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邹( )忌 (2)纳谏( ) (3)昳( )丽
(4)间( )进 (5)期( )年 (6)朝( )服衣冠
(7)窥( )镜 (8)暮寝( ) (9)谤( )讥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修八尺有余 (2)形貌昳丽 (3)朝服衣冠
(4)窥镜 (5)旦日 (6)明日
(7)美我 (8)私我也 (9)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暮寝而思之。
C.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D.上书谏寡人者 受上赏
6.对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表并列)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表顺承)
C.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表转折)
D.暮寝而思之(表修饰)
7.下列与“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君美甚 B.能谤讥于市朝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宋何罪之有
8.文学常识填空。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题目中“讽”的意思是: ,“纳”的意思: ,这部历史著作主要记录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9.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6)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0、名句默写
(1).暮寝而思之,曰:“ ,私我也;妾之美我者, ;客之美我者, 。”
(2).乃下令:“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受下赏。”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形态的句子是:“ , 。”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借助类比,以“ , , ”推导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政令刚刚下达后齐国大好局面的句子是:“ , 。”
(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因纳谏而国内大治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 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孰:仔细
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缺点
C.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D.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间或,偶然
12.下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A.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相与步于中庭
C.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D.万钟于我何加焉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忌 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译文: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14、阅读下面的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3处)。
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以闺房小语破之快哉!(选自《古文观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就映丽。朝服衣冠,疏镜,谓其妻口:“我数与成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版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总不自信,而复问其安口:“吾就与徐公美 ”委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苦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歌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选甚。慕寝而思之,回:“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要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匝之女畏臣,臣之客武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延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其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史民能面刺罪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赛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
【乙】是犹秋蓬
音哀侯弃国而走齐。齐侯曰:“君何年之少,而奔国之蚤' ”鲁哀侯曰:“臣始为太子之时,人多谏臣,臣受而不用也;人多爱师,臣爱而不近也。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矣。”
(选自《说苑·敬慎》)
【注释】①蚤:同“早”。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朝服衣冠 有时朝发白帝
C.窥镜而自视 学而不思则周
D.臣始为太子之时 康肃笑而遣之
16.下列对,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邹忌认为齐威王受蒙蔽的原因在于身边的人都有求于他。
B.甲文写燕、赵等国朝见齐国,意在表明齐威王纳谏成效显著。
C.乙文写鲁哀侯逃跑到齐国以后,反思了自己“弃国”的原因。
D.乙文鲁哀侯认为秋蓬根“恶”而叶“美”会随时被连根拔起。
17.将文中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熟视之,自以为不如。
(2)是犹秋蓬。
18.中国传统文学注重通过“三”的运用,合理铺设情节,如《水浒传》的“三打祝家庄”“三败高太尉”等。请你从甲文中列举两处与“三”相关的情节。
19.在与人交往方面,甲、乙两文带给我们不少启示,请从两文中分别找一个角度,结合原文谈谈你的感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陆贽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学宏词①登科,授华州郑县尉。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镒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见与语,遂大称赏,请结忘年之契。及辞,遗贽钱百万,曰:“愿备太夫人一日之膳。”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曰:“敢不承君厚意。”
唐德宗在东宫时,素知贽名,乃召为翰林学士。贽性忠荩②,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德宗好文,益深顾遇。吴通微兄弟俱在翰林,亦承德宗宠遇,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皇它恤乎?”
(《旧唐书·陆贽传》)
【乙】陆贽,苏州嘉兴人,十八第进士。帝在东宫,已闻其名矣,召为翰林学士。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天子常以辈行呼而不名。在奉天,朝夕进见,然小心精洁,未尝有过。虽外有宰相主大议,而贽常居中参裁可否,时号“内相”。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所言皆剀③拂帝短,恳到深切。会马燧讨贼河北,久不决,请济师;李希烈寇襄城。诏问策安出,贽言:“劳于服远,莫若脩④近;多方以救失,莫若改行。”帝不纳,后泾师急变,贽言皆效。
(《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陆贽》)
【注释】①博学宏词:科举名目的一种。②忠荩:忠诚。③剀:规劝,讽喻。④脩:同“修”,修理。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贽往谒之( )
(2)唐德宗在东宫时,素知贽名( )
(3)会马燧讨贼河北( )
(4)后泾师急变,贽言皆效( )
2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贽 入 翰 林 /年 尚 少 /以 材 幸 /天 子 常 以 辈 行 呼 而 不 名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皇它恤乎?
23.下面两句中的加点的“纳”意味不同,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①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
②帝不纳,后泾师急变,贽言皆效。
24.在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敢于向帝王劝谏的大臣,你认为陆贽的劝谏方式和邹忌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劝谏方式一样吗?请阐述理由。
答案
1.(1)zōu(2)jiàn(3)yì(4)jiàn(5)jī(6)zhāo(7)kuī(8)qǐn(9)bàng 2.(1)长,这里指身高(2)光艳美丽(3)穿戴(4)照镜子(5)第二天(6)次日,第二天(7)认为……美(8)偏爱(9)没有谁 3.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4.C 5.B 6.C 7.D
8.战国策;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接受 9.(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呀? (3)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4)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5)所有的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6)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10、(1).吾妻之美我者 畏我也 欲有求于我也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闻寡人之耳者
(3).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5).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
(6).燕、赵、韩、魏闻之 皆朝于齐
11、B 12.D 13. (1)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2)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14. 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以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15.B;
16.A;
17.(1)仔细地端详,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2)这就像秋天的蓬草。
18.①自身设喻指出妻、妾、客三种回答的不同原因,如“私、畏、求”体现了“三答”;②齐王地位和自己之比,家事与国事之比,客人有事之求和四境之内求于齐王做类比,体现了“三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
19.①《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交往,给我们的启示是:语言表达要含蓄,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去思考,要善于规劝,说话要易于被人接受,才体现交往的艺术。②《说苑 敬慎》中的《是犹秋蓬》文章中,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多用真诚与人交往,为他人多换位思考,善于听取他人规劝,才得民心所向
20.(1)拜见 (2)向来 (3)恰逢、正赶上 (4)实现、应验
21、贽 入 翰 林 年 尚 少 以 材 幸 天 子 常 以 辈 行 呼 而 不 名
22、我对上不辜负天子,对下不辜负自己的学识,还顾虑什么呢?
23、①中的“纳”是接受的意思,不纳表现出陆贽的廉洁、自律。
②中的“纳”是采纳的意思,不纳表现出皇帝不听建议,刚愎自用。
24、不一样。陆贽的劝谏方式是直截了当,直言相劝。邹忌从家事到国事类比说理,是委婉劝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