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第一单元 第4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重点题型突破(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苏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 第一单元 第4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重点题型突破(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苏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21 15:17:51

文档简介

第4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重点题型突破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实际反应中多因素对反应速率影响的普遍性,通过实例分析,建立控制“单一变量”的思维模型。2.掌握催化机理图像分析的一般思路。
类型一 反应进程中速率的变化曲线分析
1.反应速率减慢的情况可能有
(1)反应物浓度减小。
(2)反应温度过高,催化剂失去活性。
(3)沉淀覆盖在固体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
2.反应速率加快的情况可能有
(1)反应放热,反应体系温度升高。
(2)反应生成物对反应有催化作用。
(3)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增强等。
3.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几种情况
(1)加入纯固体、纯液体反应物。
(2)对应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恒容条件下,向反应容器中加入不反应的气体。
1.如图所示为反应N2(g)+3H2(g) 2NH3(g)的反应速率v(N2)变化的图像,则横轴不可能是(  )
A.反应时间 B.温度
C.压强 D.N2的浓度
2.(2024·上海市控江中学高二检测)用纯净的CaCO3与100 mL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实验过程记录如图所示(C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EF段,用HCl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L-1·min-1
B.EF段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最大,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
C.F点收集到的CO2的量最多
D.OE、EF、FG三段中,该反应用二氧化碳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2∶6∶7
3.酸性条件下,KMnO4与H2C2O4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用0.1 mol·L-1KMnO4溶液与过量的H2C2O4反应,测得Mn2+的生成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每生成1 mol CO2转移10 mol电子
B.方程式配平后,H2O的系数为6
C.反应开始很短一段时间内v减小是因为反应物浓度减小,后来突然增大是因为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D.t0时,Mn2+的浓度最大
4.纳米铁铜双金属与普通铁铜双金属脱硝效果(以处理某硝酸盐为例)如图所示。在0~20 min内,纳米铁铜双金属脱硝效果显著,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二 控制变量与反应速率的比较
1.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思维流程
2.多因素影响下化学反应速率比较的一般方法:控制唯一变量,定一议二。
1.用Na2FeO4溶液氧化废水中的还原性污染物M,为研究降解效果设计如下对比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pH对降解速率和效果的影响,实验测得M的浓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实验编号 温度/℃ pH
① 25 1
② 45 1
③ 25 7
④ 25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在15 min内M的降解速率为1.33×10-5 mol·L-1·min-1
B.若其他条件相同,实验①②说明升高温度,M降解速率增大
C.若其他条件相同,实验①③证明pH越高,越不利于M的降解
D.实验①④说明M的浓度越小,降解的速率越快
2.下列表格中的各种情况,可以用下面对应选项中的图像表示的是(  )
选项 反应 纵坐标 甲 乙
A 外形、大小相同的金属与水反应 反应 速率 Na K
B 不同浓度的H2C2O4(草酸)溶液各2 mL分别与4 mL 0.01 mol·L-1KMnO4溶液反应 0.1 mol·L-1 的H2C2O4 溶液 0.2 mol·L-1 的H2C2O4 溶液
C 5 mL 0.1 mol·L-1 Na2S2O3溶液与5 mL 0.1 mol·L-1 H2SO4溶液反应 热水 冷水
D 5 mL 4%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O2 无MnO2 粉末 加MnO2 粉末
3.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实验的常用方法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以下四组实验。
实验 方案 反应 温度 /℃ Na2S2O3溶液 稀H2SO4 H2O
V/mL c/(mol·L-1) V/mL c/(mol·L-1) V/mL
① 25 5 0.1 10 0.1 5
② 25 V1 0.2 5 0.2 10
③ 35 5 0.1 10 0.1 5
④ 35 5 0.2 5 0.2 V2
回答下列问题:
(1)V1=______,V2=_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②和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各实验方案均需加入一定体积的水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三 反应机理图像的分析与过程描述
例1 二维锑片(Sb)是一种新型的CO2电化学还原催化剂。酸性条件下人工固碳装置中CO2气体在Sb表面发生三种催化竞争反应,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表示吸附态中间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成HCOOH吸收的能量最多
B.使用Sb改变了反应的路径
C.Sb电极表面生成CO的反应为 *CO2+2e-+H2O===CO+2OH-
D.Sb对三种催化竞争反应的选择效果为HCOOH>H2>CO
反应机理能垒图既能反映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能反映能量变化。解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
(1)能垒图中涉及物质的能量往往是指一个分子变化过程的能量变化,其单位一般为eV(电子伏特)。活化能Ea一般指每摩尔物质反应的能量变化,其单位多为kJ·mol-1。
(2)催化反应历程一般为扩散→吸附→断键→成键→脱附。要关注断键和成键的部位及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3)复杂反应的反应速率由基元反应中活化能(能垒)最大的慢反应决定。
例2 (2022·北京,14)CO2捕获和转化可减少CO2排放并实现资源利用,原理如图1所示。反应①完成之后,以N2为载气,以恒定组成的N2、CH4混合气,以恒定流速通入反应器,单位时间流出气体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始终未检测到CO2,在催化剂上有积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为CaO+CO2===CaCO3;反应②为CaCO3+CH4CaO+2CO+2H2
B.t1~t3,n(H2)比n(CO)多,且生成H2速率不变,可能有副反应CH4C+2H2
C.t2时刻,副反应生成H2的速率大于反应②生成H2的速率
D.t3之后,生成CO的速率为0,是因为反应②不再发生
例3 [2020·江苏,20(3)]HCOOH催化释氢。在催化剂作用下,HCOOH分解生成CO2和H2可能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①HCOOD催化释氢反应除生成CO2外,还生成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研究发现:其他条件不变时,以HCOOK溶液代替HCOOH催化释氢的效果更佳,其具体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视野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与速率常数
1.表示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之间定量关系的方程形式。
对于一般反应:aA+bB===cC+dD
速率方程:v=kcx(A)·cy(B)
通常设计对照实验,用改变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列比例式来确定x、y。
2.k称为反应速率常数。k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自身性质、温度、催化剂等有关,但不随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而改变。一般来说,对同一反应,温度升高,k值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1.已知2N2O(g)===2N2(g)+O2(g)的速率方程为v=k·cn(N2O)(k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催化剂有关)。实验测得,N2O在催化剂X表面反应的变化数据如下:
t/mi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c(N2O)/ (mol·L-1) 0.100 0.080 c1 0.040 0.020 c2 c3 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1,c1>c2=c3
B.t=10 min时,v(N2O)=2.0×10-3 mol·L-1·s-1
C.相同条件下,增大N2O的浓度或催化剂X的表面积,都能加快反应速率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N2O起始浓度为0.200 mol·L-1,当浓度减至一半时共耗时50 min
2.(2024·福州高二检测)已知正丁烷和异丁烷可以相互转化:CH3CH2CH2CH3(g,正丁烷) CH3CH(CH3)CH3(g,异丁烷)。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正丁烷发生异构化反应,正丁烷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图中T为温度)。已知:速率方程式为v=kc(k为速率常数,与温度、催化剂等有关,与浓度无关),a、b点反应速率相等,即v(a)=v(b)。
回答下列问题:
(1)bf段平均反应速率v=_______________mol·L-1·min-1。
(2)T1__________(填“>”“<”或“=”)T2,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化分子总数:n(a)__________(填“>”“<”或“=”)n(d),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
(5)速率常数:k(e)__________(填“>”“<”或“=”)k(f)。
第4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重点题型突破
类型一
应用体验
1.A
2.B [EF段CO2体积增加448 mL,对应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根据物质的量变化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则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用HCl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0.4 mol·L-1·min-1,故A错误;根据图像可知G点收集到的CO2气体最多,故C错误;OE、EF、FG三段中,时间相同,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反应速率之比,则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2∶4∶1,故D错误。]
3.C [每生成1 mol CO2转移1 mol电子,A项错误;方程式配平后H2O的系数应该为8,B项错误;反应开始后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Mn2+的生成速率逐渐下降,但是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所以Mn2+的生成速率会突然增大,C项正确;t0时,生成Mn2+的速率最大,但t0后反应仍在进行,Mn2+的浓度仍在增大,D项错误。]
4.纳米铁铜双金属的比表面积大,能吸附废水中更多的硝态氮;纳米铁铜双金属颗粒更小,表面的反应活性点更多(或还原性更强);纳米铁铜双金属能形成更多的微小原电池,短时间内反应速率更快
类型二
应用体验
1.D
2.C [Na、K分别与水反应,K更活泼,反应更快,A项不正确;其他条件相同,H2C2O4溶液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乙中反应速率更快,B项不正确;相同浓度下,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C项正确;使用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更快,乙的反应速率比甲的快,D项不正确。]
3.(1)5 10 (2)探究Na2S2O3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各实验方案中混合液的体积均相等
类型三
例1 C
例2 C [由题中图1信息可知,t1~t3,n(H2)比n(CO)多,且生成H2的速率不变,且反应过程中始终未检测到CO2,在催化剂上有积炭,故可能发生副反应:CH4C+2H2,B正确;由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可知,H2和CO的反应速率应相等,而t2时刻,H2的气体流速未变,仍然为2 mmol·min-1,而CO的气体流速为1~2 mmol·min-1,故能够说明副反应生成H2的速率小于反应②生成H2的速率,C错误;由图2可知,t3之后,生成CO的速率为0,CH4的速率逐渐增大至1 mmol·min-1,H2的生成速率逐渐减小至0,说明反应②不再发生,而后副反应逐渐停止,D正确。]
例3 ①HD ②提高释放氢气的速率及纯度
解析 ②HCOOK是强电解质,HCOOK溶液中HCOO-浓度更大,释放H2的速率更快;HCOOK溶液参与反应时,该过程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K+H2O===H2↑+KHCO3,减少了CO2的生成,因此能提高释放出氢气的纯度。
应用体验
1.D
2.(1)1.0×10-4 (2)< c(a)k(b),故T1 温度相同,活化分子百分数相等,浓度越大,活化分子总数越大 (4) (5)=
解析 (1)由图可知,bf段平均反应速率v==1.0×10-4 mol·L-1·min-1。(2)由图可知a点反应速率v(a)=k1c1=10×10-3k1,b点反应速率v(b)=k2c2=20×10-3k2,v(a)=v(b),则k1=2k2>k2,速率常数k越大,反应温度T越高,所以温度:T1<T2。(3)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活化分子数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即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物活化分子越多,所以活化分子总数:n(a)>n(d)。(4)速率方程式为v=kc,由(2)可知k1=2k2,则====。 (5)速率常数与温度、催化剂等有关,与浓度无关,e、f点的温度和所用催化剂均相同,则速率常数:k(e)=k(f)。(共91张PPT)
专题2 第一单元
<<<
化学反应速率重点题型突破
第4课时
核心素养
发展目标
1.了解实际反应中多因素对反应速率影响的普遍性,通过实例分析,建立控制“单一变量”的思维模型。
2.掌握催化机理图像分析的一般思路。
类型一 反应进程中速率的变化曲线分析
1.反应速率减慢的情况可能有
(1)反应物浓度减小。
(2)反应温度过高,催化剂失去活性。
(3)沉淀覆盖在固体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
2.反应速率加快的情况可能有
(1)反应放热,反应体系温度升高。
(2)反应生成物对反应有催化作用。
(3)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增强等。
3.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几种情况
(1)加入纯固体、纯液体反应物。
(2)对应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恒容条件下,向反应容器中加入不反应的气体。
1.如图所示为反应N2(g)+3H2(g) 2NH3(g)的反应速率v(N2)变化的图像,则横轴不可能是
A.反应时间 B.温度
C.压强 D.N2的浓度

由题图可知,v(N2)随横轴值的增大而增大。对于反应
N2(g)+3H2(g) 2NH3(g)来说,其他条件不变时,升
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大N2的浓度,都能使v(N2)增大。
在N2(g)+3H2(g) 2NH3(g)的反应过程中,随着时间
的增加,N2的浓度逐渐减小,v(N2)逐渐减小。
2.(2024·上海市控江中学高二检测)用纯净的CaCO3与100 mL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实验过程记录如图所示(C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EF段,用HCl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
 L-1·min-1
B.EF段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最大,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
C.F点收集到的CO2的量最多
D.OE、EF、FG三段中,该反应用二氧化碳表示的平均
 反应速率之比为2∶6∶7

EF段CO2体积增加448 mL,对应的物质的量为
0.02 mol,根据物质的量变化符合化学计量数之
比,则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用HCl
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
=0.4 mol·L-1·min-1,故A错误;
根据图像可知G点收集到的CO2气体最多,故C错误;
OE、EF、FG三段中,时间相同,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反应速率之比,则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2∶4∶1,故D错误。
3.酸性条件下,KMnO4与H2C2O4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用0.1 mol·L-1
KMnO4溶液与过量的H2C2O4反应,测得Mn2+的生成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每生成1 mol CO2转移10 mol电子
B.方程式配平后,H2O的系数为6
C.反应开始很短一段时间内v减小是因为反应物浓度减小,后来突然
 增大是因为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D.t0时,Mn2+的浓度最大

每生成1 mol CO2转移1 mol电子,A项错误;
方程式配平后H2O的系数应该为8,B项错误;
反应开始后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Mn2+的生成速率逐
渐下降,但是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所以Mn2+的生成速率会突然增大,C项正确;
t0时,生成Mn2+的速率最大,但t0后反应仍在进行,Mn2+的浓度仍在增大,D项错误。
4.纳米铁铜双金属与普通铁铜双金属脱硝效果
(以处理某硝酸盐为例)如图所示。在0~20 min
内,纳米铁铜双金属脱硝效果显著,其原因
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纳米铁铜双金属的比表面积大,能吸
附废水中更多的硝态氮;纳米铁铜双金属颗
粒更小,表面的反应活性点更多(或还原性更强);纳米铁铜双金属能形成更多的微小原电池,短时间内反应速率更快
类型二 控制变量与反应速率的比较
1.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思维流程
2.多因素影响下化学反应速率比较的一般方法:控制唯一变量,定一议二。
1.用Na2FeO4溶液氧化废水中的还原性污染物M,为研究降解效果设计如下对比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pH对降解速率和效果的影响,实验测得M的浓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实验编号 温度/℃ pH
① 25 1
② 45 1
③ 25 7
④ 25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在15 min内M的降解速率为1.33×
 10-5 mol·L-1·min-1
B.若其他条件相同,实验①②说明升高温度,
 M降解速率增大
C.若其他条件相同,实验①③证明pH越高,越不利于M的降解
D.实验①④说明M的浓度越小,降解的速率越快

A对,v(M)=         mol·L-1·
min-1≈1.33×10-5 mol·L-1·min-1;
B对,①②对比,不同的是温度,②的温度
高于①,在相同的时间段内,②中M的浓度
变化大于①,说明②中M的降解速率大;
C对,①③对比,温度相同,③的pH大于①,在相同的时间段内,①中M的浓度变化大于③,说明①的降解速率大于③;
D错,①④对比,M的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慢。
2.下列表格中的各种情况,可以用下面对应选项中的图像表示的是
选项 反应 纵坐标 甲 乙
A 外形、大小相同的金属与水反应 反应 速率 Na K
B 不同浓度的H2C2O4(草酸)溶液各 2 mL分别与4 mL 0.01 mol·L-1 KMnO4溶液反应 0.1 mol·L-1的H2C2O4溶液 0.2 mol·L-1的H2C2O4溶液
C 5 mL 0.1 mol·L-1 Na2S2O3溶液与 5 mL 0.1 mol·L-1 H2SO4溶液反应 热水 冷水
D 5 mL 4%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O2 无MnO2粉末 加MnO2粉末

Na、K分别与水反应,K更活泼,反应更快,A项不正确;
其他条件相同,H2C2O4溶液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乙中反应速率更快,B项不正确;
相同浓度下,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C项正确;
使用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更快,乙的反应速率比甲的快,D项不正确。
3.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实验的常用方法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以下四组实验。
实验 方案 反应温度 /℃ Na2S2O3溶液 稀H2SO4 H2O
V/mL c/(mol·L-1) V/mL c/(mol·L-1) V/mL
① 25 5 0.1 10 0.1 5
② 25 V1 0.2 5 0.2 10
③ 35 5 0.1 10 0.1 5
④ 35 5 0.2 5 0.2 V2
回答下列问题:
(1)V1=  ,V2=  。
(2)设计实验方案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②和④的目的是 。
(4)各实验方案均需加入一定体积的水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
5
10
探究Na2S2O3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
的影响
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各实验方案中混合液的
体积均相等
类型三 反应机理图像的分析与过程描述
例1 二维锑片(Sb)是一种新型的CO2电化学还原催化剂。酸性条件下人工固碳装置中CO2气体在Sb表面发生三种催化竞争反应,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表示吸附态中间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HCOOH吸收的能量最多
B.使用Sb改变了反应的路径
C.Sb电极表面生成CO的反应为
 *CO2+2e-+H2O===CO+2OH-
D.Sb对三种催化竞争反应的选择
 效果为HCOOH>H2>CO

由于HCOOH的相对能量最高,故生成
HCOOH时吸收的能量最多,A正确;
Sb为反应的催化剂,使用时改变反应
的路径,B正确;
由图可知,CO2在酸性条件下生成CO,故反应为*CO2+2*H++2e-===CO+H2O,C错误;
根据三种竞争反应的活化能(CO>H2>HCOOH)可知,选择效果为HCOOH>H2>CO,D正确。
练后反思
反应机理能垒图既能反映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能反映能量变化。解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
(1)能垒图中涉及物质的能量往往是指一个分子变化过程的能量变化,其单位一般为eV(电子伏特)。活化能Ea一般指每摩尔物质反应的能量变化,其单位多为kJ·mol-1。
练后反思
(2)催化反应历程一般为扩散→吸附→断键→成键→脱附。要关注断键和成键的部位及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3)复杂反应的反应速率由基元反应中活化能(能垒)最大的慢反应决定。
例2 (2022·北京,14)CO2捕获和转化可减少CO2排放并实现资源利用,原理如图1所示。反应①完成之后,以N2为载气,以恒定组成的N2、CH4混合气,以恒定流速通入反应器,单位时间流出气体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始终未检测到CO2,在催化剂上有积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为CaO+CO2===CaCO3;反应②为
 CaCO3+CH4     CaO+2CO+2H2
B.t1~t3,n(H2)比n(CO)多,且生成H2速
 率不变,可能有副反应CH4
 C+2H2
C.t2时刻,副反应生成H2的速率大于反应
 ②生成H2的速率
D.t3之后,生成CO的速率为0,是因为反应②不再发生

由题中图1信息可知,t1~t3,n(H2)比n(CO)多,且生成H2的速率不变,且反应过程中始终未检测到CO2,在催化剂上有积炭,故可能发生副反应:CH4     C+2H2,B正确;
由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可知,H2和CO的反
应速率应相等,而t2时刻,H2的气体流速未
变,仍然为2 mmol·min-1,而CO的气体流
速为1~2 mmol·min-1,故能够说明副反应
生成H2的速率小于反应②生成H2的速率,C错误;
由图2可知,t3之后,生成CO的速率为0,CH4的速率逐渐增大至
1 mmol·min-1,H2的生成速率逐渐减小至0,说明反应②不再发生,而后副反应逐渐停止,D正确。
例3 [2020·江苏,20(3)]HCOOH催化释氢。在催化剂作用下,HCOOH分解生成CO2和H2可能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①HCOOD催化释氢反应除生成CO2外,还生成_______(填化学式)。
HD
②研究发现:其他条件不变时,以HCOOK
溶液代替HCOOH催化释氢的效果更佳,
其具体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提高释放氢气的速率及
纯度
HCOOK是强电解质,HCOOK溶液中
HCOO-浓度更大,释放H2的速率更快;
HCOOK溶液参与反应时,该过程主要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K+H2O===
H2↑+KHCO3,减少了CO2的生成,因此能提高释放出氢气的纯度。
拓展视野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与速率常数
1.表示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之间定量关系的方程形式。
对于一般反应:aA+bB===cC+dD
速率方程:v=kcx(A)·cy(B)
通常设计对照实验,用改变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列比例式来确定x、y。
2.k称为反应速率常数。k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自身性质、温度、催化剂等有关,但不随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而改变。一般来说,对同一反应,温度升高,k值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1.已知2N2O(g)===2N2(g)+O2(g)的速率方程为v=k·cn(N2O)(k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催化剂有关)。实验测得,N2O在催化剂X表面反应的变化数据如下:
t/mi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c(N2O)/ (mol·L-1) 0.100 0.080 c1 0.040 0.020 c2 c3 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1,c1>c2=c3
B.t=10 min时,v(N2O)=2.0×10-3 mol·L-1·s-1
C.相同条件下,增大N2O的浓度或催化剂X的表面积,都能加快反应
 速率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N2O起始浓度为0.200 mol·L-1,当浓度减至
 一半时共耗时50 min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速率始终不变,N2O的消耗是匀速的,说明反应速率与c(N2O)无关,故速率方程中n=0,每10 min一氧化二氮浓度减小0.020 mol·L-1,则c1=0.060>c2=c3=0,A、C错误;
t/mi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c(N2O)/ (mol·L-1) 0.100 0.080 c1 0.040 0.020 c2 c3 0
t/mi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c(N2O)/ (mol·L-1) 0.100 0.080 c1 0.040 0.020 c2 c3 0
t/mi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c(N2O)/ (mol·L-1) 0.100 0.080 c1 0.040 0.020 c2 c3 0
2.(2024·福州高二检测)已知正丁烷和异丁烷可以相互转化:CH3CH2CH2CH3
(g,正丁烷) CH3CH(CH3)CH3
(g,异丁烷)。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正丁烷发生异构化反应,正丁烷浓度
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图中T
为温度)。已知:速率方程式为v=kc
(k为速率常数,与温度、催化剂等有
关,与浓度无关),a、b点反应速率相
等,即v(a)=v(b)。
回答下列问题:
(1)bf段平均反应速率v=___________mol·L-1·min-1。
1.0×10-4
(2)T1_____(填“>”“<”或“=”)T2,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a)v(b)及v=kc知,k(a)>k(b),故T1由图可知a点反应速率v(a)=k1c1=10×10-3k1,b点反应速率v(b)=k2c2=20×10-3k2,v(a)=v(b),则k1=2k2>k2,速率常数k越大,反应温度T越高,所以温度:T1<T2。
(3)活化分子总数:n(a)_____(填“>”“<”或“=”)n(d),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温度相同,活化分子百分数相等,浓度越大,活化分子总数越大
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活化分子数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即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物活化分子越多,所以活化分子总数:n(a)>n(d)。
(4) =______。
(5)速率常数:k(e)_____(填“>”“<”或“=”)k(f)。

速率常数与温度、催化剂等有关,与浓度无关,e、f点的温度和所用催化剂均相同,则速率常数:k(e)=k(f)。
返回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C(s)与CO2反应生成CO时,增加C的量能使反应速率增大
B.等质量的锌粉和锌片与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反应,反
 应速率相等
C.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使用催化剂可以
 增大该化学反应速率

对点训练
C是固体,增加C的量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A不正确;
锌粉的表面积大,化学反应速率大,B不正确;
升高温度,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均增大,C不正确;
催化剂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2.把镁条投入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如图所示。在下列因素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①盐酸的浓度 ②镁条的表面积 ③溶液的温度 ④Cl-
的浓度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Mg+2H+===H2↑+Mg2+,实质是镁与H+的反应,
与Cl-无关,在镁条的表面有一层氧化膜,当将镁
条投入盐酸中时,随着氧化膜的不断溶解,镁与盐
酸接触的面积不断增大,产生H2的速率会加快;溶
液的温度对该反应也有影响,反应放出热量,使温度升高,则反应速率会逐渐加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3.C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反应在2~4 min内化学反应速率最大
B.反应开始4 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
C.4 min后,反应速率减小的主要原因是c(H+)减小
D.反应在2~4 min内CO2的生成速率v(CO2)=0.1 mol·L-1·min-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由图像可知,0~2 min内,生成二氧化碳的物
质的量为0.1 mol,2~4 min内,生成二氧化碳的
物质的量为0.2 mol,4~6 min内,生成二氧化碳
的物质的量小于0.1 mol,则反应在2~4 min内
化学反应速率最大,A正确;
由图像可知,0~4 min内,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较小,然后逐渐增大,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反应物浓度减小,但反应速率整体呈增大趋势,说明开始4 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4 min后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CaCO3是固体,氢离子浓度起主要作用,C正确;
由图像可知,2~4 min内,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2 mol,体积未知,无法计算化学反应速率,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4.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50 min时,pH=2和pH=7时R的降解率相等
B.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小
C.R的起始浓度不同,无法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对
 R的降解速率的影响
D.20~25 min 内,pH=10时R的降解速率为
 0.04 mol·L-1·min-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由题图可知,在50 min 时,pH=2和 pH=7
时R的降解率都是100%,A正确;
由题图可知,pH越小,酸性越强,R降解速
率越大,B、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5.(2023·广西南宁高二检测)向5 mL 1 mol·L-1的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FeCl3粉末,发生反应:①2Fe3++H2O2===O2↑+2Fe2++2H+;②2Fe2++H2O2+2H+===2H2O+2Fe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向溶液中再加入少量NaCl粉末,Cl-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B.Fe2+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C.升高温度能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
D.改用10 mL 1 mol·L-1的H2O2溶液发生上述反应,则H2O2的分解速率增
 至原来的2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与Cl-的浓度无关,A项错误;
由题给反应可知,Fe2+为H2O2分解反应的中间产物,Fe3+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B项错误;
升高温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项正确;
H2O2溶液的体积增大,但c(H2O2)不变,故H2O2的分解速率不变,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6.在紫外光照射下,利用WO3/ZnO光催化剂降解酸性橙Ⅱ染料废水的实验所得曲线如图所示,c0和c分别是时间为0和t时刻酸性橙Ⅱ染料的浓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加催化剂时,紫外光照射降解酸性橙Ⅱ染
 料废水的反应速率最慢
B.单一ZnO可作降解酸性橙Ⅱ染料废水的催化剂
C.相同条件下,2% WO3/ZnO对降解酸性橙Ⅱ
 染料废水的过程的催化效果最好
D.从图中可以看出,光催化降解酸性橙Ⅱ染料是一个可逆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根据图像可知,单一ZnO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其可作降解酸性橙Ⅱ染料废水的催化剂,B项正确;
根据图像可知,相同条件下,在0~t h内,催化剂为2% WO3/ZnO时 的变化量最大,即反应速率最快,所以催化效果最好,C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由图像中所给不同催化剂条件下5.0 h内
的变化,不能确定反应物能否完全转化,则不能判断该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7.HCOOH在Pd催化剂表面脱氢的反应机理、反应历程与能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历程Ⅰ~Ⅴ中,涉及O—H、C—H、
 C—O的断裂
B.在历程Ⅰ~Ⅴ中,生成Ⅴ的反应决定
 了HCOOH脱氢反应的速率
C.若用DCOOH或HCOOD代替HCOOH,得到的产物都有HD和CO2
D.在Pd催化剂表面HCOOH脱氢反应的ΔH<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据图分析,在历程Ⅰ~Ⅴ中没有C—O的断裂,故A错误;
在历程Ⅰ~Ⅴ中,Ⅳ→Ⅴ的活化能最大,则生成Ⅴ的反应速率最慢,决定了HCOOH脱氢反应的速率,故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根据HCOOH在Pd催化剂表面脱氢的
反应机理图可得化学反应为HCOOH
   CO2+H2,即HCOOH中的两
个H原子被解离出来形成H2,则用
DCOOH或HCOOD代替HCOOH,得
到的产物都有HD和CO2,故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由反应历程图可知,在Pd催化剂表面HCOOH的脱氢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最终产物的总能量,则HCOOH脱氢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8.(2024·厦门高二月考)对于反应2NO(g)+2H2(g)  N2(g)+2H2O(g),科学家根据光谱研究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2NO(g)  N2O2(g) 快反应
第二步:N2O2(g)+H2(g)―→N2O(g)+H2O(g) 慢反应
第三步:N2O(g)+H2(g)―→N2(g)+H2O(g) 快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上述反应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反应的平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总反应的速率由第二步反应决定
B.N2O2是反应的中间产物
C.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最大
D.若第一步反应的ΔH<0,则升高温度,第一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减小,
 逆反应速率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总反应的速率由慢反应决定,第二步反应是慢反应,故总反应的速率由第二步反应决定,A正确;
由总反应可知,NO、H2是反应物,N2和H2O是生成物,N2O和N2O2都是反应的中间产物,B正确;
化学反应速率越慢,对应的反应活化能越大,故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最大,C正确;
升高温度,第一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接触法制硫酸”的主要反应是2SO2+O2   2SO3,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历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小
B.过程中既有V—O和V==O的断裂,又有V—O和V==O的形成
C.该反应的催化剂是V2O4
D.由该历程可知催化剂参与了化学反应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由图可知,反应①的反应速率
慢,反应②的反应速率快,所
以反应①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②,
故A错误;
由图可知反应①中V—O断裂,反应②中形成V—O,则过程中既有V—O的断裂,又有V—O的形成,但没有V==O的断裂和形成,故B错误;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由图可知,V2O4是反应①的生
成物,是反应②的反应物,所
以V2O4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该反应的催化剂是V2O5,故C错误;
由图可知,催化剂V2O5参与了化学反应,故D正确。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0.反应2NO(g)+2H2(g)===N2(g)+2H2O(g)中,每生成7 g N2,放出166 kJ热量,该反应的速率表达式为v=k·cm(NO)·cn(H2)(k、m、n待测),其反应包含下列两步:①2NO+H2===N2+H2O2(慢);②H2O2+H2===2H2O(快),T ℃时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序号 c(NO)/(mol·L-1) c(H2)/(mol·L-1) 速率/(mol·L-1·min-1)
Ⅰ 0.006 0 0.001 0 1.8×10-4
Ⅱ 0.006 0 0.002 0 3.6×10-4
Ⅲ 0.001 0 0.006 0 3.0×10-5
Ⅳ 0.002 0 0.006 0 1.2×10-4
综合强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2O2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
B.该反应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第①步反应
C.该反应速率表达式:v=5 000c2(NO)·c2(H2)
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2H2(g)===N2(g)+2H2O(g) ΔH=
 -664 kJ·mo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由题干信息可知,H2O2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A正确;
反应历程中反应慢的步骤决定总反应速率,整个反应速率由第①步反应决定,B正确;
比较Ⅰ、Ⅱ数据,NO浓度不变,氢气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增大一倍,根据Ⅲ、Ⅳ数据分析,H2浓度不变,NO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增大4倍,据此得到速率表达式v=k·c2(NO)·c(H2),依据Ⅰ中数据计算得k的数值为5 000,则速率表达式v=5 000c2(NO)·c(H2),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反应2NO(g)+2H2(g)===N2(g)+2H2O(g)中,每生成7 g N2放出166 kJ热量,则生成28 g N2放热664 kJ,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2H2(g)===N2(g)+2H2O(g) ΔH=-664 kJ·mol-1,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1.NO催化O3分解的反应机理如下:
第一步:O3(g)+NO(g)―→O2(g)+NO2(g)
第二步:NO2(g)―→O(g)+NO(g)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2O3(g)―→3O2(g)
其能量变化与反应历程的关系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步基元反应是该反应的决速步骤
B.第二步反应断裂的化学键只有共价键
C.第三步反应的反应机理为O(g)+O3(g)―→
 2O2(g)
D.催化剂NO改变了总反应的反应历程和焓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根据图示可知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最大,反应速率最
慢,对整个化学反应的速率起决定作用,A正确;
NO2是共价化合物,第二步反应中断裂NO2中的共
价键,生成O和NO,因此只有共价键的断裂,B正确;
将总反应方程式减去第一步、第二步反应方程式可得第三步反应的反应机理为O(g)+O3(g)―→2O2(g),C正确;
催化剂NO改变了总反应的反应历程,但不能改变总反应的焓变,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2.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在0~15 h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Ⅰ、Ⅱ和Ⅲ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Ⅱ>Ⅲ>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3.用H2O2、KI和洗洁精可完成“大象牙膏”实验(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泡沫),某同学依据文献资料对该实验进行探究。
(1)资料1:KI在该反应中的作用:H2O2+I-===H2O+IO-;H2O2+IO-
===H2O+O2↑+I-。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发现,H2O2与KI溶液混合后,产生大量气泡,溶液颜色变黄。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气泡明显减少。
资料2:I2也可催化H2O2的分解反应。
①加CCl4并振荡、静置后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有I2生成。
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②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可能是:ⅰ.H2O2浓度降低;ⅱ.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以下对照实验说明ⅰ不是主要原因:向H2O2溶液中加入KI溶液,待溶液变黄后,分成两等份于A、B两试管中。A试管中加入CCl4,B试管中不加CCl4,分别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水溶液中I2的浓
度降低
A试管中产生气泡明显变
少;B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没有明显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4.2022年3月4日,全球首套1 000吨/年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中试装置,在山东邹城工业园区开车成功,生产出符合国Ⅵ标准的清洁汽油产品。CO2转化过程如图1: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g)+H2(g) CO(g)+H2O(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通过图示可知,反应①为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g)+H2(g) CO(g)+H2O(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2)一定温度下,向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H2、CO2气体发生反应①,产物均为气态。反应过程中CO2气体和CO气体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t1 min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正____(填“>”“<”或“=”)v逆。
>
t1 min时,反应正向进行,则v正>v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②4 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
0.05 mol·
L-1·min-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③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条)。
升高温度、增大压
强、增大反应物浓度(任写两条,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3)以H2O、CaBr2、Fe3O4为原料进行气固相反应可以实现水的分解制得氢气,其反应原理如图3所示。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
CaBr2、Fe3O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根据图3可知,高温下,水先与溴化钙反应生成氧化钙和溴化氢,然后溴化氢与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溴化亚铁和溴,溴再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溴化钙和氧气,水再与溴化亚铁反应生成氢气、四氧化三铁和溴化氢,催化剂得以再生,即该反应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CaBr2、Fe3O4。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作业17 化学反应速率重点题型突破
(选择题1~11题,每小题7分,共77分)
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s)与CO2反应生成CO时,增加C的量能使反应速率增大
B.等质量的锌粉和锌片与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相等
C.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大该化学反应速率
2.把镁条投入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如图所示。在下列因素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①盐酸的浓度 ②镁条的表面积 ③溶液的温度 ④Cl-的浓度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3.C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在2~4 min内化学反应速率最大
B.反应开始4 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
C.4 min后,反应速率减小的主要原因是c(H+)减小
D.反应在2~4 min内CO2的生成速率v(CO2)=0.1 mol·L-1·min-1
4.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50 min时,pH=2和pH=7时R的降解率相等
B.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小
C.R的起始浓度不同,无法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对R的降解速率的影响
D.20~25 min 内,pH=10时R的降解速率为0.04 mol·L-1·min-1
5.(2023·广西南宁高二检测)向5 mL 1 mol·L-1的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FeCl3粉末,发生反应:①2Fe3++H2O2===O2↑+2Fe2++2H+;②2Fe2++H2O2+2H+===2H2O+2Fe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溶液中再加入少量NaCl粉末,Cl-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B.Fe2+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C.升高温度能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
D.改用10 mL 1 mol·L-1的H2O2溶液发生上述反应,则H2O2的分解速率增至原来的2倍
6.在紫外光照射下,利用WO3/ZnO光催化剂降解酸性橙Ⅱ染料废水的实验所得曲线如图所示,c0和c分别是时间为0和t时刻酸性橙Ⅱ染料的浓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加催化剂时,紫外光照射降解酸性橙Ⅱ染料废水的反应速率最慢
B.单一ZnO可作降解酸性橙Ⅱ染料废水的催化剂
C.相同条件下,2% WO3/ZnO对降解酸性橙Ⅱ染料废水的过程的催化效果最好
D.从图中可以看出,光催化降解酸性橙Ⅱ染料是一个可逆反应
7.HCOOH在Pd催化剂表面脱氢的反应机理、反应历程与能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历程Ⅰ~Ⅴ中,涉及O—H、C—H、C—O的断裂
B.在历程Ⅰ~Ⅴ中,生成Ⅴ的反应决定了HCOOH脱氢反应的速率
C.若用DCOOH或HCOOD代替HCOOH,得到的产物都有HD和CO2
D.在Pd催化剂表面HCOOH脱氢反应的ΔH<0
8.(2024·厦门高二月考)对于反应2NO(g)+2H2(g) N2(g)+2H2O(g),科学家根据光谱研究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2NO(g) N2O2(g) 快反应
第二步:N2O2(g)+H2(g)―→N2O(g)+H2O(g) 慢反应
第三步:N2O(g)+H2(g)―→N2(g)+H2O(g) 快反应
上述反应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反应的平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总反应的速率由第二步反应决定
B.N2O2是反应的中间产物
C.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最大
D.若第一步反应的ΔH<0,则升高温度,第一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9.“接触法制硫酸”的主要反应是2SO2+O22SO3,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历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小
B.过程中既有V—O和V==O的断裂,又有V—O和V==O的形成
C.该反应的催化剂是V2O4
D.由该历程可知催化剂参与了化学反应
10.反应2NO(g)+2H2(g)===N2(g)+2H2O(g)中,每生成7 g N2,放出166 kJ热量,该反应的速率表达式为v=k·cm(NO)·cn(H2)(k、m、n待测),其反应包含下列两步:①2NO+H2===N2+H2O2(慢);②H2O2+H2===2H2O(快),T ℃时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序号 c(NO)/ (mol·L-1) c(H2)/ (mol·L-1) 速率/(mol·L-1· min-1)
Ⅰ 0.006 0 0.001 0 1.8×10-4
Ⅱ 0.006 0 0.002 0 3.6×10-4
Ⅲ 0.001 0 0.006 0 3.0×10-5
Ⅳ 0.002 0 0.006 0 1.2×10-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2O2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
B.该反应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第①步反应
C.该反应速率表达式:v=5 000c2(NO)·c2(H2)
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2H2(g)===N2(g)+2H2O(g) ΔH=-664 kJ·mol-1
11.NO催化O3分解的反应机理如下:
第一步:O3(g)+NO(g)―→O2(g)+NO2(g)
第二步:NO2(g)―→O(g)+NO(g)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2O3(g)―→3O2(g)
其能量变化与反应历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步基元反应是该反应的决速步骤
B.第二步反应断裂的化学键只有共价键
C.第三步反应的反应机理为O(g)+O3(g)―→2O2(g)
D.催化剂NO改变了总反应的反应历程和焓变
12.(5分)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在0~15 h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Ⅰ、Ⅱ和Ⅲ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8分)用H2O2、KI和洗洁精可完成“大象牙膏”实验(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泡沫),某同学依据文献资料对该实验进行探究。
(1)资料1:KI在该反应中的作用:H2O2+I-===H2O+IO-;H2O2+IO-===H2O+O2↑+I-。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发现,H2O2与KI溶液混合后,产生大量气泡,溶液颜色变黄。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气泡明显减少。
资料2:I2也可催化H2O2的分解反应。
①加CCl4并振荡、静置后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有I2生成。
②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可能是:ⅰ.H2O2浓度降低;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对照实验说明 ⅰ 不是主要原因:向H2O2溶液中加入KI溶液,待溶液变黄后,分成两等份于A、B两试管中。A试管中加入CCl4,B试管中不加CCl4,分别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0分)2022年3月4日,全球首套1 000吨/年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中试装置,在山东邹城工业园区开车成功,生产出符合国Ⅵ标准的清洁汽油产品。CO2转化过程如图1: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温度下,向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H2、CO2气体发生反应①,产物均为气态。反应过程中CO2气体和CO气体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t1 min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正____ (填“>”“<”或“=”)v逆。
②4 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条)。
(3)以H2O、CaBr2、Fe3O4为原料进行气固相反应可以实现水的分解制得氢气,其反应原理如图3所示。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
作业17 化学反应速率重点题型突破
1.D 2.C 3.D
4.A [由题图可知,在50 min 时,pH=2和 pH=7时R的降解率都是100%,A正确;由题图可知,pH越小,酸性越强,R降解速率越大,B、C错误;20~25 min内,pH=10时R的降解速率为=4×10-6 mol·L-1·min-1,D错误。]
5.C [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与Cl-的浓度无关,A项错误;由题给反应可知,Fe2+为H2O2分解反应的中间产物,Fe3+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B项错误;升高温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项正确;H2O2溶液的体积增大,但c(H2O2)不变,故H2O2的分解速率不变,D项错误。]
6.D [根据图像可知,单一ZnO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其可作降解酸性橙Ⅱ染料废水的催化剂,B项正确;根据图像可知,相同条件下,在0~t h内,催化剂为2% WO3/ZnO时的变化量最大,即反应速率最快,所以催化效果最好,C项正确;由图像中所给不同催化剂条件下5.0 h内的变化,不能确定反应物能否完全转化,则不能判断该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D项错误。]
7.A [据图分析,在历程Ⅰ~Ⅴ中没有C—O的断裂,故A错误;在历程Ⅰ~Ⅴ中,Ⅳ→Ⅴ的活化能最大,则生成Ⅴ的反应速率最慢,决定了HCOOH脱氢反应的速率,故B正确;根据HCOOH在Pd催化剂表面脱氢的反应机理图可得化学反应为HCOOHCO2+H2,即HCOOH中的两个H原子被解离出来形成H2,则用DCOOH或HCOOD代替HCOOH,得到的产物都有HD和CO2,故C正确;由反应历程图可知,在Pd催化剂表面HCOOH的脱氢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最终产物的总能量,则HCOOH脱氢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故D正确。]
8.D 9.D
10.C [由题干信息可知,H2O2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A正确;反应历程中反应慢的步骤决定总反应速率,整个反应速率由第①步反应决定,B正确;比较Ⅰ、Ⅱ数据,NO浓度不变,氢气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增大一倍,根据Ⅲ、Ⅳ数据分析,H2浓度不变,NO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增大4倍,据此得到速率表达式v=k·c2(NO)·c(H2),依据Ⅰ中数据计算得k的数值为5 000,则速率表达式v=5 000c2(NO)·c(H2),C错误;反应2NO(g)+2H2(g)===N2(g)+2H2O(g)中,每生成7 g N2放出166 kJ热量,则生成28 g N2放热664 kJ,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2H2(g)===N2(g)+2H2O(g) ΔH=-664 kJ·mol-1,D正确。]
11.D [根据图示可知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最大,反应速率最慢,对整个化学反应的速率起决定作用,A正确;NO2是共价化合物,第二步反应中断裂NO2中的共价键,生成O和NO,因此只有共价键的断裂,B正确;将总反应方程式减去第一步、第二步反应方程式可得第三步反应的反应机理为O(g)+O3(g)―→2O2(g),C正确;催化剂NO改变了总反应的反应历程,但不能改变总反应的焓变,D错误。]
12.Ⅱ>Ⅲ>Ⅰ
13.(1)2H2O22H2O+O2↑ (2)①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②在水溶液中I2的浓度降低 A试管中产生气泡明显变少;B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没有明显减小
14.(1)CO2(g)+H2(g) CO(g)+H2O(g) (2)①> ②0.05 mol·L-1·min-1 ③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任写两条,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CaBr2、Fe3O4
解析 (1)通过图示可知,反应①为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g)+H2(g) CO(g)+H2O(g)。(2)①t1 min时,反应正向进行,则v正>v逆。②4 min内,v(CO2)===0.05 mol·L-1·min-1。(3)根据图3可知,高温下,水先与溴化钙反应生成氧化钙和溴化氢,然后溴化氢与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溴化亚铁和溴,溴再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溴化钙和氧气,水再与溴化亚铁反应生成氢气、四氧化三铁和溴化氢,催化剂得以再生,即该反应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CaBr2、Fe3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