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分层训练(十六)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说明:选择题每题2分,总分70分)
1.(2024·济宁二模)下面是1953—1957年我国农、轻、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统计表。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平均增长速度(%)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农业 4.5 52.8 43.5
轻工业 12.8 29.6 29.2
重工业 25.4 17.6 27.3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我国实行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2024·枣庄模拟)“1954年,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放下钳子,放下犁耙,放下镐头,放下笔杆、圆规……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们一起,商议国家的大事。”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 )
[A]制定了“一五”计划
[B]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会后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通过了土地改革决议
3.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的《难忘的一天》中写道:“六亿的人民,加上无限大的权力,这一切……都是为了社会主义的实现。”这反映出当时( )
[A]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起步 [B]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封建剥削制度已消灭
4.(2024·河北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记述道:“1971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提出,争取在‘四五’计划期间,在农村普及小学五年教育……1975年‘四五’计划完成时,全国中小学学生在校数量出现了一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峰。与1965年相比,1976年小学生人数增加了29.1%,初中生人数增加了4.4倍,高中生人数增加了10.3倍。”该“记述”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B]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5.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A]适应国家建设需要 [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发展航空航天技术 [D]贯彻落实“双百”方针
6.“一五”计划时,国家在甘肃布局了一批大型工业项目和国防建设项目。1953年到1957年,全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19.4%,至1957年底,工业总产值达6.35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143%。这表明“一五”计划( )
[A]解放了甘肃农村的生产力 [B]实现了东西部地区均衡发展
[C]改善了甘肃工业落后面貌 [D]促进了甘肃市场经济的发展
7.(2024·梧州模拟)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重要会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8.(2024·菏泽模拟)《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是指( )
[A]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开启了工业化建设
[C]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9.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反映了( )
[A]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B]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C]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10.(2024·威海模拟)历史在曲折中前进,“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的主要教训是( )
[A]一切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要尊重客观规律
[C]一切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 [D]要健全民主和法制
11.(2024·枣庄一模改编)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富强是近代中国的主线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摘自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的开幕词
材料二 毛泽东在1955年就明确指出:“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但是,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
——摘编自姜辉《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原则和现实途径》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的讲话
(1)材料一中“我们的工作”主要是指什么?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及具体含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为领导人民走向“共同的富”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新时期我们应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10分)
12.(2022·济宁中考)下图所示人民代表肩负的主要历史使命是( )
[A]商讨《共同纲领》 [B]修改土地改革法案
[C]编制“一五”计划 [D]制定社会主义宪法
13.(2023·枣庄中考)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成就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是( )
[A]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
[C]港珠澳大桥开通 [D]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通车
14.(2021·菏泽中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诞生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5.(2020·菏泽中考)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如表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形成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一五”计划完成 我国成为工业化强国
[C] 中共八大召开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16.(2024·临沂中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在实行这一“改造”过程中的重要创举是( )
[A]建立农业合作社推动经济发展
[B]通过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C]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
[D]在全国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7.(2021·临沂中考)“王老吉药厂”在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改称“王老吉联合制药厂”;1968年,又改名为“广州中药九厂”。这里的“广州中药九厂”是( )
[A]资本主义企业 [B]公私共有企业
[C]社会主义企业 [D]中外合资企业
18.(2020·济宁中考)“农业生产合作化,公私合营资本家。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迈步伐。”该民谣反映出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社会主义改造 [B]农业“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2024·济宁中考)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英模人物。他们体现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敢为人先、改革创新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廉洁奉公、执政为民
20.(2024·枣庄中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全世界宣示,她不仅完全有能力捍卫国家独立,而且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1)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研读图片,选择其中一幅,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信息。(4分)
(2)依据以上图片蕴含的历史信息拟定主题名称。(2分)
材料二
(3)分析材料二,归纳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三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亿二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个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成集体经济。七万户的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变成公私合营企业,将近二百万户的私营大中小商店,已经变成公私合营商店、合作商店、合作小组或者直接变成国营商店。这是把几千年来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大革命。
——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57年6月26日)
(4)依据材料三,指出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6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单元分层训练(十六)
1.B [根据题干“1953—1957年我国农、轻、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统计表”可以看出重工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B项正确;土地革命从1950年开始,1952年底完成,排除A项;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
2.B [由材料“1954年,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B项正确。]
3.C [根据材料“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的《难忘的一天》中写道:‘六亿的人民,加上无限大的权力,这一切……都是为了社会主义的实现’”和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项正确。]
4.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1976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根据题干时间“1965年”“1971年”“1975年”“1976年”可以判断该“记述”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B项正确。]
5.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可以培养多个领域的人才,适应了国家建设需要,故A项符合题意。]
6.C [根据题干“‘一五’计划时,国家在甘肃布局了一批大型工业项目和国防建设项目。1953年到1957年,全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19.4%,至1957年底,工业总产值达6.35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143%”可知,“一五”计划促进了甘肃地区工业的发展,改善了甘肃工业落后的面貌,C项正确;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排除A项;“实现了东西部地区均衡发展”说法错误,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7.C [根据题干“1956年”“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中共八大,C项正确;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排除A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1949年,排除B项;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于1958年,排除D项。]
8.A [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大会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因此材料中的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是指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A项正确;工业化建设属于经济建设方面,不是政治方面,排除B项;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属于经济建设方面,不是政治方面,排除C项;“一五”计划属于经济建设方面,不是政治方面,排除D项。]
9.A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国家通过调控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来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反映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A项正确。]
10.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它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因此,我们从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故B项符合题意。]
11.(1)工作:成立新中国。标志性事件: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具体含义: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2)经济措施:进行了土地改革;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
做法:新时期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12.D [题干图片反映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D项正确。]
13.C [本题是逆向型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成就,C项符合题意;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于1957年10月,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于1956年7月,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4.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落后,为此国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故A项正确。]
15.A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项符合题意。]
16.B [根据题干“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和所学知识可知,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B项正确。]
17.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以,“王老吉联合制药厂”属于社会主义企业。而1968年,又改名为“广州中药九厂”,并没有对企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进行改变,故“广州中药九厂”是社会主义企业,故C项符合题意。]
18.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农业上,组织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上,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最终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下来,A项正确;农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经济上的失误,不涉及所有制变革,B、C两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9.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C项正确。]
20.(1)选择图1:开国大典。
说明: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欢庆新中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主题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3)变化趋势:从统计图数据变化可以看出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获得增长。主要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4)变化: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