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走进分子世界 课件(共27张PPT) 2024-2025学年苏科版 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1 走进分子世界 课件(共27张PPT) 2024-2025学年苏科版 八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4-21 15:1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第1节 走进分子世界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物质结构的问题。从外表看,各种形态的物质似乎都是连续的,凭肉眼无法看到它们内部的微小结构,这给人们探索物质结构带来了困难。科学家通常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有关物质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检验自己的猜想,试图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新知引入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2.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无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
3.知道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学习目标
【做一做】
(1)用铅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如图所示,你看到了什么?
活动1. 用模型解释现象
显微镜下的铅笔笔迹
现象:铅笔形成的笔迹是由许多并不连续的碳粒组成的。
表明: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
新知学习
知识点一:分子间有空隙
(2)如图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观察混合前后水和酒精总体积的变化。
酒精与水混合
现象:水与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
表明: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议一议】设有如下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哪种模型能够解释上述活动中看到的现象?
你选择哪个模型可以解释上述活动中看到的现象?
模型1
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2
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模型3
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科学家发现,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他们还发现,物质被分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保持其原有的性质了。
模型3可以解释上述活动中看到的现象。
结论: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2. 分子
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
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氧气是由氧分子组成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明了探测微观世界的工具,如各种显微镜,并用它们收集更多的证据,检验科学家提出的猜想。
例如,通过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微小的细胞,如图所示;1993年,科学家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移动铁原子,拼出了两个汉字,如图所示。
光学显微镜下
的微小细胞
铁原子拼出的汉字
(2)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3)一些分子大小的实例
①水分子的直径约4×10-10m;氢气分子的直径约2.3×10-10m.
②28g金可以拉伸为65km长的极细金丝,而金丝的直径仍比金分子的直径大得多.
③2500万个水分子一个挨一个地排成一行,长约1cm.
分子很小,若把分子看成一个球体,则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1)如图5 所示,在两个容器中分别倒入醋和酱油,你能通过嗅气味的方法来鉴别它们吗?
(2)如图6 所示,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水中,观察红墨水在水中散开的现象。
(3)如图 7 所示,将铅片和金片压紧后放置几年,也能观察到铅和金相互渗入的现象。
图5 鉴别醋和酱油
图6 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做一做
图7 铅和金相互渗入
活动2.收集分子运动的证据
新知学习
知识点二:分子的运动
由上述三种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活中还有哪些证据支持你的结论?
议一议
1.醋和酱油蒸发到空气中,再通过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处;
2.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开来,这是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彼此进入了对方的分子空隙中。
3.铅和金相互渗入,由于铅分子和金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彼此进入了对方的分子空隙中。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作扩散。
探究气体的扩散
结论:上方的空气瓶慢慢地由无色到有色,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将一个空玻璃瓶子倒置在一个装着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已知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当撤去玻璃板后,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
不同的气体可以彼此进入对方,那么,不同的液体之间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发生呢?
如上图,在量筒内装一半的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蓝色的密度比水大的硫酸铜溶液,分别在10日、20日、30日后观察。
结论: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实验前
叠放在一起
5年后互相渗入
结论: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固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不同固体之间的是否会发生扩散呢?
大量实验证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既然分子间有空隙,而且分子是运动的,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物体却没有散开?
分子间可能存在引力。
新知学习
知识点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1. 如图8(a)所示,将两个端面平整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吗?
2. 如图8(b)所示,在两个压紧的铅块下面挂上钩码,试一试,能挂几个?
图8 分子间存在引力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做一做
说一说
例:用很大的力也不容易把一根铁条拉断......
活动3.收集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上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是什么原因呢?
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铅柱
演示1
探究分子间存在引力
在一个注射器中装入一些水,用手指堵住注射口,用力压活塞,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压活塞的过程中,感觉用很大的力也很难将水的体积压缩变小。
分子之间既有______,又有_______。它们是同时存在的。
引力
斥力
演示2
结论: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分子
类比
弹簧连接的小球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什么时候表现为引力 什么时候表现为斥力呢?
用分子动理论可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例如, 解释固体、 液体和气体的物质状态,如图9 所示。
(a)固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小
(b)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 固体分子间的距离略大
(c)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更大
图9 分子间有空隙
固体分子间作用力较大,能够将固体分子有规律地排列在一起。因此, 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分子间距离的数量级一般为10-10 m。
液体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无法将液体分子紧密束缚在一起。 液体分子间距离比固体分子间距离略大。 因此,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
气体分子间作用力最小,所以气体分子能自由地在空间运动,并充满它所能到达的全部空间。气体分子间距离通常为固体分子间距离的10 倍左右。因此,气体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固体分子模型 液体分子模型 气体分子模型
物质状态 固态 液态 气态
分子间距离 小 较大 很大
分子间作用力 大 小 很小
有无一定体积 有 有 无
有无一定形状 有 无 无
注:绝大多数固体分子只能在固定位置附近振动;液体分子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运动;气体分子能自由在空间到处运动。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小结






分子间有间隙
分子的运动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铅块相互紧压会粘在一起
——分子间存在引力
——分子间存在斥力
——称为分子动理论
——固体、液体、气体的特性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作扩散
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
分子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模型
分子、分子运动和分子相互作用的认识
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课堂小结
1. 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 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 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 扫地时灰尘飞扬
D. 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C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随堂练习
2. 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
A. 盐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
B. 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 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
D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 将两块光滑的干玻璃放在一起,很容易把它们分开,但是如果在玻璃上洒些水后再将它们放在一起,就很难把它们分开。这一现象说明( )
A. 固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而液体分子间有作用力
B. 同种分子没有作用力,而异种分子间有作用力
C. 分子间可产生作用力,距离越小,作用力越大
D. 水具有黏性,分子间是否具有作用力与此无关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