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4.4 保护土壤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四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草。”这是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宁夏银川白芨滩的真实写照。如今,站在白芨滩沙丘远眺,148 万亩的自然保护区内,一丛丛沙生植物点缀其中,成片的柠条和灌木郁郁葱葱。白芨滩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一、土壤的价值
环境中能够供人们使用的资源都属于自然资源。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
值的自然资源之一。植物直接依赖土壤才能生存与生长。人和动物以植物
或其他依赖于植物的动物为食。
2.肥沃的土壤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和空气。肥沃的土壤因有限而更显宝贵。
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作物:
土壤类型 土壤特征 适合的作物
黑土 黑土肥力高,盛产粮食作物 玉米、大豆和小麦
紫色土 紫色土肥力相对较高 旱地粮食作物、棉花、油菜、柑橘
红壤 红壤一般酸性较高,肥力相对较低 水稻、茶树甘蔗和柑橘
黄壤 黄壤通常比红壤湿润,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山区 常见农作物、茶树、蔬菜
了解当地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本地土壤的特点以及利用改造现状。
举 例 : 调查地点 土壤种类 对应农作物
河边沙地 砂土类土壤 花生、西瓜
农田里 壤土类土壤 水稻、小麦、玉米
缓坡上 壤土类土壤 油菜、小麦
肥沃的土壤因稀缺而更显宝贵。事实上,比较适合农耕的土地不足陆地面积的八分之一。土壤的形成需花很长的时间,几百年的时间只能形成几厘米厚的土壤。深厚肥沃、适合耕作的土壤是经历了几千年才逐渐形成的。
人类在长期利用土壤的过程中改变了土壤。人们在低山丘陵修建了层层梯田,将沼泽变成肥土沃壤,在干旱区的山麓利用高山冰雪融水来营造片片绿洲。由于人们的耕作,出现了水稻土、菜园土等自然界原来没有的新的土壤类型。
二、土壤的污染与流失
1.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
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下降,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
(1)土壤污染 污染方式 概述
化学污染 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镉、铬、铅等重金属污染
生物污染 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对土壤造成生物污染
物理污染 如核反应带来的辐射性污染
土壤污染主要表现在土壤结构和土壤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从而失去其原有的土壤功能。 (2)土壤的过度开发
过度开发的方式 概述
耕地被蚕食 城市化、工业化建设侵占大量耕地
水土流失 土壤在流水、风、冰等作用下,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造成水分和土壤资源损失的现象。地表植被大量被破坏,土壤被流水冲刷带走
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 不合理灌溉等原因引起
2.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
(1)气体:废气中含有污染物质,特别是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进入土壤;
(2)液体:废水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土壤;
(3)固体:固体废弃物中的污染物直接进入土壤或其渗出液进入土壤。
3.土壤污染的危害
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外,还会导致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一些毒性大的污染物,如汞、镉等通过植物吸收富集到作物果实中,人或牲畜食用后会发生中毒。如果长期引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会导致土壤和稻米中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人畜不能食用,土壤不能再作为耕地。
1. 会引起当地土壤污染的污染物有哪些?
2. 针对土壤污染的现状,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1.举例:废旧电池、重金属、废水等提示:按当地的主要土壤污染物现状,如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物等分类举例介绍。
2.举例:(1)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如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高效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
(2)控制工业“三废”排放,大力推广清洁生产,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
(3)对生活垃圾和有害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
提示:主要防治或保护措施可从污染源的控制、污染物的处置等直接措施和培养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加强环保教育、建立健全有关法规制度并坚决执行等间接措施进行阐述。
探究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目标
比较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的水土流失量。
器材
1. 两个长 30 cm,宽 15 cm,三面高 5 cm 的木盒。
2. 两只与木盒高度、宽度匹配的盛水盆。
3. 两块与水盆同高的木块。
4. 两只相同的喷壶(装等量的清水)
探究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6. 量筒一只,铲子一把。
过程
1. 分别将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平放在木盒上。
2. 木盒的一端钉上与水盆同高的木块,将两个木盒分别平放在水盆上。
3. 用两把喷水壶分别在土体中心上方 20 cm 处,均匀地给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洒水。
4. 水洒完后,用量筒分别计量两个水盆中的水量和沙量,并在表4.4 -1 中做记录。
5. 分别铲除两个木盒上的表土和裸土,再依次将另一块有草皮的表土和另一块裸土平放在木盒上,然后使两个木盒倾斜 30 °,再按上述步骤3、4 操作,并在表 4.4 -1 中分别记录裸土和有草皮的表土的水量和沙量。图 4 .4 - 6 不同植被条件下的水土流失比较
由实验可得,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够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例题:下列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意丢弃的塑料袋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污染
B.大量施肥可使土壤肥力增加,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C.土壤污染直接影响植物,但不会危及人类健康
D.将废旧电池深埋地下,防止重金属污染
解析:塑料袋是不可降解的物质,会造成“白色污染”,A正确;大量施肥会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等,B错误;人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土壤中的污染物直接影响植物,也会危及人类健康,C错误;电池中含有有毒的重金属,将废旧电池深埋地下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污染,D错误。答案:A
三、土壤的保护与治理
土壤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那么,如此重要的资源现状如何?
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 29%。除去湖泊、河流、裸露岩石等,
有土壤覆盖的土地就更少。由于土层太浅,土壤污染,永久冻土分布和含水
量过高或过低等原因,陆地面积中约 89% 的土地目前尚不适宜农业生产
我国陆地总面积约为 960 万 km 2。耕地、林地、草地约占陆地总面积的70 %。除了耕地、林地、草地,我国还有大量沙丘、戈壁、海拔 3000 m 以上的难以利用的土地。土壤资源各地分布不均。
由于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有些地方出现了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化和土地沙漠化等一系列土壤问题。联合国大会将每年 12 月 5 日定为世界土壤日,旨在关注健康土壤的重要性,倡导可持续管理土壤资源。
3.保护土壤的主要方式
方式 概述
因地形耕作 根据地形或沿等高线开垦耕地,这有助于减缓过多降水的冲刷并避免土壤的流失
保护性耕作 尽可能地减少损害土壤和覆盖在它上面的植物
轮作 每年种植不同的植物
1. 保护性耕作是怎样保护土壤的?
2. 苜蓿、花生、大豆等植物为什么能恢复土壤肥力?
1.保护性耕作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减少土壤耕作次数;保留地表
覆盖物如农作物秸秆和残茬,以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2.在苜蓿、花生、大豆等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存在
共生关系,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得
植物生长良好,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它们互惠互利,共同生活。
4.土壤修复技术
技术 举例
物理修复技术 覆盖式客土法、深翻耕法
化学修复技术 土壤钝化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 植物吸取修复技术
近 20 多年来,我国新增绿化面积数量较大,特别是在土地沙漠化的治
理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毛乌素沙地的治理比较成功。
1. 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你认为当地存在哪些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耕地的现象?
2. 针对现状,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保护土壤的措施?
1.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①土地资源过度开发: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呈现出过度开发的趋势,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浪费。②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中国土地利用结构依然存在着农业用地过多、工矿用地过多、生态用地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1)加强对工业“三废”的管理,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并且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排放;(2)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提倡使用有机肥,对病虫害进行生物防治等。
例题: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土壤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焚烧废弃垃圾
B.分类回收垃圾
C.积极植树造林
D.合理使用农药
解析: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费。保护土壤,我们要合理使用农药、分类回收垃圾、积极植树造林等,在土里焚烧废弃垃圾是破坏土壤的行为。
答案:A
课堂小结
如图是海洋和陆地在地球上的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土壤资源十分丰富
B.土壤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土壤的污染不妨碍土壤的正常功能
C.地球上适宜农业生产的土地仅占地表总面积的3.19%
D.地球上适宜农业生产的土地占地表总面积的29%
课堂小练习
课堂小练习
解析: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29%,土壤资源并不丰富,A错误;虽然土壤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土壤资源的再生速率非常缓慢,土壤的污染是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之一,B错误;地球上适宜农业生产的土地占地表总面积的29%x11% =3.19%,C正确,D错误。
答案:C
为了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小红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 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B坡维持原样(如图所示),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
课堂小练习
(1)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A坡的比较少,B坡的比较多。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 流失。
(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导致 污染。
(3)浙江省土壤资源短缺,请你提出一个保护土壤的措施: .
课堂小练习
解析:(1)小红做的实验A坡与B坡的变量是草皮(植被)。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A坡(有植被)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比较少,B坡(无植被)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比较多。故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2)沙尘暴夹杂的大量沙尘颗粒会使得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量大大增加,造成空气的严重恶化,因此沙尘暴频发主要造成了大气的污染。
(3)植被可以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增加植被是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的有效措施。浙江省土壤资源短缺,保护土壤的措施有:植树造林、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严禁乱砍滥伐等。
答案:(1)水土(2)大气(3)植树造林(答案不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