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第三单元 第2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苏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3 第三单元 第2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苏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21 16:19:22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用盐类水解平衡原理分析内因及外界因素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2.理解内因影响盐类水解的本质,建立从定量角度分析盐类水解程度的思维模型;理解外界因素影响盐类水解的本质,形成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思维模型。3.学会用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理论解释外界因素对盐类水解的影响,会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一、盐的性质(内因)对盐类水解的影响
1.实验探究内因对水解平衡的影响
已知常温下HClO、CH3COOH、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Ka分别为2.95×10-8、1.8×10-5、5.6×10-4。
用pH计测量下列三种盐溶液的pH如下表:
盐溶液/ (0.1 mol·L-1) pH 解释与结论
NaClO 10.3
CH3COONa 9.0
NaNO2 8.2
实验结论:在盐类水解的过程中,若生成的弱电解质______电离,则生成弱电解质的倾向______,盐水解的程度就______,溶液中c(H+)和c(OH-)的差别______,即“越弱越水解”。
2.水解常数——定量描述盐类水解程度大小
(1)概念:盐的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叫作盐的水解常数,用Kh表示。
(2)表达式
若HA为弱电解质,则MA的溶液中存在A-的水解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
Kh=________________=(Ka为HA的电离常数)。
(3)意义:Kh数值越大,水解程度______。
(4)影响因素:对于已确定的盐Kh只受______影响。温度升高,Kh增大。
1.常温下,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如下表所示。
酸 HX HY HZ
Ka 9×10-7 9×10-6 1×10-2
回答下列问题:
(1)同浓度的NaX、NaY、NaZ溶液,pH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同pH的NaX、NaY、NaZ溶液,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3)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X和NaX混合溶液显____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所示为25 ℃时部分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H2CO3 CH3COOH
Ka1 4.5×10-7 1.75×10-5
Ka2 4.7×10-11 —
(1)计算Na2CO3第一步水解常数Kh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NaHCO3水解常数K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Na、NaHCO3和Na2CO3溶液,其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已知H2S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1=1.4×10-2、Ka2=6.0×10-8。利用所给数据分析NaHSO3溶液的酸碱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2题中有关H2CO3的数据,说明NaHCO3溶液的酸碱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外因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
1.参照教材的观察思考,完成下表
已知0.1 mol·L-1 Fe(NO3)3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pH计测量该溶液的pH,根据实验操作填写下表:
可能影响因素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与结论
盐的浓度 加水稀释,测溶液的pH 溶液颜色变____________,溶液的pH______ 加水稀释,c(Fe3+)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水解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溶液的酸碱性 加硝酸后,测溶液的pH 溶液颜色变____,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硝酸,c(H+)增大,水解平衡向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但c(H+)仍比原平衡中c(H+)大
加入少量NaOH溶液 产生__________沉淀,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氢氧化钠,OH-消耗H+,c(H+)减小,水解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温度 升高温度 溶液颜色变_______________,溶液的pH______ 升高温度,水解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
2.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外界因素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盐的水解程度______。
(2)浓度:稀释盐溶液,可以______水解,盐溶液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______。
(3)外加酸碱: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碱会______水解;加酸会______水解。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加碱会________水解;加酸会______水解。
(4)外加盐:加入与盐的水解性质相反的盐会使盐的水解程度______。
(1)等浓度的(NH4)2SO4溶液和NH4Cl溶液,NH的水解程度一样(  )
(2)将碳酸钠溶液加水稀释,水解程度会增大,所以其c(OH-)增大(  )
(3)对于Na2CO3溶液,加水稀释或加入少量Na2CO3固体,均使Na2CO3的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4)向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CO水解平衡左移,pH减小(  )
(5)加热CH3COONa溶液,溶液中将减小(  )
1.向Na2SO3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若向该溶液中滴入过量的BaCl2溶液,现象是什么?并结合离子方程式,运用平衡原理进行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
(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若微热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证明碳酸钠的水解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若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铁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装入含酚酞的0.01 mol·L-1 CH3COONa溶液,并分别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①中加入生石灰,向烧杯③中加入NH4NO3晶体,烧杯②中不加任何物质。
(1)含酚酞的0.01 mol·L-1 CH3COONa溶液显浅红色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文字解释)。
(2)实验过程中发现①中烧瓶溶液红色变深,③中烧瓶溶液红色变浅,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水解反应为放热反应
B.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
C.NH4NO3晶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D.NH4NO3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3)向0.01 mol·L-1 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浓盐酸、NaOH固体、Na2CO3固体、FeSO4固体,则CH3COO-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左”“右”或“不移动”)。
第2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一、
1.HClO的Ka最小,水解程度最大 CH3COOH的Ka较大,水解程度较小 HNO2的Ka最大,水解程度最小 越难 越大 越大 越大
2.(2)A-+H2OHA+OH-  (3)越大 (4)温度
思考交流
1.(1)NaX (2)NaZ (3)酸 HX的电离常数Ka=9×10-7,NaX的水解常数Kh=2.(1)Kh1===≈2.1×10-4。
(2)Kh===≈2.2×10-8。
(3)CH3COONa3.(1)在NaHSO3溶液中HSO存在如下两个平衡:HSOH++SO(电离)
HSO+H2OH2SO3+OH-(水解)
其水解常数Kh==≈7.1×10-13
则Ka2>Kh,HSO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所以溶液呈酸性。
(2)NaHCO3溶液中Kh=>Ka2,则NaHCO3溶液显碱性。
二、
1.Fe3++3H2OFe(OH)3+3H+ 浅 变大 变小
正反应 浅 变小 逆反应 红褐色 变大 正反应 深
变小 正反应
2.(1)增大 (2)促进 越大 (3)促进 抑制 抑制 促进 (4)增大
正误判断
(1)× (2)×  (3)√ (4)× (5) √
思考交流
1.产生白色沉淀,且红色褪去。在Na2SO3溶液中,SO水解:SO+H2OHSO+OH-,加入BaCl2后,Ba2++SO===BaSO3↓(白色),由于c(SO)减小,SO水解平衡左移,c(OH-)减小,红色褪去。
2.(1)溶液变红 CO+H2OOH-+HCO 红色加深
吸热 (2)红色变浅,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或气泡冒出) 2Fe3++3CO+3H2O===2Fe(OH)3↓+3CO2↑
解析 (1)因Na2CO3水解,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试液变红。加热,水解程度变大,碱性更强,红色加深。(2)加入FeCl3溶液,Fe3+与OH-结合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促进CO水解,同时会有CO2气体产生。
3.(1)CH3COO-+H2OCH3COOH+OH-,溶液显碱性
(2)BD (3)右 左 左 右(共72张PPT)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第2课时
专题3 第三单元
<<<
1.能用盐类水解平衡原理分析内因及外界因素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
2.理解内因影响盐类水解的本质,建立从定量角度分析盐类水解程度的思维模型;理解外界因素影响盐类水解的本质,形成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思维模型。
3.学会用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理论解释外界因素对盐类水解的影响,会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核心素养
发展目标
一、盐的性质(内因)对盐类水解的影响
二、外因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
课时对点练
内容索引
盐的性质(内因)对盐类水解的影响
>
<

1.实验探究内因对水解平衡的影响
已知常温下HClO、CH3COOH、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Ka分别为2.95×10-8、1.8×10-5、5.6×10-4。
用pH计测量下列三种盐溶液的pH如下表:

盐的性质(内因)对盐类水解的影响
盐溶液/(0.1 mol·L-1) pH 解释与结论
NaClO 10.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Na 9.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NO2 8.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lO的Ka最小,水解程度最大
CH3COOH的Ka较大,水解程度较小
HNO2的Ka最大,水解程度最小
实验结论:在盐类水解的过程中,若生成的弱电解质 电离,则生成弱电解质的倾向 ,盐水解的程度就 ,溶液中c(H+)和c(OH-)的差别 ,即“越弱越水解”。
2.水解常数——定量描述盐类水解程度大小
(1)概念:盐的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叫作盐的水解常数,用Kh表示。
越难
越大
越大
越大
(2)表达式
若HA为弱电解质,则MA的溶液中存在A-的水解平衡:___________
,则Kh=____________= (Ka为HA的电离常数)。
(3)意义:Kh数值越大,水解程度 。
(4)影响因素:对于已确定的盐Kh只受 影响。温度升高,Kh增大。
A-+H2O
HA+OH-
越大
温度
1.常温下,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同浓度的NaX、NaY、NaZ溶液,pH最大的是_____。
(2)同pH的NaX、NaY、NaZ溶液,浓度最大的是_____。
酸 HX HY HZ
Ka 9×10-7 9×10-6 1×10-2
NaX
NaZ
(3)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X和NaX混合溶液显____性,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 HX HY HZ
Ka 9×10-7 9×10-6 1×10-2

HX的电离
常数Ka=9×10-7,
2.下表所示为25 ℃时部分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H2CO3 CH3COOH
Ka1 4.5×10-7 1.75×10-5
Ka2 4.7×10-11 —
(1)计算Na2CO3第一步水解常数Kh1。
H2CO3 CH3COOH
Ka1 4.5×10-7 1.75×10-5
Ka2 4.7×10-11 —
(2)计算NaHCO3水解常数Kh。
(3)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Na、NaHCO3和Na2CO3溶液,其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CO3 CH3COOH
Ka1 4.5×10-7 1.75×10-5
Ka2 4.7×10-11 —
CH3COONa3.(1)已知H2S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1=1.4×10-2、Ka2=6.0×10-8。利用所给数据分析NaHSO3溶液的酸碱性。
(2)利用2题中有关H2CO3的数据,说明NaHCO3溶液的酸碱性。
返回
外因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
>
<

1.参照教材的观察思考,完成下表
已知0.1 mol·L-1 Fe(NO3)3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用pH计测量该溶液的pH,根据实验操作填写下表:

外因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
可能影响因素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与结论
盐的 浓度 加水稀释,测溶液的pH 溶液颜色变 ,溶液的pH_____ 加水稀释,c(Fe3+) ,水解平衡向 方向移动

变大
变小
正反应
Fe3++3H2O
Fe(OH)3+3H+
可能影响因素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与结论
溶液的 酸碱性 加硝酸后,测溶液的pH 溶液颜色变 ,溶液的pH____ 加入硝酸,c(H+)增大,水解平衡向 方向移动,但c(H+)仍比原平衡中c(H+)大
加入少量NaOH溶液 产生 沉淀,溶液的pH _____ 加入氢氧化钠,OH-消耗H+,c(H+)减小,水解平衡向_____
方向移动

变小
逆反应
红褐色
变大
正反

可能影响因素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与结论
温度 升高温度 溶液颜色变 ,溶液的pH____ 升高温度,水解平衡向______
方向移动

变小
正反应
2.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外界因素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盐的水解程度 。
(2)浓度:稀释盐溶液,可以 水解,盐溶液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

(3)外加酸碱: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碱会 水解;加酸会 水解。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加碱会 水解;加酸会 水解。
(4)外加盐:加入与盐的水解性质相反的盐会使盐的水解程度 。
增大
促进
越大
促进
抑制
抑制
促进
增大
×


×
×
1.向Na2SO3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若向该溶液中滴入过量的BaCl2溶液,现象是什么?并结合离子方程式,运用平衡原理进行解释。
2.向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
(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若微热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由此证明碳酸钠的水解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溶液变红
红色加深
吸热
因Na2CO3水解,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试液变红。加热,水解程度变大,碱性更强,红色加深。
(2)若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铁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色变浅,有红
褐色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或气泡冒出)
3.如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装入含酚酞的0.01 mol·L-1 CH3COONa溶液,并分别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①中加入生石灰,向烧杯③中加入NH4NO3晶体,烧杯②中不加任何物质。
(1)含酚酞的0.01 mol·L-1 CH3COONa溶液
显浅红色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
方程式和必要文字解释)。
CH3COO-+H2O
CH3COOH+OH-,溶液显碱性
CH3COONa溶液中CH3COO-水解使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使酚酞显浅红色。
(2)实验过程中发现①中烧瓶溶液红色变深,③中烧瓶溶液红色变浅,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水解反应为放热反应
B.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
C.NH4NO3晶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D.NH4NO3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BD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根据①中烧瓶溶液的红色变深判断水解平衡向右移动,说明水解反应吸热;
同时③中烧瓶溶液红色变浅,则NH4NO3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3)向0.01 mol·L-1 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浓盐酸、NaOH固体、Na2CO3固体、FeSO4固体,则CH3COO-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左”“右”或“不移动”)。




返回
课时对点练
对点训练
题组一 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
1.在一定条件下,Na2S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2-+H2O HS-+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升高温度, 减小
C.通入H2S,HS-的浓度增大
D.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水解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水解平衡常数不变,A项错误;
通入H2S,H2S会结合水解生成的OH-,使平衡正向移动,HS-的浓度增大,C项正确;
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溶液的碱性增强,溶液pH增大,D项错误。
对点训练
2.为了使NH4Cl溶液中c(Cl-)与 浓度比为1∶1,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
①适量的HCl ②适量的NaCl ③适量的氨水 ④适量的NaOH ⑤适量的硫酸
A.①②⑤ B.③⑤ C.③④ D.④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3.(2023·福建泉州高二检测)下列关于FeCl3水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FeCl3稀溶液中,水解达到平衡时,无论加FeCl3饱和溶液还是加水
稀释,平衡均向右移动
B.浓度为5 mol·L-1和0.5 mol·L-1的两种FeCl3溶液,其他条件相同时,
Fe3+的水解程度前者小于后者
C.其他条件相同时,同浓度的FeCl3溶液在50 ℃和20 ℃时发生水解,
50 ℃时Fe3+的水解程度比20 ℃时的小
D.为抑制Fe3+的水解,更好地保存FeCl3溶液,应加少量盐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增大FeCl3的浓度,水解平衡向右移动,但Fe3+水解程度减小,加水稀释,水解平衡向右移动,Fe3+水解程度增大,A、B项正确;
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水解程度增大,C项错误;
Fe3+水解后溶液呈酸性,增大H+的浓度可抑制Fe3+的水解,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4.某兴趣小组用数字实验系统测定一定浓度碳酸钠溶液的pH与温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b点水解程度最大
B.水的电离平衡也会对溶液的pH产生影响
C.a→b段水解平衡向右移动
D.水解是吸热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5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因水解吸热,则升温可以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故C正确;
对点训练
题组二 盐的水解常数及其应用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盐溶液越稀越易水解,所以稀释盐溶液,Kh变大
B.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一元弱碱的Kb越大,碱性越弱
C.Kw随着溶液中c(H+)和c(OH-)的改变而改变
D.加热氯化钠溶液,pH将变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一般情况下,盐溶液越稀越易水解,但水解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浓度无关,故A错误;
一般情况下,相同温度时,一元弱碱的Kb越大,碱性越强,故B错误;
水的离子积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大小无关,故C错误;
加热氯化钠溶液,促进水的电离,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pH将变小,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7.常温下,某酸HA的电离常数Ka=1×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常温下,0.1 mol·L-1 HA溶液中水电离的c(H+)为10-13 mol·L-1
C.NaA溶液中加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存在关系:2c(Na+)=c(A-)
+c(Cl-)
D.常温下,0.1 mol·L-1 NaA溶液水解常数为1×10-9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NaA溶液中加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NaA和HCl的物质的量相等,由于A-发生水解生成HA得:2c(Na+)>c(A-)+c(Cl-),C错误;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实验测得0.5 mol·L-1CH3COONa溶液、0.5 mol·L-1CuSO4溶液以及H2O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温度升高,纯水中c(H+)≠c(OH-)
B.随温度升高,CH3COONa溶液的c(OH-)减小
C.随温度升高,CuSO4溶液的pH变化是Kw改变与水
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D.随温度升高,CH3COONa溶液和CuSO4溶液的pH均降低,是因为
CH3COO-、Cu2+水解平衡移动方向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任何温度时,纯水中H+浓度与OH-浓度始终相等,
A项错误;
随温度升高,CH3COONa水解程度增大,溶液中
c(OH-)增大,且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c(OH-)也增大,B项错误;
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H+)增大,又CuSO4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温度升高,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故c(H+)增大,C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温度升高,能使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均正向移动,
而CH3COONa溶液随温度升高pH降低的原因是水
的电离程度增大得多,而CuSO4溶液随温度升高
pH降低的原因是Cu2+水解程度增大得多,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9.已知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0.1 mol·L-1的6种溶液的pH如表所示。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溶质 CH3COONa NaHCO3 Na2CO3
pH 8.8 9.7 11.6
溶质 NaClO NaCN C6H5ONa(苯酚钠)
pH 10.3 11.1 11.3
A.CO2+H2O+2NaClO===Na2CO3+2HClO
B.CO2+H2O+NaClO===NaHCO3+HClO
C.CO2+H2O+C6H5ONa===NaHCO3+C6H5OH
D.CH3COOH+NaCN===CH3COONa+HC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酸性:CH3COOH>HCN,CH3COOH与CN-发生反应生成HCN,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0.室温下,实验①将0.2 mol·L-1的酸HX和0.2 mol·L-1的KOH溶液各100 mL混合,测得混合后溶液的pH=9;②将0.2 mol·L-1的酸HX和c mol·L-1 KOH溶液各100 mL混合,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7(以上溶液混合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②KOH的浓度c<0.2
B.室温下,KX溶液的水解常数是1×10-9
C.实验①所得溶液中1×10-5<c(X-)<0.1
D.实验②所得溶液中c(K+)>c(X-)>c(H+)=c(O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实验①,等体积、等浓度的HX和KOH恰好反应生成KX和水,所得溶液显碱性,说明HA为弱酸;实验②,反应后溶液显中性,则HX过量,即c<0.2,故A正确;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实验①酸碱中和后溶液的溶质为KX,c(K+)>c(X-)>c(OH-),c(K+)=0.1 mol·L-1,c(OH-)=1×10-5 mol·L-1,所以1×10-5<c(X-)<0.1,故C正确;
实验②的溶液pH=7,c(H+)=c(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实验②所得溶液中c(K+)+c(H+)=c(OH-)+c(X-),得出c(K+)=c(X-)>c(H+)=c(OH-),故D错误。
综合强化
综合强化
11.室温下,将0.05 mol Na2CO3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向溶液中加入或通入下列物质,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选项 加入或通入的物质 结论
A 50 mL 1 mol·L-1盐酸
B 0.01 mol K2CO3
C 50 mL 水 溶液中c(H+)减小
D 0.025 mol CO2气体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向Na2CO3溶液中加入50 mL水,加水稀释促进碳酸根离子的水解,溶液中的c(OH-)减小,因温度未变,则Kw不变,所以溶液中c(H+)增大,故C项错误;
综合强化
12.常温下,有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4种溶液:
①NaCN溶液 ②NaOH溶液
③CH3COONa溶液 ④NaHCO3溶液
已知该温度下3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②>①>④>③
HCN H2CO3 CH3COOH
Ka=5.0×10-10 Ka1=4.0×10-7 Ka2=5.0×10-11 Ka=1.8×10-5
(1)这4种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这4种溶液中②NaOH溶液碱性最强,其余3种溶液因Ka(CH3COOH)>Ka1(H2CO3)>Ka(HCN),弱酸的酸性越强,其钠盐的水解程度越小,则水解程度:CH3COONaNaHCO3>CH3COONa,则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①>④>③。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5×10-8
HCN H2CO3 CH3COOH
Ka=5.0×10-10 Ka1=4.0×10-7 Ka2=5.0×10-11 Ka=1.8×10-5
(2)④的水解平衡常数Kh=__________。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HCN H2CO3 CH3COOH
Ka=5.0×10-10 Ka1=4.0×10-7 Ka2=5.0×10-11 Ka=1.8×10-5
0.02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3.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H2S:Ka1=1.3×10-7 Ka2=7.1×10-15
H2CO3:Ka1=4.3×10-7 Ka2=5.6×10-11
HClO2:Ka=1.1×10-2
CH3COOH:Ka=1.8×10-5
NH3·H2O:Kb=1.8×10-5
①常温下,0.1 mol·L-1 Na2S溶液和0.1 mol·L-1 Na2CO3溶液,碱性更强的是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Na2S溶液
H2S的Ka2小于H2CO3的Ka2,Na2S更容易水解
综合强化
②25 ℃时,CH3COONH4溶液显___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③NH4HCO3溶液显____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3·H2O的Kb>H2CO3的Ka1,
综合强化
(2)25 ℃时,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ClO2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中
________(填“>”“<”或“=”)c(CH3COO-)。若要使两溶液的pH相等应________(填字母)。
a.向NaClO2溶液中加适量水
b.向NaClO2溶液中加适量NaOH
c.向CH3COONa溶液中加CH3COONa固体
d.向CH3COONa溶液中加适量的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bd
综合强化
14.10 ℃时,在烧杯中加入0.1 mol·L-1的NaHCO3溶液400 mL,加热,测得该溶液的pH发生如下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温度/℃ 10 20 30 50 70
pH 8.3 8.4 8.5 8.9 9.4
(1)甲同学认为,该溶液的pH升高的原因是 的水解程度增大,故碱性增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温度/℃ 10 20 30 50 70
pH 8.3 8.4 8.5 8.9 9.4
(2)乙同学认为,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了Na2CO3,并推断Na2CO3的水解程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NaHCO3。
大于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温度/℃ 10 20 30 50 70
pH 8.3 8.4 8.5 8.9 9.4
(3)丙同学认为,要确定上述哪种说法合理,只要把加热后的溶液冷却到10 ℃后再测定溶液的pH,若pH______(填“>”“<”或“=”,下同)8.3,说明甲同学的观点正确;若pH____8.3,说明乙同学的观点正确。

>
若甲同学的观点正确,则当温度再恢复至10 ℃时,pH应为8.3,若乙同学的观点正确,则当温度降回至10 ℃时,pH应大于8.3。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丁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对甲、乙同学的解释进行判断,实验装置如图,加热煮沸NaHCO3溶液,发现试管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______(填“甲”或“乙”)同学推测正确。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根据试管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HCO3在加热煮沸时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了Na2CO3、CO2和水,证明乙同学观点正确。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将一定体积0.1 mol·L-1NaHCO3溶液置于烧杯中加热至微沸(溶液体积不变);将烧杯冷却至室温,过一段时间(溶液体积不变)测得pH为10.1。据此可以判断________(填“甲”或“乙”)同学推测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冷却至室温后pH为10.1,大于8.4,说明此实验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返回作业32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选择题1~11题,每小题6分,共66分)
题组一 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
1.在一定条件下,Na2S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2-+H2OHS-+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升高温度,减小
C.通入H2S,HS-的浓度增大
D.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减小
2.为了使NH4Cl溶液中c(Cl-)与c(NH)浓度比为1∶1,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  )
①适量的HCl ②适量的NaCl ③适量的氨水
④适量的NaOH ⑤适量的硫酸
A.①②⑤ B.③⑤ C.③④ D.④⑤
3.(2023·福建泉州高二检测)下列关于FeCl3水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FeCl3稀溶液中,水解达到平衡时,无论加FeCl3饱和溶液还是加水稀释,平衡均向右移动
B.浓度为5 mol·L-1和0.5 mol·L-1的两种FeCl3溶液,其他条件相同时,Fe3+的水解程度前者小于后者
C.其他条件相同时,同浓度的FeCl3溶液在50 ℃和20 ℃时发生水解,50 ℃时Fe3+的水解程度比20 ℃时的小
D.为抑制Fe3+的水解,更好地保存FeCl3溶液,应加少量盐酸
4.某兴趣小组用数字实验系统测定一定浓度碳酸钠溶液的pH与温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b点水解程度最大
B.水的电离平衡也会对溶液的pH产生影响
C.a→b段水解平衡向右移动
D.水解是吸热反应
5.(2023·江苏徐州高二质检)在一定条件下,Na2CO3溶液中存在平衡:CO+H2OHCO+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稀释溶液,增大
B.通入CO2,溶液pH减小
C.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D.加入NaOH固体,减小
题组二 盐的水解常数及其应用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盐溶液越稀越易水解,所以稀释盐溶液,Kh变大
B.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一元弱碱的Kb越大,碱性越弱
C.Kw随着溶液中c(H+)和c(OH-)的改变而改变
D.加热氯化钠溶液,pH将变小
7.常温下,某酸HA的电离常数Ka=1×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A溶液中加入NaA固体后,减小
B.常温下,0.1 mol·L-1 HA溶液中水电离的c(H+)为10-13 mol·L-1
C.NaA溶液中加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存在关系:2c(Na+)=c(A-)+c(Cl-)
D.常温下,0.1 mol·L-1 NaA溶液水解常数为1×10-9
8.实验测得0.5 mol·L-1CH3COONa溶液、0.5 mol·L-1CuSO4溶液以及H2O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温度升高,纯水中c(H+)≠c(OH-)
B.随温度升高,CH3COONa溶液的c(OH-)减小
C.随温度升高,CuSO4溶液的pH变化是Kw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D.随温度升高,CH3COONa溶液和CuSO4溶液的pH均降低,是因为CH3COO-、Cu2+水解平衡移动方向不同
9.已知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0.1 mol·L-1的6种溶液的pH如表所示。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  )
溶质 CH3COONa NaHCO3 Na2CO3
pH 8.8 9.7 11.6
溶质 NaClO NaCN C6H5ONa(苯酚钠)
pH 10.3 11.1 11.3
A.CO2+H2O+2NaClO===Na2CO3+2HClO
B.CO2+H2O+NaClO===NaHCO3+HClO
C.CO2+H2O+C6H5ONa===NaHCO3+C6H5OH
D.CH3COOH+NaCN===CH3COONa+HCN
10.室温下,实验①将0.2 mol·L-1的酸HX和0.2 mol·L-1的KOH溶液各100 mL混合,测得混合后溶液的pH=9;②将0.2 mol·L-1的酸HX和c mol·L-1 KOH溶液各100 mL混合,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7(以上溶液混合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②KOH的浓度c<0.2
B.室温下,KX溶液的水解常数是1×10-9
C.实验①所得溶液中1×10-5<c(X-)<0.1
D.实验②所得溶液中c(K+)>c(X-)>c(H+)=c(OH-)
11.室温下,将0.05 mol Na2CO3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向溶液中加入或通入下列物质,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加入或通入的物质 结论
A 50 mL 1 mol·L-1盐酸 反应结束后,c(Na+)=c(HCO)
B 0.01 mol K2CO3 溶液中c(HCO)与c(CO)的比值减小
C 50 mL 水 溶液中c(H+)减小
D 0.025 mol CO2气体 溶液c(HCO)与c(CO)的比值一定是2
12.(6分)常温下,有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4种溶液:
①NaCN溶液 ②NaOH溶液
③CH3COONa溶液 ④NaHCO3溶液
已知该温度下3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HCN H2CO3 CH3COOH
Ka=5.0×10-10 Ka1=4.0×10-7 Ka2=5.0×10-11 Ka=1.8×10-5
(1)这4种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填序号)。
(2)④的水解平衡常数Kh=________。
(3)此温度下,某HCN和NaCN的混合溶液的pH=11,则为________。
13.(14分)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H2S:Ka1=1.3×10-7 Ka2=7.1×10-15
H2CO3:Ka1=4.3×10-7 Ka2=5.6×10-11
HClO2:Ka=1.1×10-2
CH3COOH:Ka=1.8×10-5
NH3·H2O:Kb=1.8×10-5
①常温下,0.1 mol·L-1 Na2S溶液和0.1 mol·L-1 Na2CO3溶液,碱性更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5 ℃时,CH3COONH4溶液显________性。
③NH4HCO3溶液显________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 ℃时,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ClO2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中c(ClO)________(填“>”“<”或“=”)c(CH3COO-)。若要使两溶液的pH相等应________(填字母)。
a.向NaClO2溶液中加适量水
b.向NaClO2溶液中加适量NaOH
c.向CH3COONa溶液中加CH3COONa固体
d.向CH3COONa溶液中加适量的水
14.(14分)10 ℃时,在烧杯中加入0.1 mol·L-1的NaHCO3溶液400 mL,加热,测得该溶液的pH发生如下变化:
温度/℃ 10 20 30 50 70
pH 8.3 8.4 8.5 8.9 9.4
(1)甲同学认为,该溶液的pH升高的原因是HCO的水解程度增大,故碱性增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了Na2CO3,并推断Na2CO3的水解程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NaHCO3。
(3)丙同学认为,要确定上述哪种说法合理,只要把加热后的溶液冷却到10 ℃后再测定溶液的pH,若pH______(填“>”“<”或“=”,下同)8.3,说明甲同学的观点正确;若pH______8.3,说明乙同学的观点正确。
(4)丁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对甲、乙同学的解释进行判断,实验装置如图,加热煮沸NaHCO3溶液,发现试管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______(填“甲”或“乙”)同学推测正确。
(5)将一定体积0.1 mol·L-1NaHCO3溶液置于烧杯中加热至微沸(溶液体积不变);将烧杯冷却至室温,过一段时间(溶液体积不变)测得pH为10.1。据此可以判断________(填“甲”或“乙”)同学推测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32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C 2.B 3.C 4.A
5.A [温度不变,水解平衡常数不变,不变,故A错误;CO2与CO反应生成HCO,HCO比CO水解程度小,所以溶液碱性减弱,即pH减小,故B正确;因水解吸热,则升温可以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故C正确;加入NaOH固体,OH-抑制CO水解,HCO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CO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所以减小,故D正确。]
6.D [一般情况下,盐溶液越稀越易水解,但水解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浓度无关,故A错误;一般情况下,相同温度时,一元弱碱的Kb越大,碱性越强,故B错误;水的离子积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大小无关,故C错误;加热氯化钠溶液,促进水的电离,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pH将变小,故D正确。]
7.D [为A-的水解平衡常数,加入NaA固体后,由于温度不变,则水解平衡常数不变,A错误;由于HA为弱酸,则常温下0.1 mol·L-1 HA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0.1 mol·L-1,水电离的c(H+)> mol·L-1=10-13 mol·L-1,B错误;NaA溶液中加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NaA和HCl的物质的量相等,由于A-发生水解生成HA得:2c(Na+)>c(A-)+c(Cl-),C错误;NaA的水解常数Kh====1×10-9,D正确。]
8.C [任何温度时,纯水中H+浓度与OH-浓度始终相等,A项错误;随温度升高,CH3COONa水解程度增大,溶液中c(OH-)增大,且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OH-)也增大,B项错误;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H+)增大,又CuSO4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温度升高,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故c(H+)增大,C项正确;温度升高,能使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均正向移动,而CH3COONa溶液随温度升高pH降低的原因是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得多,而CuSO4溶液随温度升高pH降低的原因是Cu2+水解程度增大得多,D项错误。]
9.A [根据盐类水解中越弱越水解的规律,可得酸性的强弱顺序是CH3COOH>H2CO3>HClO>HCN>C6H5OH>HCO;再利用较强酸制较弱酸原理进行判断。HClO可与CO发生反应生成 HCO,故CO2与NaClO溶液发生反应:CO2+H2O+NaClO===NaHCO3+HClO,A错误、B正确;酸性:H2CO3>C6H5OH>HCO,CO2通入C6H5ONa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NaHCO3和C6H5OH,C正确;酸性:CH3COOH>HCN,CH3COOH与CN-发生反应生成HCN,D正确。]
10.D
11.B [HCl的物质的量和Na2CO3的物质的量相等,则HCl和Na2CO3发生反应:HCl+Na2CO3===NaHCO3+NaCl,因HCO既可以电离又可以水解,则c(Na+)>2c(HCO),故A项错误;向Na2CO3溶液中加入0.01 mol K2CO3,增大了碳酸根离子的浓度,使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但碳酸根离子浓度比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增大得多,则溶液中c(HCO)与c(CO)的比值减小,故B项正确;向Na2CO3溶液中加入50 mL水,加水稀释促进碳酸根离子的水解,溶液中的c(OH-)减小,因温度未变,则Kw不变,所以溶液中c(H+)增大,故C项错误;向Na2CO3溶液中通入0.025 mol CO2气体,二者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根据二者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知,CO2完全反应,生成0.05 mol NaHCO3,剩余0.025 mol Na2CO3,因CO的水解程度大于HCO的水解程度,则溶液中c(HCO)与c(CO)的比值大于2,故D项错误。]
12.(1)②>①>④>③ (2)2.5×10-8
(3)0.02
13.(1)①Na2S溶液 H2S的Ka2小于H2CO3的Ka2,Na2S更容易水解 ②中 ③碱 NH3·H2O的Kb>H2CO3的Ka1,故NH的水解程度小于HCO的水解程度 (2)>
bd
14.(1)HCO+H2OH2CO3+OH-
(2)大于 (3)= > (4)乙 (5)乙 溶液冷却至室温后pH为10.1,大于8.4,说明此实验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解析 (2)乙同学根据NaHCO3受热易分解,认为受热时发生反应:2NaHCO3Na2CO3+CO2↑+H2O,这样溶质成为Na2CO3,而pH增大,也说明Na2CO3的水解程度大于NaHCO3的水解程度。
(3)若甲同学的观点正确,则当温度再恢复至10 ℃时,pH应为8.3,若乙同学的观点正确,则当温度降回至10 ℃时,pH应大于8.3。
(4)根据试管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HCO3在加热煮沸时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了Na2CO3、CO2和水,证明乙同学观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