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人的三餐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其中不需要消化就能直接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是( )
①淀粉 ②脂肪 ③蛋白质 ④水 ⑤无机盐 ⑥维生素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2.下列搭配有误的是( )
A.缺乏维生素C——患坏血病 B.缺乏含钙的无机盐——患佝偻病
C.缺乏含铁的无机盐——患贫血症 D.缺乏维生素A——患骨质疏松症
3.DHA是一种对人体非常重要的脂肪酸,对胎儿的智力和视觉发育至关重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HA在小肠内可以被直接吸收 B.DHA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C.DHA的消化起始于口腔 D.胆汁中的消化酶可以分解DHA
4.人体中,有吸收功能而没有消化功能的结构是( )
A.胃 B.食道 C.肝脏 D.大肠
5.下图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剪刀1”“剪刀2”分别代表两种消化酶,“剪刀1”可能出现在消化道的( )
口腔和胃 B.胃和小肠
C.小肠和大肠 D.口腔和小肠
6. 下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图中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三支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是为了与口腔内温度保持一致
B.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①与③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
D.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
7.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
A.小肠长5~6米 B.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8.“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始终是人们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食品安全应考虑的问题包括( )
①食物本身是否有毒 ②食品的保质期 ③食物含能量高低 ④是否被农药等有毒物质污染 ⑤维生素种类 ⑥无机盐含量 ⑦食物的营养价值 ⑧食物是否发霉变质
A.①③⑤⑧ B.①②④⑧ C.①②⑦⑧ D.①②④⑦⑧
9.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如图),对观察到的几种血细胞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是白细胞,能够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
B.如果某人有炎症,应该是①的数量明显减少
C.如果某人贫血,可能是②红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值
D.③是血小板,作用是止血,加速凝血
10.下列有关输血和献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O型血的人能接受任何血型的血 B.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C.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影响健康 D.对于某些出血性疾病的患者需要输入血小板
11.医生在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和严重贫血病人时,应该分别给患者输入( )
A.鲜血和红细胞 B.血浆和白细胞 C.血浆和红细胞 D.鲜血和白细胞
12.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循环的路径是左心室→4→毛细血管乙→3→右心房
B.血管2比血管1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C.当血液流经甲时,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D.当血液流经乙后,血液由鲜红色变成暗红色
13.下列对心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心脏四个腔室,上下相通,左右不相通
B.心室壁比心房壁厚
C.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相连
D.房室瓣朝心房的方向开
14.右图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下列途述正确的是( )
A.血管c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B.若①代表进入血管c的气体,则该气体是氧气
C.血管b中的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左心房
D.与血管b相比,血管a中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
15.血液流经某个部位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那么该部位是( )
A.全身血管 B.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C.肺静脉 D.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
16.下列有关血液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先体循环,后肺循环 B.先肺循环,后体循环
C.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 D.无法确定
17.下列有关人体内瓣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静脉内都有静脉瓣 B.瓣膜能控制血液流动方向
C.心脏的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 D.心脏的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
18.在体外,分别完全燃烧l g蛋白质、糖类、脂肪,释放出能量最少的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一样多
19.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B.痰形成的部位主要是气管
C.呼吸道能温暖、清洁吸入的空气 D.外界气体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
20.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被利用以及二氧化碳产生的场所分别是( )
A.细胞、细胞 B.肺、细胞 C.肺泡、细胞 D.细胞、心脏
21.呼气时,能正确反映呼吸肌的活动情况与肺内气压变化的是( )
A.肋间肌舒张,膈肌收缩,肺内气压减小 B.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肺内气压增大
C.肋间肌收缩,膈肌舒张,肺内气压减小 D.肋间肌舒张,膈肌舒张,肺内气压增大
22.呼吸的全过程包括下面四个环节,其正确顺序是( )
①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②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③外界气体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④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23.如图表示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B.在B处的氧气会通过血液输送到E处
C.从A流到C的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明显升高
D.气体能够交换是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
24.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以气体形式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是( )
A.排尿 B.排便 C.排汗 D.呼出二氧化碳
25. 如图是人体某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若a是入球小动脉, 则a、c内分别流( )
A.动脉血、动脉血 B.静脉血、静脉血
C.动脉血、静脉血 D.静脉血、动脉血
26.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③内液体的排出可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B.某人的尿量是正常人的数倍,可能病变的部位是结构④
C.结构⑤中的液体是原尿
D.血液透析治疗模拟的是人体内的A生理活动
27.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的途径是( )
A.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B.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
C.输尿管→肾脏→膀胱→尿道 D.膀胱→尿道→输尿管→肾脏
28.肾单位是人体肾脏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在肾单位的结构中,既属于泌尿系统又属于循环系统的结构是(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输尿管
29.人体内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葡萄糖含量在肾内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①~④表示肾内的有关结构。据图判断重吸收作用发生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0.体检中心对某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的甲、乙两种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右表所示数据(单位:g/100 mL),试判断甲、乙分别是( )
A.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B.甲是无机盐,乙是尿素
C.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 D.甲是蛋白质,乙是尿素
二、非选择题(包括四小题,共60分)
31、读图理解。
根据如图人体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的2所指的是 ,内流 血,心脏的四个腔中心脏壁最厚的是 (填序号)。
血液由4输出,流经7、8到1 的循环途径叫 ,血液由2输出,流回3完成肺循环途径后,血液发生的变化是 。氧气进入血液后,会与红细胞中 的结合。
(3)若M流进小肠内毛细血管,则N内流动的血液最明显的变化是 增多了,若M流进肾脏,则N血管内血液中减少成分是物质 、 (至少写出两种)
32、实验探究。
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馒头的消化作用”时,记录如下表。请分析作答。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馒头碎屑适量 馒头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有无唾液 2 mL唾液 A 2 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 ℃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______,与_______号试管进行对照。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以及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择_________号与________号试管进行对照。
(3)水浴温度为37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是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色最蓝的试管是__________号。
(4)食物中的淀粉最终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并在____________处被吸收。
33、资料分析。
资料一 某市一名14岁少年小阳突发意外身亡,其父母在悲痛之余,决定将孩子的人体器官捐献出去,小阳捐献出的肺脏、肝脏、肾脏,成功救治了4名器官衰竭患者。其中两位尿毒症患者此前已进行血液透析3年多,深受病痛折磨,经过肾移植手术后肾功能恢复明显,均已不用进行血液透析。
资料二 尿毒症患者是由于肾衰竭无法正常工作,体内的废物无法排出从而导致中毒死亡。肾脏功能衰竭的人可以使用人工肾脏,它可以模拟肾脏的工作,过滤人的血液,进行血液透析。患者通常需要每周进行2~3次血液透析,以便及时排出体内的废物。而比血液透析更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肾移植的方法装上一个健康的肾脏。
(1)小阳所捐献的肺脏、肝脏、肾脏对于病人来说都有重要的功能,肺的主要作用是进行__________,而呼吸也是_________的途径之一。肾脏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2)尿毒症患者无法排出人体内的废物,如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多余的水、_________和________等。根据上文,血液透析仪相当于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作用。
(3)血液和原尿的区别主要是原尿不含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病患者出现糖尿有可能是由于肾单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部位发生病变。
34、综合运用。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图是人体部
分系统及生理活动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通过C系统完成体内物质运输,大部分氧气与红细胞中的 结合,由红细胞运输,而二氧化碳则由 运输。
(2)人体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是由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的,其消耗的氧气和有机物分别由 (填图中字母)系统从外界获得。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②③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
(3)B系统中,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是 。食物中的蛋白质在B系统内最终被分解成 。
(4)正常情况下,血液流经D系统中的肾脏时,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的液体与血浆相比,不含 。尿液的形成过程还包括 肾小管的 作用。
(5))C系统运输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最终供给人体组织细胞利用参与______________这一生理过程。
参考答案
1-5BDADD
6-10DBBBA
11-15CCDAB
16-20CAADA
21-25DCCDA
26-30BAACA
非选择题
(1)右心室 静脉 4
右心房 体循环 静脉血变动脉血 血红蛋白
营养物质 氧气 尿素(水、无机盐)
(1)2ml清水 1
(2)1 3
(3)模拟人体口腔温度 1 淀粉被唾液中的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 2
葡萄糖 小肠
(1)气体交换 排泄 形成尿液
无机盐 尿素 肾小球 滤过
血细胞 大分子蛋白质
肾小管
(1)血红蛋白 血浆
A、B 吸收 气体扩散
胃、小肠 氨基酸
大分子蛋白质 重吸收
呼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