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基础知识复习卷(二)-语文八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斡旋(wò) 狩猎(shòu) 幽悄(qiǎo) 载歌载舞(zài)
B.连翘(qiào) 凫水(fú) 褶皱(zhě) 翩然而至(piān)
C.沙砾(lì) 糜子(méi) 冗杂(rǒng) 装模作样(mó)
D.蓦然(mò) 屹立(yì) 两栖(xī) 衰草连天(shuā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踊跃 晦暗 悬殊 人情事故 B.静穆 震憾 辐射 天衣无缝
C.次第 褪色 严峻 豁然开朗 D.船蓬 沟壑 追溯 叹为观止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引领者。在经历艰辛的硝烟岁月,英雄们信仰坚定、视死如归;在________的建设时期,英雄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在和平时期,英雄们负重前行、无私奉献。________英雄,不只是为了纪念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________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A.波澜壮阔 崇敬 凝聚
B.波涛汹涌 崇敬 凝结
C.波澜壮阔 尊敬 凝结
D.波澜壮阔 尊敬 凝聚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B.有没有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作家进行文学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C.云浮的夏天是个充满活力的季节。
D.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增强了学习古典文化知识的兴趣。
5.下列书法作品的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蚕头雁尾,古朴而庄严 B.笔画平直,形体方且正
C.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D.大小错落,富有动态美
6.下面是萌萌在参加“来云南,找寻真,遇见美”活动后写的发言稿。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这里生活着26个民族(2021年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活动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感受着这个地方的奇妙。
①例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的泼水节、香格里拉市的香格里拉世界音乐节等
②这些民族是中华民族繁荣多元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不同的民族有着独特的语言、信仰和习俗
④因此云南省各地每年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庆典、节日和民族特色旅游活动
A.②①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7.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而当它是中性的时候,则是紫色。
②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
③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④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
⑤当细胞液是酸性的时,花青素呈现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当它是碱性的时候,花青素呈现蓝色,碱性较强,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便是。
A.④③②①⑤ B.③②⑤①④ C.③⑤④②① D.④⑤②①③
8.下面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这篇小说回忆了鲁迅十一二岁时同小伙伴们一起去平桥村看社戏的经历,刻画了一群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农家少年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回延安》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叙事诗,诗人通过对重返延安时激动心情的描写,热情地倾诉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眷恋之情。
C.说明文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采用空间顺序或时间顺序,而事理说明文则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D.“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而魏学洢的《核舟记》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有描述、描摹的意思。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经典的文学作品,从文本的层面来说,往往离不开富有表达力的语言、鲜明的人物形象、动人的故事情节、精巧大气的结构。__________。
①它无处不在,渗透在一部作品的全部肌体之中。
②唯有借助这种“细节细胞”,环境才能典型,人物才能生动,故事才能可信。
③如果说这些因素构成了作为一个有机体的文学作品,那么将这些因素黏合在一起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细节。
④正如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所言:“细节是有生命的细胞。”
⑤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叙事文学如长篇小说、戏剧中,细节可能不是一个独立的部分。
A.⑤②④①③ B.⑤④③①② C.③②⑤④① D.③⑤①④②
10.下列有关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陕北民歌“信天游”,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B.古诗词中常常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C.《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竺可桢,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本文选自《科学大众》,是一篇事物说明文。
D.《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二、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暮色渐浓,山坳里最后一抹残阳将龟裂的田埂染成琥珀色。老槐树抖落最后几片枯叶,任其零落成泥,与檐角蛛网共同编织着季节的隐喻。戏台上传来的梆子声愈发邈远,惊起的寒鸦掠过灰蓝的天际,仿佛将所有亢奋的过往都带向消声匿迹的远方。晚风掠过褪色的木门,将艾草香揉进暮色的褶皱里。墙角青苔在月光下悄然生长,那些默然的牵挂与羁伴,正随着年轮在暗影中潜滋暗长。山脚下那片梯田,至今仍留存着父辈铁锹与岩石碰撞出的星火轨迹,在某个月白风清的夜晚,仍会让途经的旅人驻足仰望,( )。远处林场的松涛依旧轰鸣,却掩不住岁月在岩石上刻下的叹息——当所有的暄嚣都沉淀成记忆的纹路,唯有檐角铜铃还在叮咚作响,替时光守着那些未曾说出口的宽慰与追溯。
11.请用正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1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龟(ɡuī)裂 B.追溯(shuò)
C.邈(miǎo)远 D.潜(qiǎn)滋暗长
13.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暄嚣 B.亢奋 C.羁伴 D.消声匿迹
14.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美轮美奂 B.登峰造极 C.叹为观止 D.巧夺天工
品读经典诗文,感悟诗意人生。作为中国人最经典的情感表达方式,诗文不仅仅反映了个体的悲欢离合,更承载着民族的共同情感和记忆,它是我们民族生命延续的命脉。学校正在开展“徜徉经典·漫步诗文”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学习了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后,小华和小宁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重温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一期中董卿的演讲,小华边听边感慨: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诗句,今天依然没有从我们的生活中xiāo____声匿迹。诗人如椽巨笔下喷涌而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让我们感到震hàn____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使人眼眶湿润,心潮澎湃。今天,我们又一次开启了诗词之旅,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在我们心头萦绕吧!
1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眼眶( ) (2)历久弥( )新
16.请根据上面文段的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1)xiāo( )声匿迹 (2)震hàn( )
17.根据语境,回答问题。
《社戏》中,随母亲归①xǐng( )的“我”,终于可以看社戏了,先前的怅惘之情(A)。戏并不精彩,但悠扬的笛声并没有随“我”的离开(B),依然萦绕在草长②yīng( )飞的江南,萦绕在生命的深层,连同那淳朴的民俗。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民俗文化是流动的、发展的,它在社会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变异,并在变异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当中国社会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民众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必然表现在民俗文化的变化上,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寻找民俗文物,留下民众生活的历史,已成为一个严肃的话题。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上正确的汉字。
① ②
(2)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A.烟消云散 灰飞烟灭 B.半途而废 戛然而止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正是这种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
②因此弘扬中国民俗文化传统,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大国,民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延续,而且还将会继续延续下去。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1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光耀史册的革命圣地。路旁的海棠吐艳,让人欣喜。旧居前的石磨,炕上的纺车,桌上的煤油灯……这一件件朴素的物件,(甲)经历岁月磨洗已暗淡了光泽,(乙)依旧让人(zhèn hàn),让人泪湿眼眶。看着它们,耳畔似乎回荡着气势磅礴的金戈铁马之声,心中缅怀着革命先烈的伟业丰功。如今,虽然曾经的战争硝烟已散去,但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西柏坡精神丰碑永远(yì lì)在中华儿女心中。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zhèn hàn) ②(yì lì)
(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海棠 ②眼眶
(3)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 但是 B.无论 都
C.因为 所以 D.不是 而是
(4)晓冀利用工具书来查阅汉字、理解词意。以下是他在查阅工具书时写下的便利贴,你发现其中有两处内容有误,请找出并修改正确。
①查阅工具书,“磅”“礴”均为左右结构的汉字,“磅”按音序检字法应先查“P”,再找“pang”或“páng”;“礴”共21画,按部首检字法,可先查“艹”部,再查剩余笔画。 ②“磅礴”有以下义项:A.广大无边的样子,盛大;B.混同,充满;C.扩大;D.箕坐。通过联系上下文可知,文段中的“磅礴”意为“扩大”。
①错误处: 修改:
②错误处: 修改:
三、综合性学习
我市某校八年级(2)班正在开展“漫步古诗苑”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9.你所在的小组负责策划整个活动流程,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宣传标语:
20.很多同学都会选择富有诗意的古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完成表格。
示例:
我的座右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它出自李白的诗——《行路难(其一)》,意思是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生活中总会遇到困难,我常常以此勉励自己不要被困难吓倒,要不断克服困难,永远积极向上。
①我的座右铭:
②它出自:
③它的意思是:
④我以此勉励自己:
21.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以“我爱古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拟写标题】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
“千里房县·诗酒美城”。12月21日,2024首届(房县)全国大学生诗词大会暨房县诗经文化传播大使选拔赛全国总决赛在湖北十堰房县西关印象街区老年大学二楼报告厅圆满举办。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50多所高校的学子们带来了42组节目进行现场比拼,100多位青年学子同台竞技,贡献了一场彰显传统文化魅力,绽放时代风采的文化盛宴。
(2)【仿写句子】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我爱古诗词,不仅仅因为她是汉语最美丽的珍珠,更因为她带给我无数瑰丽的梦想。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我梦想,置身于江南秀丽的小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情调;我梦想, , , 。
(3)【谈谈看法】李明在活动中听到同桌张雨抱怨古诗那么难学,现在又不写古诗,没有必要学。如果你是李明,你会怎样劝说张雨改变这种想法?
四、语言表达
22.小语查阅史料发现,原始时期的先民就已有水上捕捞、争相竞渡等民间活动。如果将端午节的赛龙舟活动放入《诗经》,你认为放入“风、雅、颂”三个部分中的哪个部分最合适?请结合下面的知识卡片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知识卡片 本学期学过的《蒹葭》一诗选自《诗经·秦风》,《诗经》中的诗歌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23.小文同学为手册撰写了一段结语,其中画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在横线处修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杜牧笔下凄凄切切的清明;“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是吴惟信眼中生机盎然的清明;“清明一到,农夫起跳”,是农民心里充满希望的清明。即使是彩虹初现、郊游踏青,还是细雨绵绵、慎终追远,抑或是万物生长、牵犊春耕,都是清明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惊喜。
修改:
五、名句名篇默写
24.默写
(1)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 ,悠悠我思。(《子衿》)
(3)微君之故, 。 (《式微》)
(4) ,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春日踏青,公园内青草如茵,繁花似锦,小语不禁脱口而出《桃花源记》中的诗句: , 。
25.根据主题归类,默写古诗文名句。
(1)旋律令人醉:诗歌“蒹葭萋萋,① ”②“ ,悠悠我思”,读来韵律和谐,令人陶醉。
(2)环境怡人情:《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游鱼的数量和形神姿态,也从侧面生动传神地写出潭水的澄澈透明的句子是:③ ,④ 。
《期中基础知识复习卷(二)-语文八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C A B B D D C
1.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B.连翘(qiào)——qiáo;
C.装模作样(mó)——mú;
D.两栖(xī)——qī;
故选A。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辨析。
A.人情事故——人情世故;
B.震憾——震撼;
D.船蓬——船篷;
故选C。
3.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①空:“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常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用于形容建设时期,能体现出这一时期的宏大场面和蓬勃发展的态势。“波涛汹涌”主要侧重于形容波浪又大又急,多用来描述海洋等自然场景的动态,用来形容建设时期不恰当。所以此处应选“波澜壮阔”;
②空:“崇敬”指推崇尊敬,包含了对被尊敬对象的高度敬仰和钦佩,情感上更为深厚,用于对待英雄,能很好地表达出人们对英雄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敬重和崇拜之情。“尊敬”通常指对他人表示敬重,相对“崇敬”而言,情感深度稍浅。对于英雄,用“崇敬”更合适。因此,这里应选“崇敬”;
③空:“凝聚”有聚集、积聚的意思,常与“力量”符合语境“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表达顺畅合理。“凝结”本义是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引申义常与心血、汗水等搭配,一般不与“力量”搭配。所以此处应选“凝聚”;
故选A。
4.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语序不当,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与“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调换位置;
B.两面对一面,删去“有没有”,或在“取得”前添加“能否”;
D.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故选C。
5.A
【详解】本题考查书法字体鉴赏。
该书法作品中字形宽扁,横长竖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为隶书;
A.是隶属特点;
B.是楷书特点;
C.是行书特点;
D.是行书特点;
故选A。
6.B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题干描述了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
①句提供了具体例子来说明云南省的文化庆典和节日;
②句强调了这些民族在中华民族中的重要地位;
③句描述了云南省不同民族的文化特性;
④句说明了由于云南省的多民族特性,各地每年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庆典等活动。
接着,根据逻辑和内容,对句子进行排序:
应该是先总体描述云南省多民族的特点(②句),然后具体阐述这些民族的文化特性(③句);
接着说明由于这些文化特性,云南省各地会举办各种文化庆典和活动(④句);
最后给出具体的例子(①句);
根据上述分析,正确的排序应该是:②③④①;
故选B。
7.B
【详解】本题考查衔接排序。
③“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一个问句引出话题,是总起句,应排在首位;②“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紧承③,开始解释花儿颜色的物质基础是花青素,排在第二位;⑤具体说明花青素在不同酸碱度下呈现的不同颜色,应排在③之后;①中的“而当它是中性的时候”与⑤中对酸性、碱性时花青素颜色变化的说明并列,继续说明花青素在中性时的颜色,排在⑤之后;④“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排在最后。所以,正确顺序为③②⑤①④;
故选B。
8.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 《社戏》是小说,文中的“我”不能等同于鲁迅。故文中表述的“鲁迅”和“作者”均不恰当;
B.《回延安》是贺敬之运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创作的抒情诗,并非叙事诗。诗歌通过对诗人重返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对延安母亲般的感激和眷恋之情;
C.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事物说明文通常采用时间顺序(如介绍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空间顺序(如介绍建筑物的布局等),但也可根据需要采用逻辑顺序;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以便清晰地阐述事理。并非绝对的事物说明文只用空间或时间顺序,事理说明文只用逻辑顺序;
故选D。
9.D
【详解】本题考查衔接与排序。
③“这些因素”承接上文“富有表达力的语言、鲜明的人物形象、动人的故事情节、精巧大气的结构”,提出细节是将文学作品中的各种因素黏合在一起的关键因素,为后文展开铺垫。⑤进一步说明细节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叙事文学中的重要性,指出它可能不是一个独立的部分。①强调细节的普遍性,说明它渗透在作品的整个肌体中。④引用马尔克斯的话,形象地比喻细节是“有生命的细胞”,进一步强化细节的重要性。②最后总结细节的作用,指出它使环境典型、人物生动、故事可信。因此,最恰当的衔接顺序是③⑤①④②;
故选D。
10.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有误,《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此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阐述了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说明了物候学的特性与本质;
故选C。
11.几片枯叶,任其零落成泥 12.C 13.B 14.C
【解析】11.本题考查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注意用正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
注意“零、落、泥”的间架结构和写法。
12.本题考查字形。
A.龟(ɡuī)裂——jūn;
B.追溯(shuò)——sù;
D.潜(qiǎn)滋暗长——qián;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字音。
A.暄嚣——喧嚣;
C.羁伴——羁绊;
D.消声匿迹——销声匿迹;
故选B。
14.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
A.美轮美奂:建筑或装饰的富丽堂皇,强调视觉上的极致美感;
B.登峰造极:达到技艺或成就的最高境界,侧重水平的极致性;
C.叹为观止:赞叹事物美好到极点,强调主观感受的震撼;
D.巧夺天:工人工技艺精巧胜过天然,突出技艺的超凡性;
在文中,括号前描述的是梯田留存的父辈铁锹与岩石碰撞出的星火轨迹,以及这种景象对旅人的影响,即“仍会让途经的旅人驻足仰望”。这里应用“叹为观止”来形容旅人对这种景象的赞美和惊叹;
故选C。
15. kuàng mí 16. 销 撼
【解析】15.本题考查字音。
眼眶(kuàng):眼睛周围面部区域。
历久弥新(mí):经过长久的时间,不但没有衰败、陈旧,反而更新、更好。
16.本题考查字形。
销声匿迹(xiāo):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
震撼(hàn):震动;摇撼。
17.(1) 省 莺
(2)烟消云散 戛然而止
(3)将“传承”与“创造”调换位置
(4)C
【详解】(1)本题考查字形。
归省(guī xǐng):回故乡探望父母。
草长莺飞(cǎo zhǎng yīng fēi):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2)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第一空,烟消云散:像烟和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无余。灰飞烟灭:比喻事物消失净尽。这里形容先前怅惘之情像烟和云消散一样消失无余,用“烟消云散”恰当。
第二空,半途而废:事情没有完成就放弃了。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这里形容笛声没有随“我”的离开而突然终止,用“戛然而止”恰当。
(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本句是语序不当病句,应先“创造”,后“传承”,将“传承”与“创造”调换位置。
(4)本题考查句子衔接。
③句“民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延续,而且还将会继续延续下去”是承接上文的“寻找民俗文物,留下民众生活的历史,已成为一个严肃的话题”,点明民俗文化的重要性,确定为第一句。
①句“正是这种民俗文化”复指③句“民俗文化”,确定为第二句。
②句“因此”总结全文,点明民俗文化的意义,确定为第三句。因此排序为:③①②。
故选C。
18.(1) 震撼 屹立
(2) hǎi táng yǎn kuàng
(3)A
(4) 先查“艹”部先 查“石”部 意为“扩大” 意为“广大无边的样子,盛大”
【详解】(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震撼:zhèn hàn,本义指土地剧烈摇动,现多形容内心受到强烈冲击、感动,精神或情绪剧烈起伏波动。
②屹立:yì lì,指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2)本题考查注音。
①海棠:hǎi táng,是蔷薇科、苹果属多种植物和木瓜属几种植物的通称与俗称。代表植物海棠花和木瓜,都是蔷薇科的灌木或小乔木,为中国著名观赏树种,各地习见栽培。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
②眼眶:yǎn kuàng,指眼皮的边缘所构成的框儿,也指眼睛周围的部位。
(3)本题考查关联词。
A.“虽然……但是……”表转折;
B.“无论……都……” 表示条件关系;
C.“因为……所以……” 表示因果关系;
D.“不是……而是……” 表示并列关系;
“经历岁月磨洗已暗淡了光泽”和“依旧让人震撼,让人泪湿眼眶” 之间是转折关系,前一句说明物件因岁月而失去光泽,后一句强调这些物件仍然具有令人震撼的力量,“虽然…… 但是……”符合这种转折逻辑。
故选A。
(4)本题考查查字典和字义。
(1)错误分析:原便利贴中认为“礴”按部首检字法可先查“艹”部是错误的。“礴”是左右结构的字,其部首是“石”,而不是“艹”。“石”字旁表意,与石头等含义相关,“礴”字从石薄声,有广大、盛大之意,与石头的厚重、庞大等意象有一定关联。所以正确的是先查“石”部,再查剩余笔画。
(2)错误分析:“气势磅礴”主要是强调气势的宏大、雄浑,给人一种广阔、壮观的感觉,在“气势磅礴”这个语境中,“磅礴”形容气势盛大、雄伟,是“广大无边的样子,盛大”的意思,而不是“扩大”的意思。所以应将“意为‘扩大’”修改为“意为‘广大无边的样子,盛大’”。
19.示例:漫步古典诗歌,感受无限魅力 20.示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的《游山西村》。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红间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生活中总会有不如意的时候,任何目标的达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任何目标的追求都要坚持不懈,要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人生,逆境的后面往往蕴含着希望和机会。
【解析】19.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 宣传标语要紧扣“漫步古诗苑”这一活动主题,能吸引同学们参与,语言要简洁生动,有感染力,可以从古诗的魅力、对同学们的影响等角度构思。
示例:漫步古诗苑,领略古韵情。
20.本题考查仿写。
座右铭应选择富有激励性、哲理性或能体现个人追求的古诗。从出处、意思及对自身的激励作用角度填写表格,需详细阐述诗句含义,联系生活实际说明如何激励自己。
示例:
①我的座右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②它出自:郑燮的《竹石》。
③它的意思是: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④我以此勉励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遭遇各种挫折与困难,就如同竹子面临着东西南北风的吹打。每当我想要放弃时,就会想起这句诗,它让我坚定信念,要像竹子一样坚韧不拔,不被外界的艰难所打倒,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都要保持顽强的意志,坚持下去。
21.(1)2024首届(房县)全国大学生诗词大会全国总决赛圆满收官!(能结合新闻内容对导语进行概括,不超过规定字数,语句简练通顺即可。)
(2) 登临五岳之尊的泰山 在日出的辉煌中 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气魄/(示例二)来到如画的西湖 在荡漾的波光中 感受“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柔美
(3)示例:张雨,你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我们学习古诗文,不仅能陶冶性情,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详解】(1)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题目要求给新闻拟写标题,且不超过25个字。标题需要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结合这则新闻的导语“‘千里房县·诗酒美城’。12月21日,2024首届(房县)全国大学生诗词大会暨房县诗经文化传播大使选拔赛全国总决赛在湖北十堰房县西关印象街区老年大学二楼报告厅圆满举办”可知,这则新闻的主事件是2024首届(房县)全国大学生诗词大会暨诗经文化传播大使选拔赛总决赛在湖北十堰房县圆满举办。据此拟写新闻标题为“20244首届全国大学生诗词大会总决赛房县举行”或“2024首届全国大学生诗词文化赛在房县落幕”或“2024首届(房县)全国大学生诗词大会总决赛圆满举办”等。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写句子,要注意句式一致,修辞一致,内容相关。
题目要求仿照画线句子续写,构成排比句。需保持句式一致、意境连贯,引用古诗名句。 原句结构为:“我梦想,【动作场景】,【环境描写】,动词‘【引用诗句】’的【意境概括】”。
示例一:我梦想,伫立在边关苍凉的城楼,在呼啸的北风中,领略“黄沙百战穿金甲”的壮烈;
示例二:我梦想,登临巍峨的泰山,在黎明的曙光中,领略“会当凌绝顶”的豪迈。
(3)本题考查劝说词。
题目要求以李明的身份,针对同桌张雨“古诗难学且无用”的观点,进行劝说。劝说时,需结合古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语气要亲切,避免说教。
示例:张雨,古诗虽然难,但学习它能让我们更懂中文的美呀!比如你看《长安三万里》的台词、周杰伦歌词里的“天青色等烟雨”,都来自古诗。而且背诗多了,写作文也能用上,像用“春风得意马蹄疾”来形容开心快乐的心情,多生动呀!我们一起慢慢学,肯定会有收获的!
22.示例:放在“风”这部分合适,因为“赛龙舟”活动属于民俗,而“风”是指风土之音,民俗歌谣之诗,所以应该放在“风”这部分。
【详解】本题考查拓展运用。
由“知识卡片”中“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可知,“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反映的是民间的生活和情感;“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内容多为宫廷礼仪、政治等;“颂”是祭祀乐歌,主要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民间活动,起源于先民的水上捕捞和竞渡活动。这一活动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习俗和娱乐方式。赛龙舟作为民间活动,与“风”部分的民歌民谣性质最为契合。它体现了地方民众的生活和情感,符合“风”所代表的内容。所以应该放在“风”这部分。
23.无论是彩虹初现、细雨绵绵,还是郊游踏青、慎终追远,抑或是万物生长、牵犊春耕,都是清明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惊喜。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1)由句子内容可知,该句子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应把“即使”换成“无论”。
(2)“慎终追远”和“郊游踏青”都是行为,应放在一起;“细雨绵绵”和“彩虹初现”都是景物,应放在一起。
24. 波撼岳阳城 青青子佩 胡为乎中露 无为在歧路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撼、岳、佩、露、歧、缤、纷。
25. 白露未晞 青青子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晞、佩、潭、依”等字容易写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