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真题·考向感知】
【考点达标练】
1.(2024·十堰学业考)天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判断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C)
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昆明四季如春
⑤明天大风降温
⑥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2024·福建学业考)“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是杜甫描述成都西边雪山的诗句。据此完成2、3题。
2.摄影爱好者在成都市区拍摄100千米外的雪山,最适合的天气对应的天气符号为(B)
3.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在成都市区看到雪山的概率,可采取的措施有(C)
①增加绿化面积 ②集中焚烧秸秆
③提倡绿色出行 ④使用清洁能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4·南充学业考)某校计划举行郊游活动,同学们查询了近期天气状况,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日期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气温 15~23℃ 15~22℃ 10~18℃ 8~20℃
天气状况
空气污染指数 178 165 60 30
风
A.周一空气质量较好,适宜郊游
B.周二阴天,空气质量较好,风力较强
C.周三小雨,西北风6级
D.周四气温日较差最大,注意增减衣物
(2024·海南学业考)读某区域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5、6题。
5.此时P地区(D)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温和多雨 D.温和少雨
6.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位于P地的是(B)
A.北京 B.上海 C.悉尼 D.巴黎
(2024·福建学业考)如图示意甲、乙、丙、丁四地气候资料,读图完成7、8题。
7.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多雨的是(B)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8.甲地典型的自然景观是(A)
9.(2024·无锡学业考)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在地球“五带”的划分中,这一纬度范围属于热带。
(2)南极洲的等温线较其他大洲的等温线密集;从等温线的数值可以推断其气候最突出的特征是寒冷。
(3)C地的年平均气温比A地低,体现了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纬度分布规律;B地的年平均气温比A地高,可知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
(4)亚洲中部的D地区和东部的E地区纬度相近,但年平均气温D地区比E地区低,主要原因是D地区海拔高。
【考点综合练】
综合考查点: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10.(2024·临沂学业考)临沂市某中学八年级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期“气候与人类活动”知识专题黑板报,供同学们思考学习。请帮助该小组完成相关问题。
探究主题:气候与人类活动
【知识储备】
(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降水。
【探究活动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巴西盛产甘蔗、咖啡、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据图1、图2,分析巴西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气候条件。
答:气候湿热,水源充足。
(3)一个地区的饮食结构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结合图3,简析欧洲西部居民饮食结构与气候的关系。
答:欧洲西部以牛肉、羊肉等乳畜产品为主食,原因是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畜业发达。
【探究活动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暖。2024年1月份,南极地区最高气温首次突破20 ℃;到2030年,全球气温预计将比工业化前高出1.5 ℃左右。全球气候变暖正改变着地球的模样,影响着人类生存环境。
(4)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有ABD。(多项选择填空)
A.极地冰川融化
B.沿海低地被淹没
C.喜马拉雅山脉升高
D.部分地区极端灾害性天气增加
(5)2024年4月22日,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碳中和”主要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请为我国顺利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献计献策。
答:植树造林,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强政府监管,控制工厂二氧化碳的排放;倡导绿色通行,低碳生活等。
【模拟·考前冲刺】
【A层·基础必会】
2024年首场寒潮来袭,全国多地迎来一轮大范围雨雪天气。1月12日,北京出现降雪,较1991—2024年平均晚了40天。如图是北京故宫初雪景观。读图,完成1~3题。
1.表示如图中天气状况的符号是(D)
2.此次寒潮带来的积极影响有(C)
①气温骤降 ②净化空气
③阻碍交通 ④欣赏雪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寒潮来临时,下列做法最合理的是(C)
A.加强开窗通风 B.积极户外锻炼
C.注意添衣保暖 D.外出不戴口罩
中国(上海)国际果蔬展览会暨第16届亚洲果蔬博览会将于2024年10月24日-2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办,联合总展出面积达130 000平方米,为果蔬行业搭建了一个全球对话的国际舞台。下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4~6题。
4.上海的年平均气温在(B)
A.20 ℃以上 B.10 ℃~20 ℃
C.0 ℃~10 ℃ D.-10 ℃~0 ℃
5.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B)
A.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
B.北半球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C.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弯曲
D.南半球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6.香蕉和葡萄是往年博览会成交量较大的果品,香蕉生长温度要求为20 ℃~35 ℃,由此推测,香蕉主要分布在(A)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南温带
【B层·能力进阶】
(2024·山西太原期末)“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结合诗句或谚语完成7~9题。
7.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描写的是(A)
A.天气 B.气候 C.气温 D.季节
8.下列诗句、谚语中反映气温日较差大的是(D)
A.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B.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9.形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景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C)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人类活动
(2024·北京石景山区期末)世界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如图为全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有热带雨林分布的地区是(C)
A.亚洲的内陆地区 B.北美洲中纬度地区
C.南美洲赤道附近 D.大洋洲西部地区
11.导致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
A.纬度位置 B.地表起伏
C.海陆位置 D.河流分布
12.我们所学习的气候类型是以“柯本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划分的。如图代表四种气候类型。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柯本提出的气温指标
·热带:
最冷月均温≥18 ℃
·温暖带:
最热月均温>10 ℃
最冷月均温0~18 ℃
(1)根据柯本提出的气温指标,甲、乙、丙、丁中属于热带气候的是乙和丁,属于温暖带气候的是丙。
(2)柯本提出,若每个月降水量均超过60 mm,则具备“全年多雨”的特征,符合这一气候特征的是丁,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热带雨林气候。
(3)柯本在划分气候类型的过程中,也会参照当地的自然景观。下列三幅景观图中,能够反映甲气候特征的是B。
(4)下段文字描述的是位于乙气候区的传统民居——竹楼,其中有两处描述错误,请指出。
竹楼主要以竹子为原材料,适合草原的游牧生活;分上下两层,为防潮避湿,下层一般不住人;窗户较小以抵御寒风侵袭。
错误1:适合草原的游牧生活;
错误2:窗户较小以抵御寒风侵袭。
【C层·思维拓展】
13.“万里茶道”是晋商明末清初开辟的从福建武夷山到俄罗斯的茶叶贸易通道,总长约1.3万千米,纵贯祖国南北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好山好奶辨好茶】
(1)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武夷山自古“茶以山名,山以茶显”。下列能正确反映武夷山气候特点的图是②(填序号)。
(2)“万里茶道”深刻影响了沿线国家的饮食文化。如蒙古国就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图(c)是蒙古奶茶,体现了当地畜牧业(农业部门)和茶文化的有机结合。
【交通重镇】
(3)汉口是武汉三镇之一,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商贸集散地,这主要得益于这里便利的水运。分析武汉发展水运的自然优势为位于长江和汉江交汇处,水量大,航道水深,地形平坦,水流平缓,社会经济优势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货运量大。
【特色民居】
(4)在“万里茶道”沿途可以看到以下图中的民居。请任选一类民居,描述其特征,并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答:①民居尖顶,依河而建,以木建筑为主。下梅古镇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沛,民居呈现沿河而建的布局(如水乡建筑)。屋顶坡度大,出檐宽利于排水。植被繁茂,民居建筑多以木建筑为主。②蒙古包是圆形的。蒙古包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当地气候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蒙古包方便拆装,适宜游牧民族的需要;又由于当地冬季风大,蒙古包制成圆形,可适应这种自然环境特征。③俄罗斯木屋墙厚窗小,建筑为木结构。采用木质材料,便于就地取材;墙厚窗小,便于防寒保暖。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真题·考向感知】
【考点达标练】
1.(2024·十堰学业考)天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判断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
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昆明四季如春
⑤明天大风降温
⑥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2024·福建学业考)“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是杜甫描述成都西边雪山的诗句。据此完成2、3题。
2.摄影爱好者在成都市区拍摄100千米外的雪山,最适合的天气对应的天气符号为( )
3.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在成都市区看到雪山的概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增加绿化面积 ②集中焚烧秸秆
③提倡绿色出行 ④使用清洁能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4·南充学业考)某校计划举行郊游活动,同学们查询了近期天气状况,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日期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气温 15~23℃ 15~22℃ 10~18℃ 8~20℃
天气状况
空气污染指数 178 165 60 30
风
A.周一空气质量较好,适宜郊游
B.周二阴天,空气质量较好,风力较强
C.周三小雨,西北风6级
D.周四气温日较差最大,注意增减衣物
(2024·海南学业考)读某区域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5、6题。
5.此时P地区( )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温和多雨 D.温和少雨
6.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位于P地的是( )
A.北京 B.上海 C.悉尼 D.巴黎
(2024·福建学业考)如图示意甲、乙、丙、丁四地气候资料,读图完成7、8题。
7.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多雨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8.甲地典型的自然景观是( )
9.(2024·无锡学业考)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等温线大致与 平行;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 ℃以上,在地球“五带”的划分中,这一纬度范围属于 。
(2)南极洲的等温线较其他大洲的等温线 ;从等温线的数值可以推断其气候最突出的特征是 。
(3)C地的年平均气温比A地 ,体现了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 ”的纬度分布规律;B地的年平均气温比A地 ,可知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 。
(4)亚洲中部的D地区和东部的E地区纬度相近,但年平均气温D地区比E地区 ,主要原因是 。
【考点综合练】
综合考查点: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10.(2024·临沂学业考)临沂市某中学八年级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期“气候与人类活动”知识专题黑板报,供同学们思考学习。请帮助该小组完成相关问题。
探究主题:气候与人类活动
【知识储备】
(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 、 。
【探究活动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巴西盛产甘蔗、咖啡、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据图1、图2,分析巴西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气候条件。
(3)一个地区的饮食结构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结合图3,简析欧洲西部居民饮食结构与气候的关系。
【探究活动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暖。2024年1月份,南极地区最高气温首次突破20 ℃;到2030年,全球气温预计将比工业化前高出1.5 ℃左右。全球气候变暖正改变着地球的模样,影响着人类生存环境。
(4)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有 。(多项选择填空)
A.极地冰川融化
B.沿海低地被淹没
C.喜马拉雅山脉升高
D.部分地区极端灾害性天气增加
(5)2024年4月22日,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碳中和”主要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请为我国顺利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献计献策。
【模拟·考前冲刺】
【A层·基础必会】
2024年首场寒潮来袭,全国多地迎来一轮大范围雨雪天气。1月12日,北京出现降雪,较1991—2024年平均晚了40天。如图是北京故宫初雪景观。读图,完成1~3题。
1.表示如图中天气状况的符号是( )
2.此次寒潮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①气温骤降 ②净化空气
③阻碍交通 ④欣赏雪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寒潮来临时,下列做法最合理的是( )
A.加强开窗通风 B.积极户外锻炼
C.注意添衣保暖 D.外出不戴口罩
中国(上海)国际果蔬展览会暨第16届亚洲果蔬博览会将于2024年10月24日-2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办,联合总展出面积达130 000平方米,为果蔬行业搭建了一个全球对话的国际舞台。下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4~6题。
4.上海的年平均气温在( )
A.20 ℃以上 B.10 ℃~20 ℃
C.0 ℃~10 ℃ D.-10 ℃~0 ℃
5.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
A.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
B.北半球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C.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弯曲
D.南半球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6.香蕉和葡萄是往年博览会成交量较大的果品,香蕉生长温度要求为20 ℃~35 ℃,由此推测,香蕉主要分布在( )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南温带
【B层·能力进阶】
(2024·山西太原期末)“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结合诗句或谚语完成7~9题。
7.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描写的是( )
A.天气 B.气候 C.气温 D.季节
8.下列诗句、谚语中反映气温日较差大的是( )
A.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B.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9.形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景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人类活动
(2024·北京石景山区期末)世界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如图为全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有热带雨林分布的地区是( )
A.亚洲的内陆地区 B.北美洲中纬度地区
C.南美洲赤道附近 D.大洋洲西部地区
11.导致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表起伏
C.海陆位置 D.河流分布
12.我们所学习的气候类型是以“柯本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划分的。如图代表四种气候类型。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柯本提出的气温指标
·热带:
℃
·温暖带:
℃
(1)根据柯本提出的气温指标,甲、乙、丙、丁中属于热带气候的是 和 ,属于温暖带气候的是 。
(2)柯本提出,若每个月降水量均超过60 mm,则具备“全年多雨”的特征,符合这一气候特征的是 ,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 。
(3)柯本在划分气候类型的过程中,也会参照当地的自然景观。下列三幅景观图中,能够反映甲气候特征的是 。
(4)下段文字描述的是位于乙气候区的传统民居——竹楼,其中有两处描述错误,请指出。
竹楼主要以竹子为原材料,适合草原的游牧生活;分上下两层,为防潮避湿,下层一般不住人;窗户较小以抵御寒风侵袭。
错误1: ;
错误2: 。
【C层·思维拓展】
13.“万里茶道”是晋商明末清初开辟的从福建武夷山到俄罗斯的茶叶贸易通道,总长约1.3万千米,纵贯祖国南北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好山好奶辨好茶】
(1)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武夷山自古“茶以山名,山以茶显”。下列能正确反映武夷山气候特点的图是 (填序号)。
(2)“万里茶道”深刻影响了沿线国家的饮食文化。如蒙古国就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图(c)是蒙古奶茶,体现了当地 业(农业部门)和茶文化的有机结合。
【交通重镇】
(3)汉口是武汉三镇之一,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商贸集散地,这主要得益于这里便利的水运。分析武汉发展水运的自然优势为 ,社会经济优势为 。
【特色民居】
(4)在“万里茶道”沿途可以看到以下图中的民居。请任选一类民居,描述其特征,并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