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青藏地区 中国在世界中
【考点达标练】
(2024·广安学业考)为了更好地复习和巩固青藏地区所学知识,乐乐构建了青藏地区地理知识树。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对“知识树”中信息的解读能真实反映青藏地区特征的是 (B)
A.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纬度高
B.高寒农牧业—畜牧业—牦牛
C.资源丰富—地热能—拉萨“日光城”
D.少数民族—藏族—火把节
2.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以下措施可行的有 (C)
A.开垦高原湿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
B.开发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
C.发展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旅游业
D.兴建草场,扩大放牧规模
(2024·成都学业考)青稞是藏区居民主要粮食,具有高抗氧化性、营养价值高等优点。如图为西藏青稞主要分布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特征为 (A)
A.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C.从西南向东北递增 D.从东北向西南递增
4.青稞主要分布在 (C)
A.藏西北湖泊区
B.藏东南湖泊区
C.藏东南河谷区
D.藏西北河谷区
5.以青稞为原料制作的当地特色美食是 (A)
A.① B.② C.③ D.④
(2024·泸州学业考)“巅峰使命2024——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于2024年4月28日全面启动,5月4日,一座自动气象观测站(如图所示),在珠穆朗玛峰北坡海拔8 830米处架设成功,可精准实测珠峰北坡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和太阳辐射等数据。本次科考是我国目前为止学科覆盖面最广、参加科考队员最多、采用仪器设备最先进的珠峰科考。据此回答6~8题。
6.科考队员安装上述气象观测站的最大难度是时间不能待得太长,这是因为 (B)
A.太阳辐射强 B.高寒缺氧
C.冰面湿滑 D.空气干燥
7.在珠峰极高海拔地区建立气象站的主要地理意义是 (C)
①监测攀登珠峰的气象条件
②研究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③监测全球气候的变化规律
④监测珠峰极高海拔地区冰川和积雪随气候的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本次科考学科覆盖面广的主要目的是(A)
A.对珠峰地区进行综合性考察
B.培养更多学科的科考人员
C.展示我国科学考察技术先进
D.体现我国综合国力的雄厚
9.(2024·江西学业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这里地高天寒,雪山连绵,湖泊星罗,沼泽密布;这里人烟稀少,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河流众多,是江河之源。20世纪末,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为此,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图1示意三江源地区山河分布,图2为环保人士与野牦牛的“对话”。
(1)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的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我国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
(2)简要说明青藏高原地势高对气温及动、植物的影响。
①对气温:气温低;
②对动、植物:以耐高寒的动、植物为主。
(3)环保人士在三江源地区活动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答:高寒缺氧、道路艰险、气候变化等诸多困难。
(4)为还野牦牛一片生存空间,我国政府及环保人士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坚持“以草定畜”的科学态度,严格控制草场载畜量;建立自然保护区。
【考点综合练】
综合考查点:工程建设与区域特点
10.(2024·云南学业考)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豫直流工程是世界首条清洁能源外送的特高压通道,起于青海,经甘肃、陕西,止于河南,连接了清洁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和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中东部地区。该工程源源不断地输送“绿电”替代部分煤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助推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
材料二 青豫直流工程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青豫直流工程共跨越了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2)该工程从河南到青海经过的省区,年降水量变化的大致趋势是逐渐减少。
(3)青豫直流工程输送的清洁能源大部分来源于太阳能,青海省所在地区太阳能丰富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且日照时间长。
(4)青海省的西北部还有被称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
(5)青豫直流工程止于河南,该省的省级行政中心是郑州,说出该工程输送的清洁能源为河南及所在的中东部地区带来的益处:减少环境污染(或改善能源使用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答出一点即可)
(6)尽量少使用塑料袋、尽量少开空调等低碳生活方式可助推“碳达峰”和“碳中和”。除此之外,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还可践行的低碳生活方式有绿色低碳出行、人走灯关、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答出一点即可)
【A层·基础必会】
读青海省地图及茶卡盐湖景观图,完成1~3题。
1.青海省 (D)
A.地处西北地区,行政中心是西宁
B.位于中纬度地区,北邻西藏自治区
C.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海拔较高
D.柴达木盆地有石油、钾盐等矿产
2.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目标是把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三江源地区 (B)
A.是长江、黄河、珠江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B.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C.设立国家公园最主要的目的是大力发展旅游业
D.湿地广布、湖泊众多,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3.“天空之镜”——茶卡盐湖是生态旅游与工业旅游并举的景区。因游客进入盐湖要穿塑料鞋套,导致旺季时一天能清理出十多吨垃圾。为保护茶卡盐湖自然环境,应该 (C)
①限制景区每日游客流量
②向游客租赁可再生环保鞋套
③永久关闭茶卡盐湖景区
④加强宣传,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我国首个大型商业化光热电站在青海省建成,一块块光热定日镜排列延伸,在戈壁瀚海中好似一片静谧的蔚蓝海洋,敞开胸怀吸纳太阳赋予的能量。下图示意太阳能帆板。据此完成4、5题。
4.青海省建设光热电站的优势条件是 (B)
①太阳能资源丰富 ②科学技术水平高
③未利用土地广阔 ④当地能源需求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太阳能光伏发电与煤电相比具有的优势有 (C)
A.发电成本低 B.占地面积小
C.环保、污染小 D.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2024·菏泽期末)近年来,青甘大环线成为一条网红旅游线。据图完成6、7题。
6.青海湖边多见牦牛。它毛长皮厚,体矮身健,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的 (C)
A.冷湿 B.湿热 C.高寒 D.干旱
7.瓜州,因瓜得名,享有“中国蜜瓜之乡”的美誉。瓜州蜜瓜甘甜如蜜的原因是 (C)
A.地形复杂多样 B.距海近,降水多
C.昼夜温差大 D.土壤贫瘠
【B层·能力进阶】
(2024·德州期末)读西藏相关地理事物分布图,完成8、9题。
8.根据图中信息,对西藏人口分布的推断,正确的是 (A)
A.西北部少,东部、东南部多
B.西北部多,南部少
C.东北部多,西南部少
D.中部多,四周少
9.由上图可看出西藏的青稞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 (C)
A.光照更强烈 B.平原面积广大
C.热量更充足 D.黑土土壤肥沃
10.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雪域高原连线天宫再燃航天梦——2024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并在北京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西藏拉萨、新疆乌鲁木齐设分会场。在天地互动环节,雪域高原成功连线“天宫”。
材料二 位于世界屋脊的西藏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产品,但当地特色产品很难销往全国,为此援藏人员通过“直播带货”助推藏货出藏。“直播带货”成为西藏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
材料三 青藏地区略图。
(1)观看“天宫课堂”直播时,西藏拉萨分课堂与北京主课堂存在明显的时间上的差异,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运动。
(2)在天地互动环节,拉萨的同学向航天员提问:太空中的水能烧开吗 在西藏,当地的水只能烧到90℃的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3)我国承诺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简称“碳达峰”,西藏在“碳达峰”方面的优势清洁能源是太阳能、地热能、水能。
(4)写出两种“直播带货”销售的西藏特色产品:糌粑、牦牛肉、酥油茶、藏毯、风干牛羊肉等(两种即可);试分析制约西藏特色产品外销的原因交通不便;缺乏品牌宣传;市场信息相对闭塞;营销经验不足等(言之有理即可)。
(5)西藏自治区的粮食作物品质优良,一经上线就被抢售一空,最具代表性的粮食作物是青稞。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纳帕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平均海拔3 266米,是黑颈鹤等40余种水禽的主要越冬栖息地。每年11月至次年5月,大量湖泊变为沼泽,部分甚至干涸成为美丽的草原。
材料二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主要栖息在淡水湿地,性情胆小,反抗天敌与保护幼雏的能力弱;不善游泳,利用长喙在浅水或泥土中摄食植物茎叶、昆虫、鱼、蛙等。隆宝湿地是黑颈鹤的繁殖地,每年秋季,黑颈鹤克服重重障碍飞往纳帕海越冬,次年春季又返回隆宝湿地,两地间往返时间约1个月。
材料三 下图为青藏高原局部示意图和黑颈鹤示意图。
(1)图中区域主要位于横断山脉一带,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位于阶梯交界处,因而水能(清洁能源)丰富;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每年11月至次年5月,纳帕海大量湖泊变成沼泽的原因是AD。(双项选择)
A.气温低,冰雪融水减少
B.蒸发量增加
C.受西南季风影响
D.处于旱季,降水减少
(3)分析隆宝湿地成为黑颈鹤繁殖地的有利条件有①淡水湿地,水面宽广,水深适宜;②夏季时水草繁盛,食物丰富,利于黑颈鹤栖息;③海拔高,人烟稀少,天敌较少等。
(4)分析黑颈鹤迁徙至纳帕海越冬的主要原因有①隆宝湿地纬度高、海拔高,冬季寒冷,食物短缺;②纳帕海纬度相对较低,海拔较低,冬季较温暖,食物依然比较充足;③冬季时纳帕海水深变浅,适合黑颈鹤摄食等。第十八章 青藏地区 中国在世界中
【考点达标练】
(2024·广安学业考)为了更好地复习和巩固青藏地区所学知识,乐乐构建了青藏地区地理知识树。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对“知识树”中信息的解读能真实反映青藏地区特征的是 ( )
A.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纬度高
B.高寒农牧业—畜牧业—牦牛
C.资源丰富—地热能—拉萨“日光城”
D.少数民族—藏族—火把节
2.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以下措施可行的有 ( )
A.开垦高原湿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
B.开发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
C.发展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旅游业
D.兴建草场,扩大放牧规模
(2024·成都学业考)青稞是藏区居民主要粮食,具有高抗氧化性、营养价值高等优点。如图为西藏青稞主要分布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特征为 ( )
A.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C.从西南向东北递增 D.从东北向西南递增
4.青稞主要分布在 ( )
A.藏西北湖泊区
B.藏东南湖泊区
C.藏东南河谷区
D.藏西北河谷区
5.以青稞为原料制作的当地特色美食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4·泸州学业考)“巅峰使命2024——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于2024年4月28日全面启动,5月4日,一座自动气象观测站(如图所示),在珠穆朗玛峰北坡海拔8 830米处架设成功,可精准实测珠峰北坡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和太阳辐射等数据。本次科考是我国目前为止学科覆盖面最广、参加科考队员最多、采用仪器设备最先进的珠峰科考。据此回答6~8题。
6.科考队员安装上述气象观测站的最大难度是时间不能待得太长,这是因为 ( )
A.太阳辐射强 B.高寒缺氧
C.冰面湿滑 D.空气干燥
7.在珠峰极高海拔地区建立气象站的主要地理意义是 ( )
①监测攀登珠峰的气象条件
②研究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③监测全球气候的变化规律
④监测珠峰极高海拔地区冰川和积雪随气候的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本次科考学科覆盖面广的主要目的是( )
A.对珠峰地区进行综合性考察
B.培养更多学科的科考人员
C.展示我国科学考察技术先进
D.体现我国综合国力的雄厚
9.(2024·江西学业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这里地高天寒,雪山连绵,湖泊星罗,沼泽密布;这里人烟稀少,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河流众多,是江河之源。20世纪末,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为此,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图1示意三江源地区山河分布,图2为环保人士与野牦牛的“对话”。
(1)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的 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我国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族。
(2)简要说明青藏高原地势高对气温及动、植物的影响。
①对气温: ;
②对动、植物: 。
(3)环保人士在三江源地区活动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4)为还野牦牛一片生存空间,我国政府及环保人士采取了哪些措施
【考点综合练】
综合考查点:工程建设与区域特点
10.(2024·云南学业考)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豫直流工程是世界首条清洁能源外送的特高压通道,起于青海,经甘肃、陕西,止于河南,连接了清洁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和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中东部地区。该工程源源不断地输送“绿电”替代部分煤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助推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
材料二 青豫直流工程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青豫直流工程共跨越了我国地势的 级阶梯。
(2)该工程从河南到青海经过的省区,年降水量变化的大致趋势是 。
(3)青豫直流工程输送的清洁能源大部分来源于太阳能,青海省所在地区太阳能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4)青海省的西北部还有被称为“聚宝盆”的 盆地。
(5)青豫直流工程止于河南,该省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说出该工程输送的清洁能源为河南及所在的中东部地区带来的益处: 。(答出一点即可)
(6)尽量少使用塑料袋、尽量少开空调等低碳生活方式可助推“碳达峰”和“碳中和”。除此之外,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还可践行的低碳生活方式有 。(答出一点即可)
【A层·基础必会】
读青海省地图及茶卡盐湖景观图,完成1~3题。
1.青海省 ( )
A.地处西北地区,行政中心是西宁
B.位于中纬度地区,北邻西藏自治区
C.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海拔较高
D.柴达木盆地有石油、钾盐等矿产
2.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目标是把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三江源地区 ( )
A.是长江、黄河、珠江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B.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C.设立国家公园最主要的目的是大力发展旅游业
D.湿地广布、湖泊众多,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3.“天空之镜”——茶卡盐湖是生态旅游与工业旅游并举的景区。因游客进入盐湖要穿塑料鞋套,导致旺季时一天能清理出十多吨垃圾。为保护茶卡盐湖自然环境,应该 ( )
①限制景区每日游客流量
②向游客租赁可再生环保鞋套
③永久关闭茶卡盐湖景区
④加强宣传,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我国首个大型商业化光热电站在青海省建成,一块块光热定日镜排列延伸,在戈壁瀚海中好似一片静谧的蔚蓝海洋,敞开胸怀吸纳太阳赋予的能量。下图示意太阳能帆板。据此完成4、5题。
4.青海省建设光热电站的优势条件是 ( )
①太阳能资源丰富 ②科学技术水平高
③未利用土地广阔 ④当地能源需求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太阳能光伏发电与煤电相比具有的优势有 ( )
A.发电成本低 B.占地面积小
C.环保、污染小 D.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2024·菏泽期末)近年来,青甘大环线成为一条网红旅游线。据图完成6、7题。
6.青海湖边多见牦牛。它毛长皮厚,体矮身健,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的 ( )
A.冷湿 B.湿热 C.高寒 D.干旱
7.瓜州,因瓜得名,享有“中国蜜瓜之乡”的美誉。瓜州蜜瓜甘甜如蜜的原因是 ( )
A.地形复杂多样 B.距海近,降水多
C.昼夜温差大 D.土壤贫瘠
【B层·能力进阶】
(2024·德州期末)读西藏相关地理事物分布图,完成8、9题。
8.根据图中信息,对西藏人口分布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西北部少,东部、东南部多
B.西北部多,南部少
C.东北部多,西南部少
D.中部多,四周少
9.由上图可看出西藏的青稞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 ( )
A.光照更强烈 B.平原面积广大
C.热量更充足 D.黑土土壤肥沃
10.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雪域高原连线天宫再燃航天梦——2024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并在北京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西藏拉萨、新疆乌鲁木齐设分会场。在天地互动环节,雪域高原成功连线“天宫”。
材料二 位于世界屋脊的西藏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产品,但当地特色产品很难销往全国,为此援藏人员通过“直播带货”助推藏货出藏。“直播带货”成为西藏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
材料三 青藏地区略图。
(1)观看“天宫课堂”直播时,西藏拉萨分课堂与北京主课堂存在明显的时间上的差异,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地球的 运动。
(2)在天地互动环节,拉萨的同学向航天员提问:太空中的水能烧开吗 在西藏,当地的水只能烧到90℃的原因是 ;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
(3)我国承诺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简称“碳达峰”,西藏在“碳达峰”方面的优势清洁能源是 。
(4)写出两种“直播带货”销售的西藏特色产品: (两种即可);试分析制约西藏特色产品外销的原因 。
(5)西藏自治区的粮食作物品质优良,一经上线就被抢售一空,最具代表性的粮食作物是 。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纳帕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平均海拔3 266米,是黑颈鹤等40余种水禽的主要越冬栖息地。每年11月至次年5月,大量湖泊变为沼泽,部分甚至干涸成为美丽的草原。
材料二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主要栖息在淡水湿地,性情胆小,反抗天敌与保护幼雏的能力弱;不善游泳,利用长喙在浅水或泥土中摄食植物茎叶、昆虫、鱼、蛙等。隆宝湿地是黑颈鹤的繁殖地,每年秋季,黑颈鹤克服重重障碍飞往纳帕海越冬,次年春季又返回隆宝湿地,两地间往返时间约1个月。
材料三 下图为青藏高原局部示意图和黑颈鹤示意图。
(1)图中区域主要位于 山脉一带,由一系列 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位于阶梯交界处,因而 (清洁能源)丰富;多 、 等地质灾害。
(2)每年11月至次年5月,纳帕海大量湖泊变成沼泽的原因是 。(双项选择)
A.气温低,冰雪融水减少
B.蒸发量增加
C.受西南季风影响
D.处于旱季,降水减少
(3)分析隆宝湿地成为黑颈鹤繁殖地的有利条件有 。
(4)分析黑颈鹤迁徙至纳帕海越冬的主要原因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