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广雅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广雅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30 12:3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阳东广雅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5月月考试题 文科历史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5分)
一、(每题3分,共75分)
1.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
A.察举制、三公九卿制 B.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 D.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这说明秦朝采取的制度是
A.郡县制  B. 皇帝制度  C.宗法制   D.世袭制
3.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下列制度中,与贾母这种观念的出现关系最密切的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4.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生,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令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科举制度的成熟
C.贵族制度的衰落 D.专制皇权的强化
5.新课程要求学生要学会自主探究学习,某同学在学习了必修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以后把“古代中国君权与相权的斗争”作为其探究课题,为此他在网上搜集了下列史料,你认为在其史料中与这位同学探究的课题关系最直接的是
A.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B.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C.洪武九年,太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
D.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6.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担任雅典首席执政官的最高行政职务。有一次在放逐投票的时候,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他在陶片代写上“阿里斯提德”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这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他;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该故事不能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 
A.公正性 B.盲目性 C.随意性 D.广泛性
7.《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美国中学生可以了解 
①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②无产阶级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④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大师莱希特1948年的名剧《巴黎公社的日子》,以巴黎公社为历史背景。该剧主题并非正面讴歌巴黎公社精神,而是冷静地回望,是对历史的反思:假如公社的领导者作出若干的决断,假如国际形势有着微妙的不同,假如起义的爆发提前或后延若干时间,都有可能形成完全不同的结果。但决定这些“假如”都不可能出现的客观原因是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舞台,成为新的主力军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D.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还没有成熟到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道:在那动乱的1917年的4月,吓得昏头昏脑的小市民,早上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提心吊胆地询问比他起得早的邻居:“今天城里是哪一派掌权?”正确回答是
A.罗曼诺夫王朝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工兵代表苏维埃 D.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新华网快讯:英国首相布莱尔2007年6月27 日正式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领袖布朗27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自二世的邀请前往自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中接受御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下列对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C.首相是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实际掌握着国家大权
D.首相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11.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该材料
A.肯定了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12.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增强了民族意识 B.推翻了封建帝制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实现了民族独立
13.1949-1954年实际上执行我国最高权力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政务院
14.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有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种“姿态”主要指
A.先进阶级政党指导 B.社会主义革命
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D.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特点
15.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外交大事记
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放入维和行动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A.甲、丙、丁?? ??B.乙、丙??? ?C.丙、丁??? D.甲、乙、丁
16.有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也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D.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17.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
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 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18.在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与下列特色标题所指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国家是“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
B.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
C.英国,俄国,美国,德国
D.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国,美国,德国
19.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有
①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深 ②平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
③平城经常受到北方强敌柔然的骚扰 ④洛阳是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北魏孝文帝下诏:“(年)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敌为,当降爵黜官……”这表明
A.孝文帝禁止年轻官员使用鲜卑语 B.孝文帝逼迫官员放弃本民族的旧俗
C.孝文帝禁止年轻官员上朝议事时说鲜卑语 D.在上朝议事时说北方话者免官
21.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改革
A.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
B.使农民获得土地, 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C.动摇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在法律上废除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2.“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反映出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势有
①逐渐实现社会各方面的近代化 ②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③被压迫民族争取实现民族独立 ④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3.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
C.外国资本主义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资金
D.外商设厂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24.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变法得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2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新气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A.出现改革变法风潮 B.思想文化繁荣
C.铁器与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D.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2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共25分)
26.(12分)权力划分与制约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一)立法权力;(二)国家的行政权力;(三)
司法权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
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
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
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
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说明美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6分)
(2)材料二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如何规定立法、行政与司法权的?与欧美政体比较
,它们的本质是否一致?为什么?(6分)
27.(13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
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
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
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妥。
——《皇明祖训》
(1)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指出汉、唐、明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6分)
(2)汉、唐、明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有无本质区别?请说明理由(3分)
(3)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在明朝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对中国社会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
响。(4分)

答案及说明
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1-5 D A B D C 6-10 A C D B D
11-15 A A C D C 16-20 A C B A A
21-25 C B A D C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共25分)
26.(12分)
(1)美国:根据宪法实行联邦制政体,联邦政府与州分权制衡;(2分)依据三权分
立的原则,联邦政府权力一分为三,又相互制约;(2分)坚持人民主权原则,选
民通过投票产生、更替总统和议员。(2分)(6分,考生答“两党相互制衡”可在
总分范围内给2分)
(2)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司法权在法院。(3
分)一致,(1分)规定了主权在民;权力的制约平衡、依法治国的原则;体现了
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2分)
27.(13分)
(1)汉:认为丞相很重要,能辅助皇帝治理天下;
唐:认为国家政事要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不能一人独断;
明:认为丞相专权乱政,故废丞相。(6分)
(2)没有本质区别,(1分)都是为了维护皇帝一姓的天下。(2分)
(3)明朝废丞相,使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专制皇权有可能提高决策效率;但是一
人独裁,将国家命运系于一人之手,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社会对皇帝的崇
拜造成了对个人自然权利流失的麻木,结果导致近代民主共和制的建立缺乏必要
的社会基础。(4分,答对2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