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分层训练(十二)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说明:选择题每题2分,总分61分)
1.(2024·枣庄二模)1925年,毛泽东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毛泽东能够担任这一职务,主要取决于( )
[A]毛泽东的工作能力 [B]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C]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D]国民党的北伐方略
2.孙中山对黄埔军校是抱有无穷希望的,他在军校的开学典礼上要求学生:“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军校的创办( )
[A]是实业救国思想的实践 [B]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
[C]沉重打击清王朝的统治 [D]实现了社会习俗的变革
3.(2024·枣庄二模)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41人中,有10人是共产党员。这反映了(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
[C]旧三民主义的指导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4.如图是中华民国十五年广东陆丰县农民协会减租证。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
A]国民革命运动
[B]秋收起义
[C]人民解放战争
[D]南昌起义
5.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他率领起义军南下,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自此,中国共产党( )
[A]从幼年走向成熟
[B]正式创建了人民军队
[C]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D]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6.(2024·枣庄一模)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了红军创建以来党在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一致通过了多种决议案,系统地解决了建党建军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这次会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次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7.毛泽东在总结1927—1930年各地农民武装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要了解这一重要思想,可以查阅(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论持久战》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D]《论联合政府》
8.(2024·东城一模)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对新道路描述准确的是( )
[A]发动城市暴动,建立工农政权
[B]服从共产国际,开展工人运动
[C]放手发动群众,建立联合政府
[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9.(2024·枣庄二模)“乌江突破踏名城,生死攸关肃左倾。大浪淘沙无所惧,人间正道见黎明。”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次重要会议的会址,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该会议( )
[A]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党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10.如图是以1935年长征途中腊子口战役为题材的油画作品。该作品( )
[A]客观记录了当时战斗的场面
[B]带有作者对历史的合理想象
[C]生动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全貌
[D]是研究长征史的第一手史料
11.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湖南、湖北等地召开妇女代表大会,妇女救护队和宣传队随军出征;国共两党兴办女子学校和训练班、讲习所,培养妇女干部。这一时期妇女运动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北洋军阀统治的覆灭 [B]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12.(2024·济宁三模)“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金瓯:指国土)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这是1929年秋,毛泽东写下的诗句,诗句里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是( )
[A]进行城市斗争 [B]开展土地革命
[C]发动秋收起义 [D]带领工人起义
13.中国共产党勇于创新、实事求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下列示意图①处应填写( )
[A]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B]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4.(2024·枣庄一模)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战略转移,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这次战略转移( )
[A]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原因是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失利
[C]明确了思想建党的新原则
[D]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 1935—1936年红军长征时期的标语等宣传材料:
“建立遵义的工农政权!”“遵义工农解放万岁!”
“和敌人抢时间,和敌人赛跑,坚决完成任务,拿下泸定桥!”
“大雪山,不算大,最高不过七十八,算个啥!同志们,比赛吧,看谁最先登上它,顶呱呱!”
“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格外香;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有汤有菜花样多,留下一段战友尝!”
——摘编自袁馗《红军长征中的标语口号:长征精神的生动载体》等
(1)根据材料,指出与上述宣传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对“红军长征”的认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6分)
16.(2022·菏泽中考)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提出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口号,正是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直接传承,也切合民间大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这说明二者的共同任务是( )
[A]反帝反封建 [B]建立民主政治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对封建主义
17.(2022·济宁中考)下面为我国近代某军事行动的行军路线示意图。这次行动的背景是( )
[A]袁世凯复辟帝制 [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8.(2020·济宁中考)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主要是因为它( )
[A]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B]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9.(2024·临沂中考)如图(来源:202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5页)所示之处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场重要战斗的地址。这场战斗发生于( )
[A]国共合作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国共对立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0.(2021·临沂中考)这一革命“壮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该“壮举”是指( )
[A]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B]瑞金红色政权的建立
[C]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 [D]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21.(2024·枣庄中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系列的重要会议,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三大
22.(2024·菏泽中考)20世纪30年代,中国革命中心呈现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中国共产党人适时完成了党的领导核心和红军主要力量的北移。这评述的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长征
23.(2023·济宁中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寻找中国民主革命道路
史料1:1926年11月底,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湖南有54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会员达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增加到200万人。1926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陈独秀在会上指责湖南工农运动“过火”“动摇北伐军心”“妨碍统一战线”。
史料2: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到湖南的湘潭、湘乡、衡山、醴陵和长沙等县考察农民运动。他召集农民和农运工作者开各种类型的调查会,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报告中,他热烈赞颂农民群众打翻乡村封建势力的伟大功绩,尖锐地批驳党内外责难农民运动的各种谬论,阐明农民斗争同革命成败的密切关系。他强调: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这些认识为毛泽东后来的抉择提供了帮助。
史料3:
左图油画《向井冈山进军》反映了1927年9月,毛泽东果断将秋收起义余部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边界农村地区,由此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以上材料据《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近代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湖南农民协会会员迅速增加的时代背景。(2分)
(2)根据材料,指出与陈独秀相比毛泽东对农民运动的认识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27年毛泽东的调查研究帮助其找到的革命道路。(8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单元分层训练(十二)
1.C [根据题干“1925年,毛泽东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共开始合作。毛泽东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主要取决于孙中山的三大政策,C项正确;毛泽东的工作能力是他担任国民党这一职务的次要原因,排除A项;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共产党的方针,并不是毛泽东担任国民党职务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毛泽东担任国民党职务的主要原因是孙中山提出的三大政策,而不是国民党的北伐方略,排除D项。]
2.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故选B项。]
3.B [根据题干信息“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共41人中,有10人是共产党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中,有10名共产党员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表明了当时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和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的参与程度,B项正确。]
4.A [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是民国年份加上1911等于公元年份,中华民国十五年是1926年。根据材料“广东陆丰县农民协会减租证”可知,当时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农民运动逐渐开展起来,故选A项。]
5.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使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即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故选C项。]
6.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田会议讨论的议题是建党建军的基本原则,清除了党内一些错误思想,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B项正确;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排除A项;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纠正博古等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地位,排除C项;中共七大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排除D项。]
7.A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的著作,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相关内容,故选A项。]
8.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区的秋收起义,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D项正确;发动城市暴动,建立工农政权是苏联人的道路,排除A项;服从共产国际,开展工人运动是1927年之前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事情,排除B项;放手发动群众,建立联合政府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活动特点,排除C项。]
9.D [根据题干“从幼年走向成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党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的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D项正确。]
10.B [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是以1935年长征途中腊子口战役为题材的油画作品,该作品是作者根据史实,对当时战斗的场面展开合理的想象而绘制的作品,故选B项。]
11.D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农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故选D项。]
12.B [题干“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金瓯:指国土)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反映的是“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B项正确。]
13.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B项。]
14.A [根据材料“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战略转移”可得出这指的是红军长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A项正确。]
15.(1)红军长征。
(2)观点: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阐述: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以后,红军不畏艰难,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穿过草地,挥师北上。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保存了革命力量,传播了革命思想,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16.A [根据材料“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提出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口号”可知,国民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根据材料“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可知,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故二者的共同任务是反帝反封建,A项正确。]
17.C [依据图片信息“瑞金”“遵义”“金沙江”“会宁”“吴起镇”可知这是红军长征行军路线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长征的出发地是江西瑞金,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故C项符合题意。]
18.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重要会议,D项正确。]
19.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为飞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关键战役,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场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中为了渡过大渡河、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而进行的一场重要战斗,此时,国共两党正处于对立状态,国民党军队试图消灭红军,而红军则通过巧妙的战略战术,成功夺取了泸定桥,为继续北上、完成长征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项正确。]
20.C [根据材料“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故C项符合题意。]
21.B [由材料“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B项正确;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排除A项;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C项;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排除D项。]
22.D [根据题干“20世纪30年代,中国革命中心呈现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中国共产党人适时完成了党的领导核心和红军主要力量的北移”和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D项正确。]
23.(1)时代背景:1926年底北伐进入高潮,中共领导下的农民运动空前高涨。
(2)不同:陈独秀指责农民运动“过火”“妨碍统一战线”,毛泽东热烈赞颂农民群众打翻乡村封建势力的伟大功绩,强调把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民武装,积极开展农民运动。
说明:向农村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