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第八章 第二讲 欧洲西部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梳理(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第八章 第二讲 欧洲西部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梳理(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21 22:24:14

文档简介

第二讲 欧洲西部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一、欧洲西部
1.位置与范围:
(1)海陆位置:位于欧洲的西半部分,西临 ,北临 ,南临 。
(2)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 ,小部分位于北寒带。
(3)范围:包括30多个国家,大多属于 。
【易错易混】欧洲西部≠西欧
  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分,习惯上,可以分为西欧、北欧、中欧和南欧,即西欧是欧洲西部的一部分,因此欧洲西部不能简称西欧。
2.雄厚的经济实力:
(1)地位:经济发展水平居世界前列。
(2)工业: 、法国、 和意大利等工业大国,生产规模大,工业部门较为齐全,综合实力雄厚。
(3)农业:在经济中所占 ,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 结合较好,集约化程度高。 、英国、 、丹麦等国农牧业发达。
【规律总结】欧洲西部的畜牧业与自然环境
(4)交通运输业:形成了庞大的交通运输网络。 、公路、海运、 和航空等都很发达。
3.繁荣的旅游业:
(1)自然旅游资源: 陡峻幽深的峡湾、 冰雪皑皑的山峰、 阳光灿烂的海滩、 景色如画的田园等。
(2)人文旅游资源:“千年古都” 、“音乐之都” 、“艺术之都” ; 的狂欢日、德国 啤酒节、法国 电影节。
(3)目前,欧洲西部是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 、西班牙和 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大国。
二、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1.位置和范围:
(1)北极地区:位于 以北,包括 、亚欧大陆和 的北部及一些岛屿。
(2)南极地区:包括 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 、南 和南 的一部分。
2.气候特点:极地 ,多 ,降水 。
【易错易混】南极地区和南极洲的区别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而南极洲只包括南极大陆及附近的岛屿。
3.资源:
(1)淡水资源:地球上68%的淡水以 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易错易混】
  南极洲的平均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但却是地球上淡水储量最丰富的大陆。
(2)动物资源。
项目 代表动物 其他动物 共有动物
北极地区 海象、北极狐 海豹
南极地区 磷虾
(3)矿产资源:北极地区 、 、金属和非金属矿丰富;南极地区 、 、石油和天然气丰富。
4.居民:北极地区原住居民主要是 和拉普人;南极洲没有定居人口。
5.极地科考:
(1)极地考察: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 ”,迄今为止有 个国家在极地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科学考察站。
(2)中国科考。
南极地区 、中山站、 、泰山站
北极地区
【名师提醒】南极洲的世界之最
1.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位置最南的大洲。
2.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平均海拔2 350米。
3.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最寒冷的大洲。
4.世界上降水最少的大洲。
5.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6.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大洲。
【考点一】欧洲西部的自然环境与经济
1.欧洲西部自然环境与农业、交通: 
2.欧洲西部旅游资源与繁荣的旅游业:
【典题示范】
  (2024·深圳学业考节选)荷兰地势比较低平,近四分之一的土地被海水淹没,所以发明了风车,也被称为“花卉之国”。发展中国家肯尼亚是世界第二大鲜花出口国,主要出口欧洲。据此完成1、2题。
1.荷兰与海争地用风车( )
A.发电 B.抽水 C.排水 D.碾稻谷
2.为了保证鲜花在国际市场中的新鲜程度,肯尼亚出口鲜花应采用( )
A.海洋运输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航空运输
3.(2024·泰安学业考)欧洲人以牛羊肉和乳产品为主要食物,餐桌上常见牛排、羊腿、奶油、奶酪等食品。读欧洲西部居民饮食结构与自然环境因果关系图,据图判断放在③处最合适的卡片是( )
  (2024·眉山学业考)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读下列材料完成4~7题。
材料一 汉堡气候资料图及欧洲西部地形图。
材料二 油橄榄树是强阳性树种,它的产地纬度在40度左右,喜炎热干燥的生态环境。
4.下列关于欧洲西部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临地中海 B.南临北冰洋
C.东临太平洋 D.西临大西洋
5.波罗的海沿岸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
A.丘陵 B.平原 C.高原 D.山地
6.根据汉堡的气候资料图,判断其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7.根据材料信息判断,油橄榄树最适宜的生长地区是 ( )
A.地中海沿岸 B.北海沿岸
C.波罗的海沿岸 D.北冰洋沿岸
【考点二】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1.位置:
(1)纬度位置:纬度最高,全部或大部分位于寒带地区,分别位于地球的最北端和最南端。
(2)海陆位置: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被三大洲环抱;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被三大洋包围。
2.地形: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被誉为“冰雪高原”。
3.气候:
相同点 严寒、干燥
原 因 纬度高,极地高压控制,降水稀少
不同点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更低、降水更少、风力更大
原 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陆地升温和冷却比海洋快,降温幅度比海洋大。 ②地势高低不同。南极地区地势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陆,北极地区地势低。 ③覆冰情况不同。南极地区绝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北极地区覆冰较少,接受太阳辐射较多。因此,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冷得多。
4.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淡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丰富。
【典题示范】
   (2024·福建学业考)每年南极海域的暖季是南极磷虾的产卵期。几乎所有的南极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依赖南极磷虾生存。如图示意1996-2016年南极磷虾的平均密度分布,读图完成1~3题。
1.正值南极磷虾产卵期的月份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0月
2.1996-2016年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最低的海域扇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近年来,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明显降低,带来的影响是 ( )
A.企鹅数量减少    B.生物种类增多   
C.海洋污染减轻    D.南极冰川面积扩大
4.(2024·衡阳学业考)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4年2月19日,央视新闻用“警示”一词报道了南极部分地区的雪变成了绿色和红色的现象,这与当地藻类在偏暖气候情况下大量繁殖密切相关,并称该现象可能导致极地冰雪消融失控。
材料二 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见图甲。
材料三 图乙是南极地区及相关资料图。
(1)图乙中a、b代表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它位于南极点的 (方向)。
(2)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 (2月/8月),此时南极洲大部分地区出现 (极昼/极夜)现象。
(3)图乙中的动物是南极特有的动物—— ,为适应当地严酷的气候,它们有什么特点 。
(4)南极洲是冰雪世界。请分析材料一中“可能导致极地冰雪消融失控”的原因。
(5)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中学生,我们该怎么做 第二讲 欧洲西部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一、欧洲西部
1.位置与范围:
(1)海陆位置:位于欧洲的西半部分,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
(2)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北寒带。
(3)范围:包括30多个国家,大多属于发达国家。
【易错易混】欧洲西部≠西欧
  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分,习惯上,可以分为西欧、北欧、中欧和南欧,即西欧是欧洲西部的一部分,因此欧洲西部不能简称西欧。
2.雄厚的经济实力:
(1)地位:经济发展水平居世界前列。
(2)工业: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工业大国,生产规模大,工业部门较为齐全,综合实力雄厚。
(3)农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集约化程度高。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等国农牧业发达。
【规律总结】欧洲西部的畜牧业与自然环境
(4)交通运输业:形成了庞大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海运、内河航运和航空等都很发达。
3.繁荣的旅游业:
(1)自然旅游资源:挪威陡峻幽深的峡湾、瑞士冰雪皑皑的山峰、西班牙阳光灿烂的海滩、法国景色如画的田园等。
(2)人文旅游资源:“千年古都”罗马、“音乐之都”维也纳、“艺术之都”巴黎;意大利的狂欢日、德国慕尼黑啤酒节、法国戛纳电影节。
(3)目前,欧洲西部是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大国。
二、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1.位置和范围:
(1)北极地区: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
(2)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2.气候特点: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易错易混】南极地区和南极洲的区别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而南极洲只包括南极大陆及附近的岛屿。
3.资源:
(1)淡水资源: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易错易混】
  南极洲的平均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但却是地球上淡水储量最丰富的大陆。
(2)动物资源。
项目 代表动物 其他动物 共有动物
北极地区 北极熊 海象、北极狐 海豹
南极地区 企鹅 磷虾
(3)矿产资源:北极地区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丰富;南极地区煤、铁、石油和天然气丰富。
4.居民:北极地区原住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南极洲没有定居人口。
5.极地科考:
(1)极地考察: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迄今为止有30多个国家在极地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科学考察站。
(2)中国科考。
南极地区 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
北极地区 黄河站
【名师提醒】南极洲的世界之最
1.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位置最南的大洲。
2.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平均海拔2 350米。
3.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最寒冷的大洲。
4.世界上降水最少的大洲。
5.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6.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大洲。
【考点一】欧洲西部的自然环境与经济
1.欧洲西部自然环境与农业、交通: 
2.欧洲西部旅游资源与繁荣的旅游业:
【典题示范】
  (2024·深圳学业考节选)荷兰地势比较低平,近四分之一的土地被海水淹没,所以发明了风车,也被称为“花卉之国”。发展中国家肯尼亚是世界第二大鲜花出口国,主要出口欧洲。据此完成1、2题。
1.荷兰与海争地用风车(B)
A.发电 B.抽水 C.排水 D.碾稻谷
2.为了保证鲜花在国际市场中的新鲜程度,肯尼亚出口鲜花应采用(D)
A.海洋运输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航空运输
3.(2024·泰安学业考)欧洲人以牛羊肉和乳产品为主要食物,餐桌上常见牛排、羊腿、奶油、奶酪等食品。读欧洲西部居民饮食结构与自然环境因果关系图,据图判断放在③处最合适的卡片是(B)
  (2024·眉山学业考)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读下列材料完成4~7题。
材料一 汉堡气候资料图及欧洲西部地形图。
材料二 油橄榄树是强阳性树种,它的产地纬度在40度左右,喜炎热干燥的生态环境。
4.下列关于欧洲西部位置叙述,正确的是(D)
A.北临地中海 B.南临北冰洋
C.东临太平洋 D.西临大西洋
5.波罗的海沿岸主要的地形类型是(B)
A.丘陵 B.平原 C.高原 D.山地
6.根据汉堡的气候资料图,判断其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C)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7.根据材料信息判断,油橄榄树最适宜的生长地区是 (A)
A.地中海沿岸 B.北海沿岸
C.波罗的海沿岸 D.北冰洋沿岸
【考点二】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1.位置:
(1)纬度位置:纬度最高,全部或大部分位于寒带地区,分别位于地球的最北端和最南端。
(2)海陆位置: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被三大洲环抱;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被三大洋包围。
2.地形: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被誉为“冰雪高原”。
3.气候:
相同点 严寒、干燥
原 因 纬度高,极地高压控制,降水稀少
不同点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更低、降水更少、风力更大
原 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陆地升温和冷却比海洋快,降温幅度比海洋大。 ②地势高低不同。南极地区地势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陆,北极地区地势低。 ③覆冰情况不同。南极地区绝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北极地区覆冰较少,接受太阳辐射较多。因此,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冷得多。
4.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淡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丰富。
【典题示范】
   (2024·福建学业考)每年南极海域的暖季是南极磷虾的产卵期。几乎所有的南极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依赖南极磷虾生存。如图示意1996-2016年南极磷虾的平均密度分布,读图完成1~3题。
1.正值南极磷虾产卵期的月份是(A)
A.2月 B.5月
C.8月 D.10月
2.1996-2016年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最低的海域扇区是(B)
A.甲 B.乙 C.丙 D.丁
3.近年来,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明显降低,带来的影响是 (A)
A.企鹅数量减少    B.生物种类增多   
C.海洋污染减轻    D.南极冰川面积扩大
4.(2024·衡阳学业考)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4年2月19日,央视新闻用“警示”一词报道了南极部分地区的雪变成了绿色和红色的现象,这与当地藻类在偏暖气候情况下大量繁殖密切相关,并称该现象可能导致极地冰雪消融失控。
材料二 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见图甲。
材料三 图乙是南极地区及相关资料图。
(1)图乙中a、b代表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a,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它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
(2)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2月/8月),此时南极洲大部分地区出现极昼(极昼/极夜)现象。
(3)图乙中的动物是南极特有的动物——企鹅,为适应当地严酷的气候,它们有什么特点 厚厚的皮毛和脂肪。
(4)南极洲是冰雪世界。请分析材料一中“可能导致极地冰雪消融失控”的原因。
答: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使全球气候变暖。
(5)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中学生,我们该怎么做
答:绿色出行,多乘坐公交车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