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提升
一、体系构建
二、真题导向
考向一 化学反应历程
例1 (2022·湖南,12改编)反应物(S)转化为产物(P或P·Z)的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四种不同反应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进程Ⅰ是吸热反应
B.平衡时P的产率:Ⅱ>Ⅰ
C.生成P的速率:Ⅲ>Ⅱ
D.进程Ⅳ中,Z没有催化作用
例2 (2022·山东,10)在NO催化下,丙烷与氧气反应制备丙烯的部分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含N分子参与的反应一定有电子转移
B.由NO生成HONO的反应历程有2种
C.增大NO的量,C3H8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D.当主要发生包含②的历程时,最终生成的水减少
考向二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综合分析与计算
例3 (2023·河北,6)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W(g),发生如下反应:反应②和③的速率方程分别为v2=k2c2(X)和v3=k3c(Z),其中k2、k3分别为反应②和③的速率常数,反应③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②,测得W(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表:
t/min 0 1 2 3 4 5
c(W)/ (mol·L-1) 0.160 0.113 0.080 0.056 0.040 0.0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2 min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0 mol·L-1·min-1
B.若增大容器容积,平衡时Y的产率增大
C.若k2=k3,平衡时c(Z)=c(X)
D.若升高温度,平衡时c(Z)减小
例4 (2022·广东,13)恒容密闭容器中,BaSO4(s)+4H2(g) BaS(s)+4H2O(g)在不同温度下达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n)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
B.a为n(H2O)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C.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
D.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aSO4,H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例5 (2022·河北,13改编)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X,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①XY;②YZ。反应①的速率v1=k1c(X),反应②的速率v2=k2c(Y),式中k1、k2为速率常数。图甲为该体系中X、Y、Z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乙为反应①和②的ln k~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随c(X)的减小,反应①的速率降低
B.体系中v(X)=v(Y)+v(Z)
C.欲提高Y的产率,需提高反应温度且控制反应时间
D.温度低于T1时,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②决定
例6 [2023·全国乙卷,28(3)(4)](3)将FeSO4置入抽空的刚性容器中,升高温度发生分解反应:2FeSO4(s) Fe2O3(s)+SO2(g)+SO3(g)(Ⅰ)。平衡时-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660 K时,该反应的平衡总压p总=____________kPa、平衡常数Kp(Ⅰ)=____________(kPa)2。Kp(Ⅰ)随反应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提高温度,上述容器中进一步发生反应2SO3(g) 2SO2(g)+O2(g)(Ⅱ),平衡时=____________(用表示)。在929 K时,p总=84.6 kPa、=35.7 kPa,则=__________kPa,Kp(Ⅱ)=__________kPa(列出计算式)。
例7 [2023·新课标卷,29(4)](4)在不同压强下,以两种不同组成进料,反应达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与温度的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一种进料组成为=0.75、=0.25,另一种为=0.675、=0.225、xAr=0.10。(物质i的摩尔分数:xi=)
①图中压强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②进料组成中含有惰性气体Ar的图是________________。
③图3中,当p2=20 MPa、=0.20时,氮气的转化率α=________________。该温度时,反应N2(g)+H2(g) NH3(g)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_(MPa)-1(化为最简式)。
整理与提升
二、
例1 D
例2 D
例3 D [A错误,由于W生成的X要再生成Z被消耗,而消耗量无法计算,故X的反应速率也无法计算;C错误,平衡时,v2=v3(v正=v逆),即k2c2(X)=k3c(Z),若k2=k3,则c(Z)=c2(X);D正确,4X(g)??2Z(g) ΔH=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即反应②的活化能-反应③的活化能,Δ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Z)减小。]
例4 C [从图示可以看出,平衡时升高温度,氢气的物质的量减少,则平衡正向移动,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即ΔH>0,故A错误;由A项分析知随着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而a曲线表示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故B错误;容器体积固定,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没有改变各物质的浓度,平衡不移动,故C正确;BaSO4是固体,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aSO4,不能改变其浓度,因此平衡不移动,氢气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D错误。]
例5 B [由图甲中的信息可知,浓度随时间变化逐渐减小的代表的是X,浓度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大的代表的是Z,浓度随时间变化先增大后减小的代表的是Y;由图乙中的信息可知,反应①的速率常数随温度升高增大的幅度小于反应②的。根据体系中发生的反应可知,在Y的浓度达到最大值之前,单位时间内X的减少量等于Y和Z的增加量,因此,v(X)=v(Y)+v(Z),但是,在Y的浓度达到最大值之后,单位时间内Z的增加量等于Y和X的减少量,故v(X)+v(Y)=v(Z),B错误;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①的速率,但是反应①的速率常数随温度升高增大的幅度小于反应②的,且反应②的速率随着Y的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欲提高Y的产率,需提高反应温度且控制反应时间,C正确;由图乙信息可知,温度低于T1时,k1>k2,反应②为慢反应,因此,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②决定,D正确。]
例6 (3)3.0 2.25 增大 (4) 46.26
答案 (4)①p1<p2<p3 合成氨的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压强越大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越大 ②图4 ③33.33%
解析 (4)①合成氨的反应中,压强越大越有利于氨的合成,因此,压强越大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越大。由图中信息可知,在相同温度下,反应达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p1<p2<p3,因此,图中压强由小到大的顺序为p1<p2<p3。②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下,惰性气体Ar不利于合成氨,进料组成中含有惰性气体Ar的图是图4。③图3中,进料组成为=0.75、=0.25,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3∶1。假设进料中氢气和氮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和1 mol,达到平衡时氮气的变化量为x mol,则有:
N2(g)+3H2(g) 2NH3(g)
始/mol 1 3 0
变/mol x 3x 2x
平/mol 1-x 3-3x 2x
当p2=20 MPa、=0.20时,==0.20,解得x=,则氮气的转化率α=≈33.33%,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mol、2 mol、 mol,其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则该温度下K==(MPa)-2,因此,该温度时反应N2(g)+H2(g)??NH3(g)的平衡常数Kp===(MPa)-1。(共36张PPT)
整理与提升
专题2
<<<
一、体系构建
二、真题导向
内容索引
体系构建
>
<
一
一
体系构建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
表示方法:v=
单位:mol·L-1·s-1或mol·L-1·min-1
简单计算
公式法
化学计量数之比法
影响因素
内因:反应物结构、性质(活化分子)
外因
浓度:c增大,v增大
压强:有气体参加的反应,p增大,v增大
温度:T升高,v增大
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的方向
焓判据:使体系能量降低的方向,就是反应容易进行的方向熵判据:使体系熵增大的方向,就是反应容易进行的方向
复合判据(综合考虑ΔH、ΔS,ΔH-TΔS<0时反应可自发进行)
化学平衡
概念:可逆反应、条件一定,v正=v逆,各组分浓度不变
特征:逆、动、等、定、变
原因: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温度)改变,v正=v逆
―→v正≠v逆
结果:再次v正=v逆,各组分的含量又不变
方向: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判断
移动因果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
表达式:对于aA(g)+bB(g) cC(g)+dD(g),
K=
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应用
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方向
求反应物的转化率
返回
真题导向
>
<
二
考向一 化学反应历程
例1 (2022·湖南,12改编)反应物(S)转化为产物(P或P·Z)的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四种不同反应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进程Ⅰ是吸热反应
B.平衡时P的产率:Ⅱ>Ⅰ
C.生成P的速率:Ⅲ>Ⅱ
D.进程Ⅳ中,Z没有催化作用
二
真题导向
√
由图可知,进程Ⅰ中S的总能量大
于产物P的总能量,因此进程Ⅰ是
放热反应,A不正确;
进程Ⅱ中使用了催化剂X,但是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产率,因此两个进程平衡时P的产率相同,B不正确;
进程Ⅲ中由S·Y转化为P·Y的活化
能高于进程Ⅱ中由S·X转化为P·X
的活化能,由于这两步反应分别
是两个进程的决速步骤,因此生成P的速率:Ⅲ<Ⅱ,C不正确;
由图可知,进程Ⅳ中S吸附到Z表面生成S·Z,然后S·Z转化为产物P·Z,由于P·Z没有转化为P+Z,因此,Z没有催化作用,D正确。
例2 (2022·山东,10)在NO催化下,丙烷与氧气反应制备丙烯的部分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N分子参与的反应一定有电子转移
B.由NO生成HONO的反应历程有2种
C.增大NO的量,C3H8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D.当主要发生包含②的历程时,最终生成的水减少
√
根据反应机理图知,含N分子发生的反应
有NO+·OOH===NO2+·OH、NO+NO2
+H2O===2HONO、NO2+·C3H7===
C3H6+HONO、HONO===NO+·OH,含N分子NO、NO2、HONO中N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2价、+4价、+3价,上述反应中均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都为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电子转移,A项正确;
根据图示,由NO生成HONO的反应历程
有2种,B项正确;
NO是催化剂,增大NO的量,C3H8的平
衡转化率不变,C项正确;
无论反应历程如何,在NO催化下丙烷与O2反应制备丙烯的总反应都为2C3H8+O2 2C3H6+2H2O,当主要发生包含②的历程时,最终生成的水不变,D项错误。
考向二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综合分析与计算
例3 (2023·河北,6)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W(g),发生如下反应:反应②和③的速率方程分别为v2=k2c2(X)和v3=k3c(Z),其中k2、k3分别为反应②和③的速率常数,反应③的
活化能大于反应②,测得W(g)的浓度随时间变
化如下表:
t/min 0 1 2 3 4 5
c(W)/(mol·L-1) 0.160 0.113 0.080 0.056 0.040 0.0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 min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0 mol·L-1·min-1
B.若增大容器容积,平衡时Y的产率增大
C.若k2=k3,平衡时c(Z)=c(X)
D.若升高温度,平衡时c(Z)减小
t/min 0 1 2 3 4 5
c(W)/(mol·L-1) 0.160 0.113 0.080 0.056 0.040 0.028
√
A错误,由于W生成的X要再生成Z被消耗,而
消耗量无法计算,故X的反应速率也无法计算;
C错误,平衡时,v2=v3(v正=v逆),即k2c2(X)=k3c(Z),若k2=k3,则c(Z)=c2(X);
D正确,4X(g) 2Z(g) ΔH=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即反应②的活化能-反应③的活化能,Δ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Z)减小。
例4 (2022·广东,13)恒容密闭容器中,BaSO4(s)+4H2(g) BaS(s)+4H2O(g)在不同温度下达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n)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H<0
B.a为n(H2O)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C.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
D.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aSO4,H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
从图示可以看出,平衡时升高温度,氢气的物质的
量减少,则平衡正向移动,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
吸热反应,即ΔH>0,故A错误;
由A项分析知随着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水蒸气的
物质的量增加,而a曲线表示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故B错误;
容器体积固定,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没有改变
各物质的浓度,平衡不移动,故C正确;
BaSO4是固体,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aSO4,不能改
变其浓度,因此平衡不移动,氢气的平衡转化率不
变,故D错误。
例5 (2022·河北,13改编)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X,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①X Y;②Y Z。反应①的速率v1=k1c(X),反应②的速率v2=k2c(Y),式中k1、k2为速率常数。图甲为该体系中X、Y、Z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乙为反应①和②的ln k~
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随c(X)的减小,反应①的速率降低
B.体系中v(X)=v(Y)+v(Z)
C.欲提高Y的产率,需提高反应温度
且控制反应时间
D.温度低于T1时,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②决定
√
由图甲中的信息可知,浓度随时间变化逐渐
减小的代表的是X,浓度随时间变化逐渐增
大的代表的是Z,浓度随时间变化先增大后
减小的代表的是Y;由图乙中的信息可知,反应①的速率常数随温度升高增大的幅度小于反应②的。根据体系中发生的反应可知,在Y的浓度达到最大值之前,单位时间内X的减少量等于Y和Z的增加量,因此,v(X)=v(Y)+v(Z),但是,在Y的浓度达到最大值之后,单位时间内Z的增加量等于Y和X的减少量,故v(X)+v(Y)=v(Z),B错误;
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①的速率,但是反应
①的速率常数随温度升高增大的幅度小于反
应②的,且反应②的速率随着Y的浓度的增
大而增大,因此,欲提高Y的产率,需提高反应温度且控制反应时间,C正确;
由图乙信息可知,温度低于T1时,k1>k2,反应②为慢反应,因此,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②决定,D正确。
例6 [2023·全国乙卷,28(3)(4)](3)将FeSO4置入抽空的刚性容器中,升高温度发生分解反应:2FeSO4(s) Fe2O3(s)+SO2(g)+SO3(g)(Ⅰ)。平衡时 -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660 K时,该反应的平衡总压p总=____kPa、平衡常数Kp(Ⅰ)=_____(kPa)2。Kp(Ⅰ)
随反应温度升高而_____(填“增大”“减小”或
“不变”)。
3.0
2.25
增大
660 K时, =1.5 kPa,则 =1.5 kPa,因此,该反应的平衡总压p总=3.0 kPa、平衡常数Kp(Ⅰ)= =1.5 kPa×1.5 kPa=2.25(kPa)2。由图中信息可知, 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Kp(Ⅰ)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大。
(4)提高温度,上述容器中进一步发生反应2SO3(g) 2SO2(g)+O2(g)(Ⅱ),
平衡时 =_________(用 表示)。在929 K时,p总=84.6 kPa、
=35.7 kPa,则 =__________kPa,Kp(Ⅱ)=____________kPa
(列出计算式)。
46.26
提高温度,上述容器中进一步发生反应2SO3(g) 2SO2(g)+O2(g)(Ⅱ),在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分压之比,由于仅发生反应(Ⅰ)时 ,则平衡时 ,得
。在929 K时,p总=84.6 kPa、 =
35.7 kPa,则 、 ,
联立方程组消去 ,可得 =4p总,
代入相关数据可求出 =46.26 kPa,则 =84.6 kPa-35.7 kPa-46.26 kPa=2.64 kPa,
例7 [2023·新课标卷,29(4)](4)在不同压强下,以两种不同组成进料,反应达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与温度的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一种进料组成为 =0.75、 =0.25,另一种为 =0.675、 =0.225、xAr=0.10。(物质i的摩尔分数:xi= )
①图中压强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1<p2<p3
合成氨的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压强越大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越大
合成氨的反应中,压强越大越有利于氨的合成,因此,压强越大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越大。由图中信息可知,在相同温度下,反应达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p1<p2<p3,因此,图中压强由小到大的顺序为p1<p2<p3。
②进料组成中含有惰性气体Ar的图是______。
图4
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下,惰性气体Ar不利于合成氨,进料组成中含有惰性气体Ar的图是图4。
③图3中,当p2=20 MPa、 =0.20时,氮气的转化率α=_______。该温度时,反应
NH3(g)的平衡常数Kp=_______(MPa)-1(化为最
简式)。
33.33%
图3中,进料组成为 =0.75、 =0.25,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3∶1。假设进料中氢气和氮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和1 mol,达到平衡时氮气的变化量为x mol,则有:
N2(g)+3H2(g) 2NH3(g)
始/mol 1 3 0
变/mol x 3x 2x
平/mol 1-x 3-3x 2x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