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新人教版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山东新人教版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1 22:0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一、(16分)小斗写了一篇关于二十四节气中夏至与小暑的随笔,稿件中有一些问题,需要修改。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夏至与小暑,则是二十四节气中两个独特的节点。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这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盛夏如期而至,也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旺盛。在这个时节,繁花绽放□枝条摇曳、郁郁 cāng cāng。牡丹、芍药、玫瑰□色彩斑斓、争奇斗艳。闲暇时,行走在花海中,仿佛进入了仙境。屏息凝神间,心旷神怡,不再烦 zào。游人纷纷放下背包,围追堵截,尽情欣赏这美丽的景致。
小暑至,夏意浓□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此时阳光炽热,灼烧大地。①小暑时节,正是荷花盛开的地方。荷塘里,一朵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亭亭玉立,宛如仙子般忍俊不禁地笑着,碧绿的莲蓬味道香甜,锋芒毕露。
②夏至与小暑即使只是两个简单的节气名称,所以它们所蕴含的自然之灵和文化之韵,却让人心生向往。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里□让我们一同感受大自然的馈赠,享受夏天的美好时光,用热情迎接每一个新的挑战,让每一天都充满阳光和希望。
1.文段中字词的读音和书写,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3 分)
A. 曳(yè) B. 郁郁苍苍 C. 烦燥 D. 淤(yū)
2.文段中画波浪线的成语,你认为不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3 分)
A. 争奇斗艳 B. 围追堵截 C. 忍俊不禁 D. 锋芒毕露
3.对文段中画线句①②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①句将 “时节” 改为 “季节”。
B. ①句将 “荷花” 和 “盛开” 调换位置。
C. ②句将 “却” 改为 “但是”。
D. ②句将 “即使” 改为 “虽然”,将 “所以” 改为 “但是”。
4.依次给文段□中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 …… ; 。 B. 、 —— , ; C. 、…… 。 , D. , —— 。 ;
5.(1)小斗在对稿件进行朗读时,将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句话中的 “重要” 一词进行了重读。请你说说他这样处理的原因。(2 分)
(2)为了更好地了解二十四节气,小斗找到了关于立春习俗的资料,请你完成下面小题。(2 分)
【资料】“打春牛” 是立春的重要习俗,这里的 “春牛” 是一种土制的牛。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在农耕时代是十分隆重的节日。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国家会举行仪式,旨在祈求农事顺利,各地官员率领民众鞭打 “春牛”。人们将 “春牛” 放在垄顶,官吏奋力打牛,以示农事开始;“春牛” 打碎之后,人们争抢牛头,以盼捷足先登;又抢 “春牛” 腹中糖果,以待生活美好;再将 “春牛” 之土洒于牛圈内,以期牛畜兴旺。
小斗想要用一副对联来概括文段。请根据上联,帮他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合适的词组成下联。
催开 时雨 田野 荡起 满树花 垄中画
上联:春牛犁醒一冬梦
下联:
二、(35 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6 - 8 题。(共 9 分)
活 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 “之”“也” 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6.下列对文言词句的分类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选项 类别 示例
A 通假字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对镜帖花黄
B 词类活用 火烧令坚 可以调素琴
C 古今异义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 特殊句式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7.下列选项中与 “沾水则高下不平” 的 “则” 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学而不思则罔 B.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C.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D. 欲速则不达
8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选文是说明文,三百余字将我国古代活字印刷术的产生、制作过程、印制效果、主要特点做了清晰的说明。
B. 第一段交代雕版印刷以显示印刷术的发展、沿革,既引出文章重点,也是为了下文突出活字印刷的优点。
C. 第二段是全文重心,详细介绍刻字材料、活字厚度与形状等,略写制版、印刷程序,并突出 “活” 的特点。
D. 第三段用一句话交代了 “活板” 的下落,照应第二段开头 “又为活板”,内容明确,结构完整,真实可信。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9 - 11 题。(共 9 分)
火药、火器,今时妄想进身博官者,人人张目而道,著书以献,未必尽由试验。然亦粗载数页,附于卷内。凡火药以硝石、硫黄①为主,草木灰为辅。硝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②之,魂散惊而魄齑粉。凡硝性主直,直击者硝九而硫一。硫性主横,爆击者硝七而硫三。其佐使之灰,则青杨、枯杉、桦根、箬叶、蜀葵、毛竹根、茄秸之类,烧使存性,而其中箬叶为最燥也。
(节选自宋应星《天工开物》,有删改)
【注释】①硫黄:即硫磺。②膺(yīng):承受。
9.文中画波浪线句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需要断句的选项标号下画 “√”。(2 分)
硝性至阴【A】硫性至阳【B】阴阳两神物【C】相遇【D】于无隙可容之中
10.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其佐使之灰,则青杨、枯杉、桦根、箬叶、蜀葵、毛竹根、茄秸之类,烧使存性,而其中箬叶为最燥也。
11.结合选文、链接材料和《活板》,说说毕昇与宋应星在科学研究中具有何种共同精神。(4 分)
【链接材料】毕昇是一个从事雕版印刷的工匠,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毕昇发现雕版印刷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有错字不易更正,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而且成本高昂。于是在实践中,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2 - 13 题。(共 7 分)
【甲】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社 日①
[唐] 王 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②半掩扉。
桑柘③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①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五谷神的节日。春秋各一次,称为春社和秋社。②豚栅鸡栖:猪栏和鸡窝。③桑柘:桑树和柘树。
12.下列对【甲】【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甲】诗首联中一个 “足” 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莫笑” 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B. 【甲】诗颈联描摹了一幅农村风俗画卷。诗句中一方面表达了作者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另一方面作者因贬官而心情郁闷,“古风存” 一句道出了作者的愤懑之情。
C. 【乙】诗前两句写稻粱、豚栅、鸡栖等一系列事物,构成了一幅富有农村生活情调的画面。
D. 【乙】诗第三句中 “桑柘影斜” 暗示夕阳西下,说明了春社活动持续时间之久。
13.两首诗都写了 “社日” 这古老的乡土风俗,但在描写手法上却有明显的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 分)
(四)根据原文默写。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 10 分)
小荔:课本中有很多带 “花” 字的古诗文。咱们以 “花” 入令,来玩飞花令吧!
小夏:好,我先说。《己亥杂诗》(其五)中有 “(1) , ”。
小荔:《泊秦淮》中有 “(2) , ”。
小夏:《晚春》里还有 “(3) ,惟解漫天作雪飞”。
小荔:《约客》里有 “有约不来过夜半,(4) ”。
小夏:《爱莲说》中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 ”。
小荔:不对,你这两句虽在写花,却无 “花” 字。飞花令有趣,诗中哲理更显深邃,如《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6) , ”。
小夏:对,从《望岳》“
(7) ,一览众山小” 中,我悟出了 “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的哲理。
小荔:说得对。看来,每个人读诗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啊!
三、(31 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 - 17 题。(共 12 分)
【材料一】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 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材料二】
“工匠精神” 贵在坚守,更需传承,匠人们的娴熟技艺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数十年如一日的职业坚守固然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在专注坚守的同时,更应将娴熟的技能传承下去。在当今社会,许多民间独门手艺亟待挖掘和继承,如斗色剪纸、木板水印、推光漆器、宣城制笔等传统手艺已濒临失传,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持续专注、守正创新的精神永不过时,我们呼唤更多的 “王中美劳模创新工作室” 涌现出来,只有做到后继有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将 “工匠精神” 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才能真正实现。
【材料三】
中国企业培育工匠精神,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议题。而如何进行培育,首先是作为教育机构要转换教育思维。当前的各类学校,重视书本理论,忽视动手实践是一大通病。大力加强实践教育,让 “心灵手巧” 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中要予以体现;其次是企业要有奖励工匠的体制机制。在一些企业,工程师和管理者、市场营销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要优于工匠和技术工人,这无疑是在挫伤工匠群体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技艺精湛的工匠,应该在企业内部受到应有的重视,对工匠的辛苦付出进行奖励,对企业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是全社会对工匠应给予人文关怀。工匠和简单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不同,工匠的劳动中闪耀着智慧的灵光,有创造性和开拓性。只有全社会理解了工匠群体存在的意义,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才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5.下列对材料中 “工匠精神” 内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能工巧匠将技艺掌握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们这种追求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属于工匠精神。
B. 工匠们发自肺腑、专心如一地热爱职业,甚至达到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属于工匠精神。
C. 工匠精神中不仅蕴含着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D. 只有人人成为工匠及工匠精神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才能疗治浮躁风气、短视心态,探寻美好器物。
16.根据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工匠精神贵在坚守,更需传承。只有做到后继有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B. 工匠虽然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但也有着创造性和开拓性,全社会要有人文关怀,才能呼唤回工匠精神。
C. 工匠精神培育应该从教育抓起,职业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不仅要重视书本理论,还应大力加强动手实践教育。
D. 企业要有奖励工匠的激励机制,重视技艺精湛的工匠和技术工人,激发工匠群体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结合材料,请你说说工匠精神对我们青少年的学习有什么启发意义。(6 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8 - 21 题。(共 19 分)
窗前的树
张抗抗
①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②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因着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天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便因此很是满足,很觉幸福。
启点:
③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他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决不喧哗。又过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蜻蜓缎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身子为之一震,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④夏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树身的水珠,安详而平静。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也似乎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树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⑤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是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从容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它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样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⑥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它活得孤独,却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杈间肥硕的喜鹊喳喳欢叫,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洁白,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我为它的美所折服,不觉肃然起敬。
⑦四季的洋槐树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冬去春来,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它是一棵新的老树。
⑧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18.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③段"隐绿"与"悄悄然决不喧哗"表现出洋槐树的沉稳与内敛。
B .第④段画线句表现出洋槐树面对暴风雨时抗争的情态。句式整齐,增强语势。
C .第⑤段作者写洋槐的落叶,尽显悲秋之态。当看到落叶沉入泥土时,不禁觉得悲凉。
D .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雪后洋槐银装素裹的美丽姿态。
19.文章结尾写到"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阅读全文,将"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补充完整。(4分)
20.品味语言,回答下列问题。(6分)
(1)第⑤段画线句运用叠词,有何表达效果?
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
(2)第⑦段"它是一棵新的老树"一句中,你认为"新"与"老"是否矛盾?并说明理由。
21.张抗抗与宗璞赋予洋槐树与紫藤萝某种寓意,使之成为自己志趣意愿的寄托。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写作手法。(6分)
【链接材料】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四、(8分)
22.阅读名著,回答下面问题。
(1)《骆驼祥子》的四幅插图按情节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1—3—4 B.1—2—4—3 C.1—2—3—4 D.2—1—4—3
(2)祥子与虎妞的结婚,是他不幸的开始; 的去世,则是他彻底堕落的开始。(1分)
(3)七年级(3)班同学在阅读《骆驼祥子》后,围绕"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这一话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请根据你的理解,结合名著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话。(4分)
五、(60分)
23.根据要求作文。
抬起头,可在满地落红之上遇见一树繁花;抬起头,可在漫漫长夜之中看到璀璨星辰;抬起头,可以从泥泞中走出;抬起头,才会迈向更广阔的世界……
请以《抬起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
1.答案:C
解析:“烦燥” 应写作 “烦躁” 。A、B、D 选项读音和书写均正确。
2.答案:A
解析:“争奇斗艳” 使用恰当,形容百花竞放,十分艳丽。“围追堵截” 指把军队分成几路同时进行包围式的追击,把敌人堵截成几块,加以消灭,用在此处形容游人欣赏景致不恰当;“忍俊不禁” 本身就有忍不住笑的意思,与 “笑着” 表意重复;“锋芒毕露” 意思是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用来形容莲蓬不恰当 。
3.答案:D
解析:①句 “时节” 与 “地方” 搭配不当,应将 “地方” 改为 “时节” ;②句关联词使用不当,“即使…… 所以……” 搭配有误,应将 “即使” 改为 “虽然”,“所以” 改为 “但是” 。
4.答案:B
解析:“繁花绽放” 与 “枝条摇曳” 是并列关系,且停顿较短,用顿号;“小暑至,夏意浓” 与后面内容是解释说明关系,用破折号;“在这个时节,繁花绽放……” 与 “小暑至,夏意浓……” 是并列的描述,中间用分号;最后句子表达完整结束,用句号。
5.(1)答案:“重要” 重读,是为了强调二十四节气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突出其价值和意义。
(2)答案:时雨催开满树花
6.答案:D
解析:“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是被动句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是判断句,二者句式不同 。A、B、C 选项分类正确。
7.答案:D
解析:“沾水则高下不平” 中 “则” 表顺承,可译为 “就” 。A、B、C 选项中 “则” 都表顺承;D 选项 “欲速则不达” 中 “则” 表转折,意为 “却” 。
8.答案:C
解析:第二段详细介绍了制版、印刷程序,并非略写 。A、B、D 选项理解正确。
9.答案:硝性至阴【A√】硫性至阳【B√】阴阳两神物【C】相遇【D】于无隙可容之中
10.答案:那些辅佐的草木灰,是青杨、枯杉、桦根、箬叶、蜀葵、毛竹根、茄秸之类,烧后使其保留物质原来的特性,而其中箬叶最为干燥。
11.答案:毕昇与宋应星都具有善于观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科学研究精神。毕昇在长期雕版印刷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发明活字印刷术;宋应星对火药成分等进行研究并记录,他们都不局限于常规,积极探索改进。
12.答案:B
解析:【甲】诗颈联没有体现作者因贬官而愤懑之情,主要是表达对农村风俗和传统文化的喜爱 。A、C、D 选项理解正确。
13.答案:【甲】诗运用了正面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箫鼓追随春社近” 从正面描写社日的热闹场景;“衣冠简朴古风存” 通过描写村民服饰等,间接表现民风古朴。【乙】诗主要运用侧面描写,通过 “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一村民醉酒而归的场景,侧面烘托出社日的欢乐、热闹氛围 。
14.(1)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2)答案: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3)答案:杨花榆荚无才思
(4)答案:闲敲棋子落灯花
(5)答案:濯清涟而不妖
(6)答案: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7)答案:会当凌绝顶
15.答案:D
解析:“只有人人成为工匠及工匠精神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 “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A、B、C 选项理解正确。
16.答案:B
解析:工匠并非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他们的劳动有创造性和开拓性 。A、C、D 选项概括分析正确。
17.答案:①学习上要培养热爱之心,像工匠热爱技艺一样,对学习充满热情,才能主动付出努力。②要有追求卓越的态度,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挑战自我,追求知识和技能的精进。③要专注和坚持,如同工匠数十年如一日坚守职业,学习中遇到困难也不轻易放弃,持之以恒。④要勇于创新,在学习过程中不墨守成规,敢于尝试新方法、新思路 。
18.答案:C
解析:第⑤段写洋槐落叶,“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 表现的是洋槐洒脱、豁达的态度,没有悲凉之感 。A、B、D 选项分析鉴赏正确。
启点:
19.①洋槐满树的雪白、馥郁的花香。②让"我"心生感动,变得干净而清明。③洋槐以落叶的方式告别。④营造出生命的气氛,提醒"我"思考。
20.(1)"缠缠绵绵""凄凄切切""痛痛快快""利利索索"这些叠词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痛痛快快""利利索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洋槐树叶告别时的干脆利落,与"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形成对比,突出了洋槐树叶离去时的洒脱。(2)"新"与"老"不矛盾。"老"指的是这棵洋槐本身存在的时间长,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新"是说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展现出不断更新、充满生机的状态。
21.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对洋槐树四季不同姿态的描绘,赋予洋槐树以生命的象征意义。春天洋槐的花香与花开激发创作灵感,夏天洋槐在暴风雨中的坚韧展现生命的力量,秋天洋槐的落叶象征着更新与舍弃,冬天洋槐的挺拔骄傲寓意着孤独自信。洋槐树的变化与作者的人生感悟相互呼应,成为作者表达对生命思考的寄托。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描绘紫藤萝曾经遭遇不幸但如今重新盛开,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作者由花及人,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态度。这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使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借由具体的物得以形象地表达,更富有感染力和深刻性。
22.(1) D 【解析】图1,看图可知,图中一个
(2)小福子
(3)①祥子在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后,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省吃俭用准备买新车时,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抢去;不管他怎么努力,怎样奋斗,怎样要强,最终抵不过黑暗的社会现实,拗不过扭曲的社会现实,祥子的悲剧很好地印证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黑暗现实②祥子在所有努力都付之东流后,变得颓废消沉,最终变得堕落、狡猾、好占便宜。他的性格中有懦弱妥协的一面,缺乏反抗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