才能做到真正的人地和谐发展。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教学方法
谈话法、比较法
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前一节,我们了解到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
答:略。
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两个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
[讲授新课]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提问]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范围?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南方地区大体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临东海和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
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提问]: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的第几级阶梯?
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提问]:
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
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 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2、找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
[提问]:
说出以上四个城市位于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
哈尔滨、北京——北方地区;武汉、广州——南方地区。
[活动]:
在地图上找出长江、黄河。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区域(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提问]:
哪条河流径流量大?
北方地区:河流流量小 南方地区:河流流量大
[引申]:
1、水到0℃以下会发生什么现象呢?(结冰)那冬季南方河流与北方河流有何差异呢? 南方河流一般不结冰。
北方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
2、南、北方地区植被类型有何差异?
南方:常绿林
北方:落叶林。
3、这是在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下,长期适应环境的表现,典型植被类型 北方地区: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活动]:
分析形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承转]
1、我们了解了南方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是不是它们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别呢?
答:不是。
哈尔宾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相同吗?
答:不同。
东北林海雪原森林景观与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相同吗?
答:不同。
东北地区典型植被为针叶林。 海南岛植被与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相同吗?
答:不同。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确了解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植被类型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并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另外,同学们也了解到同一区域内部也有一定的差异。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南、北方的自然差异有哪些?(答-略)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了解两区域在人文方面的差异。
[讲授新课]
分别介绍北方、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及熟制、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工具、民居的特点等。
学生们会从饮食、服饰、音乐等方面说出两区域的差异,教师总结,点评。
[提问]
造成这些人文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总结]
主要针对前面提出的几项,分析其形成原因,关于这些原因,首先由同学回答,之后点评,“去伪存真”。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了解到人类活动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南、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两地人文方面的差异也较大。这些反映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