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1 14:59:13

文档简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提防(tí)     彤云(tóng)
朔风(shuò) 口呐(nè)
B.掇将(duō) 央浼(miǎn)
庇祐(bì) 迸裂(bèng)
C.赍发(jī) 迤逦(yǐ lǐ)
玷辱(diàn) 恁地(nèn)
D.酒馔(zhuàn) 模样(mú)
尴尬(gān gà) 仓廒(ào )
解析:A项“提”应读dī。B项“浼”应读měi。D项“廒”应读áo。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
B.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启图至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佩到沧州。
C.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姓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D.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呈,因此衔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
解析:A项,屈—曲。B项,启—企,至—置,佩—配。C项,姓—性。D项,呈—承,衔—衙。
答案:B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又得林冲主张陪话
主张:出头做主。
B.我因恶了高太尉
恶:触怒、冒犯。
C.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
下饭:佐餐的菜肴。
D.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
不尴尬:十分着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D项“不尴尬”:鬼鬼祟祟,不正派。句意:这两个人的形迹可疑。
答案:D
4.下列句子对描写风雪所选用的角度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林冲)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正面描写)
B.(林冲)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侧面描写)
C.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正面描写)
D.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侧面描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景物描写方式的能力。D项描写风雪的“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应为“正面描写”。
答案:D
[能力提升]
一、课内细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14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5.山神庙里有什么?庙外又是什么环境?这样的环境给人怎样的感觉?(6分)
答:                                    
                                    
解析:这是考查对文中环境描写的理解。山神庙内、外环境都是阴冷恐怖的,这对塑造林冲形象、推进情节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答案:庙内是面目狰狞的三尊泥塑,却没有邻舍,没有庙主;庙外是北风呼啸漫天风雪。这样的环境给人以阴森荒凉之感。
6.在这段文字中,有一个促使林冲识破高俅阴谋的关键细节,这个细节是什么?简要分析其关键性在什么地方。(4分)
答:                                    
                                    
解析:这个关键性细节就是在山神庙中林冲用石块顶住庙门。这样写,一是写风大天冷;二是为了写前来避风雪的陆虞候一伙推不开门,只好在门口边看火势边说出陷害林冲的阴谋。
答案:关键性细节是“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林冲用搁在庙门边上的大石头顶住了庙门,前来避风雪的陆虞候一伙推不开门,只好站在庙门外边看火烧草料场,边讲起了放火的阴谋,正好让门内的林冲听了个分明,从而识破了高俅的阴谋。
7.在第一段文字中,“风雪”不仅渲染了环境,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请简要分析一下“风雪”是怎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4分)
答:                                    
                                    
解析:课文中的“风雪”在展开情节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从林冲进草料场开始,到山神庙复仇为止,故事每前进一步,都有风雪的作用。
答案:一场风雪,使林冲为取暖离开草料场沽酒,免遭灭顶之灾;也是这场风雪,把林冲从草料场赶到山神庙里;同样是这场风雪,把不共戴天的仇人陆谦等赶到林冲的眼前,为林冲奋起反抗、走上梁山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课外拓展(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6分)
豹子头林冲
茅 盾
这一夜,豹子头林冲在床上翻来覆去。
日间那个失陷了花石纲的青面兽杨志的一番话,不知怎的在林冲心窝里打滚。
他林冲,一年多前何尝不曾安着现在杨志那样的心思;但是在这月白霜浓的夜半,那几句话便只能像油煎冷粽子似的烙在林冲胸口,如鲠在喉。
虽说莽撞粗拙,林冲有时候却也粗中有细。当他把一桩事情放在心上颠来倒去估量着的时候,也会想到远远的过去、茫茫的将来。那时,他朴野粗直的心,便像被朴刀尖撩了一下,虽然有些疼,可是反倒松朗些,似乎从那伤处漏出了一些光亮,使他对于人、我、此世界、此人生,都仿佛更加明白。
月光冷冷地落在床前,林冲睁圆大眼看着发愣,幼年生活朦胧地被唤回来。本是农家子的他,素来没有什么野心;父亲辛苦一世,还不够供应官家的征发;庄稼人的生活是受得够了,这才投拜了张教头学武,“想在边庭上一刀一枪,也不枉父母生他一场”。
他从没到过所谓“边庭”。据乡村父老传说,那是一片无边无垠、水草肥沃的地方,胡笳声动,“胡儿”扫过,只剩下烧残的茅屋。每逢这样的图画在林冲的想象中展开的时候,他便朦胧地觉得学习武艺不仅为养活一张嘴。
“边庭”哪!曾使豹子头林冲怎样的激昂!
但在“八十万禁军教头”任上的第二年,他看见了许多把戏;他断定那些权贵暗地里是怎样献媚“胡儿”!一伙吮咂老百姓血液的恶魔!
林冲拿起拳头在床沿猛捶一下,两只眼睛睁得更大了:
“咄!边庭上一刀一枪!——哈!”
那个杨志不是还在做这样的梦吗?“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从前是不明不白掉了官职,现在又想到高俅那厮手里弄回个官儿来!林冲现在是再也不信那些话了,他倒觉得杨志有点可怜。虽然他杨志只不过想封妻荫子,但这一片孤忠终要被辜负吧!那献媚妥协的行径,林冲只觉得太卑劣。他不想占便宜,可亦不肯忍受别人的欺侮。那时候,他要报复!才不管是高太尉、高衙内,或是什么陆虞候,他简捷地要他们的命!自从那天冤屈地被做成发配沧州的罪案后,他除了报仇,什么幻想都没有。
流血,他不怕。但无缘无故杀人他亦不肯。因此那个“白衣秀士”王伦要他交纳什么“投名状”的时候,他觉得这个泼皮原也是高俅一类,不过住在水泊罢了。为个人的利害去杀一个无仇无怨的人不是豹子头的性情!可是形势所逼,他只好应承。
他原打算杀一个看来不是善良之辈的过路人,不料最后碰到这倒霉的杨志!
暴躁在林冲胸口炸开,他皱眉向墙上的朴刀一望,翻身离床,拿了朴刀,便开门出来。
宿雪还没消融,白皑皑的,照得聚义厅前如同白昼;朔风又把残雪吹冻,踏上去只是簌簌作响。林冲低头倒提朴刀,只顾往前走。大柏树上一群鸟忽然惊飞起来,林冲猛可顿住了脚步,抬头看,半轮冷月在冻云中浮动,像是泼皮涎着半边脸笑人。几点疏星远远地躲在天角,也在对林冲眨眼。
林冲剔起眉毛,再往前走。然而一个“转念”——“到底要结果哪一个?”
这青面兽原也与自己无仇无怨,但不是无抵抗的善良百姓,林冲觉得在“刀枪无情”的理由下原是问心无愧的。可现在呢?这汉子虽已露出更卑污的本相,但若趁他睡眼蒙眬就一刀了事,也不是豹子头做的,须吃江湖好汉们耻笑哪!
遥望聚义厅前两排戈矛剑戟,林冲的杀心便移到了第二个对象。是那王伦!顶了江湖上好汉的招牌却在这里把持地盘,妒贤嫉能!
林冲睁圆怒目向四下眺望。好一个雄伟的去处呀!港汊环抱,四面高山,进可攻,退可守!争不成给王伦那厮把持了一世,却叫普天下落魄好汉,被压迫的老百姓,受尽腌臜气!
重下决心,林冲挺起朴刀,托开左手,飞步抢过聚义厅前,便转向右首耳房奔去。
“来者是谁?”
听到这声吆喝,林冲摆开步式,朴刀在怀,定睛前瞅。
“呀,林教头,是你!”
巡夜的小喽啰做出一副吃惊的脸相。林冲眼瞅着不说话。不是没了主意,却是在踌躇:他不忍多杀不相干的人。
“林教头,半夜三更到这里做什么?”
一句平常询问蓦地勾起误入“白虎堂”那回事,抬头一望,明明是“聚义厅”,不是“白虎堂”!
“林头领好武艺,这早晚也还打熬力气!”
林冲竟下意识点头,随即耳根发热,惭愧有生以来第一次说谎。
看着喽啰走远的背影,林冲倒提朴刀,头微微下垂,踏着冻雪,又走回卧房去。心中再次估量:腌臜畜生的王伦自然不配做山寨之主,但谁配呢?要有胆略,有见识,江湖闻风拜服才配哪!不乏自知之明的林冲想法和提刀出房时颇不同了。这被压迫者的圣地固然需要一双铁臂膊,但更需一颗伟大的头脑。
“梁山泊又不是他的!我在此又不是替他卖力!只是这地方可惜!”
这时清脆的画角声已经在寒冽的晨气中呜咽发响。
1930年8月
(有删改)
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取材于《水浒传》,但是对于“豹子头林冲”的形象塑造又有所突破:林冲的性格中既有朴实善良、隐忍安分,又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
B.小说一开篇就写林冲因为白天杨志的话难受得睡不着,但是并没有直接交代杨志说了什么,增加了故事的悬念感,这是作者有意在叙事中留下空白。
C.林冲有优柔寡断的一面:他既“莽撞粗拙”又“粗中有细”;既不怕流血,又不肯杀人;既曾安着“杨志那样的心思”,又嘲笑杨志“可怜”“卑劣”。
D.小说结尾处写林冲对自我和梁山泊的反思,有助于表现他内心被压抑而逐渐觉醒的意识,同时也使读者对林冲及其所处社会环境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解析:林冲的心理和行为不能说明他“优柔寡断”。他的“莽撞粗拙”,是他农民和武夫出身赋予他的外在形象,“粗中有细”则可通过文本中大量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看出,这是他的内在形象;他不怕流血,但又不肯为了自己能在“梁山泊”落草而“无缘无故杀人”,这是他有原则有底线的表现;他曾安着“杨志那样的心思”,但是随着阅历加深,林冲看清了现实,反抗意识觉醒,因此现在他嘲笑杨志“可怜”“卑劣”,这是人物成长成熟的表现,不能说明他优柔寡断。
答案:C
9.关于文中林冲为递交“投名状”而纠结的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敦厚的本性与刺杀的意志始终处于紧张的矛盾中,表现为林冲行为的延宕。
B.林冲最终还是因为不忍心杀害无辜的喽啰,而一并放弃了刺杀王伦的想法。
C.无论对杀杨志的犹豫还是对“投名状”的怀疑,都体现了林冲的中庸处世之道。
D.这部分不但是造成林冲与王伦矛盾的主要原因,也是小说要表现的主要矛盾。
解析:B项强加因果,林冲“放弃了刺杀王伦的想法”是在倒数第二段和倒数第三段复杂的心理活动之后产生的,不是因为“不忍心杀害无辜的喽啰”。C项林冲几次在杀人与不杀之间纠结矛盾,是他善良重义、心思细腻使然,不能说明他讲究“中庸处世”。D项林冲向王伦递交“投名状”是二人矛盾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小说要表现的主要矛盾”。
答案:A
10.茅盾先生评价《水浒传》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是“不以描写自然风景为本身目的”的,本文中的几处环境描写也有这样的特点。请从中选择三处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①“月光冷冷地落在床前”,营造了夜晚冷清寂静的氛围,烘托了林冲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夜不能寐,不禁思考起自己的出身、理想和现实问题。②林冲想象中的画面:“无边无垠”“水草肥沃”和“胡笳声动”“只剩下烧残的茅屋”运用对比,使“边庭”壮美的画面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反差,为人物身上的反抗性奠定了现实基础。③“宿雪”“朔风”“大柏树上一群鸟”“半轮冷月”“几点疏星”等林冲夜闯聚义厅前的肃杀的环境描写,衬托了主人公愤懑而坚定的心理,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闯聚义厅作铺垫。④“港汊环抱,四面高山”写林冲眼中的“雄伟去处”梁山泊,用林冲的感受写梁山泊“进可攻,退可守”的独特地理优势,与下文“只是这地方可惜”相照应。⑤文末是典型的环境描写,以“清脆的画角声”体现梁山泊有士卒的现实,以“寒冽的晨气”表现季节特征,以“呜咽发响”烘托林冲沉重的心情。(答出3点即可)
11.在《水浒传》中,“梁山泊林冲落草”一章对林冲的心理刻画只有“心内自己不乐”和“心内好闷”等寥寥几笔。但本文在林冲的心理刻画上改动很大,这一改写带来怎样的文学效果?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答案:①人物上,作者将心理分析的方法带入作品,通过对人物的细致的心理刻画,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原著中林冲内心焦灼、郁闷,是末路英雄的形象,而本文经过改动,使林冲有了细腻的心思、纠结的情绪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是一个侠义英雄的形象。②情节上,本文以林冲的心理活动为线索,有利于串联起林冲一生的遭遇,使情节更加合理、真实、完整。原著中这一段的故事情节是平淡的,而本文中的故事情节是依赖心理活动描写展开的,杀与放杨志、闯与离聚义厅都因心理活动描写而有了依据和道理。③手法上,大量运用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叙事的真实性,使读者更能沉浸其中。本文以主人公的有限视角来讲述故事,根据他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心理活动展开叙述,能使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心理。④主题上,通过将林冲内心的思想矛盾更加尖锐地展示出来,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思想性,使主题更突出。原著中的情节抓大放小,重在把故事讲连贯;而本文截取的这一部分是对经典的重塑,通过人物的自省与沉思,将大历史观融入作品的反抗性主题中。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提防(tí)     彤云(tóng)
朔风(shuò) 口呐(nè)
B.掇将(duō) 央浼(miǎn)
庇祐(bì) 迸裂(bèng)
C.赍发(jī) 迤逦(yǐ lǐ)
玷辱(diàn) 恁地(nèn)
D.酒馔(zhuàn) 模样(mú)
尴尬(gān gà) 仓廒(ào )
2.下列各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
B.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启图至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佩到沧州。
C.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姓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D.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呈,因此衔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又得林冲主张陪话
主张:出头做主。
B.我因恶了高太尉
恶:触怒、冒犯。
C.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
下饭:佐餐的菜肴。
D.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
不尴尬:十分着急。
4.下列句子对描写风雪所选用的角度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林冲)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正面描写)
B.(林冲)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侧面描写)
C.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正面描写)
D.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侧面描写)
[能力提升]
一、课内细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14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5.山神庙里有什么?庙外又是什么环境?这样的环境给人怎样的感觉?(6分)
答:                                    
                                    
6.在这段文字中,有一个促使林冲识破高俅阴谋的关键细节,这个细节是什么?简要分析其关键性在什么地方。(4分)
答:                                    
                                    
7.在第一段文字中,“风雪”不仅渲染了环境,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请简要分析一下“风雪”是怎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4分)
答:                                    
                                    
二、课外拓展(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6分)
豹子头林冲
茅 盾
这一夜,豹子头林冲在床上翻来覆去。
日间那个失陷了花石纲的青面兽杨志的一番话,不知怎的在林冲心窝里打滚。
他林冲,一年多前何尝不曾安着现在杨志那样的心思;但是在这月白霜浓的夜半,那几句话便只能像油煎冷粽子似的烙在林冲胸口,如鲠在喉。
虽说莽撞粗拙,林冲有时候却也粗中有细。当他把一桩事情放在心上颠来倒去估量着的时候,也会想到远远的过去、茫茫的将来。那时,他朴野粗直的心,便像被朴刀尖撩了一下,虽然有些疼,可是反倒松朗些,似乎从那伤处漏出了一些光亮,使他对于人、我、此世界、此人生,都仿佛更加明白。
月光冷冷地落在床前,林冲睁圆大眼看着发愣,幼年生活朦胧地被唤回来。本是农家子的他,素来没有什么野心;父亲辛苦一世,还不够供应官家的征发;庄稼人的生活是受得够了,这才投拜了张教头学武,“想在边庭上一刀一枪,也不枉父母生他一场”。
他从没到过所谓“边庭”。据乡村父老传说,那是一片无边无垠、水草肥沃的地方,胡笳声动,“胡儿”扫过,只剩下烧残的茅屋。每逢这样的图画在林冲的想象中展开的时候,他便朦胧地觉得学习武艺不仅为养活一张嘴。
“边庭”哪!曾使豹子头林冲怎样的激昂!
但在“八十万禁军教头”任上的第二年,他看见了许多把戏;他断定那些权贵暗地里是怎样献媚“胡儿”!一伙吮咂老百姓血液的恶魔!
林冲拿起拳头在床沿猛捶一下,两只眼睛睁得更大了:
“咄!边庭上一刀一枪!——哈!”
那个杨志不是还在做这样的梦吗?“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从前是不明不白掉了官职,现在又想到高俅那厮手里弄回个官儿来!林冲现在是再也不信那些话了,他倒觉得杨志有点可怜。虽然他杨志只不过想封妻荫子,但这一片孤忠终要被辜负吧!那献媚妥协的行径,林冲只觉得太卑劣。他不想占便宜,可亦不肯忍受别人的欺侮。那时候,他要报复!才不管是高太尉、高衙内,或是什么陆虞候,他简捷地要他们的命!自从那天冤屈地被做成发配沧州的罪案后,他除了报仇,什么幻想都没有。
流血,他不怕。但无缘无故杀人他亦不肯。因此那个“白衣秀士”王伦要他交纳什么“投名状”的时候,他觉得这个泼皮原也是高俅一类,不过住在水泊罢了。为个人的利害去杀一个无仇无怨的人不是豹子头的性情!可是形势所逼,他只好应承。
他原打算杀一个看来不是善良之辈的过路人,不料最后碰到这倒霉的杨志!
暴躁在林冲胸口炸开,他皱眉向墙上的朴刀一望,翻身离床,拿了朴刀,便开门出来。
宿雪还没消融,白皑皑的,照得聚义厅前如同白昼;朔风又把残雪吹冻,踏上去只是簌簌作响。林冲低头倒提朴刀,只顾往前走。大柏树上一群鸟忽然惊飞起来,林冲猛可顿住了脚步,抬头看,半轮冷月在冻云中浮动,像是泼皮涎着半边脸笑人。几点疏星远远地躲在天角,也在对林冲眨眼。
林冲剔起眉毛,再往前走。然而一个“转念”——“到底要结果哪一个?”
这青面兽原也与自己无仇无怨,但不是无抵抗的善良百姓,林冲觉得在“刀枪无情”的理由下原是问心无愧的。可现在呢?这汉子虽已露出更卑污的本相,但若趁他睡眼蒙眬就一刀了事,也不是豹子头做的,须吃江湖好汉们耻笑哪!
遥望聚义厅前两排戈矛剑戟,林冲的杀心便移到了第二个对象。是那王伦!顶了江湖上好汉的招牌却在这里把持地盘,妒贤嫉能!
林冲睁圆怒目向四下眺望。好一个雄伟的去处呀!港汊环抱,四面高山,进可攻,退可守!争不成给王伦那厮把持了一世,却叫普天下落魄好汉,被压迫的老百姓,受尽腌臜气!
重下决心,林冲挺起朴刀,托开左手,飞步抢过聚义厅前,便转向右首耳房奔去。
“来者是谁?”
听到这声吆喝,林冲摆开步式,朴刀在怀,定睛前瞅。
“呀,林教头,是你!”
巡夜的小喽啰做出一副吃惊的脸相。林冲眼瞅着不说话。不是没了主意,却是在踌躇:他不忍多杀不相干的人。
“林教头,半夜三更到这里做什么?”
一句平常询问蓦地勾起误入“白虎堂”那回事,抬头一望,明明是“聚义厅”,不是“白虎堂”!
“林头领好武艺,这早晚也还打熬力气!”
林冲竟下意识点头,随即耳根发热,惭愧有生以来第一次说谎。
看着喽啰走远的背影,林冲倒提朴刀,头微微下垂,踏着冻雪,又走回卧房去。心中再次估量:腌臜畜生的王伦自然不配做山寨之主,但谁配呢?要有胆略,有见识,江湖闻风拜服才配哪!不乏自知之明的林冲想法和提刀出房时颇不同了。这被压迫者的圣地固然需要一双铁臂膊,但更需一颗伟大的头脑。
“梁山泊又不是他的!我在此又不是替他卖力!只是这地方可惜!”
这时清脆的画角声已经在寒冽的晨气中呜咽发响。
1930年8月
(有删改)
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取材于《水浒传》,但是对于“豹子头林冲”的形象塑造又有所突破:林冲的性格中既有朴实善良、隐忍安分,又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
B.小说一开篇就写林冲因为白天杨志的话难受得睡不着,但是并没有直接交代杨志说了什么,增加了故事的悬念感,这是作者有意在叙事中留下空白。
C.林冲有优柔寡断的一面:他既“莽撞粗拙”又“粗中有细”;既不怕流血,又不肯杀人;既曾安着“杨志那样的心思”,又嘲笑杨志“可怜”“卑劣”。
D.小说结尾处写林冲对自我和梁山泊的反思,有助于表现他内心被压抑而逐渐觉醒的意识,同时也使读者对林冲及其所处社会环境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9.关于文中林冲为递交“投名状”而纠结的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敦厚的本性与刺杀的意志始终处于紧张的矛盾中,表现为林冲行为的延宕。
B.林冲最终还是因为不忍心杀害无辜的喽啰,而一并放弃了刺杀王伦的想法。
C.无论对杀杨志的犹豫还是对“投名状”的怀疑,都体现了林冲的中庸处世之道。
D.这部分不但是造成林冲与王伦矛盾的主要原因,也是小说要表现的主要矛盾。
10.茅盾先生评价《水浒传》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是“不以描写自然风景为本身目的”的,本文中的几处环境描写也有这样的特点。请从中选择三处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11.在《水浒传》中,“梁山泊林冲落草”一章对林冲的心理刻画只有“心内自己不乐”和“心内好闷”等寥寥几笔。但本文在林冲的心理刻画上改动很大,这一改写带来怎样的文学效果?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