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苏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3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苏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21 23:58:52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沉淀溶解平衡
第1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能通过实验证明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进一步发展粒子观、平衡观。理解外界因素对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2.了解溶度积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幂之积的关系,建立根据溶度积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的思维模型。
一、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1.25 ℃时,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 >10 g 1~10 g 0.01~1 g <0.01 g
2.实验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
(1)实验操作(如图)。
(2)现象:上层清液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论:原上层清液中含有____,PbI2固体在水中存在________________。
3.以AgCl为例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建立的过程
(1)AgCl在溶液中存在两个过程: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Ag+和Cl-脱离AgCl表面进入水中,即存在______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阴、阳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表面析出,即存在______过程。在一定温度下,当AgCl溶解和沉淀的速率相等时,体系中形成AgCl________。
总结:在一定温度下,当________速率和______速率相等时,即建立了动态平衡,叫做沉淀溶解平衡。
(2)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
以AgCl沉淀溶解平衡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提醒 要与AgCl电离方程式区分开,强电解质完全电离:AgCl===Ag++Cl-。
4.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
5.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1)内因(决定因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
①温度:升高温度,多数沉淀溶解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少数沉淀溶解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如Ca(OH)2的沉淀溶解平衡。
②浓度:加水稀释,沉淀溶解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③同离子:加入与难溶电解质构成相同的离子,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④其他:加入可与难溶电解质溶解所得的离子反应的物质,沉淀溶解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1)AgCl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其溶解速率与沉淀速率相等,c(Ag+)和c(Cl-)均不变(  )
(2)BaSO4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钠和硫酸铝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
(3)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
(4)为减少洗涤过程中固体的损耗,最好选用稀硫酸代替H2O来洗涤BaSO4沉淀(  )
(5)向一定量的饱和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固体,恢复到原来温度时,溶液中的Na+总数不变(  )
1.牙齿表面有一层硬的成分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5(PO4)3OH5Ca2++3PO+OH-。
①饮用纯净水能否保护牙齿,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牙膏中添加适量的Ca2+或PO,能否保护牙齿,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沉淀溶解平衡:Mg(OH)2(s)Mg2++2OH-,请分析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对该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填写下表(浓度变化均指平衡后和原平衡比较):
条件改变 移动方向 c(Mg2+) c(OH-)
加少量水
升温
加MgCl2(s)
加盐酸
加NaOH(s)
二、溶度积常数
1.概念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也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为________________,简称溶度积,符号为________。
2.表达式
AmBn(s) mAn++nBm-
Ks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Fe(OH)3(s)Fe3++3OH-
Ksp=c(Fe3+)·c3(OH-)。
3.影响因素
溶度积Ksp只与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有关。
特别提醒 一般温度升高,Ksp增大,但Ca(OH)2 相反。
4.Ksp的意义
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特别提醒 ①对于同类型物质(如AgCl、AgBr、AgI等),可直接用溶度积比较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能力,Ksp越大,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②对于不同类型的物质,Ksp不能直接作为比较依据,而应通过计算将Ksp转化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确定溶解能力的强弱。
5.应用
(1)判断是否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即在一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对于AmBn(s) mAn++nBm-,
①cm(An+)·cn(Bm-)>Ksp,溶液________,有________,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②cm(An+)·cn(Bm-)=Ksp,溶液______,沉淀与溶解处于______状态;
③cm(An+)·cn(Bm-)<Ksp,溶液________,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________。
(2)用于比较生成沉淀的顺序。例如向含有等浓度Br-、Cl-和CrO的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可利用AgBr、AgCl、Ag2CrO4三种银盐的Ksp计算出产生三种沉淀所需Ag+的浓度,从而确定三种阴离子形成沉淀的顺序。
(3)计算使某离子沉淀完全时所需溶液的pH。中学化学中一般认为当离子浓度________mol·L-1时即沉淀完全,因此可依据金属氢氧化物的Ksp求出当金属离子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
(1)溶度积是沉淀溶解平衡时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乘积(  )
(2)溶度积受离子浓度大小的影响(  )
(3)改变外界条件使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Ksp一定增大(  )
(4)Ksp小的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Ksp大的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
(5)可利用溶液混合后的离子浓度幂之积与Ksp的相对大小来判断溶液混合后是否有沉淀生成(  )
1.已知几种难溶电解质在25 ℃时的溶度积如表。
化学式 Ksp
AgCl 1.8×10-10
AgBr 5.4×10-13
AgI 8.5×10-17
Ag2S 6.3×10-50
Mg(OH)2 5.6×10-12
Fe(OH)2 4.9×10-17
请思考下列问题:
(1)25 ℃时AgCl(s)、AgBr(s)、AgI(s)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中,c(Ag+)大小关系能否直接判断?三种物质的溶解能力由大到小排序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gCl、Mg(OH)2哪个更难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25 ℃时,Ksp[Cu(OH)2]=2×10-20。在pH=5,c(Cu2+)=2 mol·L-1的溶液中能否生成Cu(OH)2沉淀?(写出解答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25 ℃时,Ksp(AgCl)=1.8×10-10,Ksp(Ag2CrO4)=2.0×10-12,Ksp(AgI)=8.5×10-17。
(1)25 ℃时,氯化银的饱和溶液中,c(Cl-)=________________,向其中加入NaCl固体,沉淀溶解平衡__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移动”),溶度积常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5 ℃时,若向50 mL 0.018 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50 mL 0.020 mol·L-1的盐酸,混合后溶液中的c(Ag+)=________________,pH=________。
(3)25 ℃时,氯化银的饱和溶液和铬酸银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________ 更难溶。
(4)将等体积的4×10-3 mol·L-1的AgNO3溶液和4×10-3 mol·L-1的K2CrO4溶液混合________(填“有”或“没有”)Ag2CrO4沉淀产生。
第1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一、
2.(2)黄色沉淀 (3)I- 溶解平衡
3.(1)溶解 沉淀 饱和溶液 沉淀溶解 沉淀 (2)AgCl(s)Ag++Cl-
4.相等 不等于0 保持不变 发生移动
5.(2)①溶解 生成沉淀 ②溶解 ③生成沉淀 ④溶解
正误判断
(1)√ (2)× (3)× (4)√ (5)×
思考交流
1.①不能。饮用纯净水,对Ca2+或PO的浓度没有影响,起不到保护牙齿的作用。
②能。牙膏中添加适量的Ca2+或PO会促使Ca5(PO4)3OH的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动,有利于牙齿的保护。
2.正向移动 不变 不变 正向移动 增大 增大 逆向移动 增大 减小 正向移动 增大 减小 逆向移动 减小 增大
二、
1.平衡常数 溶度积常数 Ksp
2.cm(An+)·cn(Bm-)
3.难溶电解质的性质 温度
5.(1)①过饱和 沉淀析出 ②饱和 平衡 ③未饱和 溶液饱和 (3)小于10-5
正误判断
(1)× (2)× (3)× (4)× (5)√
思考交流
1.(1)能。溶解能力由大到小:AgCl>AgBr>AgI。
(2)Ksp(AgCl)=c(Ag+)·c(Cl-)=c2(Ag+)=1.8×10-10,c(Ag+)≈1.34×10-5 mol·L-1,即AgCl的溶解浓度为1.34×10-5 mol·L-1;Ksp[Mg(OH)2]=c(Mg2+)·c2(OH-)=4c3(Mg2+)=5.6×10-12,c(Mg2+)≈1.12×10-4 mol·L-1,即Mg(OH)2的溶解浓度为1.12×10-4 mol·L-1,则AgCl更难溶。
2.Qc=2×2=2×10-18>Ksp[Cu(OH)2],故溶液中有Cu(OH)2沉淀生成。
3.(1)1.3×10-5 mol·L-1 左移 不变
(2)1.8×10-7 mol·L-1 2
(3)Ag2CrO4>AgCl AgCl (4)有(共65张PPT)
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第1课时
专题3 第四单元
<<<
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能通过实验证明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进一步发展粒子观、平衡观。理解外界因素对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2.了解溶度积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幂之积的关系,建立根据溶度积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的思维模型。
核心素养
发展目标
一、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二、溶度积常数
课时对点练
内容索引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
<

1.25 ℃时,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 >10 g 1~10 g 0.01~1 g <0.01 g
2.实验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
(1)实验操作(如图)。
(2)现象:上层清液中出现 。
(3)结论:原上层清液中含有 ,PbI2固体在水中存在 。
黄色沉淀
溶解平衡
I-
3.以AgCl为例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建立的过程
(1)AgCl在溶液中存在两个过程: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Ag+和Cl-脱离AgCl表面进入水中,即存在 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阴、阳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表面析出,即存在 过程。在一定温度下,当AgCl溶解和沉淀的速率相等时,体系中形成AgCl 。
总结:在一定温度下,当 速率和 速率
相等时,即建立了动态平衡,叫做沉淀溶解平衡。
溶解
沉淀
饱和溶液
沉淀溶解
沉淀
(2)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
以AgCl沉淀溶解平衡为例: 。
特别提醒 要与AgCl电离方程式区分开,强电解质完全电离:AgCl===Ag++Cl-。
AgCl(s) Ag++Cl-
4.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
相等
不等于0
保持不变
发生移动
5.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1)内因(决定因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
①温度:升高温度,多数沉淀溶解平衡向 方向移动;少数沉淀溶解平衡向 方向移动,如Ca(OH)2的沉淀溶解平衡。
②浓度:加水稀释,沉淀溶解平衡向 方向移动。
溶解
生成沉淀
溶解
③同离子:加入与难溶电解质构成相同的离子,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④其他:加入可与难溶电解质溶解所得的离子反应的物质,沉淀溶解平衡向 方向移动。
生成沉淀
溶解
(1)AgCl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其溶解速率与沉淀速率相等,c(Ag+)和c(Cl-)均不变
(2)BaSO4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钠和硫酸铝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3)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4)为减少洗涤过程中固体的损耗,最好选用稀硫酸代替H2O来洗涤BaSO4沉淀
(5)向一定量的饱和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固体,恢复到原来温度时,溶液中的Na+总数不变


×
×
×
1.牙齿表面有一层硬的成分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5(PO4)3OH 5Ca2++ +OH-。
①饮用纯净水能否保护牙齿,为什么?
2.已知沉淀溶解平衡:Mg(OH)2(s) Mg2++2OH-,请分析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对该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填写下表(浓度变化均指平衡后和原平衡比较):
条件改变 移动方向 c(Mg2+) c(OH-)
加少量水 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升温 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正向移动
正向移动
不变
不变
增大
增大
条件改变 移动方向 c(Mg2+) c(OH-)
加MgCl2(s) _________ ______ ______
加盐酸 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加NaOH(s)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逆向移动
增大
减小
正向移动
增大
减小
逆向移动
减小
增大
返回
溶度积常数
>
<

1.概念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也存在 ,称为 ,简称溶度积,符号为 。
2.表达式
AmBn(s) mAn++nBm-
Ksp= 。
如:Fe(OH)3(s) Fe3++3OH-
Ksp=c(Fe3+)·c3(OH-)。

溶度积常数
平衡常数
溶度积常数
Ksp
cm(An+)·cn(Bm-)
3.影响因素
溶度积Ksp只与 和 有关。
特别提醒 一般温度升高,Ksp增大,但Ca(OH)2 相反。
难溶电解质的性质
温度
4.Ksp的意义
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特别提醒 ①对于同类型物质(如AgCl、AgBr、AgI等),可直接用溶度积比较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能力,Ksp越大,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②对于不同类型的物质,Ksp不能直接作为比较依据,而应通过计算将Ksp转化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确定溶解能力的强弱。
5.应用
(1)判断是否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即在一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对于AmBn(s) mAn++nBm-,
①cm(An+)·cn(Bm-)>Ksp,溶液 ,有 ,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②cm(An+)·cn(Bm-)=Ksp,溶液 ,沉淀与溶解处于 状态;
③cm(An+)·cn(Bm-)<Ksp,溶液 ,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 。
过饱和
沉淀析出
饱和
平衡
未饱和
溶液饱和
(2)用于比较生成沉淀的顺序。例如向含有等浓度Br-、Cl-和 的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可利用AgBr、AgCl、Ag2CrO4三种银盐的Ksp计算出产生三种沉淀所需Ag+的浓度,从而确定三种阴离子形成沉淀的顺序。
(3)计算使某离子沉淀完全时所需溶液的pH。中学化学中一般认为当离子浓度 mol·L-1时即沉淀完全,因此可依据金属氢氧化物的Ksp求出当金属离子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
小于10-5
(1)溶度积是沉淀溶解平衡时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乘积
(2)溶度积受离子浓度大小的影响
(3)改变外界条件使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Ksp一定增大
(4)Ksp小的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Ksp大的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5)可利用溶液混合后的离子浓度幂之积与Ksp的相对大小来判断溶液混合后是否有沉淀生成

×
×
×
×
1.已知几种难溶电解质在25 ℃时的溶度积如表。
化学式 Ksp
AgCl 1.8×10-10
AgBr 5.4×10-13
AgI 8.5×10-17
Ag2S 6.3×10-50
Mg(OH)2 5.6×10-12
Fe(OH)2 4.9×10-17
请思考下列问题:
(1)25 ℃时AgCl(s)、AgBr(s)、AgI(s)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中,c(Ag+)大小关系能否直接判断?三种物质的溶解能力由大到小排序如何?
提示 能。溶解能力由大到小:AgCl>AgBr>AgI。
(2)AgCl、Mg(OH)2哪个更难溶?
提示 Ksp(AgCl)=c(Ag+)·c(Cl-)=c2(Ag+)=1.8×10-10,c(Ag+)≈
1.34×10-5 mol·L-1,即AgCl的溶解浓度为1.34×10-5 mol·L-1;Ksp[Mg(OH)2]=c(Mg2+)·c2(OH-)=4c3(Mg2+)=5.6×10-12,c(Mg2+)
≈1.12×10-4 mol·L-1,即Mg(OH)2的溶解浓度为1.12×10-4 mol·L-1,则AgCl更难溶。
2.已知25 ℃时,Ksp[Cu(OH)2]=2×10-20。在pH=5,c(Cu2+)=2 mol·
L-1的溶液中能否生成Cu(OH)2沉淀?(写出解答步骤)
3.已知25 ℃时,Ksp(AgCl)=1.8×10-10,Ksp(Ag2CrO4)=2.0×10-12,Ksp(AgI)=8.5×10-17。
(1)25 ℃时,氯化银的饱和溶液中,c(Cl-)=___________________,向其中加入NaCl固体,沉淀溶解平衡__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移动”),溶度积常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10-5 mol·L-1
左移
不变
(2)25 ℃时,若向50 mL 0.018 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50 mL 0.020 mol·
L-1的盐酸,混合后溶液中的c(Ag+)=__________________,pH=____。
1.8×10-7 mol·L-1
2
(3)25 ℃时,氯化银的饱和溶液和铬酸银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________ 更难溶。
Ag2CrO4>AgCl
AgCl
(4)将等体积的4×10-3 mol·L-1的AgNO3溶液和4×10-3 mol·L-1的K2CrO4溶液混合___(填“有”或“没有”)Ag2CrO4沉淀产生。

返回
课时对点练
对点训练
题组一 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1.某同学为了验证难溶的氯化银在水中也存在沉淀溶解平衡,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①中应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
B.步骤①中应使NaCl溶液过量
C.步骤②中现象是无沉淀产生
D.步骤②中选用的AgNO3溶液的浓度应小于步骤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为了验证难溶的氯化银在水中也存在沉淀溶解
平衡,要证明在氯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
银溶液完全反应后的滤液中还存在氯离子,由
图可知:步骤①中应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使NaCl完全反应,B错误;
步骤②中现象是产生了白色沉淀,这样才能证明滤液中存在氯离子,C错误;
步骤②中选用的AgNO3溶液的浓度应大于步骤①,D错误。
对点训练
2.在一定温度下,当Mg(OH)2固体在水溶液中达到下列平衡时:Mg(OH)2(s) Mg2++2OH-,要使Mg(OH)2固体减少而c(Mg2+)不变,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MgSO4固体 B.加HCl溶液
C.加NaOH固体 D.加少量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Mg(OH)2(s) Mg2++2OH-,加MgSO4固体使该沉淀溶解平衡左移,Mg(OH)2固体增多,c(Mg2+)变大;加HCl溶液使该沉淀溶解平衡右移,Mg(OH)2固体减少,c(Mg2+)变大;加NaOH固体使该沉淀溶解平衡左移,Mg(OH)2固体增多,c(Mg2+)变小;加少量水,使沉淀溶解平衡右移,Mg(OH)2固体减少,因为加水后仍是饱和溶液,所以c(Mg2+)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3.氯化银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 Ag++Cl-。在相同温度下,将足量氯化银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下列溶液中,Ag+的浓度最小的是
A.0.1 mol·L-1盐酸
B.蒸馏水
C.0.1 mol·L-1AlCl3溶液
D.0.1 mol·L-1MgCl2溶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氯化银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溶液中氯离子浓度越大,平衡逆向移动对AgCl的溶解抑制程度越大,银离子浓度越小,与蒸馏水相比较,0.1 mol·L-1盐酸中氯离子浓度为0.1 mol·L-1,0.1 mol·L-1 MgCl2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0.2 mol·L-1,0.1 mol·L-1 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0.3 mol·L-1,则Cl-浓度:C>D>A>B,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4.(2023·福建高二月考)25 ℃时,在含有大量PbI2的饱和溶液中存在平衡PbI2(s) Pb2++2I-,加入KI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Pb2+和I-浓度都增大
B.溶度积常数Ksp增大
C.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D.溶液中Pb2+浓度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加入KI固体时,溶液中c(I-)增大,使PbI2的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因此溶液中c(Pb2+)减小,但由于溶液温度未发生改变,故PbI2的溶度积常数Ksp不发生变化。
1
2
3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5
对点训练
5.一定温度下,将足量的AgCl分别放入下列物质中,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20 mL 0.01 mol·L-1 KCl溶液 ②30 mL 0.02 mol·L-1 CaCl2溶液 ③40 mL 0.03 mol·L-1 HCl溶液 ④10 mL 蒸馏水 ⑤50 mL 0.05 mol·L-1 AgNO3溶液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③>②>⑤
C.⑤>④>②>①>③ D.④>③>⑤>②>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AgCl(s) Ag++Cl-,溶液中c(Cl-)或c(Ag+)越大,对AgCl的溶解抑制作用越大,AgCl的溶解度就越小。注意AgCl的溶解度大小只与溶液中Ag+或Cl-的浓度有关,而与溶液体积无关。①c(Cl-)=0.01 mol·L-1,②c(Cl-)=0.04 mol·L-1,③c(Cl-)=0.03 mol·L-1,④c(Ag+)=c(Cl-)=0,⑤c(Ag+)=0.05 mol·L-1;故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④>①>③>②>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题组二 溶度积及其应用
6.下列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Ksp(AB2)小于Ksp(CD),说明AB2的溶解度小于CD的溶解度
B.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蒸馏水,氯化银的Ksp增大
C.可比较离子浓度幂之积与溶度积Ksp的相对大小来判断沉淀溶解平衡进
行的方向
D.在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平衡不移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由于AB2与CD组成形式不同,因此不能根据Ksp大小来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故A错误;
Ksp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故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7.下列有关溶度积常数Ksp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向BaCO3饱和溶液中加入Na2CO3固体,BaCO3的Ksp减小
B.溶度积常数K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Ksp减小
C.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sp越小,则它的溶解度越小
D.常温下,向Mg(OH)2饱和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Mg(OH)2的Ksp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温度不变,溶度积常数不变,故A项不正确、D项正确;
大多数难溶电解质的Ksp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也有少数物质相反,如Ca(OH)2,故B项不正确;
只有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才能满足Ksp越小溶解度越小的规律,故C项不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8.已知25 ℃时,Ksp[Mg(OH)2]=5.6×10-12,Ksp(AgCl)=1.8×10-10,在该温度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向0.001 mol·L-1 AgNO3溶液中滴入0.001 mol·L-1 KCl溶液,无沉淀析出
B.向饱和AgCl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Ksp(AgCl)减小
C.在Mg(OH)2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D.Mg(OH)2固体在氨水中的Ksp比在NH4Cl溶液中的Ksp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Ksp只受温度影响,B、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2023·河北张家口高二质检)已知CaCO3的Ksp=2.8×10-9,现将浓度为2×10-4 mol·L-1的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若要产生沉淀,则所用CaCl2溶液的浓度至少应大于
A.2.8×10-2 mol·L-1
B.1.4×10-5 mol·L-1
C.2.8×10-5 mol·L-1
D.5.6×10-5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0.常温下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如表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向含有等物质的量浓度的FeCl2、CuSO4、ZnSO4混合溶液中滴加0.01 mol·
L-1Na2S溶液时,Fe2+、Cu2+、Zn2+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Fe2+、Zn2+、Cu2+ B.Cu2+、Zn2+、Fe2+
C.Zn2+、Fe2+、Cu2+ D.Cu2+、Fe2+、Zn2+

对点训练
物质名称 硫化亚铁 硫化铜 硫化锌
溶度积 6.3×10-18 6.3×10-36 1.6×10-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中c(Ag+)>c(Cl-)=c(I-)
B.25 ℃时,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
C.在含有BaSO4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c(Ba2+)增大
D.25 ℃时,AgCl在同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Ksp(AgCl)>Ksp(AgI),所以含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中c(Cl-)>c(I-),A项不正确;
Cu(NO3)2溶液中含有Cu2+,使平衡Cu(OH)2(s) Cu2++2OH-逆向移动,Cu(OH)2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小,B项正确;
溶液中c(Cl-)越大,AgCl的溶解度越小,D项不正确。
综合强化
12.已知某温度时,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向100 mL该条件下的C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400 mL 0.01 mol·L-1 Na2SO4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3.痛风是以关节炎反复发作及产生肾结石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关节炎的原因归结于在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NaUr)晶体,有关平衡如下:
①HUr(尿酸,aq) Ur-(尿酸根,aq)+H+(aq)(37 ℃时,Ka=4.0×10-6)
②NaUr(s) Ur-+Na+
(1)37 ℃时,1.0 L水中最多可溶解8.0×10-3 mol尿酸钠,此温度下尿酸钠的Ksp为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4×10-5
尿酸钠的Ksp=c(Na+)·c(Ur-)=8.0×10-3×8.0×10-3=6.4×10-5。
综合强化
(2)冬季时,关节炎发作多在脚趾和手指的关节处,这说明温度降低时,尿酸钠的Ksp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生成尿酸钠晶体的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减小
放热
由题给信息,关节炎是因为形成了尿酸钠晶体,说明②的平衡逆向移动,Ksp减小。温度降低,平衡逆向移动,说明生成尿酸钠晶体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综合强化
(3)37 ℃时,某尿酸结石病人尿液中尿酸分子和尿酸根离子的总浓度为2.0×10-3 mol·L-1,其中尿酸分子的浓度为5.0×10-4 mol·L-1,该病人尿液的c(H+)=__________________,pH______(填“>”“=”或“<”)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3×10-6 mol·L-1
<
综合强化
14.Ⅰ.25 ℃时如图所示,横坐标为溶液的pH,纵坐标为Zn2+或[Zn(OH)4]2-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数。
回答下列问题:
(1)向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
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Zn2++4OH-===[Zn(OH)4]2-
根据图像可知,向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Zn(OH)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Zn2++4OH-===[Zn(OH)4]2-。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从图中数据计算可得Zn(OH)2的溶
度积Ksp=______。
10-17
根据图中a点数据可知,c(Zn2+)=10-3 mol·L-1时c(OH-)=10-7 mol·
L-1,溶度积Ksp[Zn(OH)2]=c(Zn2+)·c2(OH-)=10-3×(10-7)2=10-17。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某废液中含Zn2+,为提取Zn2+可以控制溶液中pH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8.0<pH<12.0
根据图像可知,pH在8~12之间时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可以提取Zn2+。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Ⅱ.25 ℃时,PbCl2浓度随盐酸浓度变化如下表:
c(HCl)/(mol· L-1) 0.50 1.00 2.04 2.90 4.02 5.16 5.78
c(PbCl2)/ (×10-3 mol· L-1) 5.10 4.91 5.21 5.90 7.48 10.81 14.01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根据上表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大,PbCl2固体的溶解度先变小后又变大
B.PbCl2固体在0.50 mol·L-1盐酸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C.PbCl2固体可溶于饱和食盐水
ABC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返回
根据题表数据,盐酸浓度为1.00 mol·L-1时,PbCl2的溶解度最小,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大,PbCl2固体的溶解度先变小后又变大,A正确;
PbCl2固体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加少量Cl-平衡逆移,B正确。作业35 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选择题1~12题,每小题7分,共84分)
题组一 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1.某同学为了验证难溶的氯化银在水中也存在沉淀溶解平衡,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①中应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
B.步骤①中应使NaCl溶液过量
C.步骤②中现象是无沉淀产生
D.步骤②中选用的AgNO3溶液的浓度应小于步骤①
2.在一定温度下,当Mg(OH)2固体在水溶液中达到下列平衡时:Mg(OH)2(s) Mg2++2OH-,要使Mg(OH)2固体减少而c(Mg2+)不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MgSO4固体 B.加HCl溶液
C.加NaOH固体 D.加少量水
3.氯化银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 Ag++Cl-。在相同温度下,将足量氯化银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下列溶液中,Ag+的浓度最小的是(  )
A.0.1 mol·L-1盐酸
B.蒸馏水
C.0.1 mol·L-1AlCl3溶液
D.0.1 mol·L-1MgCl2溶液
4.(2023·福建高二月考)25 ℃时,在含有大量PbI2的饱和溶液中存在平衡PbI2(s)Pb2++2I-,加入KI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Pb2+和I-浓度都增大
B.溶度积常数Ksp增大
C.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D.溶液中Pb2+浓度减小
5.一定温度下,将足量的AgCl分别放入下列物质中,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①20 mL 0.01 mol·L-1 KCl溶液 ②30 mL 0.02 mol·L-1 CaCl2溶液 ③40 mL 0.03 mol·L-1 HCl溶液 ④10 mL 蒸馏水 ⑤50 mL 0.05 mol·L-1 AgNO3溶液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③>②>⑤
C.⑤>④>②>①>③
D.④>③>⑤>②>①
题组二 溶度积及其应用
6.下列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Ksp(AB2)小于Ksp(CD),说明AB2的溶解度小于CD的溶解度
B.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蒸馏水,氯化银的Ksp增大
C.可比较离子浓度幂之积与溶度积Ksp的相对大小来判断沉淀溶解平衡进行的方向
D.在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平衡不移动
7.下列有关溶度积常数Ks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向BaCO3饱和溶液中加入Na2CO3固体,BaCO3的Ksp减小
B.溶度积常数K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Ksp减小
C.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sp越小,则它的溶解度越小
D.常温下,向Mg(OH)2饱和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Mg(OH)2的Ksp不变
8.已知25 ℃时,Ksp[Mg(OH)2]=5.6×10-12,Ksp(AgCl)=1.8×10-10,在该温度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向0.001 mol·L-1 AgNO3溶液中滴入0.001 mol·L-1 KCl溶液,无沉淀析出
B.向饱和AgCl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Ksp(AgCl)减小
C.在Mg(OH)2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D.Mg(OH)2固体在氨水中的Ksp比在NH4Cl溶液中的Ksp小
9.(2023·河北张家口高二质检)已知CaCO3的Ksp=2.8×10-9,现将浓度为2×10-4 mol·L-1的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若要产生沉淀,则所用CaCl2溶液的浓度至少应大于(  )
A.2.8×10-2 mol·L-1
B.1.4×10-5 mol·L-1
C.2.8×10-5 mol·L-1
D.5.6×10-5 mol·L-1
10.常温下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如表所示:
物质名称 硫化亚铁 硫化铜 硫化锌
溶度积 6.3×10-18 6.3×10-36 1.6×10-24
向含有等物质的量浓度的FeCl2、CuSO4、ZnSO4混合溶液中滴加0.01 mol·L-1Na2S溶液时,Fe2+、Cu2+、Zn2+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
A.Fe2+、Zn2+、Cu2+ B.Cu2+、Zn2+、Fe2+
C.Zn2+、Fe2+、Cu2+ D.Cu2+、Fe2+、Zn2+
答案 B
解析 生成硫化亚铁沉淀需要的最小c(Fe2+)== mol·L-1=6.3×10-16 mol·L-1;生成硫化铜沉淀需要的最小c(Cu2+)== mol·L-1=6.3×10-34 mol·L-1;生成硫化锌沉淀需要的最小c(Zn2+)== mol·L-1=1.6×10-22 mol·L-1。所以沉淀的先后顺序为Cu2+、Zn2+、Fe2+。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中c(Ag+)>c(Cl-)=c(I-)
B.25 ℃时,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
C.在含有BaSO4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c(Ba2+)增大
D.25 ℃时,AgCl在同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12.已知某温度时,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向100 mL该条件下的C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400 mL 0.01 mol·L-1 Na2SO4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析出CaSO4沉淀,最终溶液中c(SO)比原来的大
B.溶液中无沉淀析出,溶液中c(Ca2+)、c(SO)都变小
C.溶液中析出CaSO4沉淀,溶液中c(Ca2+)、c(SO)都变小
D.溶液中无沉淀析出,但最终溶液中c(SO)比原来的大
13.(8分)痛风是以关节炎反复发作及产生肾结石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关节炎的原因归结于在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NaUr)晶体,有关平衡如下:
①HUr(尿酸,aq) Ur-(尿酸根,aq)+H+(aq)(37 ℃时,Ka=4.0×10-6)
②NaUr(s) Ur-+Na+
(1)37 ℃时,1.0 L水中最多可溶解8.0×10-3 mol尿酸钠,此温度下尿酸钠的Ksp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冬季时,关节炎发作多在脚趾和手指的关节处,这说明温度降低时,尿酸钠的Ksp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生成尿酸钠晶体的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37 ℃时,某尿酸结石病人尿液中尿酸分子和尿酸根离子的总浓度为2.0×10-3 mol·L-1,其中尿酸分子的浓度为5.0×10-4 mol·L-1,该病人尿液的c(H+)=______,pH______(填“>”“=”或“<”)7。
14.(8分)Ⅰ.25 ℃时如图所示,横坐标为溶液的pH,纵坐标为Zn2+或[Zn(OH)4]2-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数。
回答下列问题:
(1)向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数据计算可得Zn(OH)2的溶度积Ksp=____________。
(3)某废液中含Zn2+,为提取Zn2+可以控制溶液中pH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25 ℃时,PbCl2浓度随盐酸浓度变化如下表:
c(HCl)/ (mol·L-1) 0.50 1.00 2.04 2.90 4.02 5.16 5.78
c(PbCl2)/ (×10-3 mol·L-1) 5.10 4.91 5.21 5.90 7.48 10.81 14.01
(4)根据上表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大,PbCl2固体的溶解度先变小后又变大
B.PbCl2固体在0.50 mol·L-1盐酸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C.PbCl2固体可溶于饱和食盐水
作业35 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1.A [为了验证难溶的氯化银在水中也存在沉淀溶解平衡,要证明在氯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完全反应后的滤液中还存在氯离子,由图可知:步骤①中应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使NaCl完全反应,B错误;步骤②中现象是产生了白色沉淀,这样才能证明滤液中存在氯离子,C错误;步骤②中选用的AgNO3溶液的浓度应大于步骤①,D错误。]
2.D 3.C 4.D 5.B
6.C [由于AB2与CD组成形式不同,因此不能根据Ksp大小来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故A错误;Ksp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故B错误;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为CaCO3(s)??Ca2++CO,加入稀盐酸,H+能与CO反应,促进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故D错误。]
7.D [温度不变,溶度积常数不变,故A项不正确、D项正确;大多数难溶电解质的Ksp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也有少数物质相反,如Ca(OH)2,故B项不正确;只有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才能满足Ksp越小溶解度越小的规律,故C项不正确。]
8.C [Ksp只受温度影响,B、D错误;NH与OH-结合生成NH3·H2O,使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c(Mg2+)增大,C正确。]
9.D [若要产生沉淀,离子浓度幂之积应大于Ksp,因为等体积混合,所以体积加倍,混合时浓度减半。设所用CaCl2溶液的浓度为x,则×>2.8×10-9,求得x>5.6×10-5 mol·L-1。]
10.B [生成硫化亚铁沉淀需要的最小c(Fe2+)== mol·L-1=6.3×10-16 mol·L-1;生成硫化铜沉淀需要的最小c(Cu2+)== mol·L-1=6.3×10-34 mol·L-1;生成硫化锌沉淀需要的最小c(Zn2+)== mol·L-1=1.6×10-22 mol·L-1。所以沉淀的先后顺序为Cu2+、Zn2+、Fe2+。]
11.B [Ksp(AgCl)>Ksp(AgI),所以含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中c(Cl-)>c(I-),A项不正确;Cu(NO3)2溶液中含有Cu2+,使平衡Cu(OH)2(s) Cu2++2OH-逆向移动,Cu(OH)2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小,B项正确;在含有BaSO4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c(SO)增大,沉淀溶解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c(Ba2+)减小,C项不正确;溶液中c(Cl-)越大,AgCl的溶解度越小,D项不正确。]
12.D
13.(1)6.4×10-5 (2)减小 放热
(3)1.33×10-6 mol·L-1 <
解析 (1)尿酸钠的Ksp=c(Na+)·c(Ur-)=8.0×10-3×8.0×10-3=6.4×10-5。
(2)由题给信息,关节炎是因为形成了尿酸钠晶体,说明②的平衡逆向移动,Ksp减小。温度降低,平衡逆向移动,说明生成尿酸钠晶体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3)c(HUr)=5.0×10-4 mol·L-1,c(Ur-)=2.0×10-3 mol·L-1-5.0×10-4 mol·L-1=1.5×10-3 mol·L-1,根据Ka=,得c(H+)= mol·L-1≈1.33×10-6mol·L-1。
14.(1)Zn2++4OH-===[Zn(OH)4]2-
(2)10-17 (3)8.0<pH<12.0 (4)ABC
解析 (1)根据图像可知,向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Zn(OH)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Zn2++4OH-===[Zn(OH)4]2-。(2)根据图中a点数据可知,c(Zn2+)=10-3 mol·L-1时c(OH-)=10-7 mol·L-1,溶度积Ksp[Zn(OH)2]=c(Zn2+)·c2(OH-)=10-3×(10-7)2=10-17。(3)根据图像可知,pH在8~12之间时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可以提取Zn2+。(4)根据题表数据,盐酸浓度为1.00 mol·L-1时,PbCl2的溶解度最小,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大,PbCl2固体的溶解度先变小后又变大,A正确;PbCl2固体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加少量Cl-平衡逆移,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