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小升初语文真题考点精准练
专题5 标点、修辞辨析与运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2024·山东东营·小升初真题)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他带着对中国科学事业的执着与梦想离去,留给我们一架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
C.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尝试,尝试拥有和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不断在追求,追求自由和幸福。
D.我这个人到了陌生的地方就容易晕头转向,不知道哪是东,哪是西?
2.(2024·浙江金华·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这么大,那就妙极了!
B.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D.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
3.(2024·甘肃定西·小升初真题)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B.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C.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起,我的语文成绩便遥遥领先。
D.这就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
4.(2022·安徽淮南·小升初真题)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同志们,扔手榴弹!”连长给战士们下了命令。
B.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C.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有的都是纱灯。
D.“我们哪里有近道?”挑山工说:“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5.(2024·四川眉山·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B.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
C.“注意,和群众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警卫员回头一笑:“知道了,请主席放心。”
D.1915年,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6.(2024·四川凉山·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
B.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理……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C.明天我们是先去图书馆呢?还是先去电影院?
D.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7.(2024·江西南昌·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一过程的开始阶段,是否也有矛盾存在呢,是否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具有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呢?
B.他喊了一声:“跟我来!”就向前冲锋。
C.去上海,还是南京,我们暂时还没有决定?
D.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8.(2024·广东潮州·小升初真题)对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体育课上,高老师喊:“立——正。”(声音的延长)
B.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补充说明)
C.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话语的中断或间隔)
D.我最喜欢今天的天气——晴转多云。(话题的转换)
9.(2024·辽宁辽阳·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表示引用”的一项是( )
A.荷兰有“欧洲花园”的美誉。
B.“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C.他给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
D.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0.(2024·山东聊城·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夕、春节、元宵节”这些传统节日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
B.“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老师接着说:“我们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C.我实在想不起这个人在哪儿见过?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11.(2024·福建宁德·小升初真题)“大剧场”主持稿中出现的破折号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哪一句( )
A.我宣布:“2024年阳光小学毕业典礼,现在开始,全体起——立!
B.我们新时代少年肩负的重任——为祖国复兴而努力!
C.我的人生格言是——永不言弃!
D.老师,是您带领我——一个懵懂的孩童踏进知识的海洋。
12.(2024·贵州毕节·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B.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C.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他们还没看完一半。玛琪的妈妈就喊了起来:“玛琪,该上课了。”
13.(2024·山东德州·小升初真题)李明同学在阅读中积累了不少好句,请帮他梳理一下,加点部分的表达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盖房呢?
B.6月25日,完成月球背面采样的嫦娥六号,带着“月球包裹”出差回家,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之旅圆满结束。
C.要过“六 一儿童节”了,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D.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14.(2024·湖南永州·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B.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C.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
D.父亲说:“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
15.(2024·辽宁鞍山·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B.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们就小学毕业了。
C.溶解糖的水变甜,溶解盐的水变咸,溶解了阳光的水变暖。
D.在家庭熏陶和个人努力之下,他成为了像父亲一样的艺术家。
16.(2024·陕西咸阳·小升初真题)下列语句中标点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B.“好了,”猫说:“这回够了,看在女主人的面子上,这次我饶了你。我只想你知道,我们俩现在究竟谁厉害。”
C.这个周末,老师要求我们背诵“诗仙”李白的《赠汪伦》和《望天门山》,并上网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
D.电视剥夺了孩子学习语言最重要的环节一与长辈对话,也使家长失去了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
17.(2024·陕西商洛·小升初真题)下列选项中加点部分与例句中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相同的是( )
例:哥哥巴掌大的房间里尽是书。
A.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B.老师的教诲,有如春雨点点入地,滋润心田。
C.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们就小学毕业了。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18.(2024·山东青岛·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的表达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小英子拿起一本书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就像一匹饿狼贪婪地吞噬着猎物。
B.漫天风雪中,边防战士就像挺立着的松树。
C.全红婵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好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D.白发苍苍的贺知章回到了家乡,就像疲倦的鸟儿终于飞回了温暖的巢。
19.(2024·湖南益阳·小升初真题)与“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B.镇上的人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C.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0.(2024·陕西榆林·小升初真题)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秋天的树叶,绿中带着一点斑驳的红,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比喻)
B.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对偶)
C.烈日炎炎下,路旁的小草耷拉着头,一点儿精神都没有。(拟人)
D.书籍是我心灵的慰藉,是我生活的寄托。(排比)
21.(2024·江苏宿迁·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可真热,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就已经着了火。(夸张)
B.看到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中华儿女怎能不激动万分?(反问)
C.如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分钱。(比喻)
D.我的歌,你飞吧,飞到松林间,飞到溪流里,飞到每一处美好的地方。(排比)
22.(2024·广东惠州·小升初真题)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日子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拟人)
B.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反问)
C.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张)
D.我会激励自己把中文自修好,像这本默书簿的成绩那样。(比喻)
23.(2024·陕西榆林·小升初真题)我们提高了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下列句子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他把脚一跺,大地也跟着抖了三抖。
B.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C.还没等妈妈说完,乐乐就一溜烟儿跑远了。
D.中午放学,我饿得前胸贴着后背,急急忙忙地往家赶。
24.(2024·湖南娄底·小升初真题)以下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几句不一致的一项是( )
A.父母的爱像春风一般滋润着我们,父母的爱像阳光一般照耀着我们。
B.青春是正午的阳光,青春是银铃的笑声,青春是奔腾的河流。
C.青春来不得一丝懈怠,青春来不得半点马虎,青春来不得彷徨失意。
D.如果师恩是润物无声的涓涓细流,那么父母之恩就是浩瀚无垠的汪洋大海。
25.(2024·陕西咸阳·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的嗓音像铜钟一样洪亮,简直十里以外都能听见。
B.鸟儿在清泉旁边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着泉水的絮语。
C.他打乒乓球的动作真灵活,像一只顽皮的小猫,在球台前上蹿下跳。
D.没有崇高理想,没有科学知识,没有奉献精神,就不可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26.(2024·浙江金华·小升初真题)对于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②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③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④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A.设问 对比 比喻 夸张
B.设问 对偶 夸张 比喻
C.反问 对比 夸张 比喻
D.反问 对偶 比喻 夸张
27.(2024·陕西渭南·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A.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B.那么这种“偶然的机会”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
C.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
D.他忽然想起杜甫的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8.(2024·山东聊城·小升初真题)家乡的槐花开了,香气十分浓郁。(改为夸张句)
29.(2024·四川巴中·小升初真题)他的声音好大。(改为夸张句)
30.(2024·贵州毕节·小升初真题)根据提示仿写句子,让整句话构成排比句式。
离别是一首诗,将我们带入忧愁的梦境;离别是一首歌,唱出我们心中的惆怅; 。
31.(2024·广东潮州·小升初真题)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发挥想象,写一个夸张句。
安静 喜欢 厚 饿
:
32.(2024·辽宁辽阳·小升初真题)在句子的不同位置加上标点,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
这苹果不大好吃。
①
②
33.(2024·宁夏固原·小升初真题)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请用加点短语所用的修辞方法写一个句子)
34.(2024·河北邯郸·小升初真题)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改为夸张句)
35.(2024·安徽亳州·小升初真题)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关注加点部分,发挥想象,运用相同的修辞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食物。)
36.(2024·河北邯郸·小升初真题)从腊八起,铺户就加紧上年货,街上增加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他们都是只在这个季节才会出现的。(体会句中破折号的用法,仿照着写一写)
37.(2024·辽宁抚顺·小升初真题)读例句,了解例句特点,然后仿写句子。
(1)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2)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扬的声音。
(3)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
A.“三、四里外”中间不使用标号。
C.两个句子属于并列的分句,中间使用分号。
D.本句没有疑问的意思在里面,仅表示陈述。应使用句号。
故选B。
2.B
【详解】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掌握。
B.引用的话应放在引号里,如: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故选B。
3.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作用。
A.分析语句,其中破折后解释说明了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B.分析语句,其中破折号在这里表示声音的延长。
C.分析语句,其中破折后解释说明了我得到了什么报偿。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D.分析语句,其中破折后解释说明了最高的山峰是什么。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故选B。
4.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标点符号的掌握。
D.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面用逗号,即:“我们哪里有近道?”挑山工说,“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故选D。
5.A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B.顿号使用有误,“枪炮声”“喊杀声”是词语,词语之间停顿常使用逗号。改为: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
C.冒号使用不当,当提示语在后面时,通常使用句号。改为:“注意,和群众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
D.“大陆漂移学说”属于专有名词,应该用引号。改为:1915年,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故选A。
6.C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C.“明天我们是先去图书馆呢?还是先去电影院?”中“明天我们是先去图书馆呢”话未说完,后面应该用逗号。
故选C。
7.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A.这个句子不是选择问句,“存在呢”之后的逗号应改成问号。
B.下文和提示语的内容不一致,不能用冒号。
C.陈述语气,问号改成句号。
故选D。
8.A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B.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补充说明)表示思维的跳跃或转折。
C.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话语的中断或间隔)表示进一步说明。
D.我最喜欢今天的天气——晴转多云。(话题的转换)表示解释说明。
故选A。
9.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引号的用法有:①表示引用;②表示特定称谓;③表示强调指出;④表示讽刺或否定。
A.文中的双引号表示特殊称谓。
B.文中的双引号表示引用。
C.文中的双引号表示特殊称谓。
D.文中的双引号表示强调指出。
故选B。
10.A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B.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要用逗号;
C.陈述句后面用句号;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与“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为三个并列分句,故用分号。
故选A。
11.A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
A.分析句子可知,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B.分析句子可知,这里的破折号用于引出解释,后面的“为祖国复兴而努力”是对“重任”的具体解释说明。
C.分析句子可知,这里的破折号也是用于引出解释,后面的“永不言弃”是对“人生格言”的具体说明。
D.老分析句子可知,这里的破折号用于引出解释,“一个懵懂的孩童”是对“我”的身份和状态的补充说明。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选项A中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而其他三个选项中的破折号都是用来引出解释或补充说明。因此,A选项中破折号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
故选A。
12.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应用。
A.“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这是问句,应该用问号;
C.“或重于泰山”与“或轻于鸿毛”之间表示停顿,应该用逗号;
D.“他们还没看完一半”与“玛琪的妈妈就喊了起来”之间表示停顿,应该用逗号;
故选B。
13.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巴掌大的地方”“盖房子”可知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6月25日,完成月球背面采样的嫦娥六号,带着‘月球包裹’出差回家”,把嫦娥六号拟人化,说它“出差回家”。
C.“要过‘六 一儿童节’了,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一蹦三尺高”夸张地表现出高兴的程度。
D.“春节眨眼就到了啊”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春节很快就到来了。
故选B。
14.C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C.《水浒传》是一本书的名字,因此不能用引号,把双引号换为书名号。
故选C。
15.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这句话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黑”和“明”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鲜明度和视觉效果。
B.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即“转眼间”来强调时间的快速流逝,这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式,用来加强情感表达。
C.这句话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每一小句都采用了“溶解了……的水变……”的结构,形成了整齐的并列,不仅使句子结构清晰,而且在内容上通过不同的例子(糖、盐、阳光)展示了物质溶解后水性质的变化,从而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
D.这句话没有使用修辞手法。只是简单描述了一个人通过家庭影响和个人奋斗,最终成为与父亲相似的艺术家的过程。
故选D。
16.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B.“好了,”“这回够了,看在女主人的面子上,这次我饶了你。我只想你知道,我们俩现在究竟谁厉害。”这两个引号内的内容属于同一句话,“猫说”是提示语,提示语在中间,后面应为逗号。所以要把“猫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
故选B。
17.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
例句“哥哥巴掌大的房间里尽是书”中“巴掌大”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房间的小。
A.这里“脱了它的红外套”把花生仁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花生仁的形象更加生动有趣。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师的教诲比作春雨,形象地写出了教诲的滋润作用。
C.加点部分“转眼间”表达了时间流逝之快,转眼间就毕业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
故选C。
18.C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修辞手法。
A.这里使用了比喻,将小英子读书的状态比作饿狼吞噬猎物,形象地描绘了她对知识的渴望。
B.这里使用了比喻,将边防战士在风雪中的坚韧不拔比作挺立的松树,突出了他们的坚强和不屈。
C.这个句子是陈述描写,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D.这里使用了比喻,将贺知章回到家乡的情境比作疲倦的鸟儿飞回巢穴,表达了他归乡时的温馨和安宁。
故选C。
19.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意思是: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的死”比作“泰山”“鸿毛”;
B.“镇上的人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中“泪水如雨,洒了一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中“脱了它的红外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选B。
20.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秋天的树叶,绿中带着一点斑驳的红,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把秋天的树叶比作色彩斑斓的画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此选项判断正确。
B.“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泥融”对“沙暖”,“飞燕子”对“睡鸳鸯”,句式工整,对仗严密,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该选项判断正确。
C.“烈日炎炎下,路旁的小草耷拉着头,一点儿精神都没有”,“耷拉着头”“一点儿精神都没有”把小草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此选项判断正确。
D.“书籍是我心灵的慰藉,是我生活的寄托”,只有两个同样格式的句子,排比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所以此句不是排比,该选项判断错误。
故选D。
21.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C.“如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分钱。”这句话不是比喻,而是类比。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间的类似之处,通过比较来进行说明。这里是把“老阳儿不用花一分钱”和“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进行类比,以突出它们在“不用花钱”这方面的相同点。
故选C。
22.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B.“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是一个疑问句,并不是反问句。
故选B。
23.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C.“还没等妈妈说完,乐乐就一溜烟儿跑远了。”这里“一溜烟儿跑远了”只是形象地形容乐乐跑得速度快,并非夸张的手法。
故选C。
24.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
A.本句把“父母的爱”比作“春风”和“阳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B.本句连用三句“青春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把“青春”比作正午的阳光、银铃的笑、奔腾的河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C.本句连用三句“青春来不得……”的句式,可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D.本句把“师恩”比作“涓涓细流”,把“父母之恩”比作“汪洋大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故选C。
25.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运用。
C.这个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打乒乓球的人的动作比作小猫,但“像一只顽皮的小猫,在球台前上蹿下跳”这一描述不恰当。因为乒乓球运动员的动作通常更加精准、敏捷和具有策略性,而“顽皮的小猫上蹿下跳”是描述一种活泼好动但可能不够稳定或缺乏控制的状态。
故选C。
26.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
①“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意思是“提到腊八粥,谁嘴里都会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答案在问句中。
②“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对仗工整。
③“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把听到的故事比作春雨入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④“大山都抖了三抖”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他吼声之大。
故选D。
27.D
【详解】本题考查引号的作用。
引号常用的作用有:①表示引语。②表示特定称谓。③表示特殊含义(也表示否定和讽刺)。④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⑤用于话语之中。
从例句中的“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可知,带引号的内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直接引用司马迁说的话,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引语。
A.“不朽”在句中的意思是: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就像刻在了石碑上,让世人都记住他,永远也不会消失。引号的作用表示讽刺和否定,与例句用法不同。
B.带引号的内容“偶然的机会”说明这些科学真理的诞生表面上看是偶然的,实际上并不是偶然的,他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因此引号表示特殊含义,与例句用法不同。
C.带引号的内容“大陆漂移学说”表示突出强调魏格纳整理的内容,引起注意。因此这里引号表示强调的作用,与例句用法不同。
D.带引号的内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引用杜甫的诗句,表示直接引用,与例句引号的用法相同。
故选D。
28.家乡的槐花开了,香飘十里。
【详解】本题考改写句子。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夸张时要根据实物的突出特点来扩大或者缩小。根据题意要使用夸大的方法来把“香气十分浓郁”这个特点突出描写出来,只要想象合理即可。
示例一:家乡的槐花开了,香气浓得能把人熏醉!
示例二:家乡的槐花开了,香气浓烈得能弥漫整个世界!
29.他的声音大得把我的耳朵都震聋了。
【详解】本题考查改为夸张句。
夸张: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的修辞手法。
根据题意要使用夸大的方法来把“声音大”这个特点突出描写出来,只要想象合理即可。
如:他的声音大得把天都震垮了。
30.离别是一封信,寄托了我们的愁思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方法。
句子结构是“离别是一首诗,将我们带入忧愁的梦境;离别是一首歌,唱出我们心中的惆怅;离别是什么,怎么样。”
如:离别是一首诗,将我们带入忧愁的梦境;离别是一首歌,唱出我们心中的惆怅;离别是一场雨,淋湿我们前行的道路。
31. 安静 教室里安静得很,连同学们的呼吸声都能听到。
【详解】本题考查写夸张句。
结合题干可知,是从下列的词语中任选一个来想象,写一个夸张句。夸张就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
如:喜欢:小红喜欢画画,喜欢到能把整个世界都画进她的画纸里。
厚:爷爷的那本相册厚得似乎记录了他一生的每一分每一秒。
32. 这苹果不大,好吃。 这苹果,不大好吃。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
对于例句,有以下几种加标点的方式:
一、强调苹果不大但是好吃,在“大”后面加逗号,即:这苹果不大,好吃。
二、强调苹果不好吃,在“苹果”后面加逗号,即:这苹果,不大好吃。
三、强调疑问,苹果是否好吃,在句子后面加问号,即:这苹果不大好吃?
在例句中加上标点,表达其中的两种意思即可。
33.我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观察例句,“春节眨眼就到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春节到来的日子描述成“眨眼就到了”,突出了时间过得飞快。仿照例句,注意用上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句子,做到语意连贯。示例:这个房间只有巴掌大小,容不下这么多人。
34.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改写技巧:为了达到生动幽默效果,往往人为拔高事物特点,使之更高,更强,更快,更多,甚至达到排山倒海、翻天覆地的神奇效果,这是扩大夸张。
题目要求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这个碗很重,让读者更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示例: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重如巨石,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35.豆角儿在风中扭动着腰。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例句加点部分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花生人物的动作和行为,仿写时注意用上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食物即可。
如:那晶莹剔透的葡萄,轻轻褪去了它紫罗兰色的纱衣。
36.操场上一到下课时间就热闹起来了——打球的、踢球的、跑步的,到处都是运动的人。
【详解】本题考查了破折号和仿写句子。
例句中的破折号解释“货摊子”有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仿写时注意。如: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公园里就热闹了起来,晨练的人们络绎不绝——打太极的、跳广场舞的、慢跑的、练瑜伽的,他们各自沉浸在运动的乐趣中,享受着只属于清晨的宁静与活力。
37.(1)我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2)山中真静啊,只听见淙淙的溪流声,只听见各种动听的鸟鸣声。
(3)路边的花草向我们招手。
【详解】(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通过“眨眼就到了”这样的夸张表达,展现了时间流逝之快和节日临近的紧迫感。仿写时也要同样采用夸张的手法。
示例:过了立夏,天气就愈发炎热了,夏天仿佛一夜之间就席卷而来。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通过“只听见……只听见……”的并列句式,强调了全场肃静中仅有的几种声音,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仿写时也要采用并列式句式,凸显出某种特质。
示例:夜晚降临,四周一片宁静,只听见远处偶尔传来的狗吠声,只听见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摩挲的声音。
(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观察例句可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鸟儿鸣叫的场景。作答时要选择一个具体的事物,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采用与例句一致的句式进行仿写。这里可以选取“花儿、雨水、幼苗”等自然界的事物,然后运用拟人写出其与“大地、天空”等事物的关系,语言优美即可。
示例:花儿将根扎在肥沃的土地上,兴奋起来,翘起脚跟儿,惊奇地看着这个世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