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习题
1.贵州省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平原、丘陵
B.盆地、丘陵
C.山地、盆地
D.高原、山地
2.贵州省的主要气候特点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C.全年寒冷干燥
D.降水稀少,温差较大
3.流经贵州省的河流是
A.长江
B.嘉陵江
C.岷江
D.乌江
4.贵州省最容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河流和湖泊干涸
B.土地沙化
C.大片沼泽消失
D.石漠化
5.每逢暴雨,贵州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A.滑坡、泥石流
B.洪涝灾害
C.冰冻、冰雹
D.地震、火山
6.与南方地区其他省区相比,贵州省最具优势的矿产资源是
A.石油
B.天然气
C.煤炭
D.铁矿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习题
综合题
读某瀑布景观图,完成1、2题。
1.图中瀑布及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分别是
A.黄果树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
B.庐山瀑布、江西省
C.壶口瀑布、陕西省
D.黄果树瀑布、贵州省
2.一般来说,图中瀑布水量最大、最为壮观的季节是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往往出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现象。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冰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据此完成3、4题。
3.“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说明贵州
A.气候复杂多样
B.气候宜人,山清水秀
C.地形平坦开阔
D.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
4.导致贵州多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有
① 全年降水稀少②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③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④ 地表水容易渗漏,导致地表水资源较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习题
读贵州省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贵州河流
A.均属长江水系
B.均有结冰期
C.均为内流河
D.大多水能资源丰富
2.据图判断,贵州的地势大致是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
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实践过程中,贵州人民探索出立体农业的开发模式,其中主要经验可总结为“五子登科”——“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山麓种绿植肥铺毯子,山下兴办工厂抓票子,农田集约种粮收谷子”。据此回答3、4题。
3.在“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这句话中,梯田的主要作用是
A.种粮
B.放牧
C.观光
D.保持水土
4.“农田集约种粮收谷子”的主要生态影响是
A.减少开垦土地,保持植被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农民收入
D.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课件6张PPT。贵州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贵州境内石灰岩广布,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活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石漠化现象。每逢暴雨还会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石漠化滑坡泥石流冰雹灾害干旱环境保护措施植树造林,人工种草,改造草地环境保护措施封山育林,保护植被环境保护措施坡田改梯田,合理开垦环境保护措施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旅游观光《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贵州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贵州的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利措施。
4.了解贵州省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贵州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学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贵州有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到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贵州环境保护的有利措施和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步骤
(引入)长江从青海发源,出了青藏高原后,就进入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今天我们学习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的省区——贵州省。
(板)第三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一、自然地理概况
课堂活动1
引导学生读图8-56、8-57
1.贵州位于中国的什么部位?是否濒临海洋?
2.说出贵州大致的经纬度范围?
3.找出与贵州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
4.贵州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贵州的地势特征是什么?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课堂活动2
1.贵州主要的生态环境有哪些?
2.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3.造成贵州石漠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课堂活动3
指导学生读“贵州的石漠化治理”和图8-60
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课堂活动4
贵州资源利用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贵州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案
学习目标
运用地图和材料,说出贵州省地形、气候、生态环境等自然地理概况。
查阅材料,了解贵州省多发的自然灾害及有效措施。
教学重、难点
学会运用地图、所给材料,分析区域的发展及环境保护知识链接
贵州省的地形、气候
教学过程
1.自然地理概况:
(1)自然环境
①地理位置: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平均海拔_1100米左右。
②地形地势: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崎岖。
③气候类型及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④河流:乌江、北盘江、赤水河等。
(2)自然资源。
①矿产资源:主要有煤、汞、重晶石、磷、铝土等。
②水能资源:水能资源开发具有显著优势。由于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暗河众多,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困难。
2.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1)自然灾害:贵州省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基岩出现石漠化现象;每逢暴雨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环境问题:严重的干旱或冰冻、冰雹等灾害性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3.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1)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
(2)生态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市的建设,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发展。
4.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1)水资源的开发: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
(2)煤炭资源的开发:贵州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基地,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并且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
3)旅游资源的开发: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如著名的黄果树瀑布、织金洞,旅游业发展迅速。
课后反思
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是否已经理解、消化、熟记?是否存有疑惑?有何建议?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根据资料,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根据资料,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4.根据资料,了解贵州省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难点
1.自然地理概况
2.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4.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方案①:图片导入:展示黄果树瀑布、遵义会议旧址等景观图片,引导:你知道这些著名的旅游地位于哪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吗?(贵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贵州。
方案②:地图导入:展示贵州省地图,引导:这是我国哪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贵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贵州。
方案③:谚语导入:“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这是对某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自然地理环境的写照,你知道这是哪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吗?(贵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贵州。
方案④:过渡式导入:前面,我们了解了西部地区干旱省区的代表——新疆,今天我们来了解西部地区湿润省区的代表——贵州。
【自然地理概况】
教学过程
过渡:我们首先来了解贵州在哪里。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8—56、8—57,完成下列任务。
(1)贵州位于中国的什么部位?是否濒临海洋?
(2)说出贵州大致的经纬度范围。
(3)找出与贵州相邻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过渡:贵州地形有何特征?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8—57,完成下列任务。
(1)贵州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贵州所在地形区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高度表和河流流向,判断贵州的地势特征。
(3)完成P.93“活动”1。
(4)贵州省石灰岩广布,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地貌,这种地貌的名称是什么?这种地貌对地表起伏状况有何影响?
课堂练习:引导学生读图8—57,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乌江、北盘江、赤水河、清水江等,观察它们的大致流向。
(2)贵州河流大多水能资源丰富,请解释其主要原因。
(3)贵州河流常常出现“无头河”、“无尾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贵州降水丰富,但是许多地方水资源非常短缺,这是为什么?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贵州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2)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3)造成贵州石漠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94“活动”。
【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正文相关内容和P.95“贵州的石漠化治理”材料,说一说贵州为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1)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生态环境恢复措施。
(2)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市的建设。
(3)高效、合理利用石漠化地区有限的水土资源,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型林(果、药)草业,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如绿色食品、旅游观光等)。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96“活动”。
小结: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必须做到发展和保护并举。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过程
引导:贵州因地形原因,耕地资源不足,同时地表水资源也比较缺乏。我们以水资源利用为例,来看一看贵州是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的。
课堂活动:阅读教材正文相关内容和P.97“黄果树瀑布与织金洞”材料,结合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98“活动”2、3,了解贵州土地资源开发和红色旅游开发状况及其成功经验。
课件2张PPT。1.贵州省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
A.平原、丘陵 B.盆地、丘陵
C.山地、盆地 D.山地、高原
2.贵州省的主要气候特点是 ( )
A.终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C.全年寒冷干燥 D.降水稀少,温差大
3.流经贵州省的河流是 ( )
A.长江 B.嘉陵江
C.岷江 D.北盘江
4.每逢暴雨,贵州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
A.泥石流、滑坡 B.洪涝灾害
C.冰冻、冰雹 D.地震、火山 DBDA5.读贵州示意图,按要求完
成下列各题。
(1)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
州邻省。
① _______,② _________。
(2)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
州主要河流。
③ ________,④ _________。
(3)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
州主要城市。
⑤ _________,⑥ _________,⑦ _________。其中,_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省会,_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煤炭工业基地,_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红色旅游基地。
(4)贵州省位于______________(地形区)之上,地势__________________。 四川云南北盘江乌江贵阳遵义六盘水⑤⑦⑥云贵高原西高东低课件14张PPT。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地处我国西南的云贵高原东部贵州的位置四川云南广西湖南重庆北面邻川、渝,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相邻,东与湖南为界 。气候特征 我们国家在整个地球来看,处于五代中的温带,贵州位于我国西南部,纬度比较低,比温带热,比热带凉,属于亚热带;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 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阴雨天多,四季不甚分明,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 候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不甚分明;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贵阳、遵义一带平均阴雨日数在200天左右,有“天无三日晴”之说。
贵州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地形特征及影响喀斯特地貌表面龙宫内部河流1、地形:贵州高原是一个山地性的高原,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1)石灰岩大面积分布
(2)气候温和作用
实质是水和二氧化碳共
同作用的结果。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2、影响:
(1)人口和城镇多集中于山间平原和盆地
(2)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灾害严重旅游资源和民族风情1、布依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苗族美酒苗族服饰苗族芦笙舞旅游资源和民族风情2、旅游资源:安 顺 龙 宫旅游资源和民族风情2、旅游资源:兴 义 万 峰 林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泥石流灾害严重→非常贫困解决措施: 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异地迁移,发展农副产品,开发旅游资源等等。 黔北佛教名山—金鼎山,位于遵义市金鼎山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牛蹄场2公里处,山分九支,犹如九龙环拱,故历史上曾名“九龙山”,海拔高1608米,山势磅礴、群峰峻峨、削立万仞、直插天际,南宋播州(今黔北一带)被尊为播州“群龙”祖山。 森林生态景区之赤水桫椤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科学家们称为“桫椤避难所”,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位于赤水市葫市镇境内的金沙沟。这里山高谷深,重峦叠嶂,保持着较为良好的原始生态环境。桫椤数量更多达4万余株,结构典型,类型多样,树形优美。赤水丹霞 赤水丹霞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境内,是青年早期丹霞地貌的代表,其面积达1200多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发育最美丽壮观的丹霞地貌。 赤水丹霞与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等6大著名丹霞地貌景区组合成为“中国丹霞”,并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表决,成为我国第8个世界自然遗产项目。课件14张PPT。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历 史 文 化贵州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
贵州建省只有500多年,
“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公元960—1127年),简称“黔”。
贵州这片土地上特有的自然形态和文化形成,显示了在复杂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以其“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族”的多元民族文化,形成了它的多样化格局和灿若云锦般的辉煌。地 理 地 貌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
总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省会贵阳。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省的地形特点、成因及其影响气 候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不甚分明;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贵阳、遵义一带平均阴雨日数在200天左右,有“天无三日晴”之说。
贵州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人口和民族2005年末全省人口为3868万人。
贵州有56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三位。
世居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瑶族、白族、壮族、畲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等17个。矿产资源贵州已发现矿产123种。
排全国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砖瓦用砂岩等;
排第二位的有磷、稀土等;
排第三位的有铝土矿、镁等;
煤、锰、锑、金、镓、硫铁矿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生物资源贵州是全国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和中药材四大产区之一。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有71种。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87种。旅游资源 贵州以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相结合为主要特点。自然风光集山石、水景、洞穴、林木于一体,景观奇特,有世界罕见的生物化石群和原始神秘的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以古朴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和悠远凝重的历史文化为主要特色,以遵义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长征文化,让人驻足凭吊、追思缅怀;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风情,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迷人的“天然公园”和“避暑胜地”。黄果树瀑布课件15张PPT。贵州省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地 理 地 貌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有“地无三尺平”之说,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贵州地形以高原为主贵州读图观察有何地形特征?地无三里平气 候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不甚分明;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贵阳、遵义一带平均阴雨日数在200天左右,有“天无三日晴”之说。
贵州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布依族婚俗黄果树瀑布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大开发范围西电东送 思考:贵州在西部大开发工程之一——“西电东送”中的作用有哪些? 将贵州的水电和火电资源发送至广东沿海地区。旅游资源贵州以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相结合为主要特点。自然风光集山石、水景、洞穴、林木于一体,景观奇特,有世界罕见的生物化石群和原始神秘的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以古朴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和悠远凝重的历史文化为主要特色,以遵义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长征文化,让人驻足凭吊、追思缅怀;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风情,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迷人的“天然公园”和“避暑胜地”。旅游资源和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兴 义 万 峰 林织金洞 织金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是一
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溶洞。 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 遵义会议会址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遵义历史 历史名都—遵义 遵义,以遵义会议闻名于世,是贵州的第二大城市,也是贵州北线旅游的中心,列位于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湘江穿城而过,犹如一条玉带,把遵义分为新老城区。
茅台镇,茅台酒的故乡,位于仁怀市赤水河畔。集厚重的古盐文化、灿烂的长征文化和神秘的酒文化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
赤水,因红军四渡赤水名留史册,而鲜为人知的是它美丽的自然山水。瀑布、竹海、桫椤、丹霞地貌、原始森林给了赤水“千瀑之市”、“竹海之乡”、“丹霞之冠”的美名。
贵州人把黔北的好风光形象地归结为“三洗”:遵义洗脑、茅台洗胃、赤水洗肺——即在遵义感受红军长征的伟大,在茅台品味国酒的醇厚,在赤水享受空气的清新。
来遵义,一定记得“洗”尽而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