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第十二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分层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深圳)第十二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分层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21 22:38:09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 自然资源概况
  (2024·烟台学业考)目前,我国农村有农民在住房屋顶、农业大棚、草场、水塘等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农民既可以自用于生产生活,也可以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读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完成1~4题。
1.太阳能资源属于( )
①可再生资源 ②非可再生资源
③新能源 ④常规能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读图可知,我国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是( )
①北方地区 ②南方地区
③西北地区 ④青藏地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部分地区形成了发电与农业生产两不误的“一地多用、农光互补”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在我国青藏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光互补”形式是( )
4.“一地多用、农光互补”的发展模式带来的好处是( )
①增加农民收入 ②满足农业用电需求 ③提高土地利用率 ④低碳环保,改善环境质量 ⑤提高土壤肥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2024·广东江门模拟)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力发电,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我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已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读我国风电基地分布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我国风能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较丰富区只分布在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
B.青海省是我国风能资源最贫乏的地区
C.山西省较西藏自治区风能资源更丰富
D.总体上呈现北方多,南方少的特点
6.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
A.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B.地势起伏大,发电稳定
C.人口密集,需求量大 D.经济发达,资金雄厚
知识点二 中国的土地资源
  (2024·湖北学业考)为确保粮食安全,必须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
7.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为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的优势,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与农业部门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畜牧业 B.②—林业
C.③—种植业 D.④—渔业
8.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②土地类型齐全,难以利用土地多
③耕地资源与水资源空间匹配度较好
④耕地比重小,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24·邵阳学业考)如图为我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图。读图回答9、10题。
9.如图直接反映出我国( )
A.耕地资源总量少
B.草地资源约占世界一半
C.林地资源丰富
D.人均农业用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0.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和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土地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大 ②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③农耕区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④牧区扩大载畜量,增加牧民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知识点三 中国的水资源
  (2024·怀化学业考)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统计表,完成11、12题。
地区 耕地 水资源
北方地区 62% 17%
秦岭—淮河
南方地区 38% 83%
1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国水土资源的基本情况是( )
A.耕地资源南多北少 B.水资源南多北少
C.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多 D.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少
12.目前,我国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 )
A.提高水价 B.跨流域调水 C.海水淡化 D.兴修水库
13.(2024·深圳福田区期末)读漫画《请节约用水》,该漫画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 )
A.分布不均 B.污染严重
C.短缺严重 D.浪费严重
  “阶梯水价”是对使用自来水实行分类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的俗称。目前我国已有许多城市实施水费“阶梯计价”。读图,回答14~17题。
14.多地实施“阶梯水价”的意义是( )
A.水资源总量丰富 B.提高节水意识
C.收取更多水费 D.丰富利用方式
15.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
A.南多北少 B.西多东少
C.东北向西南减少 D.西北向东南减少
16.平水带地区适合的农业生产方式是( )
A.增加使用化肥 B.推广自流灌溉
C.种植喜水作物 D.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17.丰水带常见民居具有的特征是( )
A.通风除湿 B.防风保暖
C.防雨保暖 D.通风防寒
知识点四 中国的海洋资源
  (2024·广东中山模拟)2024年10月19日晚,我国利用新的勘探技术,在海南岛东南部海域琼东南盆地发现了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宝岛21-1,探明地质储量超过500亿立方米。到2025年,我国南海将建成“万亿方大气区”,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岛提供充足的海底优质清洁能源。如图为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实景图。据此完成18、19题。
18.进行海底勘探的最大困难是( )
A.海面风浪较大 B.海上天气多变
C.海洋地质条件极端复杂 D.地壳运动活跃
19.“万亿方大气区”建成的意义有( )
①为区域建设提供充足的清洁能源   ②有利于缓解海南岛海洋污染
③有利于区域能源结构转型      ④彻底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024·包头学业考)2024年4月29日,我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正式进入风机安装阶段,该项目是我国近海深水区离岸最远项目。据此完成20、21题。
20.“海洋牧场”属于农业生产部门中的( )
A.林业 B.畜牧业 C.渔业 D.种植业
21.我国推广该融合项目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河网密布 B.湖泊众多 C.海域广阔 D.台风较多
【能力提升】
  (2024·深圳光明区期末)“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大地母亲,以其无声大爱滋养着中华儿女,为我们提供着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一切资源。珍惜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们对土地最好的回报。如图是我国两个省级行政区农业用地利用结构图,据此完成22~24题。
22.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甲位于我国西部,乙位于我国东部 B.甲位于我国东部,乙位于我国西部
C.甲、乙均位于我国东部 D.甲、乙均位于我国西部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比乙年降水量多 B.甲比乙年降水量少
C.甲、乙均没有山地分布 D.甲平原面积小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应该大力发展畜牧业 B.甲、乙均应以种植业为主
C.乙草地比例大,可任意放牧 D.甲、乙均应对草地进行保护
25.(2024·广东中山模拟改编)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主要的黑土带之一,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东北黑土地开垦以来,一直处于高强度利用状态,重用轻养,土地肥力长期透支,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生态功能退化,加上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出现黑土变“瘦”了、变“薄”了、变“硬”了的现象,这给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挑战。
材料二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为保护黑土地,东北地区多地采取了相关措施。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人们采用“梨树模式”耕作,即以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栽培技术为核心保护黑土地,既减少了土壤的风蚀和水蚀,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黑龙江省将每年5月25日所在周设定为黑土地保护周,同时,种养结合,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保护措施,推进侵蚀沟综合治理,建立黑土地长效保护机制……近十年来,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逐渐成为共识。2024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实施,这是从国家层面首次就保护黑土地立法。
材料三 下图分别为我国黑土主要分布区示意图、哈尔滨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1)描述我国黑土主要分布的省区。
(2)说明黑土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的原因。
(3)结合材料,分析东北地区的黑土变“瘦”了、变“薄”了、变“硬”了的原因。
(4)为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东北地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6.(2024·北京石景山期末)汉江是长江的支流,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读汉江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汉江流域位于 (山脉)和大巴山脉之间,涉及甘、川、渝、陕、 、 六省市,汉江在 (城市)注入长江。
(2)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重要的调水工程之一,该工程分为西线、中线和东线三条调水线路,其中中线工程的起点是 。
“南水”进京5年以来北京水资源变化表
项目 2014年 2024年
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 100 150
自来水硬度(毫米/升) 380 130
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米) 25.66 22.78
(3)依据表中资料,说出南水北调工程对北京水资源的影响(至少答出两点)。第十二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 自然资源概况
  (2024·烟台学业考)目前,我国农村有农民在住房屋顶、农业大棚、草场、水塘等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农民既可以自用于生产生活,也可以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读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完成1~4题。
1.太阳能资源属于(A)
①可再生资源 ②非可再生资源
③新能源 ④常规能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读图可知,我国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是(B)
①北方地区 ②南方地区
③西北地区 ④青藏地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部分地区形成了发电与农业生产两不误的“一地多用、农光互补”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在我国青藏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光互补”形式是(B)
4.“一地多用、农光互补”的发展模式带来的好处是(A)
①增加农民收入 ②满足农业用电需求 ③提高土地利用率 ④低碳环保,改善环境质量 ⑤提高土壤肥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2024·广东江门模拟)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力发电,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我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已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读我国风电基地分布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我国风能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D)
A.较丰富区只分布在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
B.青海省是我国风能资源最贫乏的地区
C.山西省较西藏自治区风能资源更丰富
D.总体上呈现北方多,南方少的特点
6.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是(A)
A.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B.地势起伏大,发电稳定
C.人口密集,需求量大 D.经济发达,资金雄厚
知识点二 中国的土地资源
  (2024·湖北学业考)为确保粮食安全,必须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
7.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为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的优势,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与农业部门对应正确的是(B)
A.①—畜牧业 B.②—林业
C.③—种植业 D.④—渔业
8.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①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②土地类型齐全,难以利用土地多
③耕地资源与水资源空间匹配度较好
④耕地比重小,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24·邵阳学业考)如图为我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图。读图回答9、10题。
9.如图直接反映出我国(D)
A.耕地资源总量少
B.草地资源约占世界一半
C.林地资源丰富
D.人均农业用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0.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和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B)
①土地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大 ②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③农耕区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④牧区扩大载畜量,增加牧民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知识点三 中国的水资源
  (2024·怀化学业考)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统计表,完成11、12题。
地区 耕地 水资源
北方地区 62% 17%
秦岭—淮河
南方地区 38% 83%
1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国水土资源的基本情况是(B)
A.耕地资源南多北少 B.水资源南多北少
C.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多 D.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少
12.目前,我国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B)
A.提高水价 B.跨流域调水 C.海水淡化 D.兴修水库
13.(2024·深圳福田区期末)读漫画《请节约用水》,该漫画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D)
A.分布不均 B.污染严重
C.短缺严重 D.浪费严重
  “阶梯水价”是对使用自来水实行分类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的俗称。目前我国已有许多城市实施水费“阶梯计价”。读图,回答14~17题。
14.多地实施“阶梯水价”的意义是(B)
A.水资源总量丰富 B.提高节水意识
C.收取更多水费 D.丰富利用方式
15.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A)
A.南多北少 B.西多东少
C.东北向西南减少 D.西北向东南减少
16.平水带地区适合的农业生产方式是(D)
A.增加使用化肥 B.推广自流灌溉
C.种植喜水作物 D.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17.丰水带常见民居具有的特征是(A)
A.通风除湿 B.防风保暖
C.防雨保暖 D.通风防寒
知识点四 中国的海洋资源
  (2024·广东中山模拟)2024年10月19日晚,我国利用新的勘探技术,在海南岛东南部海域琼东南盆地发现了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宝岛21-1,探明地质储量超过500亿立方米。到2025年,我国南海将建成“万亿方大气区”,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岛提供充足的海底优质清洁能源。如图为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实景图。据此完成18、19题。
18.进行海底勘探的最大困难是(C)
A.海面风浪较大 B.海上天气多变
C.海洋地质条件极端复杂 D.地壳运动活跃
19.“万亿方大气区”建成的意义有(D)
①为区域建设提供充足的清洁能源   ②有利于缓解海南岛海洋污染
③有利于区域能源结构转型      ④彻底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024·包头学业考)2024年4月29日,我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正式进入风机安装阶段,该项目是我国近海深水区离岸最远项目。据此完成20、21题。
20.“海洋牧场”属于农业生产部门中的(C)
A.林业 B.畜牧业 C.渔业 D.种植业
21.我国推广该融合项目的有利自然条件是(C)
A.河网密布 B.湖泊众多 C.海域广阔 D.台风较多
【能力提升】
  (2024·深圳光明区期末)“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大地母亲,以其无声大爱滋养着中华儿女,为我们提供着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一切资源。珍惜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们对土地最好的回报。如图是我国两个省级行政区农业用地利用结构图,据此完成22~24题。
22.下列推断正确的是(B)
A.甲位于我国西部,乙位于我国东部 B.甲位于我国东部,乙位于我国西部
C.甲、乙均位于我国东部 D.甲、乙均位于我国西部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甲比乙年降水量多 B.甲比乙年降水量少
C.甲、乙均没有山地分布 D.甲平原面积小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甲应该大力发展畜牧业 B.甲、乙均应以种植业为主
C.乙草地比例大,可任意放牧 D.甲、乙均应对草地进行保护
25.(2024·广东中山模拟改编)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主要的黑土带之一,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东北黑土地开垦以来,一直处于高强度利用状态,重用轻养,土地肥力长期透支,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生态功能退化,加上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出现黑土变“瘦”了、变“薄”了、变“硬”了的现象,这给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挑战。
材料二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为保护黑土地,东北地区多地采取了相关措施。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人们采用“梨树模式”耕作,即以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栽培技术为核心保护黑土地,既减少了土壤的风蚀和水蚀,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黑龙江省将每年5月25日所在周设定为黑土地保护周,同时,种养结合,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保护措施,推进侵蚀沟综合治理,建立黑土地长效保护机制……近十年来,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逐渐成为共识。2024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实施,这是从国家层面首次就保护黑土地立法。
材料三 下图分别为我国黑土主要分布区示意图、哈尔滨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1)描述我国黑土主要分布的省区。
答:黑龙江、吉林。
(2)说明黑土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的原因。
答:肥力高,分布面积小。
(3)结合材料,分析东北地区的黑土变“瘦”了、变“薄”了、变“硬”了的原因。
答:过度利用土地(重用轻养导致土地变“瘦”);水土流失导致土层变薄;由于土壤肥力下降,过度使用化肥使得土地盐碱化严重,土地变“硬”。
(4)为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东北地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加强立法与宣传,提高公民保护黑土地的意识与积极性;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方式,开展轮作制;开展侵蚀沟综合治理,减少水土流失。
26.(2024·北京石景山期末)汉江是长江的支流,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读汉江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汉江流域位于秦岭(山脉)和大巴山脉之间,涉及甘、川、渝、陕、鄂、豫六省市,汉江在武汉(城市)注入长江。
(2)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重要的调水工程之一,该工程分为西线、中线和东线三条调水线路,其中中线工程的起点是丹江口水库。
“南水”进京5年以来北京水资源变化表
项目 2014年 2024年
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 100 150
自来水硬度(毫米/升) 380 130
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米) 25.66 22.78
(3)依据表中资料,说出南水北调工程对北京水资源的影响(至少答出两点)。
答:缓解北京市的缺水问题,地下水开采量逐步减少,水位回升明显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