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专题4 生活中常用的有机物——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二单元 醛 羧酸
第1课时 醛的性质和应用
自然界的许多植物中含有醛,其中有些具有特殊的香味,可作为植物香料使用。
肉桂醛
苯甲醛
1.认识醛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性质、转化关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认识取代、消去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了解有机反应类型和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特点的关系。
1.通过宏观实验认识乙醛的性质,结合乙醛的分子结构,从微观化学键的变化理解乙醛性质的本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2.从乙醛性质出发,依据探究目的,改进实验装置,优化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对乙醛的性质进行探究。(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3.通过乙醛性质中化学键的变化,认知反应机理,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判断、说明和预测其他醛类物质的化学性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 吧!
进
走
课
堂
一、醛的结构
醛基与烃基(或氢原子)直接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醛, 简写为:R—CHO
醛基中包含羰基,羰基中的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通过双键连接在一起,羰基再与一个氢原子相连则构成醛基。羰基以及与羰基直接相连的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甲醛分子的球棍模型
乙醛分子的球棍模型
一、醛的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C2H4O
H—C—C—H
H
H
O
CH3CHO
—C—H
O
(-CHO)
(不能写成-COH或-CH=O)
乙醛的结构
空间填充模型
球棍模型
甲醛能使蛋白质凝固,其水溶液常用作消毒剂和防腐剂。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可用于农作物种子的消毒及动物标本的保存。含8~13个碳原子的醛具有果香味,可用作香料工业的原料。
二、醛的物理性质
甲醛和乙醛都有刺激性气味,它们的沸点分别为-21 ℃和20.8 ℃,在水中的溶解度都较大。
(有不饱和键)
醛
基
易被氧化
预测性质:
易加成
-
醛基
H-C-C-H
-
H
H
O
三、醛的化学性质
Ag+ + NH3·H2O ==== AgOH↓+ NH4+
AgOH + 2NH3·H2O ==== [Ag(NH3)2]+ + OH- + 2H2O
或AgOH + 2NH3·H2O ==== [Ag(NH3)2]OH + 2H2O
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法:
取一洁净试管,加入1mL 2%的AgNO3溶液,再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
1.氧化反应
(1)银镜反应——与银氨溶液的反应
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
水浴加热
此反应可以用于醛基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应用:工业上用来制瓶胆和镜子
6.1mol醛基被氧化,就应有2molAg被还原
4.银氨溶液现用现制,不能久置
1.试管要洁净
2.水浴加热时不可振荡和摇动试管
3.乙醛的量不能过多
否则生不成银镜
5.试管内壁银镜的处理:稀硝酸清洗
1、实验过程中有些同学没有得到光亮的银镜,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2、试管内部光亮的银镜,如何除去?
①试管内壁必须光滑、洁净;
②实验的银氨溶液应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不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④加热时不能振荡和摇动试管。
可用稀硝酸浸泡,再用水洗除去。
【思考交流】
(2)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操作:在试管里加入5%的NaOH溶液3mL,滴入2%的CuSO4溶液3~4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
新制Cu(OH)2悬浊液的配制方法:
问:比较NaOH与CuSO4的用量?
NaOH过量
资料卡:斐林试剂
——即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Cu2+ + 2OH- ==== Cu(OH)2
5%NaOH
2%CuSO4
乙醛
现象:生成红色沉淀
CH3CHO+2Cu(OH)2+NaOH CH3COONa + Cu2O↓+3H2O
△
注意:此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应用:此反应也用于醛基的检验和测定
医学上检验病人是否患糖尿病
【归纳总结】醛类的两个特征反应及—CHO的检验
特征反应 银镜反应 与新制的Cu(OH)2反应
现象 产生光亮的银镜 产生砖红色沉淀
注意
事项 (1)试管内壁必须洁净。
(2)银氨溶液随用随配,不可久置。
(3)水浴加热,不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4)醛用量不宜太多,如乙醛一般滴3滴。
(5)银镜可用稀硝酸浸泡洗涤除去 (1)新制的Cu(OH)2要随用随配,不可久置。
(2)配制新制的Cu(OH)2时,所用NaOH溶液必须过量
2CH3CHO + 5O2 4CO2 + 4H2O
点燃
(3)燃烧
(4)催化氧化
工业制羧酸的主要方法
O O
2CH3-C-H + O2 2CH3-C-OH
催化剂
Δ
=
=
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
(5)被氧化剂氧化
2、加成反应
CH3CHO+H2 CH3CH2OH
△
加热、加压
通常 C=O加成:H2、HCN
C=C 加成:H2、X2、HX、H2O
乙醛加氢,碳元素被还原。
氧化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得氧(加入氧原子)或
失氢(失去氢原子)的反应
还原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得氢 (加入氢原子)或
失氧(失去氧原子)的反应
思考:乙醛能否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提示】乙醛一般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是乙醛被溴水氧化。
【提示】乙醛能发生氧化反应是由于醛基上的氢原子受C=O键的影响,活性增强,能被氧化剂所氧化;能发生还原反应是由于醛基上的C=O键与C=C键类似,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
【思考交流】结合乙醛的结构,说明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有什么特点。
相关定量计算
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Cu(OH)2反应时,量的关系如下:
深化拓展
醛的氧化与还原规律
甲醛和乙醛含有共同的官能团——醛基,与乙醛的化学性质相似,分析甲醛的结构,你能找出与乙醛不同的地方吗?
H
H
C
O
(1)—CHO官能团中含有一个C=O双键,与乙醛化学性质相似,可发生加成反应;
(2)C=O双键两边各有一个C—H键,相当于一个二元醛(通常归类为饱和一元醛)。
甲醛
化学性质
HCHO ~ 4Ag HCHO ~ 2Cu2O
氧化
HCHO+4[Ag(NH3)2]OH 4Ag↓+(NH4)2CO3+6NH3+2H2O
△
HCHO+4Cu(OH)2+2NaOH 2Cu2O↓+Na2CO3+6H2O
△
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有毒
一、醛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1)燃烧 (2)催化氧化成羧酸
(3)被弱氧化剂氧化
①银镜反应 ②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4)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
2.和H2加成被还原成醇
二、有机物的氧化还原反应
还原反应:加氢或失氧
氧化反应:加氧或失氢
1.下列关于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醛是甲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醛
B.醛的官能团是—COH
C.饱和一元脂肪醛的分子式符合CnH2nO(n≥1)
D.甲醛、乙醛、丙醛均有同分异构体
C
2.有机物甲可被氧化成羧酸,也可被还原成醇。由甲生成的羧酸与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化合物乙,其分子式为C2H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分子中H的质量分数为40%
B.甲和由甲生成的羧酸与醇均可溶于水
C.甲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液体
D.分子式为C4H8O2的有机物一定与乙互为同系物
B
3.下列有关醛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用溴水检验CH2===CH—CHO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B.1 mol HCHO发生银镜反应最多生成2 mol Ag
C.对甲基苯甲醛( )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说明它含醛基
D.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类
D
4.科学家研制出多种新型杀虫剂代替DDT,化合物A是其中的一种,其结构如下。下列关于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15H22O3
B.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后溶液显紫色
C.1 mol A最多可以与2 mol Cu(OH)2反应
D.1 mol A最多与1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A
5.某学生将2 mL 1 mol·L-1的CuSO4溶液和4 mL 0.5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然后加入0.5 mL 40%的乙醛溶液,加热到沸腾,未见砖红色沉淀,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乙醛的量太少 B.硫酸铜的量太少
C.NaOH的量太少 D.加热时间短
C
6.(2021·山东等级考)某同学进行蔗糖水解实验,并检验产物中的醛基,操作如下:向试管Ⅰ中加入1 mL 20%蔗糖溶液,加入3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分钟。打开盛有10% NaOH溶液的试剂瓶,将玻璃瓶塞倒放,取1 mL溶液加入试管Ⅱ,盖紧瓶塞;向试管Ⅱ中加入5滴2%CuSO4溶液。将试管Ⅱ中反应液加入试管Ⅰ,用酒精灯加热试管Ⅰ并观察现象。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有几处 ( )
A.1 B.2 C.3 D.4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