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大练兵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大练兵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2 08:4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教学大练兵
九年级语文试卷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长江劈开夔门,收束如弓弦,巴人于千仞绝壁间筚路蓝缕,以竹 miè扎索、
木桩为骨,凌空缚出“云梯石栈”。纤夫浑厚的号子刺破巫山雨雾,吊脚楼在江岸层叠生长,看似宁折··不弯的廊柱实为刚柔并济的榫卯玄机,于千年风涛中凝成生生不息的生存智慧。
抗战烽火里□重庆化作“不屈之城”□《新华日报》在防空洞中铸就铅字堡垒□油墨香与硝烟味在
潮湿空气中交织□码头工人肩挑重担溯江而上,在日机轰炸的间 xì 吼出水击三千里的川江
号子。这方水土的勇毅,早已刻入基因谱系——古有巴蔓子刎颈存城,血溅高台;今有山城“棒棒军”
以扁担挑起万家灯火,时空在此折叠:当李太白惊叹“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的夔门绝壁,巴
人却以竹索为弦,在云梯上弹奏出命运的强音。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弓弦竹 miè间 xì挑起
2.文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筚路蓝缕 B. 宁折不弯 C. 刚柔并济 D. 生生不息
3.文段方框处加上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处是()(3分)
抗战烽火里A□重庆化作“不屈之城”B□《新华日报》在防空洞中铸就铅字堡垒 C□油墨香与硝烟味在潮湿空气中交织 D□
A.,B.—— C.,D.。
4. 仿照示例,将材料中的地理特征转化为魔幻比喻,要求: ①本体为重庆特有地貌/建筑;②包含动态
化拟人。(4分)
示例: 夔门峭壁是巴人未写完的信, 每一道褶皱都藏着青铜箭镞的余温, 长江水正把千年战歌,快递给东海的黎明。
5.名著阅读(8分)
(1)朱自清在《经典常谈·诸子第十》中指出,法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与荀子的“性恶论”一脉相承,而韩非子更是提出“法、术、势”三者结合的主张。以下选项最能体现法家思想对“人性”的基本判断的是()(3分)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D.“ 人性如水,随势而变”
(2)请结合《经典常谈》中对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著史精神的解读,与《钢铁是怎样
炼成的》中保尔· 柯察金在病榻上坚持写作的场景,分析两者如何在“ 逆境中践行使命”,并谈谈这种九年级语文试卷第 1页共 8页
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启示。(5分)
6、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2 小题,共8 分)
漫步古诗苑,含英咀华,可以接受美的洗礼。你班拟开展以“ 走近诗歌,感受美好”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拟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拟所在的小组负责策划整个活动流程,请拟补全下面的活动构想。(4分)
【活动一】“ 诗歌朗诵” ——举行诗歌朗诵比赛,注意朗诵技巧,提升朗诵技能【活动二】“ 诗歌鉴赏” ——
【活动三】“ 诗歌创作” ——发挥想象创作小诗,学会使用意象表达情思,激发写诗热情。【活动四】“ 诗歌辑录” ——
(2)在古诗朗诵的活动中,同学们推荐拟担任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4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
7.根据积累,填写句子。
古诗词中的审美四重境界
感性审美 周敦颐被莲外在的形态和特征所吸引,不由感慨道:“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① ” (《爱莲说》) ;张岱感受到雪后西湖之美,描绘出“ ②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浑然一体的画面。
理性审美 “ 不畏浮云遮望眼,③” (《登飞来峰》)是王安石登高而悟的内在哲理;“ 落红不是无情物,④”〔《己亥杂诗》(其五)〕是龚自珍含而不露的人生态度。
文化审美 “ 箫鼓追随春社近,⑤” (陆游《游山西村》)展现了春社这 一民俗活动的景象; ⑥,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让我们看到了文人雅士的相会场景。
创造性审美 李清照的《渔家傲》中“ ⑦,⑧” 二句,想象奇幻,展现出海天相接、浑然一体的缥缈意境,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⑨“ , ⑩” 二句,以春景写雪景,妙用比喻,新奇生动。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 2页共8页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 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②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宋濂《王冕传》节选)
【注释】①蹊:踩踏。②曷:何,为什么。
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烨然若神人其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有鱼》)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乃悟前狼假寐(《狼》)
C.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D.或牵牛来责蹊田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 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选段中,作者自述少时求学经历,想以此来激励同乡晚辈马生勤奋好学,心无旁骛。
B.甲文第一段中,作者将先达的倨傲和自身的恭敬形成对比,突出了自身求学的不易与坚定,也突显了先达的恃才傲物。
C.乙文选段中,王冕因为“听书忘牛”遭到了他父亲的鞭打,后来变得有些痴呆。
D.乙文选段中,王冕因偷听读书而忘记了牛,遭到父亲的斥责,之后他便不再犯这样的错了。
11.甲文中的宋濂和乙文中的王冕曾经都因家贫而难以求学,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概括他们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并提炼出二人共同具备的精神品质。(5分)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问题。(22分)
【人物】
钟扬:复旦大学植物学教授,援藏老师晓艳:钟扬妻子
多吉、刘峰:西藏大学与复旦大学学生
大毛、小毛:钟扬两个儿子【地点】
生命的种子编剧魏睿
珠峰北坡
[茫茫天地,一派洁白,万千雪峰,绵延无尽。]
[钟扬与多吉、刘峰上,背负双肩包,以绳索彼此相连,攀登珠峰,一步一步前行。][疾风卷雪扑面,钟扬师生踉跄。]
①多吉钟老师!
②刘峰钟老师,你还好吗?
③钟扬(大口喘息)放心,钟胖胖这身板,一个顶俩,哈哈,再向上一百米,攀珠峰,找雪莲!
④多吉不!老师你要守约定,现在已经五千五百米,万一您再出危险,我们怎么跟师母交待?寻找雪莲交给我。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 3页共8页
⑤钟扬好吧,多吉,老师听话你爬到六千米。没有雪莲就回来,我和刘峰等你。
⑥刘峰注意安全呀。
⑦多吉没问题,我从小珠峰脚下长大的。
[多吉攀缘而上,突然狂风巨石袭来,多吉翻滚而下,昏迷。钟扬忙拉住他。]
⑧钟扬(唱)我安歇在你的心田。
⑨钟扬、刘峰多吉!
⑩刘峰多吉的头流血了!
⑩钟扬绷带给我![钟扬熟练地给多吉包扎。]
@刘峰(害怕)老师,我们回去吧。这片不毛之地,连草都没有,哪来的雪莲?
⑥钟扬刘峰,我们从上海复旦千里迢迢来到西藏,采集植物种子样本,难道今天最后五百米,就这样放弃吗?
⑩刘峰老师?
⑥钟扬你照顾多吉,我爬上去。
⑩刘峰(紧紧拉住绳子)万万不行!
[A][钟扬]
[刘峰和多吉隐去。]
⑦钟扬(唱)珠峰北坡天易变,
⑩狂风撼动大雪山。蓦然间,
心跳缓,双脚颤…
⑩钟扬钟胖胖,你要挺住啊,万一不幸牺牲,怎么向老婆大人交差? [钟扬神思恍惚,思念中,晓艳上,彼此呼唤,彼此寻觅。]
⑩晓艳(唱)钟扬啊,你在西藏可康健?·钟扬(唱)晓艳啊,你在上海可平安?·晓艳(唱)你的手机又是通信断,-
钟扬(唱)我已置身崇山峻岭间。--晓艳(唱)十余年啊,--
钟扬(唱)四万余天。--
晓艳(唱)两地奔走,岁月无边。--二人(唱)每当遇危难。
晓艳(唱)我感受着你的痛苦钟扬(唱)我安歇在你的心田。
晓艳(唱)似见你几近窒息肺腑痛,扑颗泪倾盆涌满心潭。
钟扬(唱)劳爱妻日夜牵念我深愧,多么想细语安慰抚发尖。
晓艳(唱)你为何不听功以身试险?钟扬(唱)皆因我不采雪莲心不甘。
晓艳不甘?
钟扬 1938年,德国探险家在珠峰南坡采集到雪莲。我相信,珠峰北坡也有,如果能找到,这将是中国植物学采样最高点。
晓艳医生说过,一旦你爬到海拔六千米…有去无回。
钟扬我记得。
晓艳撑不住,马上回来。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钟扬撑不住,马上回来。
[晓艳忧心忡忡地望着钟扬,渐隐。][钟扬取出药,吞下,看体征测量仪。]
钟扬血压还好,心率还好,高原反应只有两种,再向上一百米!(唱)攀缘即将六千米,胸似炸裂汗水滴。
(艰难地拿出体征测量仪)
惊骇见心跳四十,已然到达临界值!(体力不支倒地)
天哪天,难道说生命将熄?
[钟扬渐昏迷,晓艳、大毛、小毛上。]大毛、小毛爸爸!
晓艳钟扬!
钟扬晓艳,我的孩子们!
大毛、小毛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我们半年没见你了。
钟扬说回就回,(大步跨越到家人身边)看,我这不是回家了吗?大毛爸爸,你忘了重要的事情。
钟扬我没忘,我回来给我的宝贝儿子们过 15岁生日,说,你们想要什么礼物?
(51)小毛跟爸爸合影!
(52)晓艳我们整整十年,没拍过全家福了。
(53)钟扬说拍就拍!
[钟扬与妻儿合影,美好的全家福造型,家欢笑。]
(54)钟杨大毛、小毛,爸爸早已为你们备好礼物,(拿出小瓶)猜猜是什么?
(55)大毛种子?
(56)钟扬对。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57)晓艳你已经采集了 4000多万粒种子,该休息了。还记得上次突发脑溢血吗?要不是抢救及时,我们再也无法相见。(哽咽)
[晓艳与大毛小毛隐去。][寒风呼啸,钟扬醒来。]
(58)钟扬我要回家,给大毛小毛过生日。晓艳,我说过,孩子 15岁以前,你来管, 15岁以后交给我来管,这次,我绝不食言。
[钟扬转身,敏锐地发现雪中小草。]
(59)钟扬(激动万分)小草?六千米海拔有小草,可能还有更高等的植物![大毛小毛幕后呼喊:爸爸,回家,我们等你呢。]
(60)钟扬(犹豫片时)[B]一百米,我再向上一百米!最后的一百米!晓艳,孩子们,让我试试看。
[远处,圣洁的雪莲出现,正傲然绽放。]
(61)钟扬雪莲!
(62)(唱)一霎时刺骨寒风变和畅,
(64)一霎时冰天雪地化安详,
(65)唯有状如莲花的她在怒放,
(66)洁白如玉袅袅婷婷散花香。
[钟扬捧起雪莲种子,如一尊雕像。] [多吉与刘峰跑上,急忙抢救钟扬。]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 5页共8页
(67)多吉、刘峰钟老师!
(68)钟扬嘘,雪莲。
(69)刘峰吓死我了。
(70)钟扬你们记下,中国植物学采样最高点:六千一百米
( 71)刘峰老师,您什么都不怕吗?
(72)钟扬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你们,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师生三人共同举起装满种子的瓶子,无限欣喜,无限憧憬。]
[字幕:2017年9月25 日凌晨,钟扬在讲课途中遭遇车祸,不幸离世,年仅 53岁。]
(73)伴唱:胸襟比天地更广,
( 74)理想比岁月更长。
( 75)生命的种子埋进土壤,
(76)化作那丛林郁郁苍苍。[剧终]
[注]钟扬教授: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复旦大学原研究生院院长,在青藏高原的生物学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培育了许多学科专业人才。2017年 9月 25 日,钟扬在赴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讲学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 53岁。
[梳理冲突]
12.(4分)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阅读剧本内容,梳理本剧矛盾冲突。
[品析手法]
13.(4分)纵观全剧,在寻找种子时,钟扬神思恍惚中见到妻子并展开对唱(波浪线处)有何表达效果?[探究形象]
14.(6分)钟扬教授走遍祖国大好河山,搜集了上千万种子,戏剧却单挑“雪莲花”来演绎。请结合雪莲花的特点,简要分析花和人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排练戏剧]
15.(4分)根据你对剧中钟扬形象的理解,借助表格提示,完成人物台词表演指导。
钟扬台词表演指导
台词 表演指导 设计理由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 6页共8页
A 神情动作指导 (1) 学生拉住绳子阻拦钟扬继续上山,所以此时钟扬要有对目标的审视,最终坚定自己的选择和追求。
B 重音语气指导 重读三个“一百米”,语气一个比一个更强烈和坚定。 (2)
[研讨主旨]
16.(4分)关注戏剧结尾是理解戏剧主旨的一个有效方法。有同学看了本剧结尾,认为写师生找到种子的欣喜后,再特意用字幕交代钟扬的离世及其原因,关联性不大,可以删除,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本剧及下面这段话说明原因。
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
——钟扬《生命的高度》
(二)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完成各题( 18分)材料一:
重庆地势崎岖,山区农民长期面临“出行难、卖货难”问题。2022年,重庆公交集团联合地方政府推出“背篓专线”,覆盖巫山、酉阳、彭水等 8个偏远区县,每日凌晨 4点发车,6点前抵达主城农贸市场,与市场开市时间无缝衔接。专线允许农民免费携带背篓、竹筐等传统工具,并提供“农产品绿色通
道”,免除安检称重环节。公交司机张师傅说:“很多老人天不亮就背几十斤山货赶车,车上备了急救包
和热水,就怕他们低血糖。”农贸市场负责人表示:“专线开通后,农民日均增收 30%,市民也能买到更新鲜的土货。”
材料二:
2023年“背篓专线”运营报告(节选):
运输数据 全年累计运输农产品 800余吨,惠及农民1. 2万人次 冬季腊肉、柑橘运输量增长 40%,夏季蔬菜运输量下降20%
乘客反馈 农民满意度:90%认为“节省时间”,但75%建议“增加班次” 市民评价:60%支持专线“便利生活”,40%抱怨“车厢拥挤、卫生问题” 冲突记录:全年共 62起,其中“ 背篓占地”占比 55%,“ 异味”占比 30%,其他15%
社会影响 央视报道点赞“小公交传递大温暖” 网友热议“这才是城市该有的包容”“建议全国推广”
材料三:
冲突事件:某日清晨 5点,老农刘大爷背着装满辣椒的背篓挤上专线,背篓不慎划破乘客陈先生的九年级语文试卷第 7页共8页
西装。陈先生怒道:“这专线就不该让背篓上车!我的衣服 2000块,你赔得起吗?”刘大爷手足无措:“对不住啊,我…我这些辣椒全卖了也赔不上。”
司机调解:司机王师傅上前安抚:“陈先生,您消消气。刘大爷家住巫山,凌晨 2点就出门赶车了,背篓是全家半个月的生计。您看这样行不?我联系公司给您干洗,费用我来承担。”又转身对刘大爷说:“您下次用绳子把背篓捆紧些,咱尽量不碰着人。”陈先生沉默片刻,摆摆手:“算了,都不容易。”
后续:公交公司次日加装“背篓固定架”,并招募志愿者协助农民摆放货物。材料四:
市民李女士常在专线购买农民自产蜂蜜,一次发现老农周婆婆的蜂蜜滞销,主动在业主群发起团购,两天售出100斤。周婆婆塞给李女士一瓶蜂蜜:“闺女,送你!城里人这么帮我们,心里暖啊!”李女士婉拒:“您留着卖钱,下次我还来买!”此后,李女士定期组织“社区助农市集”,成为专线“市民志愿者”。
17. 以下对“背篓专线”的推断,最符合材料逻辑的一项是()(3分)
A.农民日均增收 30%的数据表明,专线应优先扩大覆盖范围而非优化服务细节。
B.李女士组织“助农市集”的行为,本质上是通过利己动机缓解市民对专线的不满。
C. 冬季运输量增长但冲突次数上升,说明农产品数量与乘客矛盾呈正相关。
D.司机王师傅提出“ 自担干洗费用”,是为避免公司追责而非出于同理心。
18.结合材料一和材料四,解释“背篓专线”如何实现“从工具到情感纽带”的升华。(4分)
19. 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背篓专线”如何通过“小冲突”推动“大改进”。(5分)
20.假设你是公交公司志愿者,需在车厢内张贴“文明倡议书”,结合材料一、三的沟通策略,从目标、对象、同理心三个角度拟写倡议内容(每条不超过 20字)。(6分)
四、作文(55分)
21.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英文大写字母 A、B、C……代替;④不得抄袭题干中的材料;⑤不得套作。
任务一:少年的心中都藏着梦想,如星辰闪烁在夜空之上。追梦的你是否曾经迷茫?追梦的你是否一路坚强?追梦的你要勇往直前,展露芬芳。请以“在追梦的路上”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任务二:习总书记说:“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倡议书是由个人或集体就某一问题提出的切实可行的建议或号召组织某一项活动的实用书信文体。请以小语的名义给全校学生写一封倡议书,号召大家“学优秀传统文化,做新时代好少年”。请在第一行居中写上“倡议书”,落款为小语,时间是 4月14日。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大练兵语文试卷答案
  1. 弓弦(xián) 竹 miè(篾) 间 xì(隙) 挑起(tiǎo)
  2. B
  3. B
  4. 示例:吊脚楼是江岸生长的音符,层层叠叠的廊柱踮起脚尖,在风涛中谱写刚柔并济的生存乐章。
  5.(1)B
  (2)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忍辱负重,以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为使命著成《史记》,将个人命运与历史传承紧密结合;保尔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绝境中,以笔为武器坚持写作,践行着为理想而奋斗的使命。两者均在极端逆境中以顽强意志坚守使命,展现了超越个人苦难的精神高度。对当代青年而言,启示在于:当以坚定信念面对困境,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需求,以持久的行动力诠释使命的价值,在磨砺中实现生命的升华。
  6.(1)示例:开展诗歌鉴赏讲座,赏析经典诗作,提升鉴赏能力;搜集整理优秀诗作,编辑成册,分享诗歌之美。
  (2)示例:亲爱的同学们,诗歌是岁月里绽放的繁花,是心灵间流淌的清泉。今天,让我们走进诗歌的世界,聆听千年风声,感受文字的温度,让每一个字符都成为我们灵魂的翅膀。“走近诗歌,感受美好” 朗诵活动现在开始!
  5.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雾凇沆砀 ③自缘身在最高层 ④化作春泥更护花 ⑤衣冠简朴古风存 ⑥谈笑有鸿儒 ⑦天接云涛连晓雾 ⑧星河欲转千帆舞 ⑨忽如一夜春风来 ⑩千树万树梨花开
  6. A
  9.(1)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王冕)偷偷地进入学堂听学生们读书,听完就默默地记住。
  7. A
  8. 宋濂:借书抄写,遍观群书;远行求师,虚心求教。王冕:窃入学舍听书默记;夜宿僧寺,映灯苦读。共同品质:勤奋刻苦、热爱学习、坚韧不拔。
  12.(1)钟扬自身身体极限与采集种子使命的冲突
  (2)钟扬与多吉、刘峰在攀登决策上的冲突
  9. 通过想象与妻子的对唱,展现钟扬对家人的愧疚与眷恋,同时通过 “不采雪莲心不甘” 的唱词,凸显其科研使命的坚定;虚实交织的手法,既丰富了人物情感层次,又通过家庭温情与理想追求的碰撞,深化了人物的奉献精神。
  10. 雪莲花生长于高海拔恶劣环境,象征钟扬在极端条件下坚守科研使命的坚韧;其 “傲然绽放”“洁白如玉” 的特质,映射钟扬淡泊名利、胸怀家国的高尚品格;采集雪莲种子的过程,暗喻钟扬以个人风险换取科学突破的先锋精神,花与人在逆境中绽放价值的内核高度契合。
  15.(1)示例:凝视远方雪山,攥紧绳索,眼神坚定,缓慢而有力地挣脱阻拦
  (2)三个 “一百米” 层层递进,强化钟扬明知危险仍执着追求的决心,展现其科研热忱与使命感
  11. 不同意。字幕交代钟扬离世原因,既呼应前文他对高原反应风险的清醒认知,强化其 “先锋者牺牲” 的悲壮色彩;又通过 “生命的种子” 与 “丛林郁郁苍苍” 的隐喻,将个人生命的终结升华为科学精神的延续,与钟扬 “换取群体生存空间” 的论述形成呼应,深化了 “以个体奉献推动文明进步” 的主旨,故不可删除。
  12. C
  13. “背篓专线” 最初作为运输工具,解决农民卖货难问题;李女士等市民主动助农,从单纯交易发展为跨群体的情感互动,专线成为城乡居民相互理解、传递温暖的纽带,实现了从工具到情感联结的升华。
  14. 材料三中背篓划破西装的冲突,促使公交公司加装固定架、招募志愿者,优化服务细节;材料四中市民助农的善意互动,推动 “社区助农市集” 等自发协作模式产生。小冲突暴露运营问题,激发改进动力,既完善服务机制,又促进城乡群体间的理解与协作,实现从矛盾到和谐的转化。
  15. 目标:共塑文明车厢,助力城乡温情传递
  对象:对农民:请捆紧背篓,守护他人与生计
  同理心:对市民:体谅凌晨奔波苦,包容背篓土货香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